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因为黄河、湟水的存在,河湟谷地不但是连接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重要板块,集中了青海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诗歌意象。本回的诗人们都曾被它的阳光照耀,被它的佛音加持,饮过它的清澈流水,食过它的小麦、大豆和青稞。对于母亲河的感恩和高大陆的膜拜,全都流露在深情吟咏的诗歌中。依年齿为序,他们分别是:白渔、殷家璠、刘佑、张喜文、车延高、赵剑平、宋碧波、吉狄马加、古土、罗鹿鸣、甘建华、李南、但继红、胡永刚、刘梦琳、张怀存、王文峰、马文秀。 (甘建华编选推荐)
尕媳妇盼着脚户哥
白 渔(成都)
尕媳妇盼着脚户哥
门坎上坐
天上的星星儿数过
趁月色你快快赶驴车
啊不,还是慢些好
别把全村的笑声磕破
哈!做梦也没想过
搭车要馍馍的阿嫂阿哥
竟能把尕电影买进庄廓
小姑子一觉睡醒来
问阿嫂
为啥半夜不睡偷着乐?
姑娘家你知道个啥
你阿哥和我换记首
就是这样的夜里
没给头
只塞给我一把大豆……
[作者简介] 白渔,本名周问渔,生于1937年9月20日,四川富顺人。1958年大专毕业到青海工作至2008年退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青海省作协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青海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文艺家”。已出版《黄河源抒情诗》《江河的起点》《烈火里的爱情》《春归柴达木》《白渔诗选》《白渔文存》等诗文集30余部。
互助北山。聆听绿色
殷家璠(南京)
山峦变化为绿色的液体
缓缓流进辽远的蔚蓝
沿着黧黑的山溪滑落
去冲洗最后的尘埃
斑驳的阳光
艰难地穿透绿色伞盖
把我筛成无数绿色碎块
我独坐林间
聆听绿色
林中弥漫着虚幻的岑寂
发过酵的酒香 沁人肺腑 催人入睡
奶白色的蜂窝 像果实藏匿叶下
却听不到一只蜜蜂嗡嗡飞来
一头子鹿突然间闯到身边
无忧无虑 与我对视
尔后 悄悄地跑开
我独坐林间
聆听绿色
终于 听见了
我的全身咯吱吱作响
我的躯干 我的四肢
在咯吱吱的声响中
长出嫩绿的新叶
[作者简介] 殷家璠,生于1941年8月1日,江苏南京人。1966年2月从浙江杭州兵营退伍,来到青海西宁参加三线建设,从事过车工、宣传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等行当。1993年11月病退回乡前,担任西宁晚报社副刊部主任。1980年1月,加入青海省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诗集《山韵·净土》、报告文学《孤独的人类》等。
临羌城
刘 佑(深圳)
随着尖厉的呼啸
远去了,吐蕃的铁骑
隐入深深的历史
雉堞上晃动
纷披的缨络
顶盔贯甲的士卒
双眸射出流星般的光亮
矛尖,如星斗在闪烁
角楼上高悬
一钩残月
屯田,耕耘
土伯特女人
跟着中原的汉子
山坡下安家
河滩里生息
一代代壮实的子孙
刚硬的口音中夹杂
丝竹的绵甜
酩酼的醇烈
细雨如烟
布谷声声中
江南的菽粟
出落成湟水岸边
齐刷刷的青苗
天晴了,天阴了
刮风了,下雨了
岭上的雪消了
河里的水满了
山里的花开了
地里的麦黄了
湟水,静默的河
悠悠叙说,人世间
那些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刘佑,生于1948年1月5日,青海湟中县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曾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育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青海省作协理事。出版诗集《正午的太阳》《红豆•黄花•紫丁香》、散文集《山野的马莲》、随笔集《双溪集》《微笑的水滴》、专著《走向彼岸的辩证法》、论著《教育:实践与方略》等。诗歌曾入选几种选本,论文多次获省部级奖。
藏舞
张喜文(海口)
雪山在旋转
草原在旋转
双手甩出两条弧线
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
岁月在旋转中流淌
历史在飘洒中铺展
昨天在跳跃中告别
明天在脚铃声中迎接
[作者简介] 张喜文,生于1953年11月22日,河北顺平县人。两岁时随支边的父母到青海。中学毕业后,招工进入省煤田地质132队。1975年入读西安矿业学院,毕业后又在地质队干了8年。1986年调入青海省科技干部局(后并入青海省劳动人事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1992年夏,奉调海南省人事劳动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人生轨迹》《人生感悟》。现居海口。
