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诗歌,让世界活着——《天津诗人》2020冬之卷“贵州诗歌档案”主题分享会在贵阳召开


  导读:“贵州诗歌档案”共收录了贵州189位诗人的作品,对百年贵州诗歌进行“回望”,这是对当代贵州诗歌方阵创作实力的一次梳理、一次检阅,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5月7日,由贵州省诗歌学会、中国通俗研究会《天津诗人》诗歌读本编辑部、贵州省新诗研究中心主办的《天津诗人》2020冬之卷“中国诗选·贵州诗歌档案”——“诗歌,让世界活着”主题分享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喻子涵、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南鸥、贵州诗人协会主席郭思思、贵州省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赵旭、贵州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赵俊涛、贵州省新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颜同林,贵州省诗人协会秘书长蒋能,以及中国通俗研究会《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和阿诺阿布、王付、刘剑、陶兴明、周雁翔、郑继国、王晓瑞、秋玲、张世莲、蓦景、欧德琳、杨光焕、杨彪、周晓雯、孙建军、罗梓轩、张鹏程、成立、刘功明、杨非木、杨芳、梅士敏、姚玉梅、王福君、王远柏40多位诗人与会。

  分享会由南鸥主持。罗广才首先介绍说,“贵州诗歌档案”共收录了贵州189位诗人的作品,对百年贵州诗歌进行“回望”并整理了“新世纪贵州诗歌大事记”。 他认为,这是对当代贵州诗歌方阵创作实力的一次梳理、一次检阅,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昭示贵州诗歌写作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在个体生命体验与表达的独特性中,诗歌本质上的普遍活力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贵州诗人老中青梯队建设生机勃勃,蔚为壮观,形成了坚实、稳重、大气的诗写格局。贵州山美、水美,人更美,从这些分行的文字里,看出了这方水土的自信和力量。从“贵州诗歌档案”中的作品不难看出,贵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强省,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重镇。杜国景教授认为,“贵州诗歌档案”对贵州诗歌进行梳理很有意义。通过梳理,可以让人找到贵州诗歌在中国诗歌版图上所处的位置,找到贵州诗歌的精神主脉。南鸥介绍了编选《贵州诗歌档案》的缘起,然后分享了“诗歌,让诗歌活着”的诗学思考,他说“诗歌是语言光芒的开掘者,是存在秘语的揭示者,是人类情怀的捍卫者,是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标高”,接着他对贵州诗歌的创作态势作了总体的描述,他认为贵州新诗作为华语新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精神潜脉与不可替代的文本。现在贵州诗人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年龄带交相辉映、多声部共同演绎的多元格局的态势。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对历史厚重感的倚重与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乃至文化心理的诗意呈现,又有对地域文化的开掘与拓展;既有对语言的深度进入,又有对口语可能性实验的秉持与狂欢。当下贵州新诗的创作呈现出百年以来最为绚丽的景观,在时代整体存在经验的向度与本土经验的维度上都有着自身的文本与理论的实践,有着自己鲜明的诗学特质与不可替代的诗学意义,涌现出一些在全国有着影响的诗人和诗歌批评家。随后又介绍了《贵州诗歌档案》所遵循的从文本、史实、学术出发的编选原则以及可能存在的遗憾。最后,南鸥高度赞赏了《天津诗人》的诗歌义举与十一年来为汉语诗歌作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喻子涵认为,“贵州诗歌档案”编选的作品质量较高,作品丰富,较充分地体现了贵州诗歌多元、多样的风貌。同时他从地域写作的角度与周边省份作了横向的比较,并分析了贵州特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一些不足。颜同林认为“贵州诗歌档案”具备了史料、地域、选本三重价值,是一个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选本,很值得研究和珍藏。刘剑认为个体经验的独特性会带来诗歌书写的鲜活性,但另一方面,个体经验过于偏向“我”的经验,就会导致诗歌阅读中“共情共鸣”的缺失,同时他还谈到对现代性的认知与抒写还应该再敏锐一些……

  与会作家、诗人、评论家纷纷对“贵州诗歌档案”给予充分肯定和对《天津诗人》表达衷心感谢外,还围绕“诗歌,让世界活着”这一主题,对贵州诗歌的精神特质、诗人的责任和担当、如何写出有灵魂和温度的诗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贵州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赵俊涛在总结发言中谈到:诗歌,让世界活着,同时,世界,也让诗歌活着……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