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古拉落雪了吗?落了,小小的沙棘果就熟了”“唯有沙枣花认出我,唯有稻草人视我为蹦跳的麻雀、花蝴蝶。唯有你辽阔的贫瘠与荒凉真正拥有过我,身体的海市蜃楼,唯有你”……11月25日晚,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里传来了朗朗读诗声:一份从兰州流淌而来的诗意在这里绽放。
“在重庆:娜夜诗歌朗诵会”现场
南岸区“成渝双城文学交流基地”·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幕的首场分享,“在重庆:娜夜诗歌朗诵会”如约而至。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娜夜亲临现场,为读者们带来了自己从兰州到西安、重庆,一路走来的诗歌创作心得。
“重庆是我的创作福地”
资深诗歌爱好者不会对娜夜的名字感到陌生。她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甘肃省作协副主席。早在16年前,娜夜就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她笔下诞生的诗集《起风了》《个人简历》等等均在诗歌爱好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2年,娜夜离开兰州,移居西安,后又来到重庆。这样像候鸟一样的漂泊生活,在过去十年间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所以,11月25日晚,在“在重庆:娜夜诗歌朗诵会”现场,同她对谈的另一位知名女诗人金铃子抛给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住过的这几个城市,你最爱哪一个?最爱哪座城市的人?”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好,但是我是一个西北人,所以就比较喜欢重庆的温润、葱郁。”娜夜笑着说,来到重庆之后自己还发现“重庆人和西北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比较直率,很好交往。所以我走过的城市里我最喜欢重庆。(这是)真心话,不是恭维!”
在分享中,娜夜提到,从兰州到重庆,无疑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我从西北来,那里的荒凉和重庆的‘差别’会让人的心灵非常的敏感。”娜夜表示,自己之所以说相比之下重庆是葱郁的,更多是因为“我在西北生活了40年,认识的植物少得很。我(几乎只)认识骆驼刺、芨芨草、沙枣树……”
11月25日晚,著名诗人娜夜作客南滨路少数花园带来了一场诗歌创作分享
更重要的是,娜夜说,来到重庆时刚好自己已经处在创作的中年。“这是一个非常丰满的时间。人生阅历,读过书、走过的路,包括经历的情感等等,都会给你提供非常多的词语。这个时候你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多东西就会自然地涌出来。”在娜夜看来,这很像去旅行,“山水都是一样的,旅行是可以和大自然沟通得更通透、更彻底的。”
“所以,(从兰州出发后一路走来)我的诗歌就从原来比较偏向内心,转向了更广阔的所见所闻。”说到这里时,娜夜格外强调重庆可以说是自己的创作福地:“重庆给我最大的一个营养就是,我的人生和诗歌在这里互相共建了,彼此也都顿开了。所以我非常感谢重庆这个地方(笑)。”
娜夜也坦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里,自己一直更看重“行万里路”。“因为诗人都是敏感的,新到一个地方的陌生感会促使你的神经末梢更加敏感。”娜夜说,自己也享受了近年的这里待两年、那待两年的漂泊生活。“有差异,对一个敏感的诗人来说,注定会找到词语的。”
获奖意味着底线在不断抬高
在现场,《在黄果树瀑布想起伊蕾》《我需要这场雪》《溶洞》《斯古拉》等娜夜代表作的朗诵声先后响了起来。
这些作品也是娜夜精心挑选的。“我这次选的诗歌主要是贴近自然,便于朗诵的。”娜夜说,这些就是自己前述提到的创作角度改变,从个人内心走向广阔后的作品。
在现场,娜夜坦言重庆是自己诗歌创作的福地
作为16年前就斩获鲁迅文学奖的诗人,获奖自然也是娜夜作品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在上周,她的组诗《大地涌动着草香》刚刚在成都获得了第四届草堂诗歌奖的“年度诗人大奖”。娜夜并不讳言,其实早年获奖时自己心里挺惶恐的,“(会)觉得自己的诗歌有那么好吗?”
不过,娜夜同时也觉得获奖的好处在于,它会激励、提醒自己扎扎实实地写得更好一点。“我觉得获奖就意味着底线又要抬高了,你只能越来越好。”她说,对于所有诗人都是需要这样的鼓励的。自己产量不高,也多少和自己对作品的要求比较高有关。
据介绍,本次由重庆文学院、南岸区图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成渝双城文学交流基地”·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2月。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著名诗人李钢,著名诗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小桥老树等,接下来都将先后走进少数花园分享他们和诗歌、文学的不解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