来
车延高(武汉)
黑了,门给你留下,摸着路来
摔了,疼一块石头,咬着牙来
冷了,雪搓搓脸,顶着风来
累了,扔下个路,骑着马来
饿了,啃口锅盔,跟着麦客来
困了,打一个盹,随着梦来
病了,摔碎药罐,扶着身子来
死了,给坟开个门,放你的魂来
见了,抱成个团,省得去来
[作者简介] 车延高,生于1956年12月,山东莱阳人。1975年至1981年在青海省军区服役。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各种文学作品见于各类报刊。著有诗集《日子就是江山》《把黎明惊醒》《向往温暖》《车延高自选集》《灵感狭路相逢》《诗眼看武汉》《车延高诗选》及散文集《醉眼看李白》等。曾获《十月》年度优秀诗歌奖、《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和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等。
北川河
赵剑平(烟台)
北川河——苏木莲河
生于祁连雪山
汇入湟水、黄河
雪汁 山汁 草汁 心汁
酿出一河醉人的古老醇香
浓浓的大美在天上
只一滴
慢慢地洇染
眼睛湿了
记忆疼了
[作者简介] 赵剑平,原籍北京,1957年6月1日生于青海大通。曾任龙口市文学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第四届作协副主席,烟台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创委会主任。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共6部,作品入选多种选集,5次获国家级奖励,5次获省级奖励,十余次获地区精品工程奖和政府文艺奖。电影剧本获第二届浙江省电影剧本“凤凰奖”、2009年度“夏衍杯”奖。
坎布拉
宋碧波(宝鸡)
是坎布拉
迟暮他乡的坎布拉
云霄下缜默如一连串的谜团
群峰拱卫的德宏村
不见烟尘 不闻犬吠
躲在墙旮旯的一捆旧柴禾
与一丛金露梅相亲相依
经过荷兰菊困惑的眼神
经过慢声诵经的风马旗
在一只小牛犊的引领下拾级而上
扑面而来的丹山层峦
如集聚于法会的红衣喇嘛
在佛光里垂手而立
方山城堡 明明灭灭
祥云流霞 悲欣交集
我们就像一群千里朝觐的香客
瞪大了眼睛 放缓了心跳
任远了又近了的经诵赞呗
三皈五戒
半生的痒和悲
[作者简介] 宋碧波,生于1961年1月25日,陕西凤翔县人。1984年大学毕业支边青海,曾任格尔木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2017年4月提前退休。作品散见于《星星》《延河》《青海湖》《草原》《中国诗人》《散文诗》《瀚海潮》《西安晚报》《宝鸡日报》等近百家纸刊及新媒体,入编《长安风诗选》《中国荒原诗人诗选》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流云划过高原》《雪菊花开》。
圣地和乐土
——写给海东的诗句
吉狄马加(北京)
在那里。在那青海湖的东边,
风一遍遍,吹过了
被四季装点的节日。
尽管我找不到鸟儿飞行的方向,
我却能从不同的地方,
远远地眺望到
那些星罗棋布的庄廓。
并且我还能看见,两只雪白的鸽子,
如同一对情侣般的天使,
一次又一次消失在时间的深处!
在那里——天空是最初的创造,
布满了彩陶云霓一样的纹路,
以及踩高跷人的影子,这样的庆典,
已经成为千年的仪式!
谁是这里的主人?野牦牛喉管里
喷射的鲜血,见证了公正无私的太阳,
是如何照亮了这片土地。
在那里。星月升起的时间已经很久,
传说净化成透明的物体。
这是人类在高处选择的
圣地和乐土。在这里——
河流的光影上涌动着不朽者
轮回的名字。这里不是宿命的开始,
而是一曲光明和诞生的颂歌。
无数的部族居住在这里,
把生和死雕刻成了神话。
在那里。在高原与高原的过渡地带,
为了生命的延续,颂辞穿越了
虚无的城池,最终抵达了
生殖力最强的流域。在那里——
小麦的清香从远处传来,温暖的
灶坑里烘烤着金黄的土豆。
在那里——花儿与少年,从生唱到死,
从死唱到生,它是这个世界
最为动人心魄的声音!
不知有多少爱情的故事,
在他们的对唱中,潜入了
万物的灵魂和骨髓。在那里——
或许也曾有过小小的纷争,
但对于千百年来的和睦共处,
它们又是多么地微乎其微。
是伟大的传统和历史的恩赐,给与了
这里的人民无穷无尽的生存智慧!
在那里——在那青海湖的东边,
在那一片高原谷地,或许这一切,
总有一天都会成为一种记忆。
但是这一切,又绝不仅仅是这些。
因为在这个星球上,直到今天
人类间的杀戮并没有消失和停止。
在那里——在那青海湖的东边!
人类啊!这是比黄金更宝贵的启示,
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
那就是永久的和平和安宁,只能来自于
包容、平等、共生、互助和对生命的尊重!
而不会再有其他!
