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田湘:浅谈如何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 推动现代诗在新时代健康发展


  导读:“融媒体”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实现“资源通触、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新时代如何发挥融媒体优势,兼容各长、规避其短,推动现代诗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诗坛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作者简介:田湘,60后。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广西作协副主席,全国公安文联诗歌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公安诗人》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田湘诗选》《雪人》(汉英双语版)《练习册》等诗集七部。代表作《雪人》《沉香》《嗍螺蛳》《小草不是风的奴仆》等。现居南宁。
  ————————————————————
 
      一般认为,当前媒体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阵营;二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兴起的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阵营。在诗歌传播上,新媒体得益于零门槛、零审查、零距离的优势,可以使现代诗传播更快更广,但也存在芜杂、炒作、同质化等问题;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杂志因其严格的审核程序,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特点,但也有小众、效率低、相对封闭等不足。“融媒体”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实现“资源通触、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新时代如何发挥融媒体优势,兼容各长、规避其短,推动现代诗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诗坛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发展对现代诗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蓬勃时兴,出现了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当前尤以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为最。而现代诗体式相对短小,符合快节奏时代受众的阅读需求,且比其他文体更具互动交际功能,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如鱼得水,不仅没有被商业社会逼向衰亡,反而如春雨后的野草,发展繁密茂盛。但是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现代诗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诗歌作品的极大丰富,也带来了芜杂同质的问题。由于新媒体几乎没有审查和门槛,诗歌写作者在诗歌创作完成会后,只要没有情色内容、不触犯禁忌话题、不危害公共安全等,就可以随时发表到朋友圈、微信群、微博,以及个人创办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全国各种诗歌论坛、诗歌网站更是存有海量的诗歌作品。甚至有人说,“李白与杜甫一生阅读过的诗篇,都不会超过今天某个诗歌网站中一个小小栏目的存盘”。可以说,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当前中国现代诗已经进入到一个空前多产的时代。但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诗歌发表的便捷性,很多本是诗人的练习作品甚至很多现代诗爱好者、习作者等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也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使得网上作品丛生芜杂,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还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创作者,利用网络搜索,剽窃抄袭其他作者的作品,更加剧了这一状况。
      二是诗歌传播交流互动增强,也导致了创作圈子的固化。诗歌在新媒体发表后,读者可以点赞、评论、转发,增强了与作者的互动。2015年初,《诗刊》公众微信号推出余秀华的一组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为题的诗,在其后的几天时间,这组诗在微信上疯狂传播,并引发了持续两个月的“ 余秀华事件” ,由此足见新媒体在诗歌传播交流方面的巨大能量。另外,诗歌创作者或者组织者还可以创建微信群,将志同道合的人聚拢起来,大家在群里发作品,互相品评,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信诗歌群的大量出现也导致了圈子化写作越来越明显。比如有的圈子由某地域写作者形成,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相同的风俗、风物写入;有的圈子以某个行业诗人为主,那么本行业将可能成为他们诗歌的重要题材。诗歌群有时相约同题写作,在互相交流、促进提高的同时,则更进一步固化了写作圈子。
      三是诗歌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也带来了非诗因素的介入。随着信息技术的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诗歌的形式更加多元,尤其是一些微信公众平台的诗歌,经过网络编辑,配合图画、音乐、影像传播出来,有效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有的诗歌通过评奖、拉票、转发,靠朋友的浏览量、评论量带动人气。还有的为了吸引眼球,更加注意标题的作用,再配合绯闻、八卦等非文学手段进行宣传。当前,我们往往发现,当一个诗人被卷入新闻、舆论中,有时坏事会变成好事,他的知名度会得到很快提高。
