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青春回眸”诗会,是与“青春诗会”相对应的诗歌品牌活动。“青春回眸”诗会邀请的对象包括:未参加过“青春诗会”,过了50岁才抵达创作高峰期的诗人;参加过“青春诗会”,如今虽年过50岁而创造力依旧旺盛的诗人。
如果说“青春诗会”推出诗坛的生力军,那么“青春回眸”则展示诗坛的主力军。今年“青春回眸”已经第十二届了。疫情当前,为服从疫情防控的大局,原定于8月15日在四川巴中举行的第十二届“青春回眸”诗会将延期举行。
但全媒体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15位参会诗人将通过5G技术,于8月15日在云端相聚。而且,为坚持诗歌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提升诗歌活动的社会效益,本次诗歌朗诵会将采用直播的形式,让所有热爱诗歌的朋友都能观看活动,打开诗心,为日常生活增添一抹诗意。
第十二届“青春回眸”云端诗歌朗诵会将于8月15日15:00举行,网络直播地址将在后续的宣传中发布。除了参会的15位中坚诗人,我们还邀请到了4位曾参加过“青春诗会”和“青春回眸”诗会的鲁奖诗人作为特邀嘉宾进行重点发言。让我们提前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活动嘉宾
生于1962年,云南永胜人。著有小说、散文诗集九十多部。其中诗歌集《忧伤的黑麋鹿》,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私奔到了月球
海男
我住在最小的阁楼,离壮阔的世界遥远
离你的身体,有沙漏的爱,但内陆之上
帆船和波光,阻隔了我们
纤维拉力绳上,荡满了午后的云和衣服
浮光掠影,只停留了三秒钟。我拒绝
在太阳的炊烟下面,出卖我的秘密
幻变,涩味,迷离,这些境遇遇见了
孤独,你该有多虚幻无穷。我在什么样的
魔戒中,才能停止自由的放逐
趁我还没变心,在黑夜远行,与梦中人
谋略未来的蓝世界。巨大的天穹
有一只鸟巢,长满了惊世骇俗的羽毛
飞吧,飞吧,飞吧,这召唤
让我脱胎换骨,拎上箱子,私奔到了月球
生于1964年,河南灵宝人。著有诗集《始终如一》《尚仲敏诗选》,曾获首届草堂年度诗人奖、第七届天问诗人奖、封面新闻2019年十大诗人奖。
读书
尚仲敏
我辗转于这个字与那个字之间
为它们所苦,金秋十月,在一张靠窗的桌旁
瞧我读书的背影多么像一个饥饿的穷人
窗外就是马路、树木、高大的天空
人来人往,鸟儿飞翔
我竟然没有加入它们的队伍
我原先曾是它们中的一员
脱胎换骨,痴迷于书本
这些字都经过精心安排,即使不被我看见
也会在不知是什么地方
被谁的手轻轻打开
生于 1962 年,甘肃会宁人。著有诗集《热爱的方式》《字纸》《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等。
字纸
牛庆国
母亲弯下腰
把风吹到脚边的一页纸片
捡了起来
她想看看这纸上
有没有写字
然后踮起脚
把纸片别到墙缝里
别到一个孩子踩着板凳
才够得着的高处
不知那纸上写着什么
或许是孩子写错的一页作业
那时 墙缝里还别着
母亲梳头时
梳下的一团乱发
一个不识字的母亲
对她的孩子说 字纸
是不能随便踩在脚下的
就像老人的头发
不能踩在脚下一样
那一刻 全中国的字
都躲在书里
默不作声
生于1964年,四川兴文人。著有诗集《逝者如斯》《信赖祖先的思想和语言——赵野诗选》。曾获《作家》杂志诗歌奖、第三届“天问诗人奖”、首届《诗收获》年度大奖等。
旗杆上的黄雀
赵野
同样的气流包围着我们
它的惊悸像我的食指
和名字,在发热的季节
在三世纪,充满睡眠和金属
风宽阔,它的翅膀轻轻抖动
我的眼前,长江水往上涌
我驱车直奔江边,谁是英雄
谁能让植物停止迁徙
或者遏制言辞的疼痛
改变我的角色,让别人充数
让他骑马踏过薄冰
让我眺望山川,放声大哭
我的余生只能拥有回忆,我知道
我会死于闲散、风景或酒
或者如对面的黄雀
成为另一个人心爱的一页书
生于1963年,黑龙江佳木斯人。著有诗集《田野之死》《有鸟飞过》《悲悯》《苏历铭诗选》等。
地平线
苏历铭
地球是圆的,说到底
根本不存在地平线
而人们依然把视野所及的最远处
称作地平线
地平线是人世间美好的依托
内心有多少悲苦,就有多少
走向地平线的冲动
苦难蔓延于生命的路上
地平线是挣脱现世的憧憬
即便遥不可及
人类情愿把它当成最美的童话
我相信这个童话