[作者简介] 吉狄马加,彝族,生于1961年6月23日,四川大凉山人。2006年7月至2015年3月,担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07年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兼任组委会主席,并任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主席。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任鲁迅文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顾问。
父亲的羊群
——西部往事之四
古 土(加拿大)
牧归,总是让昏暗下来的天空再次闪亮
草原的一朵白云,游移,蔓延,几无边际,渐成一条大江
那是父亲的羊群
从绿色草原汹涌流向黄土村庄
大河总是在暮归时分决堤
分裂为无数河溪
缓缓流进每一个门框
给那些简陋的或油漆光亮的门户
带来牧场的青草味道,还有怀风的香味和其他花香
一座身着羊皮袄的雪山
升起在羊群的尽头,在大河的源头
那是牧羊人,我的父亲
怀里还抱着一只新生的羔羊
从牧羊小径到乡村大道
划满了蹄印的曲线,翻动着波浪
线条悠长,细腻而柔美
间或有一些褐美的卵石点缀河床
那是新鲜的羊粪蛋闪闪发光
这条河轻轻摇荡,将我送向远方
多年以后,异国他乡
我在教堂的一幅画上看到了父亲的形象
他还抱着那只羔羊
同样的的姿势和同样的目光
每夜入睡
我都以那只羔羊的姿势
进入梦乡
[作者简介] 古土,本名陈畅鸣,藏族,生于1962年3月23日,青海乐都县人。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先后在海东地委宣传部、青海青年报、团青海省委工作,曾任新华社青海分社副总编辑。2000年辞职赴上海,参与创办浦东电子出版社并任编辑部主任,后任《检察风云》杂志主编。2012年移居加拿大,现为多伦多湖畔书院院长。诗歌曾在国内和加拿大、美国获奖。
哈拉库图城
罗鹿鸣(长沙)
一座土夯的城
一座石砌的城
一座血肉之躯筑起的城
长云作为朝廷的旗帜
呼响壮怀激烈之声
洞开的城门
汉唐明清在出出进进
是守护东土的盾牌
也是刺向西土的长矛
南丝绸之路的一个死结
解不开的辛劳与艰险
青稞酒伸出欲望的长舌
面对天空亮剑
日月山的回声
在一个诗人的记忆里
成为化脓的创口
结着一个明亮的血痂
宛如昌耀光荣的面具
钉在时代狰狞的脸上
[作者简介] 罗鹿鸣,生于1963年4月20日,湖南祁东县人。1984年8月至1996年9月,曾在德令哈二中、海西州政府、团青海省委、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湖南文理学院兼职教授,武昌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出版《围绕青海湖》《光芒与洪荒》等诗集6部及7种文集,入选诗歌选本百余种。
湟水河记
——忆37年前青海师范大学文学社成立
甘建华(衡阳)
那么好吧,咱们的诗社就叫湟水河,诗刊也叫湟水河
它发源于祁连山南坡包呼图山,流经低海拔的青海东部
一条长龙盘旋374公里,在青甘两省交界处汇入黄河
范长江称之西宁河——养育我们的母亲河
《水经注》误注过它,《汉书·地理志》则确有其名
西汉赵充国湟水流域设县屯田,兵不血刃,功标麒麟阁
唐朝文成公主经此西行,和亲松赞干布,开启藏汉交往史
张承志小说中写过它: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
昌耀诗中意象宏阔:白雪铺展在冻结的河湾,有春水之流状
朱乃正油画以之为题:湟水小渡。此景亦平常,随处可拾得
而我作为一个地理系学生,却不能忘记,狭长的河湟谷地
集中了青海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
我也不会忘记,暮春时节,西川河滩,白杨树梢的那方蓝纱巾
那么好吧,咱们的诗社就叫湟水河,诗刊也叫湟水河
[作者简介]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春随父去青海油田,1992年秋回乡。曾创建青藏高原第一个大学生诗社并办同名诗刊《湟水河》。青海文学专著有《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等,主编出版《这里也是一片沃土》《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细雨中来到旧址
李 南(石家庄)
拉面馆、电影院、药店和发廊
记忆中的南山路变窄了。
我用外省口音打问旧址
当年那个羞涩而瘦弱的少女回来了。
可我知道再也遇不上一个熟人:
杜蓉、徐青香、翟永洪、温晋林……
你们都去了哪里?
在这尘世可安稳地打发时日?
细雨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并没有流泪——只是在回忆中漫步。
旧址对面的山坡不见了
当年山坡上的少年也不见了。
山坡早已夷为平地
矗立起一座省城女子监狱。
在这儿——天空倾斜
我有了少女之心的第一次悸动。
[作者简介] 李南,女,祖籍陕西武功县,1964年10月11日生于青海德令哈市。出版诗集《李南诗选》《小》《时间松开了手》《妥协之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先后获得首届昌耀诗歌奖、孙犁文学奖、徐志摩诗歌奖。
鲁沙尔的传说
但继红(日本)
传说鲁沙尔老人
拄着榆木拐杖
在阿卡背水的路上爬行
鲁沙尔老人
一生中吃过五条鱼
见过两座冰山和七只雪沙狐
鲁沙尔老人神情激荡
滚下了山坡
撞倒在界石碑上
变成了一条小溪
鲁沙尔老人的白胡子
长了九百三十五年的白胡子
住上了九百三十五条巷道的小阿訇的弟妹们
鲁沙尔老人的舌头
竖在两座山头间摇摆成一面旗帜
榆木拐杖
敲打钟声
后来
来了一百个鲁沙尔老人的亲戚们
他们观望、漫游、快乐异常
[作者简介] 但继红,女,笔名淡漠、但然,1965年底出生于青海西宁。1985年开始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988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曾任湟水河文学社社刊主编。1992年出国,现在神奈川某大学任教。