      四是诗歌作品的大众化增强,也导致了先锋性减弱。新媒体诗歌创作者,由于其与读者、其他作者的交流互动性增强,其写作状态则不可避免地受到读者和其他作者的影响。这与纯粹的孤立的个人写作就有了很大区别。他们会考虑读者的接受,追求与读者之间最大化的和谐。体现在题材上,创作者就会注重写读者比较关注的内容。比如节日与节气,是人们容易关注到的共同事件,相应的诗篇增多。一到冬至、元旦、春节等,乃至一次雾霾、一次下雪,在诗歌群都能应景而热闹一两天。还有,一则新闻热点事件也可能会引发现代诗写作的小高潮。不过,这类诗歌都具有时效性,在读者中并不能留下太多的回忆。现代诗大众化的可取之处,就是使大众通过诗歌形式,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体现在文艺手法上,大众化写作并不着意追求诗歌艺术的创新,反而可能因为考虑读者大众的接受水平,尽可能通俗易懂,降低写作难度。与此同时,那些具有探索性、先锋性诗歌以及个人化的诗歌则相对较少。
   
  二、传统媒体在现代诗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诗在新媒体开辟了自己新的生存空间之后,实现了与传统纸质媒介的分离与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在现代诗阅读与传播过程中的衰落。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侧重经典的传播。没有经典,就没有诗歌的标杆。因而,选择经典、解读经典,并将它们传播出去,是传统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专业的诗歌研究者,挑选出当代比较有特色的诗歌作品,才能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到当下现代诗创作的清晰面目。
      第二,优秀诗歌需要适时整理、评论、出版留存。网络存在于虚拟空间中,好的诗歌并非一定要通过诗歌评奖活动而留存下来,可以通过优秀的职业编辑或诗艺俱佳的诗人择选,编成年度诗选保存下来。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现代诗发展走向。
      第三, 加强对新媒体诗歌的引导。尽管诗歌通过新媒体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但由于纸质媒体审稿程序的规范与权威性,新媒体诗歌最后依旧是通过纸质媒介发表来获得大众文化精英的认同,最后通过诗歌书籍的出版、发行来完成文学作品的流传。所以,纸质诗歌刊物及其诗歌研究刊物,对新媒体诗歌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需在新媒体诗歌时代能保持相当的距离与特别的冷静。刊物编辑不但要注意到大众写作的倾向,也要有一定的文学史意识,保持较高水准。诗歌研究者也需要在大众与小众、读者与诗人中间作出权衡,积极引导新媒体诗歌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融媒体优势,推动新时代现代诗健康发展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触、内容兼融、宣传互融、 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由于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 而是将两大媒体阵营中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合,可以有效地兼容各长、规避其短,在传播诗歌、推动现代诗发展上有施展作为的更加广阔空间。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个可喜的趋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渐渐取消了二元对立的对峙局面,双向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加强。一方面那些靠新媒体博得名声的诗人,企图在传统媒体里得到认可,于是就有了向传统媒体的靠近;另外,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也会主动迎合。如目前《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传统诗歌刊物都有自己的诗歌公众平台,并将新媒体诗歌作为本刊的选稿基地,这些刊物每期都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来自新媒体。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主动融合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推动现代诗在新时代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府和职能机构的支持引导和宣传力度。推进诗歌发展,促进文艺复兴,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先后组织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全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推动包括诗歌在内的文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所以,政府和职能机构在加大诗歌宣传、支持和推进诗歌发展上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是加大经典诗歌的评选传播力度。经典诗歌代表着诗歌发展的最高水平,对于诗歌传播起着巨大的引领作用。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的广泛传播、吟之众口,离不开《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这些优秀选本对经典诗歌的编选。而在当代,虽然诗歌年鉴和选本较多,但失之于杂、失之于乱,还没有出现比较权威的、大众比较认可的代表性优秀诗歌选本。政府相关部门可出面,组织相关资深专家学者、著名诗人组成现代诗歌编选委员会,对近代以来的诗歌作品进行一次系统地爬梳剔抉,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广大诗人、学者,以及诗歌爱好者的意见,编选出一本权威公认的经典诗歌选本,为诗人提供标杆,为诗歌爱好者提供范本。同时,进一步注重诗歌年选工作,提高年选诗歌的质量,尽量确保每年的优秀诗歌均能选入。另外,当前入选中小学以及大学教材的诗歌,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这与当前诗歌日益繁荣发展、大量优秀诗歌不断涌现的大好形势是不相符的。建议政府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诗歌的选入比例,尽量让学生客观全面了解学习现代诗的经典篇目,这对在国民中厚植诗歌根基,扩大影响力,促进诗歌在新时代繁荣发展大有裨益。
