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燎原|警告与劝诫,从星球的系统性链条看过去


  导读:它是一首焦虑的当下之诗,又是一首冷峻的拷问之诗,一首站在诸如彝族的《查姆》等古老创世史诗和中外文化典籍中,带有神谕意味的劝诫之诗。


  《裂开的星球》是作者基于眼下全球性的流行病毒,关于人类与星球、人类与星球上的整个物种系统,以及人类与自身,总体关系和终极命运的追问与思 考,并以一位现代诗人的全球性视野和万物平等价值观,给出自己的答案。

  它是一首焦虑的当下之诗,又是一首冷峻的拷问之诗,一首站在诸如彝族的《查姆》等古老创世史诗和中外文化典籍中,带有神谕意味的劝诫之诗。
 

  我在20年前就看见过一只鸟,从城市耸立的

  黑色烟囱上坠地而亡……

  任何预兆的传递据说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我们部族的毕摩就曾经告诉过我。

  这场战争终于还是爆发了,以肉眼看不见的方式。
 

  在这只坠亡之鸟神示的预兆之后,作者对随后而来的这场疫情,作出了这是 一场“战争”的严酷指认。的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这场病毒的流行范 围、感染和死亡人数而言,无疑相当于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但它却突破了传统的 战争定义,因为它并不是人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残杀,而是四分五裂的人类面 临一个共同的对手:一个看不见抓不着,却又无孔不入使整个人类陷入瘫痪与恐 慌之中的对手。这是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人类空前的狼狈。

  追查这一病毒的起源和寻找对策是科学家们的事,相信灾难总会过去,届时 人类将会再次以胜利者的名义证明自己。但在诗人的眼中,它只是人类经历的无 数灾难中,又一次的重大灾难,而灾难总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人类,那么,这其 中的致命性根源到底何在?从原理上讲,不搞清这一问题,人类必将再一次地重蹈覆辙,以至万劫不复。应该说,这正是这首长诗的写作起因。在这里,一位现代诗人重又回归到部族时代的古老角色,担负起追根溯源和寻找出路的使命。

  因此,当我们孤立地猜测这场病毒的具体来源时,作者给出的描述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触目惊心——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已经是一个危机四伏的“裂开 的星球”。而这场病毒,只是这个星球系统性因果链条上,一次爆发性的恶果, 大量的隐患早已伏藏。首当其冲的,便是人类对大自然贪得无厌的索取造成的地 球生态系统的毁坏。为此,作者站在地球全景的视角,作出了不厌其详的细节举 证:“在这里为了保护南极的冰川不被更快地融化,海豚以集体自杀的方式表达 抗议”“在这里人类成了万物的主宰,对蚂蚁的王国也开始了占领。/几内亚狒狒 在交配时朝屏息窥视的人类呲牙裂嘴”“当狮群的领地被压缩在一个可怜的区域 /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已经危机四伏/黄昏时它在原野上一声声地怒吼”“雪 豹自由守望的家园也越来越小/那些曾经从不伤害人类的肉食者/因为食物的短缺 开始进入了村庄”……

  横遭肆虐的地球不会说话,却会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表达。这一表达经由诗人通灵的耳朵听懂之后再翻译过来,就是“任何物种的存在都应充满敬畏/对最弱小的 生物的侵扰和破坏/也会付出难以想象的沉重代价”。是的,这就是我们这个星球 系统性的因果链条:今天的这场病毒,正是人类对自己的恣意妄为付出的代价。

  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类对地球是这么干的,它也并没有放过自己:人类 相互之间的以邻为壑和战争仇恨,弱势族群罹受的主权剥夺以及贫穷与饥饿,战 火中流离失所的妇女和儿童……而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古老的和升 级换代版的人道灾难仍持续蔓延:“在这里再没有宗教法庭处死伽利略,但有人 还在以原教旨的命令杀死异教徒”“在这里货币和网络连接着所有的种族。巴西 热带雨林中最原始的部落也有人在手机上玩杀人游戏”“乘夜色吉卜赛人躺在欧 洲黑暗的中心,他们是白天的隐身人”“在这里每天都有边缘的语言和生物被操 控的力量悄然移除/但从个人隐私而言,现在全球97.7 的人都是被监视的裸 体”……

  从人类对于地球和自身已经造成的这两种灾难看,它与眼下的这场病毒灾难 其实毫无区别。只不过眼前的这场灾难危及每一个体,且直接要命,所以让人恐 怖;而另外的灾难并非不要命,它与这场病毒互为因果, 并潜滋暗长地围剿着人类,但人类中的每一个体,只要不大祸临头,就会认为事不关己,甚至乐于隔岸 观火。这无疑是与要命的病毒同样可怕的病毒。

  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无法不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人类与它赖以生存的这个星 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人,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这也正是贯穿于这首 长诗中, 作者终极性的反复追问:
 

  是这个星球创造了我们

  还是我们改变了这个星球?
 

  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我们当即就可给出同时肯定的答案:既是这个星 球创造了我们,又是我们改变了这个星球。但随之, 这个追问哲学性的复杂开始 显现:既然人类是这个星球创造的生命体,那么双方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是相互 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呢,或星球仅是供人类享用的物质载体?如果改变星球是为了 人类更美好的生存,这种改变又以什么法则为依据,其尺度和边界又在何处?反 过来,创造了人类生命的星球,对于它的创造物是否持有必然的行为规则约定? 突破这一约定后又会如何?