相遇丹噶尔
——缅怀昌耀
胡永刚(西安)
丹噶尔有一个囚徒,他是沉睡的巨人
时间受难的孕者,孤独内陆的火曜
一生狂风横扫,骤然凝成庄严的雕塑
庄严如乐器在雨中交响,雨自眉睫而下
凭吊和阅读者是同一个人,拔剑相向
你叹嘘,教他们认定身份,退回原位
这一幕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遮蔽在光线中
每个人都在黑暗之中,黑暗中看不见阴影
丹噶尔城因你而凸起,仿佛又一次造山运动
奇崛岩壁上显现汉唐光焰而他们身不由己
一个沉睡的巨人在莽原刮起旋风,世界为之
风吹草动,他为金鼓之热情而重新上路
[作者简介] 胡永刚,笔名青海湖,生于1966年11月15日,青海互助县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绿风》《诗歌月刊》《青海湖》《诗林》《芒种》《芳草》《北京文学》《陕西文学》《北方文学》等期刊,收入《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年度诗选》《中国汉诗年鉴》《国际汉语诗歌》《21世纪的中国诗歌》等选本。出版诗集《到达天堂以前》。
日月山
刘梦琳(北京)
车轮碾碎长长的呼吸
曾经的传说横亘一个
绵长的思念
世界在这边 也在那边
故事中的宝镜锈了
依稀照见唐时车马辚辚
一个车辙纹路深深
翻过这座山
视线再也回不去了
扭头累赘一片叮咛声
山口的风打着呼哨
单薄地走成一线像一串音律
方向尖锐地指着山那边
好多猜测在说
宝镜是失手跌落的
那个兴盛的王朝
或者也是失手摔碎
青草淹没镜中破碎的长安
怎么说
那也是一段历史了
只是玛尼一直转着
暮年黄昏
久远年代写在书里
翻开来已经积满灰尘
唯有这山新鲜如初
岁月悠悠
静默是最后的临界碑
[作者简介] 刘梦琳,女,1972年6月7日生于西宁,祖籍青海互助。1988年毕业于西宁三中。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从儿童时代开始创作并发表诗歌、童话、散文,陆续出版《我是一滴雨点》《闪烁闪烁小星星》《儿童的童话》等专著。曾获中国首届少年科学金质奖等16次诗歌创作奖。近年以中短篇小说创作为主。
思念我的大三川
张怀存(英国)
八月,桂花在绽放
我在画室涂鸦
小鸟在窗外歌唱
我在思念我的大三川
祁连山脚下那一望无际的漠北草原
那一年四季都被西北风肆虐的白杨树
还有那一泻千里日夜咆哮着的黄河
窗外桂花竞相怒放
蜂儿嗡嗡在花丛中追来逐去
鸟雀跳跃在大树的枝头
叫声萦绕在桂花林中
此时,我的心全是草原
郁郁葱葱
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
这一刻,家乡就是一种色彩
一定是
而且还有味道
[作者简介] 张怀存,女,土族,生于1972年12月28日,青海民和县人。诗人,画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名誉会员,伦敦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诗歌、散文入选台湾小学教材,代表作有《铅笔树》《自由空间》《坐上秋天的火车》《童话居住的地方》,翻译作品《我的名字叫鲍勃》《BBC儿童诗选集》。曾在香港、澳门、首尔、东京、纽约、巴黎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在故乡,雪落在哪里都是悲壮
王文峰(济源)
大雪一来 整个村落身陷苍茫
远方的白 无法辉映体内的江山
日头在河床上打了个趔趄
起身迟缓。这万籁俱寂的景致
让无知的颜色略显多余
唯家狗素面朝天
眼里浸满了雪花和悲伤
一些亲人说走就走了
无关雪落 无关紧随其后的家事
椅子空了 酒杯空了
空了的还有孰能无睹的苍穹
而雪落在哪里都将复苏一片死寂
而我抚你冰凉的生前竟无语悲伤
生来如此。嵌在泥土和错误之间
而对于故乡的忏悔定会语无伦次
比如一米之外 不见雀跃成群
比如一院之隔 不闻唳叫声声
飞鸟和家畜走失 茅屋被秋风所破
炊烟找到了坟茔。如此甚好
唯大雪年年有余
在故乡 雪落在哪里都是悲壮
[作者简介] 王文峰,生于1976年4月15日,青海互助县人。曾从事教师、记者、杂志编辑、文化公司经理等职业。河南济源市作协委员。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福建文学》等杂志和一些公众平台,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新诗百年精选》等选本。自印诗集《有声无声吟故乡》,与人合出诗集《七人卷》(西安出版社)。
山水化隆
马文秀(北京)
阿米仁青加翻腾在马背上
一抬头,瞥见了
踩着火烧云而来的祥瑞
沃土何在?只在马蹄下
他对准火烧云,跺了跺脚
山水化隆,宝地也
他以此生的英勇和智慧作为赌注
下令驻守吐蕃边境的将士们
停止所有的迁徙
一壶烈酒下肚
卸下疲惫,踏乐而舞
任由靴子敲击出凯旋的乐章
牦牛舞、狮子舞、鼓舞、谐钦舞……
隔着兽皮,舞吉祥
曲子在半空各色旗幡间缭绕
这一刻,他兑现了将领们的生死盟约
划分领地,牛羊以及500峰骆驼
一条迁徙之路
在这里成了繁衍生息的沃土
一切奔波,终逃不过宿命
[作者简介] 马文秀,女,回族,生于1993年11月14日,青海海东市民和县马营镇人。202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青海省青联委员,中诗网编辑部主任,《中国汉诗》副主编。有组诗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上海文学》《诗潮》《青海湖》等期刊。著有诗集《雪域回声》《自画像》、 长篇小说《情书在风中消隐》。长诗《老街口》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
白 渔(成都)
尕媳妇盼着脚户哥
门坎上坐
天上的星星儿数过
趁月色你快快赶驴车
啊不,还是慢些好
别把全村的笑声磕破
哈!做梦也没想过
搭车要馍馍的阿嫂阿哥
竟能把尕电影买进庄廓
小姑子一觉睡醒来
问阿嫂
为啥半夜不睡偷着乐?
