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兴业路》凭啥取胜?甩掉空洞!


  导读:桂兴华的作品用诗人的敏锐,把历史的闪光点捕捉到自己的作品中,能够见形象、见精神、见光芒。


  大年夜的中央电视台春晚,年初一的东方卫视春晚,都没有一个朗诵节目。这说明目前的朗诵诗离社会热点、痛点远,还没有截断令人讨厌的空洞。就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浦东老干部团拜节目,用了很大的比重来推荐长诗《兴业路》。

  《兴业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被上海电视台《诗与画》创办人方雨桦的一则微信道出:“桂老师的诗歌文体,已经走到当下人们的欣赏趣味中,客观物象用的真实普通:餐桌、板凳;字面很朴实:你早、铁锤、银镰;一连串的动词也很平和:穿着、捐出、聚拢等等,但产生的意象却坚实宏大,具有通感美的大历史场景,大意象、大气象,并没有红色诗歌惯用的高大上用词和修辞。这里看出桂老师的思考力和写作实践的拓进力。大赞!与我之前收看的朗诵节目,您的诗歌潇洒走在前头,甩同台诗歌一个时代!”

  朗诵艺术家宋怀强,也有精彩见解:

  “桂兴华已进入当代朗诵家最喜欢的诗人行列。因为他综合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他的诗从宏观,到微观,都非常到位,充满镜头感,眼前有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桂兴华不仅创造了一大批读者、听众,也创造了一大批朗诵者,在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上领跑”。

  “诗人用特殊的符号来比喻特殊事件,这很重要。但有些诗人做不到,光是喊口号,找不到特殊的喻体来比喻特殊事件。而桂兴华的艺术结构是全方位的。他首先找到了通感,抽象与具象当中的通道。你说他文字抽象吗?但是他又这么具体,让你感觉到具象后面的东西,这就需要技巧。我认识桂老师二十多年,每次我接到他的诗,都发现他能来电,我真的有感觉了。内心没有由衷的喜爱,我怎么朗诵?所以对不少诗人的诗,我都放弃了。我现在朗诵他的这首《陆家嘴》,是自己设计上场时带着照相机的,因为我觉得他看到了滨江大道风景的后面。我们要抓住时代快节奏的特征,让你听诗。诗人的反应感应到了我,我就好朗诵,感应不到,那就没法了。桂兴华发出了电码,我马上接住,释放出来!我首先将全文背了出来,然后在舞台上强化。诗人说:记忆,就像一把尺子,要对春的两岸重新定位,这是摄影家的词!所以我就跟他一起散步,将他的诗像一张张照片拍出来。我就避免了在舞台上,手里拿着稿子朗诵。那不是有感而发,依托的也不是情境。我捕捉到黄浦江边的景色,一段段演绎。我借用摄影家的形象,强化了表现,最后设计和市民们一起聚集,这就是巨石上台”!

  在朗诵之间安插故事环节,是桂兴华的策划:一方面想让观众了解作者是怎么触动灵感,构思、布局、创作;另一方面要调节剧场气氛,时而汹涌澎湃地朗诵,时而平静的叙述,让朗诵会更有节奏感。导演采用了桂兴华的点子,他对作者讲的“毛泽东小道”、“邓小平小道”等故事十分喜欢。

  原复旦诗社社长傅亮多年研究桂兴华作品,他认为:“桂兴华的创作已经形成一种为新诗注入源头活力的大众模式,从主题上与时代携手,从角度上与事件挂钩,从情感上与民心相融,从语境上与朴素相伴,把历史与新闻结合,把理想与现实捆绑,宏大的题材与心灵沟通。诗人的目光没有在历史上停留,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前进着的中国走出的深深轨迹。他在探索从诗歌小众化的式微中重新崛起的艺术手段。”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的更明确:“桂兴华的作品用诗人的敏锐,把历史的闪光点捕捉到自己的作品中,能够见形象、见精神、见光芒。而用朗诵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能更加形象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兴业路走向复兴路。”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