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的每一句话,每一支歌/都是这土地灵魂里最真实的回音/让我的每一句诗,每一个标点/都是从这土地蓝色的血管里流出……”
这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经典之作《黑色狂想曲》,也是原创音乐组合彝人制造新专辑《吉狄马加的诗》中的歌曲。作为新专辑的压轴之作,这首《黑色狂想曲》由吉狄马加亲自朗诵,彝人制造配乐。整首作品意境雄浑而悠远,彰显出诗歌和音乐交相辉映、和谐共鸣的艺术魅力。
把吉狄马加的诗唱出来
“赶场的人们回家了/可是我的诗没有归来/有人曾看见它/带着金色的口弦/在黄昏路口的屋檐下……”
▲彝人制造在分享会上现场演唱新专辑歌曲。
10月27日,在北京古建音乐季——“吉狄马加的诗”音乐诗歌分享会暨专辑发布会上,彝人制造悠远和鸣的歌声盘旋于清朝古建筑北京智珠寺大殿,让听众既欣赏到恢弘如山、诗意如水的原生态之音,也感受到诗人吉狄马加真挚的家国情怀和深刻的人类意识。
出道25年,彝人制造早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队。尽管沉寂多年,这个带着大凉山民风民情、有着独特嗓音和演唱风格的音乐组合仍广受关注。此次彝人制造推出的新专辑《吉狄马加的诗》共收录《民歌》《彝人》《沙骆河》《致酒》《史诗和人》等9首歌曲,均根据吉狄马加的诗歌谱曲创作而成。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从四川大凉山走向全国,走向新时期中国诗坛的前沿。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40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了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诗歌创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活动,我想我只要活在这个世界,诗歌就是我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吉狄马加曾言。
当彝人制造遇上吉狄马加的诗,于是就有了新的创作灵感和冲动。
“在创作之前,我阅读了吉狄马加老师大量的诗歌,他的诗深深根植于大凉山的土壤,有着浓烈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情怀。”彝人制造主创曲比哈布介绍,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乐队没有选择吉狄马加的长诗,而是在短诗中选择有画面感、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篇章进行创编,“我们把吉狄马加的诗唱出来,就是希望通过诗与歌的融合,更好地呈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示诗人的广阔胸襟。”
“诗歌是需要利用音乐来传播的。实际上在古代,诗与歌本就是不能分开的。最早的诗人在祭祀活动中通过吟唱将天地连接,当今世界也有很多诗歌是通过歌曲的形式来传播的。”吉狄马加表示,专辑《吉狄马加的诗》既传承了彝族的音乐传统,也具有当代性,让听众穿越时间、空间,回望文化的源头。
彝人制造珍视诗人宝贵的诗歌资源,为了打造音乐精品,花了近10年时间来创作、打磨专辑,“诗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站在诗的肩膀上能走得更远,也希望这张专辑能为听众带来更多诗与歌的力量。”曲比哈布表示。
创作有生命力的民族音乐
“躺在这块土地上/我悄悄地睡去/(你这温柔的属于我的故土/最动人的谣曲啊/我是在你的梦里睡着的)……”
步入诗坛以来,吉狄马加一直把自己最深挚美好的情思献给自己脚下的土地、自己的民族和伟大的祖国,礼赞祖国、土地和民族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题。同时,他的诗歌超越对风物的吟赞,直写生死、命运,对民族精神和人类意识都有着深层次的思考。
在音乐专辑《吉狄马加的诗》中,彝人制造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吉狄马加的诗赋予既古老又鲜活的音乐灵魂,让更多人感受诗歌唱出来的魅力。
▲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上,彝人制造(前排左起分别为吉里日曰、曲比哈布、曲比哈日)与彝族女歌唱家曲比阿乌演唱歌曲《漫山花儿在等待》。 中央民族歌舞团供图
与彝人制造此前作品的流行风格截然不同,《吉狄马加的诗》作为乐队首张实验音乐专辑全新面世——在编曲上,融入彝族民歌、吟唱,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毕摩音乐等传统古调,使其贯穿吉狄马加的诗篇;在乐器上,既采用了摇铃、口弦等彝族传统乐器,更有小号、手碟、架子鼓等多种现代乐器;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实验性的尝试,曲比哈布在《彝人》这首歌中,加入了一段低声絮语般的“说唱”,嗓音空灵,意境幽深,直击听者心灵。
“这种气声说唱是我的第一次尝试,而且说唱内容是我自己写的,不是诗歌中的文字。”曲比哈布说,那段说唱表达了他由诗歌想象出来的画面:在开满鲜花的地方,大人们举杯相互敬酒,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大家的生活快乐祥和……
“对于演唱者和听众来说,这种想象和意境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曲比哈布表示。
“民族的必须是优秀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吉狄马加说,从彝人制造的歌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切、最原始的流露,他们的音乐因此有着滋润心灵的力量。
作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乐队,彝人制造积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一直在寻找着自己最理想的音乐状态,专辑《吉狄马加的诗》就是一个有力的回答。
“我们不会刻意去追随某种音乐风格、音乐模式,只想按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和展示最有生命力的民族音乐。”曲比哈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