姑娘家你知道个啥
你阿哥和我换记首
就是这样的夜里
没给头
只塞给我一把大豆……
[作者简介] 白渔,本名周问渔,生于1937年9月20日,四川富顺人。1958年大专毕业到青海工作至2008年退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青海省作协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青海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文艺家”。已出版《黄河源抒情诗》《江河的起点》《烈火里的爱情》《春归柴达木》《白渔诗选》《白渔文存》等诗文集30余部。
互助北山。聆听绿色
殷家璠(南京)
山峦变化为绿色的液体
缓缓流进辽远的蔚蓝
沿着黧黑的山溪滑落
去冲洗最后的尘埃
斑驳的阳光
艰难地穿透绿色伞盖
把我筛成无数绿色碎块
我独坐林间
聆听绿色
林中弥漫着虚幻的岑寂
发过酵的酒香 沁人肺腑 催人入睡
奶白色的蜂窝 像果实藏匿叶下
却听不到一只蜜蜂嗡嗡飞来
一头子鹿突然间闯到身边
无忧无虑 与我对视
尔后 悄悄地跑开
我独坐林间
聆听绿色
终于 听见了
我的全身咯吱吱作响
我的躯干 我的四肢
在咯吱吱的声响中
长出嫩绿的新叶
[作者简介] 殷家璠,生于1941年8月1日,江苏南京人。1966年2月从浙江杭州兵营退伍,来到青海西宁参加三线建设,从事过车工、宣传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等行当。1993年11月病退回乡前,担任西宁晚报社副刊部主任。1980年1月,加入青海省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诗集《山韵·净土》、报告文学《孤独的人类》等。
临羌城
刘 佑(深圳)
随着尖厉的呼啸
远去了,吐蕃的铁骑
隐入深深的历史
雉堞上晃动
纷披的缨络
顶盔贯甲的士卒
双眸射出流星般的光亮
矛尖,如星斗在闪烁
角楼上高悬
一钩残月
屯田,耕耘
土伯特女人
跟着中原的汉子
山坡下安家
河滩里生息
一代代壮实的子孙
刚硬的口音中夹杂
丝竹的绵甜
酩酼的醇烈
细雨如烟
布谷声声中
江南的菽粟
出落成湟水岸边
齐刷刷的青苗
天晴了,天阴了
刮风了,下雨了
岭上的雪消了
河里的水满了
山里的花开了
地里的麦黄了
湟水,静默的河
悠悠叙说,人世间
那些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刘佑,生于1948年1月5日,青海湟中县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曾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育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青海省作协理事。出版诗集《正午的太阳》《红豆•黄花•紫丁香》、散文集《山野的马莲》、随笔集《双溪集》《微笑的水滴》、专著《走向彼岸的辩证法》、论著《教育:实践与方略》等。诗歌曾入选几种选本,论文多次获省部级奖。
藏舞
张喜文(海口)
雪山在旋转
草原在旋转
双手甩出两条弧线
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
岁月在旋转中流淌
历史在飘洒中铺展
昨天在跳跃中告别
明天在脚铃声中迎接
[作者简介] 张喜文,生于1953年11月22日,河北顺平县人。两岁时随支边的父母到青海。中学毕业后,招工进入省煤田地质132队。1975年入读西安矿业学院,毕业后又在地质队干了8年。1986年调入青海省科技干部局(后并入青海省劳动人事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1992年夏,奉调海南省人事劳动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人生轨迹》《人生感悟》。现居海口。
来
车延高(武汉)
黑了,门给你留下,摸着路来
摔了,疼一块石头,咬着牙来
冷了,雪搓搓脸,顶着风来
累了,扔下个路,骑着马来
饿了,啃口锅盔,跟着麦客来
困了,打一个盹,随着梦来
病了,摔碎药罐,扶着身子来
死了,给坟开个门,放你的魂来
见了,抱成个团,省得去来
