首页 > 中诗头条
2019第二届世界诗歌论坛在江苏虞山当代美术馆举行


  导读:第二届世界诗歌论坛:“”中国与世界一一新世纪诗歌二十年”座谈会在江苏虞山当代美术馆举行。评论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言宏教授主持论坛。
 

2019第二届世界诗歌论坛在江苏虞山当代美术馆举行
 
  2019年12月28日上午09:00,第二届世界诗歌论坛:“”中国与世界一一新世纪诗歌二十年”座谈会在江苏虞山当代美术馆举行。评论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言宏教授主持论坛。诗人、虞山当代美术馆馆长张维致欢迎词,诗歌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清华博士,《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敬文东、杨斌华、刘文飞、缪克构、许霆、草树、王晴飞、叶辉、田原、陈丙杰、李建春、江雪、王柏华、颜海峰、程平源、傅元峰、罗小凤、杨碧薇、李海鹏等三十余位诗人、学者与会。(罗广才)
 

 
  重建江南的辽阔性
  ——一种文化构想
 
  张维/文
 
  江南在哪里?江南有什么特征?仅仅是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人家吗?
  地理中的江南在哪儿?这是一个随历史变迁而伸缩的概念。
  “魂兮归来,哀江南”,2300年前,屈原临江长叹的江南是指荆楚江湘的长江以南。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自古以来,江南汉族地区曾有会稽郡、吴郡、江南道、江南路、两浙路等行政划分。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被看做是“大江南”。狭义上的江南以太湖流域为核心,长江三角洲平原和钱塘江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
      
  从一个诗人触角上的感知,我更倾向于气象特征上的江南。它有两个特征:第一:都有梅雨季,都会"清明时节雨纷纷"。第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隐藏着"道"的轮回的"刚"性。这里的气象地理正暗合了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区域,涵江苏淮扬以南,浙北、上海、皖南、江西部分。
       
  味觉上的江南是由太湖三白和长江三鲜养成的,鲜嫩、温润、清淡又浓厚,激烈且绵长,既有泯刀鱼的精细,也有品河豚的勇敢,当江流到达中下游时,江面宽阔而平缓,与太湖有了隐秘的呼应,用虞山琴派的美学特征概括最为切实:既有清微淡远,又具博大和平。当然这本身也是江南听觉的特征。
       
  江南性格的养成还有历史的血与肉的喂养。大禹南巡至会稽而崩。大禹之孙少康继帝位,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将大禹陵周边土地分封给庶子无余,令其世代守护祖陵。从此建立了越国。长期守孝里隐含着坚忍、忠孝和甘于寂寞的精神!
       
  公元前11世纪,歧山下周部落陷入权力之争,长子泰伯和二弟仲雍坦然离去,拱手成全小弟季历。他俩来到了荆蛮之地的太湖梅里,二弟虞仲去了常熟(虞山由此得名)。吴国的气质开始养成:宽弘隐忍,开拓进取,泰伯和虞仲的元气,也是吴国的元气。
       
  吴越争霸中,庆忌 与要离两位侠烈勇士的故事在江南血液的记忆里燃烧。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也是江南血液的构成。吴越之地,这样强悍忠诚、重义轻生的死士豪杰比比皆是,一言不合就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拼杀与自刎,此种血腥而彪悍的民风,至少延续了近千年。
       
  公元前209年,24岁的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横扫秦军。兵败之后,自刎乌江!20岁小霸王孙策,东渡长江平定江东六郡,其弟孙权执掌江东,北御曹操,西拒刘备,建国称吴。江东子弟神勇豪放。在江南之地书写了血脉贲张血气方刚年谱。
        
  然后画风一转。南北朝时期,佛教悄然盛行。最虔诚的梁武帝,甚至把信佛摆在了治国的前面。一时间,佛寺在以都城建康(今南京)为核心的南梁国土上遍地开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尽管佛教的兴盛至少有一半是来自统治的用意,但学佛持戒的规矩,和佛理的慈悲胸怀,深深影响并改造了江东子弟的性情,外在的勇猛减少了,却多了内在的隐忍与沉静。加上"衣冠南渡"事件,公元311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涌入江南的北方人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地广人稀、水肥土厚的江南迎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展。从唐朝起,江南地区成为中国新的经济重心,在民间,“江南”的概念亦开始深入人心,"江东”则渐渐在史书之中沉寂。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重镇成为富甲天下、人人向往的理想城市。入宋,尤南宋及元明清,江南不仅是富庶的象征,更是文化及生活理想的落实地,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仅举美术史为例,元四家、明四家,清代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都在江南流域,扬州八怪、金陵画派、虞山画派、新安画派、娄东画派,清六家几乎全在江南。为什么会如此呢?
       
  我觉得中华文明的诞生在中原,但中华文明的养成在江南。文化南移表面上是历史的迁徒事件,更深层的原因是江南地理和气候的天然养份,更像是一种召唤,一种两厢情愿的爱情结晶。因为中华文明骨子里的精神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而江南四季分明,自然的表情最为丰富,隐藏在四季分明里的运动力量,是"道"的不屈不饶的"刚"性。而江南雨水充沛,水在《道德经》中又是"几于道"的事物,水的至柔至刚最合乎"道"理,所以江南的地理气候最适合"道"的运行、"道"的生长,也最适合在"道"中的人性的养成。这里又是富庶之地,这些"道"性可以落地施行,诗意的生活就能现实地实现。
        
  园林是实现理想生活和诗意生活的现场。从北宋起,江南的造园之风渐起,功成名就的商人、退隐田园的官宦和仕途失意的才子都热衷于寻木觅泉,兴建园林。明清两朝,江南园林的建造达到鼎盛,最多时,仅苏州一城就有大小园林200多座。当时有才华的诗人、画师和工匠都在为园林的建设谋划,人们用太湖的奇石和江南的花木,把存在于诗画中的蓬莱仙境以写意山水的形式一点点堆垒创造出来。在这些创造的诗意空间里,人被安放在自然的怀抱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可以实现现世的超越与安顿。这些园林的存在,让江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间天堂。
       
  现在我们再谈论江南,已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江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江南,意味着一种明确的"道"性的法则,"道法自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江南,也意味着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诗性和道性,是江南这片土壤和气候长期养成的机体,它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呼吸,已经成为独立的国度,诗意的理想国。
       
  江南不仅有吴侬软语小桥流水,江南有它柔韧的刚性,瞿式耜、张岱、金圣叹、顾炎武、陈子龙、鲁迅、秋瑾等江南名士的事迹,呼应着庆忌要离,呼应着江左风流的基因,江南的历史血脉如此丰富辽阔,我们今天要重建它的辽阔性,在艺术空间里,在道性和诗性的土壤上,建筑更高更广大的天堂。江南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桃花园,诗性的共和国!在艺术领域,近年来我们提倡重返明末,重返江南,就是想让被各种妖魔鬼怪的杂念支配的现当代艺术,重回道性和诗性的本源中来,回到大的自然中来,回到心性中来,回到爱的广阔性中来,回到江南共和国的庙堂中来!这也是我编辑《江南七子》,提出"新人文画"的命名,极力推动中国当代水墨向世界发声的初衷吧!
 
  2019年岁末
 








罗广才(右)与翻译家颜海峰博士留影














 
  来源:罗广才 美篇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