喜欢荒原上的地平线
一望无际的大地尽头
飘满疾走的云朵
天地相连,伸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照亮身后所有的黑暗
走向地平线的时间里
我们将会遇见许多人
有肝胆相照的真心,有爱恨情仇的伤感
也有信誓旦旦的背叛
因为相信地平线的存在
甘愿忍辱负重
追求生命中珍贵的喜悦
一旦接近地平线
新的地平线早已悬浮于更远处
在终将抵达的信仰里
我们都会继续前行,浪掷一生的光阴
最后在地平线的前面
一个个悄悄倒下
生于1968年,四川剑阁人。曾获第十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2018年)。
缥缈
敬文东
我无法深入这首缥缈的诗
有评者说三千里哀愁是此阕
可我的手指触不到这哀愁
滋生的土地。三千里远程上
草在哪里,伊人傍水而居
水在哪里,午间仍在锄禾
禾在哪里,农夫在哪里呢
这诗缥缈得像嫦娥的纱巾
少男少女们都热泪满面了
五千年前我哭过,五千年后
胡须似冰雪染过的白茅
有鸟在这里孵雏,有蚂蚱
在预示冬快近雪快下了
这首缥缈的诗我无法深入
我只会站在田里任诗滑过
用手除草,提水灌苗
伊人立在井旁用眼睛
梳理我的胡须,梳理我的脸
如同梳理龟裂的黑地
生于1964年,湖南邵东人。著有诗集《生活素描》《勺子塘》《马王堆的重构》《长寿碑》《淤泥之子》等,曾获首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首届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奖、第五届栗山诗会年度批评家奖等。
白光
草树
一束光从黑暗的背面射来——我想起
窗外多年前一个雪霁的早晨
四处一片白光
好像无数小孩在拿镜子照我
我用衣袖遮着眼睛,跟着
父亲的脚窝前行。哧,哧,脚步声
树枝的咂咂声和积雪坠落枝头的闷响
还有头顶远远传来鸟鸣
像金刚钻拓开了无限的空间
奇异的体验让我忘了寒冷
而此刻没有鸟鸣,只有寂静或咆哮
一个诗句从我脑海浮出
“一道海军部反射过来的强光将我点燃”
我浑身散发寒气:一团残雪
边际发亮,满身泥点
生于1967年,河南新乡人。著有诗文集《留一个梦不做》《我的柔软有一层铠甲》等。
立冬的瓦片
陈勇
北方的清晨是被一阵冷风掰开的
瓦片上的蒿草,顶不住这凛冽的蓝天
就像没来得及收割的胡须
在一面镜子里,变成了时间的卧底
这时序的闹钟不早不晚
我是独守在你屋檐上的那只留鸟
那些不愿凋零的秋风
可以在我的羽翅里打开归宿
或者,找一块长草的屋瓦
逗留并喂养那些难以寄寓的乡愁
但我的乡愁又过于沉重
像树梢上的积雪,像你眸中的月光
清冷的月光,还在继续加深孤独的颜色
我在冷风中叼啄自己的羽毛
我还以为那里能随时翻出你的印记
好比冬天来了,瓦片上仍不肯撤离的蒿草
生于1969年,四川通江人。著有诗文集《风流板板桥》《匪妻》《失语的村庄》《哦,野茶灞那些事儿》《成都书》,曾获“四川散文奖”、“四川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等。
雾露升腾
张中信
蜷卧在芳草萋美的山坡。我的兄弟姊妹,我的童年伙伴,横七竖八地围坐着。
背篼空空如也,散落在面前的草地。浓雾自山涧升腾而起,背篼们笼罩在雾露里。我向手掌呵呵气,摸摸背篼一脸的羞涩。
背篼,不知道为什么离开屋檐,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努力使自己的睡眼穿透雾岚。看见伙伴们散乱的目光,在山坡柴禾闪烁。
山雀子叽叽喳喳掠过背篼,没有停留。惊鸿一瞥的眼神,也未曾留下。我慢慢站起身子,伸伸慵懒的腰。抢在浓雾散去前,把背篼的空间用柴禾填满。
我不想让背篼像浓雾一样,在清清的早晨,自由蒸腾,来去无影。
生于1970年,安徽无为人,著有诗集《孤城诗选》等。
那些草们
孤城
谁在风中 身腰一弯再弯
把泥土当作约定的方向
最后一拨雨水 踩过来也踩过去
草的肩头开始接近一个人内心的
空灵 仅剩下一簇零乱的月光
没有霜重 且比雪轻
刚好能系住浮动的村落 辽阔的寂静
如果有一天 草们枯死了
那也没什么——
生命过于沉重 在两个春天之间
允许换一次肩
生于1964年,河北兴隆人。著有诗集《母亲》《父亲》《我的大红》《上庄人物》《诗意毛泽东》等。曾获“徐志摩诗歌奖”。
我乡下的祖国
刘福君
只有在本县地图上才能找到你
你是家乡,我乡下的祖国
找到你,就找到了我的祖坟我的责任田
自留地、开花的果园,找到了