[作者简介] 车延高,生于1956年12月,山东莱阳人。1975年至1981年在青海省军区服役。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各种文学作品见于各类报刊。著有诗集《日子就是江山》《把黎明惊醒》《向往温暖》《车延高自选集》《灵感狭路相逢》《诗眼看武汉》《车延高诗选》及散文集《醉眼看李白》等。曾获《十月》年度优秀诗歌奖、《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和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等。
北川河
赵剑平(烟台)
北川河——苏木莲河
生于祁连雪山
汇入湟水、黄河
雪汁 山汁 草汁 心汁
酿出一河醉人的古老醇香
浓浓的大美在天上
只一滴
慢慢地洇染
眼睛湿了
记忆疼了
[作者简介] 赵剑平,原籍北京,1957年6月1日生于青海大通。曾任龙口市文学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第四届作协副主席,烟台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创委会主任。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共6部,作品入选多种选集,5次获国家级奖励,5次获省级奖励,十余次获地区精品工程奖和政府文艺奖。电影剧本获第二届浙江省电影剧本“凤凰奖”、2009年度“夏衍杯”奖。
坎布拉
宋碧波(宝鸡)
是坎布拉
迟暮他乡的坎布拉
云霄下缜默如一连串的谜团
群峰拱卫的德宏村
不见烟尘 不闻犬吠
躲在墙旮旯的一捆旧柴禾
与一丛金露梅相亲相依
经过荷兰菊困惑的眼神
经过慢声诵经的风马旗
在一只小牛犊的引领下拾级而上
扑面而来的丹山层峦
如集聚于法会的红衣喇嘛
在佛光里垂手而立
方山城堡 明明灭灭
祥云流霞 悲欣交集
我们就像一群千里朝觐的香客
瞪大了眼睛 放缓了心跳
任远了又近了的经诵赞呗
三皈五戒
半生的痒和悲
[作者简介] 宋碧波,生于1961年1月25日,陕西凤翔县人。1984年大学毕业支边青海,曾任格尔木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2017年4月提前退休。作品散见于《星星》《延河》《青海湖》《草原》《中国诗人》《散文诗》《瀚海潮》《西安晚报》《宝鸡日报》等近百家纸刊及新媒体,入编《长安风诗选》《中国荒原诗人诗选》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流云划过高原》《雪菊花开》。
圣地和乐土
——写给海东的诗句
吉狄马加(北京)
在那里。在那青海湖的东边,
风一遍遍,吹过了
被四季装点的节日。
尽管我找不到鸟儿飞行的方向,
我却能从不同的地方,
远远地眺望到
那些星罗棋布的庄廓。
并且我还能看见,两只雪白的鸽子,
如同一对情侣般的天使,
一次又一次消失在时间的深处!
在那里——天空是最初的创造,
布满了彩陶云霓一样的纹路,
以及踩高跷人的影子,这样的庆典,
已经成为千年的仪式!
谁是这里的主人?野牦牛喉管里
喷射的鲜血,见证了公正无私的太阳,
是如何照亮了这片土地。
在那里。星月升起的时间已经很久,
传说净化成透明的物体。
这是人类在高处选择的
圣地和乐土。在这里——
河流的光影上涌动着不朽者
轮回的名字。这里不是宿命的开始,
而是一曲光明和诞生的颂歌。
无数的部族居住在这里,
把生和死雕刻成了神话。
在那里。在高原与高原的过渡地带,
为了生命的延续,颂辞穿越了
虚无的城池,最终抵达了
生殖力最强的流域。在那里——
小麦的清香从远处传来,温暖的
灶坑里烘烤着金黄的土豆。
在那里——花儿与少年,从生唱到死,
从死唱到生,它是这个世界
最为动人心魄的声音!
不知有多少爱情的故事,
在他们的对唱中,潜入了
万物的灵魂和骨髓。在那里——
或许也曾有过小小的纷争,
但对于千百年来的和睦共处,
它们又是多么地微乎其微。
是伟大的传统和历史的恩赐,给与了
这里的人民无穷无尽的生存智慧!
在那里——在那青海湖的东边,
在那一片高原谷地,或许这一切,
总有一天都会成为一种记忆。
但是这一切,又绝不仅仅是这些。
因为在这个星球上,直到今天
人类间的杀戮并没有消失和停止。
在那里——在那青海湖的东边!
人类啊!这是比黄金更宝贵的启示,
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
那就是永久的和平和安宁,只能来自于
包容、平等、共生、互助和对生命的尊重!
而不会再有其他!
