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著名军旅诗人曹宇翔的鲁院情结。本文转自2020年11月20日文艺报,图片为作者提供。
在鲁院庆祝建院70周年前夕,我正跟随“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小分队,奔走在湖南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山路上。这里是“精准扶贫”首倡地。目睹、倾听、座谈,心头涌起一阵阵热浪。可是很急的约稿信息来了。我这人有个毛病,只有坐在家中书桌前才能写稿。于是给领队请了假,提前两天返京。鲁院啊鲁院,我和所有曾在此学习过的学员一样,与你有着珍贵情感。
我是2019年4月接到去鲁院参加新时代诗歌高研班学习的通知的。给家人一说,都乐得够呛。家里几个孩子半信半疑,又看我平日在家懒散惯了,常熬夜写稿,再一觉睡到中午,如何能受得了学校规矩?大儿子是个中校,竟然像教育新兵一样叮嘱我:过去的一切归零,别把自己的正师大校当个干部,听老师话,认真听课。我嘴上答应,心里略为不快:这孩子。
朋友们有所不知,我18岁从山东兖州乡下入伍,军旅生涯42年,60岁时从军队退休。接到总部退休命令那天,我内心有了一年级孩童听到放学铃声,背起书包撒腿就跑的感觉。劳累几十年,终于得悠闲。转念一想,除了1989年我到军艺文学系读过两年书,好像还真没怎么上过学。小学是在一座乡村破庙里度过,冬天手指冻得像胡萝卜,开春痛痒不止。中学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忙着挣工分。上高中,学工学农只记住了“饿”。这下好了,刚放下“书包”,又能去上学。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时喜不自禁。
报到那天,全家人想隆重地开车送我,我却坚持拎着行李坐地铁。真像一个外出求学的学生,只是头上有了白发。到了鲁院大门口,我把门口的大牌子仔细看了两遍,口中念念有声。在门口愣了一会儿,一时竟不知身在何处。宿舍虽窄小却整洁。伙食不错,宿舍能洗澡,还有烟灰缸。拍了几张图片传到家庭群里,好像是第一次赢得了全家共同点赞。俩儿俩儿媳同出一语:“爸爸开心就好。”
在鲁院的第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想起小时爱好文学,想起高中毕业当乡村教师时悄悄投稿,想起当兵后一个文学青年的无数孤灯长夜……到底是怎样一种无以名之的神秘力量,引领我走上了热爱文学之途与现在这样的生活?半头白发,来鲁院上学,也许是命运又一次的召唤,也许还有曾经沧海跃然至今的童心,以及对未知世界充满的好奇和憧憬。天亮了,翻身而起,洗把脸,精神抖擞,仿佛新生。
鲁院啊鲁院。难忘那里各位老师的授课。李少君老师开班讲授的第一课是《人民性与主体性的辩证思考》,历史与当代、传统与创新,中华文明在当今世界大放异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工作繁忙,但还多次在我们高研班微信群里转发关于新时代诗歌的重要文章,督促学习。难忘吴义勤、欧阳江河、树才等多位老师别开生面的真知灼见。难忘谢建平、彭敏两位老师的生动对话。渊博、雄辩、智慧,都了不起。我在鲁院的学习,简直就是同时打开了几扇窗。
我和多位授课老师也算熟悉,家里有他们过去馈赠的大著或墨宝。西川来讲课,感到亲切。我俩曾获同一届(1997—2000)鲁迅文学奖,到绍兴领奖时两人几晚同住一个房间。部队来接我,他跟我又到杭州转了两天。课间休息时,我们到楼道窗口处抽烟,他说:“咱俩是奖友。”当初领奖情景历历在目,一晃近20年就过去了。
我当兵42年,好像从未挨过批评。在鲁院,我曾受到工作认真的班主任胡嘉老师含蓄、婉转的提醒和批评。原因是缺课。一次是国家税务总局要开全国税务局长大会,大会上要朗诵一首反映他们这条战线精神风貌的长诗,他们办公厅两位处长受领导指派,拿着稿子到学院找我,让根据总局局长的建议帮忙修改。我憋在宿舍,一脸汗水,没去上课。另一次是应约为内蒙古马博会写一急稿。跑回家熬夜写《乌珠穆沁的马》,稿子写出了,胡老师督促认真听课的短信也来了,赶紧从家中返校。我这个五大三粗的老兵,站在胡老师面前局促不安,估计满脸通红,像个小学生一样解释原因,低头认错。而这一切,都成了永远新鲜、生动的回忆。写到这里,我差点笑出声来。
鲁院啊鲁院。难忘学院组织我们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我18岁来京生活至今,已把这座当初的陌生城市住成了家乡,无数次路过这里,却是第一次来听音乐会,兴奋欢喜如孩童。坐在那里,突然想起故乡,童年背着草筐站在田野,怔怔地听有电的邻村树上大喇叭播放的音乐《百鸟朝凤》。当时觉得多么幸运、有福。师生联欢,一身汉服,手书赠言,合影留念,同学们多才多艺,歌之、诵之、书之、画之……这时光,如此美好。
鲁院19天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同学们依依惜别,天南地北而来,又天南地北而去。结业典礼时老师让我发言,我说:“我们不仅是一个奋发向上、切磋诗艺的学习集体,也是一个相互关心、同学情深、和谐相处的友爱集体。”我们结下了友情。同学们都是生活在祖国各地的才俊,此后他们给予我许多关心和帮助。
我的家与鲁院同在一座城市,让我暗暗吃惊的是,结业离校那天收拾行李,心头竟有一些怅然。回家后呆坐半天,怅然不去。19天的时光不长,却在我生命里留下了岁月不可磨去的刻痕。记得离别时,我关上宿舍门,又打开,书桌、衣橱、暖水瓶、窗外景物……都又仔细、深深地看了一眼。
此后我多次到鲁院参加文学活动,想起在这里度过的一去不返短暂学习的日子,看看那些树,那校舍,凝神低回。30多年前我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把经历的一切当作故乡。”我写这篇小文,其实就是游子还乡。“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鲁院啊鲁院,假若我长年不歇地劳作却发不出一丝光亮,那真是一种辜负。
我有两个群:鲁院新时代高研班群、鲁院师生联谊群。在群里时常听到同学们的佳音。有的同学生动活泼,有的安静少语。也有领导和老师在群里,微笑着看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