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离开青海情系高原第二回(海内外女诗人八家诗选)


  导读:她们才华横溢,她们诗艺精湛,她们形象姣好,她们美若天仙。她们自青海高原飘然而下,如今散居祖国各地或异邦他乡,却永远不会忘记故园山水的养育之恩。请听她们齐声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们是:李南(石家庄)、张怀存(英国伦敦)、梅朵(西安)、刘梦琳(北京)、顾锁英(常州)、周秀玲(敦煌)、但继红(日本东京)、马文秀(北京)。(甘建华编选推荐)
李南诗两首
 
从卓尔山远眺拉洞台
——兼致昌耀
 
某人指着山坳中一片村落,说
这就是昌耀生活过的拉洞台。
 
八宝河水静静流淌
草原起伏,展现它的平缓和陡峭。
 
诗人用过的镰刀已经生锈
农具堆进了柴房。
 
但是他捧出的永恒歌声
飞越了祁连山重重屏障。
 
拉洞台,苦寒和欠收之地
拉洞台,埋葬诗人青春之地。
 
今天它的秘密拽住了我
把我拖回上世纪黑黢黢的岁月。
 
沙棘有刺,芨芨草丛生
十二头野狼同时瞄准拉洞台。
 
千百个苦役犯  用身体
铺就了一条泥泞土路
 
幸存的诗人啊,只有你
读懂了天空中的雄鹰。
 
 
画青海
 
水彩的青海并不比油画的青海更简单
当我在水彩纸上构思的时候。
天空的蓝,草原的绿
冰川的晶莹,油菜花的金黄
孩子们脸上的酡红、杨树下阴影的靛青
还有贵德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
可是要画出紫外线的强度
风沙的形状,这得费一番功夫。
想起去年夏天,我看到一群朝圣者
从玉树、果洛磕着长头而来
我能画出藏族姑娘的彩色邦典
能画出喇嘛身上的绛紫色袈裟
可是啊,我实在画不出他们带曲线的歌声
也画不出他们头顶无形的佛光。
 
[作者简介] 李南,女,祖籍陕西武功县,生于青海德令哈市。出版诗集《李南诗选》《小》《时间松开了手》《妥协之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先后获得首届昌耀诗歌奖、孙犁文学奖、徐志摩诗歌奖。现居石家庄。
 
 
张怀存诗两首
 
跟孩子一样欣喜着
 
八月,桂花在绽放
我在画室涂鸦
小鸟在窗外歌唱
 
我在思念我的大三川
祁连山脚下那一望无际的漠北草原
那一年四季都被西北风肆虐的白杨树
还有那一泻千里日夜咆哮着的黄河
 
窗外桂花竞相怒放
蜂儿嗡嗡在花丛中追来逐去
鸟雀跳跃在大树的枝头
叫声萦绕在桂花林中
 
此时,我的心全是草原
郁郁葱葱
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
这一刻,家乡就是一种色彩
一定是
而且还有味道
 
 
听,那是春天的脚步
 
清晨六点,小鸟们就叽叽喳喳地把我叫醒
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美妙
阳光照下来,心情如花朵般绚烂展开
思念也带着乡愁走来,还有草原上的花儿
 
有时我想念,有时我哭泣
院子里的秋千可以证明
 
此时,我就在花园的石头上坐着
在早晨的阳光和淡淡的雾里
倾听春天的脚步
思念家乡草原上马粪的味道
 
这是一个幸福的早晨
水磨旁的茉莉树已发芽
不停地把馨香送过来
我的思绪也飘散在清晨的水波里
和着草丛中低吟春天的小虫虫
 
浓郁的泥土味跟着风穿过我的花园
啪嗒,啪嗒……
听,那是春天的脚步声
她从树林中款款走来
花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啪嗒,啪嗒……
 

[作者简介] 张怀存,女,土族,英籍华人,青海民和县人。诗人,画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名誉会员,伦敦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诗歌、散文入选台湾小学教材,代表作有《铅笔树》《自由空间》《坐上秋天的火车》《童话居住的地方》,翻译作品《我的名字叫鲍勃》《BBC儿童诗选集》。曾在香港、澳门、首尔、东京、纽约、巴黎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现居伦敦。
 
