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吉狄马加这首诗时,中国正是中秋节,因此月亮引领了我这篇文章。对一位努力在男人和事件中间寻求感应的诗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缘分。确实,这首诗写到的,就是死于1987年12月25日的一个男人,那一天对我们西方人来说,就是冬至。因此,在圆满的月亮和继续发光的太阳之间,这篇文章是在这些星球的照看之下写成的。
吉狄马加的《迟到的挽歌》,是一首祭祀之诗。变成了叙事的真实之诗。讲述死亡的语言,同时叙说了一个爱的仪式,一个备受尊敬的生命的火葬仪式,他是作者的父亲,他度过一生如同一首诗。
一首诗是一种祭祀行为,它是言语的典礼,也是语言的仪式……它是通过词语所发生的神圣的时刻。我只能想象,那座九层松木塔是用动词做成的一个长句。
在诗中,吉狄马加向我们讲述了一种对生死的超越。尤其是,一种万物有灵的整体观,我认为,它就是遇见生命的艺术,让生命甚至在死亡中也会说话的艺术。
吉狄马加是伟大的彝民族的诗人。就像一个元音的喀喀声。
吉狄马加父亲的火葬是一个诗性的典礼。透过这种仪式,是整个人类被邀请到松木塔的周围。就像在吞噬英雄遗体的火焰面前,我们听见了古老祖先的神话之根。
因此,我们的古老祖先一直在中国活着。诗就是这座炫目的九层松塔。把火引到父亲吉狄·佐卓·伍合略且的身上时,世界之诗被唤醒。吉狄马加为我们描述了一首行动之诗。为了读懂这首诗,因此需要闭上眼睛,倾听高山的歌声。
这首诗叙述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之死,它是对重生的一种赞颂。但它也是一
种隐喻,对立之物在其中相遇,并在升向天空的烟雾中得以超越。
这首诗是火焰,它滋养死亡的大火。诗歌只告诉我们:我们是火焰,我们终将归于火焰。
吉狄马加的诗,让我们听见他父亲的呼吸,这声音从未止息。这场同一位彝人之死的对话,也是同生命的对话。是他的诗在为全世界吟唱这场对话。
2020年10月7日于图卢兹-巴黎
作者简介
塞尔日·佩里,法国当代著名诗人。1950年生于图卢兹。母亲是一位裁缝,父亲是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一位政治难民。童年时,他就喜欢上了西班牙和法国诗歌。洛尔迦、聂鲁达、维庸、兰波等诗人的诗作,他从小就会背诵。他同诗人马查多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他是一位行动诗人,也搞抽象艺术,还写小说,对诗歌进行哲学思考。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他已出版一百多部著作。他发明了一种“棍诗”,把诗作写在一条条手臂大小的树干或枝条上,显得既朴素又神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收藏了他当年赠予的一根“诗棍”。2001年获伊凡·戈尔诗歌奖。2017年获阿波利奈尔诗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