      二是加强诗歌在大学的普及推广。我国作为传统诗歌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项基因。但是,在前期优先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校园重理轻文的理念较重,诗歌在大学中的地位持续走低。诗歌成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很多理工类大学生甚至大学四年与诗歌基本绝缘,这对于我们弘扬诗歌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是非常不利的。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诗歌在大学学习中的学习比重,尤其是应将包括诗歌在内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作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积极倡议、呼吁全国各级党政系统、社会各界培训班,将诗歌在内的经典文学作为培训的常规内容,为国民补上文学这一课,这对于全国民众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牢文化自信具有非常积极深远的重要意义。
      三是进一步规范诗歌评奖工作。随着当前诗歌的繁荣发展,全国范围内的诗歌评奖越来越多,这对于系统总结诗歌成就、推动诗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诗歌评奖尤其是民间评奖过多过滥,甚至有时受资金、权力等方面的影响,诗歌评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诗坛的混沌局面。各级文联和诗歌协会应该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制定章程、明确标准,加大对诗歌评奖的规范力度,努力实现诗歌评奖由量到质的转变,凸显权威和品牌效应。同时在全国顶级文学奖、诗歌奖上也可以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推动诗歌繁荣发展。如在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等全国顶级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政府可以派出职务更加高级的官员出任颁奖嘉宾(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嘉宾为瑞典国王),评奖周期效仿诺贝尔文学奖由四年一评改为一年一评;文学奖评委也可以实行终身评委制,有利于评委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历届诗人诗歌的艺术水平,作出更加客观中肯的评选,而且评委终身制还能促使评委更加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声誉,对评选结果更加慎重,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学奖的含金量和权威性。
      (二)加强新媒体与电视的互动。作为我国重要的舆论宣传机构,央视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宣传,近年来先后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其精美的节目编排、绚丽的舞台效果,尤其是配以场外新媒体同步答题等环节,增强了节目互动,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唤起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当前,对现代诗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形式还较为单一,主要还是停留在朗诵上。在选手参赛、答题,开展新媒体互动上,有必要借鉴以上节目的成功经验,着力打造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诗歌节目品牌,来进一步唤起大众对现代诗的热爱,扩大现代诗在人民生活中的影响。
      (三)推进诗歌有声传播。现代诗的篇幅相对短小,因而能很大程度上满足拥有碎片时间的都市读者需求。而当前,通过微信平台的诗歌“有声传播” 日益广泛。如以“为你读诗” “ 读首诗再睡觉” 等为代表的公众读诗微信平台,使诗歌和当下的日常生活建立某种关联,以重建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秩序。“读首诗再睡觉” “为你读诗” 每天晚上10点左右会在平台上推送一首诗,既有诗歌的文字文本,还有对诗人诗作的简介,更为重要的是对这首诗朗诵语音的推送。“为你读诗” 往往请一些社会知名人士进行朗读,这就在无形中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并以“订阅” “推送” 的方式重塑了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这种方式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四)发挥大众场所、大众工具在诗歌传播中的作用。在古代,在名山古刹、亭台楼阁的题壁诗盛极一时,对促进诗歌传播、推进诗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也可以尝试利用公园、高铁、地铁等大众场所和工具,促进诗歌传播。如今年9月19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诗刊社、铁路文联、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在G1502次列车上联合主办了“乘坐中国高铁·寻找诗和远方”的高铁诗歌文化行活动,近100位诗人和文艺工作者在列车上朗诵诗歌,抒发爱国之情,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同时,整列列车还选用了近200位诗人的诗歌,以车厢外部喷绘、头枕片、小桌贴、海报框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诗歌的丰硕成果。活动期间,主办方通过媒体报道、微信平台推送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这种方式,拉近了诗歌和人们生活的距离,增进了人民对诗歌的了解,对现代诗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