  关于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人类改变星球的确是为了更美 好的生存,并且它已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个结果正如 前边的大量举证,它让星球和自己同时陷入灾难。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对于星球 的态度仅仅只是利用,为了这一目的,它在改变星球的过程中什么办法都想到 了,但唯独没有想到尺度和底线,没有想到它还有必须遵守的规则约定。因此它 也就难以明白,一次次的大难临头,正是星球的至高之手,对于其毁约行为的惩 戒。在另外的语境中,这种惩戒又被称作神的震怒,或者直接就是“天谴”!

  因此,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它拥有这个星 球所有物种中的最高智商,它什么道理都懂,它还知道敬畏神明,每当灾难降临 时它都会“苍天呀、大地呀”祈求神灵的保佑。然而,它在这个星球上依然肆无 忌惮。这显然涉及人性的根本症结。对此,诗作中有一个极为刺目的表述:“不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罪行”,然而,我们却是被那只类似于星球法老式的 神秘老虎,一直紧紧盯视的“善恶缠身的人类”。没有“明确罪行”的另一面, 便

  是“隐性罪行”不言而喻的存在,也就是“善恶缠身”。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表 达, 一个包含了自审性质的人类自查结论。正是这一自审的带入,穿透了人性魔 障中的一个死结: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个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指责,都是指向他人, 从来都不会带入自己,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尽管他们乐于宣称一场雪崩的到 来,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但从那种发现了真理般的得意口气看,这话只是 在指说别人,只是为了表现自己高人一等的洞察力,而所有雪花中的任何一朵, 都不包括他自己。

  这正是人性中最大的魔障,来自人类天性中一个先天性的死结:以自我为中 心的利己主义思维和习性。在对地球的态度上,它奉行人类中心主义;在族群与 族群、族群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中,它永远是以我在之群的我自己为 轴心。尤其是在这个由强势集团掌控的世界,尽管他们发明了无数的高尚道德律 令,并在通常情况下乐于表达这种高尚,但一到关键时候,他们信奉的则是社会 丛林法则。既是在这场大祸当头的共同灾难中,正在上演的剧本仍是对于他者各 种口实的指责。

  聪明绝顶的是人类,执迷不悟的也是人类;发明了雪崩论的是人类,唯独把 自己撇除在雪花之外的也是人类。

  当穷尽性的追问最终仍指向一个死结,作者显然已忧心如焚,为此展开了多 种角度上晓以利害的劝诫和警告:
 

  当东方和西方再一次相遇在命运的出口

  是走出绝境?还是自我毁灭?左手对右手的责怪,并不能

  制造出一艘新的挪亚方舟,逃离这千年的困境。
 

  哦,人类!这是消毒水流动国界的时候

  这是旁观邻居下一刻就该轮到自己的时候

  这是融化的时间与渴望的箭矢赛跑的时候

  这是嘲笑别人而又无法独善其身的时候

  …………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就是在这样的时候

  哦,人类!只有一次机会,抓住马蹄铁。
 

  而对于人类之于星球的关系,作者在一连串的忠告中又发出了这样的终极性 的警告:
 

  但是人类,你绝不是真正的超人, 虽然你已经

  足够强大,只要你无法改变你是这个星球的存在

  你就会面临所有生物面临灾难的选择

  这是创造之神规定的宿命,谁也无法轻易地更改
 

  的确,虽然人类早已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只要它仍然从属于这个星球,就 必须遵守这个星球的规则和约定,这是“创造之神规定的宿命”。而作者在这里 包括整首诗篇中发出的这种声音,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当下诗歌语境中,听起来 无论如何都有些恍惚。它是一首用现代汉语书写的诗篇,但其主体基调中又杂糅 了诸多陌生的、仿佛来自几个大陆丛林山地的古老声调——其故乡大凉山彝族毕 摩(祭司)式的神谕声调,南美大陆印第安人忧郁的声调,非洲黑人族群通灵式 的声调。而整首诗篇中密集的意象群表明,作者虽然与我们处在同一个时代,却并不完全处在同一个“现场”,虽然他的现场也包括我们这个此在的现场,但其 神魂更多的则是沉浸于以上的现场和语言系统中——那是现今这个星球上仅有 的,世世代代的原住民和他们的山林神明一体化的现场;人能清晰地听懂神的语 言,因而随时校正自己并得到神佑的自足性现场。而在这一时空,人的语言编码 系统则以抵达“天听”接受垂训为唯一法则。在这一指向上,它是明确的、唯一 的,毫不含混的。而我们流行的现代语言——无论汉语或是英语,已经在不断的 智能软件加载中, 充满了诡辩的、强词夺理的、怎么说都行的利己主义圈套。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作者才以这种来自神谕的箴言和启示录式的古老语言系统,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发出警告和劝诫。

  2020年7月6日下午,威海
 

   作者简介 

  燎原, 当代诗歌批评家。威海职业学院教授。昌耀诗歌奖评委会主 任。著有诗集《高大陆》以及《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专著多部。 主编《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 下——昌耀诗文选》等。获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评论奖、第五届中国桂 冠诗学奖、星星诗刊2016年度诗学奖、第六届扬子江诗学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