 
梅朵诗两首
 
在班玛的星空下 
 
此刻,所有的喧嚣都退去了 
白昼炽热的潮水渐次平息 
在班玛的大街上 万籁无声 
只有脚步踩着脚步 
寂静守护着寂静 
 
踉跄中狂想的醉汉 
消失在黑夜的某个角落 
群山和树影 
是黑暗的爱慕者 
他们洞晓所有的秘密 
却守口如瓶 
 
月亮很冷 一弯足矣 
银河高悬 
星星是神胸口的花朵 
独酌的夜晚 
犹自点亮你的梦境 
 
人生有多少个黑夜?
有几个百年用孤独填空 
人生有多少回邂逅?
有哪段旅程 
不是注定跫音响彻空谷 
 
为什么 
在我诗篇中反复出现的那颗星 
总是闪烁在最远的天空 
 
 
澜沧江畔的黄昏
 
你说,为什么总是黄昏
我们衣衫褴褛  安静如斯
因缘之镣铐哗啦作响
响彻整个黄昏
 
请告诉一脸愁苦的流浪者
黄昏就要来临  
黄昏已经来临
狼毒花酿造纸张
时光默念永恒的经文
 
在尕朵觉沃脚下辗转反侧
雪光照亮天神之园
此刻,征战的王业已重披战袍
他连绵的宫殿闪着金光
珠姆发辫潋滟    顺流而下
蒙尘之镜自天而降
 
请赐予我绛红色的翅羽
请赐我梵音   暗藏玄机的织锦
请打开轮回的空门
以晚霞的芳香为我灌顶
聆听千年的歌吟
 
[作者简介] 梅朵,女,原名刘咏梅,河南封丘县人。曾在柴达木盆地南八仙牧羊,后在西宁工作多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行行重行行》《三江圣境·玉树》,与人合著《仓央嘉措诗歌地理》《平凉,黄帝问道的地方》等书以及系列散文地理专集。现居西安。
 
 
刘梦琳诗两首
 
1988年在西宁火车站的告别
 
我们挥手说再见
是在一号站台
绿皮火车静默
慢吞吞起身
慢吞吞出发
慢吞吞地甩掉告别者的涕泪
驶向那个叫江南的远方
 
1988年的告别
带着惯性的伤感
慢吞吞地
关上了时间之门
 
我们潇洒地互道珍重和再会
是在9¾站台①
绿皮火车嘶鸣着催促启程
它渴望在铁轨的第一个弯道腾空而起
居高临下
甩掉1988年的告别
和挥手的人们扔出的绳索
 
1988年
西宁火车站的那次告别
是关于高原和平川的
是关于父母和子女的
是关于留守和出走的
 
在乱糟糟的人间延伸的时间轴里
1988年的告别
有两个版本
互为镜像
互相拆解
① 《哈利·波特》中最著名的地点,开往魔法学校。
 
 
在水井巷吃一碗炮仗面
 
故乡绑架了我
用一碗面
绑架的地点很精确
在古城西宁
一条叫作水井的巷子
 
一个长着浓密睫毛的男生把面端上来
松了松捆着我的绳索
说  趁热
 
炮仗面不会在声音里炸响
也不会在空气中燃烧
只在青花碗里冒着平庸热气
被两根筷子夹起
 
忽闪着睫毛的男生把空碗端走时
又紧了紧绑住我的绳索
说  慢走
 
[作者简介] 刘梦琳,女,生于西宁。1988年毕业于西宁三中。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从儿童时代开始创作并发表诗歌、童话、散文,陆续出版《我是一滴雨点》《闪烁闪烁小星星》《儿童的童话》等专著。曾获中国首届少年科学金质奖等16次诗歌创作奖。近年以中短篇小说创作为主。现居北京。
 
 
顾锁英诗两首
 
苍茫之崖
 
青新交界处的大风口
飞砂扬砾的异乡
我用青春做过赌注
 
在洪荒中耕植  等待收获
在远古的风尘中  辨别方向
在无雨的空间  期待春暖花开
 
 
天边的云
 
广袤的天际
飘来一朵厚重的云
 
许多年 许多日子
不曾有过闲暇
眺望 命运前定的茫崖
 
浩瀚的苍穹下
但见一只鹰 破云飞过
 
[作者简介] 顾锁英,女,又名顾凡,江苏常州人。1984年5月至1999年9月,曾任青海茫崖石棉矿中学语文教师。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青海、江苏两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作协、美协会员,高级摄影师。摄影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擅长油画、水粉画,代表作有《故乡月夜》《风雪道班》《荒漠》等。著有《顾凡文集》待梓。现居常州。
 