[作者简介] 吉狄马加,彝族,生于1961年6月23日,四川大凉山人。2006年7月至2015年3月,担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07年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兼任组委会主席,并任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主席。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任鲁迅文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顾问。
父亲的羊群
——西部往事之四
古 土(加拿大)
牧归,总是让昏暗下来的天空再次闪亮
草原的一朵白云,游移,蔓延,几无边际,渐成一条大江
那是父亲的羊群
从绿色草原汹涌流向黄土村庄
大河总是在暮归时分决堤
分裂为无数河溪
缓缓流进每一个门框
给那些简陋的或油漆光亮的门户
带来牧场的青草味道,还有怀风的香味和其他花香
一座身着羊皮袄的雪山
升起在羊群的尽头,在大河的源头
那是牧羊人,我的父亲
怀里还抱着一只新生的羔羊
从牧羊小径到乡村大道
划满了蹄印的曲线,翻动着波浪
线条悠长,细腻而柔美
间或有一些褐美的卵石点缀河床
那是新鲜的羊粪蛋闪闪发光
这条河轻轻摇荡,将我送向远方
多年以后,异国他乡
我在教堂的一幅画上看到了父亲的形象
他还抱着那只羔羊
同样的的姿势和同样的目光
每夜入睡
我都以那只羔羊的姿势
进入梦乡
[作者简介] 古土,本名陈畅鸣,藏族,生于1962年3月23日,青海乐都县人。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先后在海东地委宣传部、青海青年报、团青海省委工作,曾任新华社青海分社副总编辑。2000年辞职赴上海,参与创办浦东电子出版社并任编辑部主任,后任《检察风云》杂志主编。2012年移居加拿大,现为多伦多湖畔书院院长。诗歌曾在国内和加拿大、美国获奖。
哈拉库图城
罗鹿鸣(长沙)
一座土夯的城
一座石砌的城
一座血肉之躯筑起的城
长云作为朝廷的旗帜
呼响壮怀激烈之声
洞开的城门
汉唐明清在出出进进
是守护东土的盾牌
也是刺向西土的长矛
南丝绸之路的一个死结
解不开的辛劳与艰险
青稞酒伸出欲望的长舌
面对天空亮剑
日月山的回声
在一个诗人的记忆里
成为化脓的创口
结着一个明亮的血痂
宛如昌耀光荣的面具
钉在时代狰狞的脸上
[作者简介] 罗鹿鸣,生于1963年4月20日,湖南祁东县人。1984年8月至1996年9月,曾在德令哈二中、海西州政府、团青海省委、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湖南文理学院兼职教授,武昌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出版《围绕青海湖》《光芒与洪荒》等诗集6部及7种文集,入选诗歌选本百余种。
湟水河记
——忆37年前青海师范大学文学社成立
甘建华(衡阳)
那么好吧,咱们的诗社就叫湟水河,诗刊也叫湟水河
它发源于祁连山南坡包呼图山,流经低海拔的青海东部
一条长龙盘旋374公里,在青甘两省交界处汇入黄河
范长江称之西宁河——养育我们的母亲河
《水经注》误注过它,《汉书·地理志》则确有其名
西汉赵充国湟水流域设县屯田,兵不血刃,功标麒麟阁
唐朝文成公主经此西行,和亲松赞干布,开启藏汉交往史
张承志小说中写过它: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
昌耀诗中意象宏阔:白雪铺展在冻结的河湾,有春水之流状
朱乃正油画以之为题:湟水小渡。此景亦平常,随处可拾得
而我作为一个地理系学生,却不能忘记,狭长的河湟谷地
集中了青海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
我也不会忘记,暮春时节,西川河滩,白杨树梢的那方蓝纱巾
那么好吧,咱们的诗社就叫湟水河,诗刊也叫湟水河
[作者简介]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春随父去青海油田,1992年秋回乡。曾创建青藏高原第一个大学生诗社并办同名诗刊《湟水河》。青海文学专著有《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等,主编出版《这里也是一片沃土》《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细雨中来到旧址
李 南(石家庄)
拉面馆、电影院、药店和发廊
记忆中的南山路变窄了。
我用外省口音打问旧址
当年那个羞涩而瘦弱的少女回来了。
可我知道再也遇不上一个熟人:
杜蓉、徐青香、翟永洪、温晋林……
你们都去了哪里?
在这尘世可安稳地打发时日?
细雨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并没有流泪——只是在回忆中漫步。
旧址对面的山坡不见了
当年山坡上的少年也不见了。
山坡早已夷为平地
矗立起一座省城女子监狱。
在这儿——天空倾斜
我有了少女之心的第一次悸动。
[作者简介] 李南,女,祖籍陕西武功县,1964年10月11日生于青海德令哈市。出版诗集《李南诗选》《小》《时间松开了手》《妥协之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先后获得首届昌耀诗歌奖、孙犁文学奖、徐志摩诗歌奖。
鲁沙尔的传说
但继红(日本)
传说鲁沙尔老人
拄着榆木拐杖
在阿卡背水的路上爬行
鲁沙尔老人
一生中吃过五条鱼
见过两座冰山和七只雪沙狐
鲁沙尔老人神情激荡
滚下了山坡
撞倒在界石碑上
变成了一条小溪
鲁沙尔老人的白胡子
长了九百三十五年的白胡子
住上了九百三十五条巷道的小阿訇的弟妹们
鲁沙尔老人的舌头
竖在两座山头间摇摆成一面旗帜
榆木拐杖
敲打钟声
后来
来了一百个鲁沙尔老人的亲戚们
他们观望、漫游、快乐异常