我的妻子和小黑水罐似的儿了
我乡下的祖国啊,我们一边
退耕还林,一边爱上播种的春天
蓝天下的田野,瓦台卜的炊烟
抬头就看见屋后绵延高大的燕山
我乡下的祖国啊,你是我——
炕头的灯盏、场上的柴垛、门前的菜园
也是我的篱笆、马车、割谷的快镰
我用青草叫住牛羊,我用野花唤醒露水
一起倾听你的鸡鸣犬吠和乳燕的呢喃
我的家乡,我乡下的祖国
我以米粒呼吸、泥土作梦
住在江山之中
你的蝴蝶、蜜蜂、鸽子、飞翔的云彩
你的田埂、石坝、土墙、守护的栅栏
我乡下的祖国啊,从大地到天空
我热爱你低处或高处的阳光
也珍惜你阴影深处的血汗
像一条河水贴着两旁的堤岸
我的爱是浪花是水草说不清的依恋
头戴麦秸草帽走过黄泥土路
我用四季风雨编织五谷丰登的花环
祖国祖国,我乡下的祖国啊
至于偶尔的歉收或一两张白条
我就笑着写进这首略带忧伤的诗篇
生于1968年,江苏人,著有诗集《海绵的重量》《我与你》《十二背后》等。曾获“中国第四届长诗奖最佳诗歌奖”、“中国诗歌排行榜”十大女诗人奖等。
双河溶洞(节选)
梅尔
我不能告诉你所有的秘密
因为我的秘密还在生长
——题记
2
我吞吐过火焰
并经历着崩裂
那撕心裂肺的疼痛,被水注满
那是我清澈而深深的血液
伤口不再愈合
遍地的石花,生长着
那成片或大或小的钙化池
是你的梯田
在你的日月里,她们一样开花结果
你的温度是她的日照
你的目光,穿过七亿年的隧道
落在她的身上,充满深情
3
石头被遗忘
石头里长出了另一种石头
石头以另一种形式抛弃了自己
石头,盛开成自己晶莹的花朵
有时,石头忘却了外面的世界
轻盈如棉絮
仿佛荡漾的柔情
穿过坚硬的时光
唯一,但并不孤单
我清脆而嘹亮的歌喉从未唱出
七亿年的沉默灿若星空
为了等你,石头们惜语如金
生于1962年,湖南娄底人。著有诗集《湘军文艺百家文库•廖志理卷》《曙光的微尘》等。
见维山
廖志理
竹子以空心摇出虚无
柿子以灯笼摆作喜宴
雨水未来
清风已至
我两手空空
低眉 敛手
只以一片构树的叶子
论一论此世的 枯与黄……
生于1964年,江苏涟水人。著有诗集《有样东西飞得最高》《单个的水》《忆博斯普鲁斯海峡》《向里面飞》,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长江杯文学评论奖、冰心散文奖等。
本身的光
沙克
人的命中生着黑暗的刺
不知道等一会儿发生什么
刺伤谁,不安的
嘴唇舔着太阳的余晖
仿佛客栈,迎来生面孔
一次次送走夕阳
其实世上没有黑暗
那是太阳离开了我们
太阳回来了
我们又生活在光明之中
太阳不回头
我们的心脏同样在翼动
是本身的光
在流动
我常审问自己
当我在夜间行走
凭什么快步如飞
凭什么身手轻松
是本身的光
在流动
生于1964年,河南登封人。著有诗集《夫妻树》《你坐在我的对面》《盛开》《且歌且行》《世纪之恋》等。曾获《芒种》文学年度诗人奖、《中国诗人》年度诗人成就奖、中国长诗奖、郭小川诗歌奖等。
站在山坡上触摸乡愁
周占林
在回家的路上
已经走到春天的阳光
给我披上童年的温暖
我用厚厚的思念
抚摸故土的肥沃
虚弱的家乡在袅袅的炊烟里
依旧消瘦
满山的梨花
却白得让人心疼
慵懒的春风
轻轻摇晃着故乡那脆弱的神经
仿佛一不小心
多年的期盼成泪珠滴落
我站在山坡上
就像站在对故乡沉思的边缘
用闪烁的文字
一遍遍把乡情过滤
童年时作文中赞颂的烟囱
伸出一只灰黑的小手
摘取我心脏深处的不安
而被运煤车抛洒的
不仅仅是灰尘和贫困
我听到
有鲜血在车轮下发出痛苦的呻吟
此时满山梨花发出洁白的邀请
有感动爬满了我的双眸
童年的伙伴,被煤窑深处的黑暗
捂白了日子
而汗水却变成黑色的河流
经年流淌
站在高处看故乡渐渐消瘦的身影
有一种叫做乡愁的鸟儿
踩着阳光和梨花一同跌落
特邀嘉宾
1959年生,福建霞浦人。出版诗集《去人间》《制秤者说》《一个人大摆宴席 汤养宗集1984-2015》等多种。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丁玲文学奖诗歌成就奖,储吉旺文学奖,新时代诗论奖等奖项。曾参加《诗刊》社第十届“青春诗会”,第四届“青春回眸”诗会。
向两个伟大的时间致敬
——写给“中国观日地标”霞浦花竹村
汤养宗
两个伟大的时间,一生中
必须经历:日出与落日
某个时刻,你欣然抬头,深情地又认定
自己就是个幸存的见证者
多么有福,与这轮日出
同处在这个时空中
接着才被一些小脚踩到,感到
万物在渐次进场,以及
什么叫被照亮与自带光芒
另一个场合,群山肃穆,大海苍凉
光芒出现转折
仿佛主大势者还有别的轴心
落日滚圆,回望的眼神