 
但继红诗两首
 
距离
 
爱你
却爱着一段距离
 
你和你
一个是胖鱼
另一个是小胖鱼
我被无理地推向一边
发现自己爱得无奈
 
母性的伟大和恒久
被证实是一种道听途说
一种人间妖术
此时
我已完成续接你们的使命
 
语言和语言
留在你们血脉相承之间
你们恩恩爱爱
而我
要感谢距离
 
 
年轮
 
皮肤已经龟裂
伤感落在缝隙中
已无法一一捡起
当我们说出年轮这个词
轰然作响的时间就款款而过
 
观望它们
观望的是风、残冬和新生的事物

 
[作者简介]但继红,女,笔名淡漠、但然,1965年底出生于青海西宁。1985年开始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988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年出国,现定居日本东京。
 
周秀玲诗两首
 
俄博梁雅丹
 
我要高过云彩 一览你
千年岁月霍霍的风刀
镌刻的天下
只要一小朵阳光的剪裁
就拥有了皇帝的盛装
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帝国的黄金万两
抵不过你的
超然物外  所向披靡
坐拥一座山 一片海 一眼泉
统领无边无际的苍茫
无限的风光 唯你独尊
 
与庄子在逍遥游里梦蝶
听玄奘慈眉善目
一遍遍絮絮叨叨阿弥陀佛
双手合住人世间的苦恨烦忧
追赶奔月的嫦娥 散花的天女
望神龟出海 鲸鱼列队
猴子捞月 少女出嫁
傲然屹立在火星之上
一睹草船借箭的惊涛骇浪
这是我的布达拉宫
我是最大的王
 
雄踞于万兽之林
吼醒大山大川 威震八方
所有万马奔腾的足音
在凄凄切切的吟哦里交响
在大浪滔天的咆哮中惊愕
众佛有礼 你大模大样
行走的样子醉美
这个冬天 万箭穿心
风带我驶向春天的航道
我把来不及续写的一段
未曾凉却的史诗
托付于你
不再打问时间的流向
 
 
茫崖知己
 
从一朵云中醒来
踩着一片雪花下山
告诉大地我很好
 
这个冬天
抛开生活的盘根错节
埋进一滴石油香里
我已安之若素
时间冗长吗?
 
来不及折叠行嚢
一半珍藏 一半割舍
停在一棵采油树下
再听一听
戈壁的风声霍霍
 
抱紧一座山 一粒沙
谁与我唇齿相依
谁与我彼此呼应
谁与我滔滔不绝
 
站在光阴之上
喊醒一座崖一片岭
再追赶一行南飞的大雁
一丛疾行的芦苇
扶起炊烟
 
跟花土沟彼此知己
一见如故
引以为荣 对饮成泥
慢酌这陈香的小城
再斟下一杯滚烫的热泪
把最深的一段往事
轻轻扎进风里
 
[作者简介] 周秀玲,女,网名一船烟雨,甘肃张掖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退休前系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职工,主编《尕斯湖》内刊5年有余。曾在《中国石油报》《青海石油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柴达木日报》《格尔木日报》《地火》《石油文学》《瀚海魂》《巴音河》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项。现居敦煌。
 
 
马文秀诗两首
 
拉脊山
 
盛开的杜鹃
斜靠在风的翅膀上
 
翻过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
沿着黄河水的清澈
一路驰行,在碧水丹山之间
踩着夕阳边,跳起舞
在山路两边的红色砂岩间
迷失了方向
 
殊不知,这是屹立在贵德谷地
风化水蚀终成的丹霞地貌
经年累月
在高原的滋养下
以泼墨大写意,描绘出
一幅属于青藏高原的壮丽画卷
并在筋骨间
刻着高原人的坚韧
顺着滔滔黄河,穿行而下
将这份壮美送到海洋
 
 
酥油茶
 
酥油茶是一块活化石
金灿灿伫立在雪域之上
村庄的兴衰与幸福
在一壶浓酽的酥油茶中
一不小心显出了原形
浅显皱纹之上的银丝
轻盈如彩蝶
在老阿妈松弛的肌肤上
刻下岁月的爪痕
 
夕阳西下,马队驮着
酥油茶
叮叮当当穿过村庄
走向集市
牛羊在白云的腹部
学着牧羊的姿势——穿行
在黄土之上——称霸
 
想当年,痛饮青稞酒
争做高原的霸主
如今,却想在一碗酥油茶中
明白上苍指引的方向
寻找祖先铁骑的踪影。
 
[作者简介] 马文秀,女,回族,青海海东市民和县马营镇人。202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青海省青联委员,中诗网编辑部主任,《中国汉诗》副主编。有组诗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上海文学》《诗潮》《青海湖》等期刊。著有诗集《雪域回声》《自画像》、 长篇小说《情书在风中消隐》。长诗《老街口》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现居北京。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