[作者简介] 但继红,女,笔名淡漠、但然,1965年底出生于青海西宁。1985年开始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988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曾任湟水河文学社社刊主编。1992年出国,现在神奈川某大学任教。
相遇丹噶尔
——缅怀昌耀
胡永刚(西安)
丹噶尔有一个囚徒,他是沉睡的巨人
时间受难的孕者,孤独内陆的火曜
一生狂风横扫,骤然凝成庄严的雕塑
庄严如乐器在雨中交响,雨自眉睫而下
凭吊和阅读者是同一个人,拔剑相向
你叹嘘,教他们认定身份,退回原位
这一幕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遮蔽在光线中
每个人都在黑暗之中,黑暗中看不见阴影
丹噶尔城因你而凸起,仿佛又一次造山运动
奇崛岩壁上显现汉唐光焰而他们身不由己
一个沉睡的巨人在莽原刮起旋风,世界为之
风吹草动,他为金鼓之热情而重新上路
[作者简介] 胡永刚,笔名青海湖,生于1966年11月15日,青海互助县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绿风》《诗歌月刊》《青海湖》《诗林》《芒种》《芳草》《北京文学》《陕西文学》《北方文学》等期刊,收入《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年度诗选》《中国汉诗年鉴》《国际汉语诗歌》《21世纪的中国诗歌》等选本。出版诗集《到达天堂以前》。
日月山
刘梦琳(北京)
车轮碾碎长长的呼吸
曾经的传说横亘一个
绵长的思念
世界在这边 也在那边
故事中的宝镜锈了
依稀照见唐时车马辚辚
一个车辙纹路深深
翻过这座山
视线再也回不去了
扭头累赘一片叮咛声
山口的风打着呼哨
单薄地走成一线像一串音律
方向尖锐地指着山那边
好多猜测在说
宝镜是失手跌落的
那个兴盛的王朝
或者也是失手摔碎
青草淹没镜中破碎的长安
怎么说
那也是一段历史了
只是玛尼一直转着
暮年黄昏
久远年代写在书里
翻开来已经积满灰尘
唯有这山新鲜如初
岁月悠悠
静默是最后的临界碑
[作者简介] 刘梦琳,女,1972年6月7日生于西宁,祖籍青海互助。1988年毕业于西宁三中。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从儿童时代开始创作并发表诗歌、童话、散文,陆续出版《我是一滴雨点》《闪烁闪烁小星星》《儿童的童话》等专著。曾获中国首届少年科学金质奖等16次诗歌创作奖。近年以中短篇小说创作为主。
思念我的大三川
张怀存(英国)
八月,桂花在绽放
我在画室涂鸦
小鸟在窗外歌唱
我在思念我的大三川
祁连山脚下那一望无际的漠北草原
那一年四季都被西北风肆虐的白杨树
还有那一泻千里日夜咆哮着的黄河
窗外桂花竞相怒放
蜂儿嗡嗡在花丛中追来逐去
鸟雀跳跃在大树的枝头
叫声萦绕在桂花林中
此时,我的心全是草原
郁郁葱葱
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
这一刻,家乡就是一种色彩
一定是
而且还有味道
[作者简介] 张怀存,女,土族,生于1972年12月28日,青海民和县人。诗人,画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名誉会员,伦敦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诗歌、散文入选台湾小学教材,代表作有《铅笔树》《自由空间》《坐上秋天的火车》《童话居住的地方》,翻译作品《我的名字叫鲍勃》《BBC儿童诗选集》。曾在香港、澳门、首尔、东京、纽约、巴黎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在故乡,雪落在哪里都是悲壮
王文峰(济源)
大雪一来 整个村落身陷苍茫
远方的白 无法辉映体内的江山
日头在河床上打了个趔趄
起身迟缓。这万籁俱寂的景致
让无知的颜色略显多余
唯家狗素面朝天
眼里浸满了雪花和悲伤
一些亲人说走就走了
无关雪落 无关紧随其后的家事
椅子空了 酒杯空了
空了的还有孰能无睹的苍穹
而雪落在哪里都将复苏一片死寂
而我抚你冰凉的生前竟无语悲伤
生来如此。嵌在泥土和错误之间
而对于故乡的忏悔定会语无伦次
比如一米之外 不见雀跃成群
比如一院之隔 不闻唳叫声声
飞鸟和家畜走失 茅屋被秋风所破
炊烟找到了坟茔。如此甚好
唯大雪年年有余
在故乡 雪落在哪里都是悲壮
[作者简介] 王文峰,生于1976年4月15日,青海互助县人。曾从事教师、记者、杂志编辑、文化公司经理等职业。河南济源市作协委员。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福建文学》等杂志和一些公众平台,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新诗百年精选》等选本。自印诗集《有声无声吟故乡》,与人合出诗集《七人卷》(西安出版社)。
山水化隆
马文秀(北京)
阿米仁青加翻腾在马背上
一抬头,瞥见了
踩着火烧云而来的祥瑞
沃土何在?只在马蹄下
他对准火烧云,跺了跺脚
山水化隆,宝地也
他以此生的英勇和智慧作为赌注
下令驻守吐蕃边境的将士们
停止所有的迁徙
一壶烈酒下肚
卸下疲惫,踏乐而舞
任由靴子敲击出凯旋的乐章
牦牛舞、狮子舞、鼓舞、谐钦舞……
隔着兽皮,舞吉祥
曲子在半空各色旗幡间缭绕
这一刻,他兑现了将领们的生死盟约
划分领地,牛羊以及500峰骆驼
一条迁徙之路
在这里成了繁衍生息的沃土
一切奔波,终逃不过宿命
[作者简介] 马文秀,女,回族,生于1993年11月14日,青海海东市民和县马营镇人。202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青海省青联委员,中诗网编辑部主任,《中国汉诗》副主编。有组诗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上海文学》《诗潮》《青海湖》等期刊。著有诗集《雪域回声》《自画像》、 长篇小说《情书在风中消隐》。长诗《老街口》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