有些不舍,我们像遗落的最后一批亲人
面对满天余霞成为悬而未决
认下这天地的回旋
大道如约,接纳了千古的归去来
这圣物,秘而不宣又自圆其说
保持着大脾气
万世出没其间,除此均为小道消息
1963年生,诗人、博物旅行家。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参加《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第四届“青春回眸”诗会。
兰州,又见黄河
李元胜
在玛曲分手
我悠悠东去,黄河急急向西
分开得越久,我的荒凉就越明显
想起在迭部见到的一位老人
他推开院门,低头良久
他试图扶起翻倒在地的椅子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像是在哭泣……
在玛曲走得急急的
在彩陶上走得缓缓的黄河啊
我们重逢在兰州
已是三年之后
整整三年,一圈又一圈
黄河不过是在一颗百合里盘旋
足够了,时间足够了
它向西再向东的绕行之苦
它困在一个物种里的
走投无路的甜
在彩陶上生锈
在百合里转圈的黄河啊
那一层又层黄土
终于穿上身了
你不是白塔山
就是皋兰山
足够了,我们的开花够了
哭泣也够了
不如让水车去继续
周而复始
替我们打永远打不完的水
又把一生又一生倾倒而出
1965年生人,现为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武汉文学院院长,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撞身取暖》《宽阔》《高原上的野花》《万古烧》等,另著有长中短篇小说、随笔集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陈子昂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等。曾参加《诗刊》社第十二届“青春诗会”,第八届“青春回眸”诗会。
上花坡
张执浩
拳参、柴胡、漏芦、毛建草和麻花头……
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惊讶地望着我
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要簇拥我
紧随我去世界的尽头生活
蓝天、白云、阳光和月亮,还有风
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要
同时出现在这面山坡上,你们要
相互包容,彼此印证和成就
我们在世界的尽头同织一床百衲被
我们在光天化日下各做各的梦
也将因为这些梦的圆满、遗憾和残破
而丰饶,而配得上曾经受过的苦
1966年,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沙漏》《定风波》等。曾获多种杂志年度诗歌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金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现居南京。曾参加《诗刊》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第八届“青春回眸”诗会。
窗外的白杨树
胡弦
从前我住在一栋老楼,窗外
有棵白杨树,从二楼长上来,很快
长到了三楼。树干笔直,
仿佛奇迹。后来,
它已高过了四楼,还在继续向上,仿佛
忘记了被它落在下面的
身段遮住的我的窗口。
——我已只能从它的树杈间向外张望,
看见叶子,也看见了叶子的背面,
以及从叶隙间漏过来的光。
那是不一样的光,被风
和树叶背面的暗影处理过,
在最热的天气里也保留着一丝清凉。
怎样传达那种感觉?就着
那样的光,我读书,发呆,看粗大树干
穿过叶片,伸向树头如伸向远方。在那些
黑暗的夜晚,树和窗口融为一体,我们
都是黑暗的一部分。
但在更多的地方,窗口亮着,
我置身于世界那众多、旋转的
热闹中心。有时,
在异乡的旅馆,熄了灯,
会猛然发现窗外有一棵树,像一件
模糊不清,却在生活中存在了
很久的事。
——它一直在那儿。
有次我出差,住的是高层,
俯瞰楼下的树,墨绿的树冠因距离而缩小,
在风中,既无声音也无动静。
它永远长不到四十层,不会知道
一个凭窗的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