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摘要:陆健的长诗《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以自身为研究个案,剖析了诗人在中国当代的境遇和心灵历程,以讽喻的笔法给自己和当代诗人群体画像,也给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时代画像,用诗歌的刀锋切入诗人的心病和时代的
摘要:陆健的长诗《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以自身为研究个案,剖析了诗人在中国当代的境遇和心灵历程,以讽喻的笔法给自己和当代诗人群体画像,也给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时代画像,用诗歌的刀锋切入诗人的心病和时代的癌症。长诗在结构上极为严谨独特,按26字个英文字母分为26章,每一章的三级标题形成复调对位的互文关系,三行成节的形式整齐而有变化,在诗体形式上为长诗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陆健;中国长诗;画像;诗体创新
陆健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长达783行10668字,被诗人洪烛在网上誉为“最具震撼力的”“2012年我最喜欢的中国长诗”[1]。我以为考察一个时代的文化,首先应当考察诗人的境遇和水准。因为真正的诗人往往代表着时代的良知、民族的灵魂。陆健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以自身为研究个案,剖析了诗人在中国当代的境遇,以及由迷惘、焦虑、妥协、反思,到忏悔、抗争、担当、澄明的心灵历程,以讽喻的笔法给自己和当代诗人群体画像,也给我们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时代画像,用诗歌的刀锋切入诗人的心病和时代的癌症,其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以及在诗体形式上的探索创新,为长诗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成功范例,堪称中国当代诗坛的长篇杰作。
一
陆健在长诗的第一句即开宗明义——“我的天职是塑造一个当代诗人的形象”,全诗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渐次展开。“我的主食是面粉、稻谷、玉米/儒家和道家的笔墨。通过翻译/品尝面包和西方文化的滋味”,这是中国诗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方式。“在他人面前把我的优点尽量放大/我是暴政的敌人,同时又是/一个温良的托尔斯泰主义者”,温良同时反对暴政,这是传统中庸土壤生长出来的中国文人性格。可见陆健在解剖自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显影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和诗人群体的某些形象特征。
陆健以资深诗人的视角扫描了中国当代诗歌生态的“儒林外史”:对文学大奖的渴望与嫉妒;模仿西方大师的翻译作品;微博时代写作的将错就错;消费时代诗歌被商品主宰的尴尬处境;迅速成名的葵花宝典;诗歌在烧酒、皮包、裤衩、卫生巾等广告商标上的“有用之用”;从“追着那美腿,猛跑/从隐喻,到拒绝隐喻,到/下半身”的写作时尚,再到“把叙事叙到琐碎、琐碎不堪/把文化写到与文化无关的程度/把诗歌史写到遗忘了诗歌的程度”的极端病态,最后“诗歌的手臂已经脱臼/她扶不起那个叫做现实的大脑袋”。诗人淋漓尽致地披露诗界的种种怪现状,并不是呈一时口舌之快,而是为了指出诗歌存在的问题,寻找救治的良方,像当年的海德格尔一样发出“在今天的时代,诗人何为”的诘问!
具有担当精神的诗人首先拿自己开刀,作为自嘲或他嘲的讽刺对象,清理个人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垃圾,甚至不回避家庭隐私。“父亲在生我之前已经残废/留给我唯一的遗产就是原罪//我主要的培养基:母亲、舅舅、姨父/小知识分子、右派专家、公私合营/对象,他们默默一生无声响//我重要的营养液:大跃进、反右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风起云涌/以大有作为名义作一粒乡下的害虫”。而如今作为大学教授,“高兴时是傻子,痛苦时是诗人//执起教鞭把知识的营养与毒素/均匀搅拌,灌进学生食道,换回/我的柴米油盐和深深的愧疚”。他忏悔“自己有意或无意给别人的伤害”、“一次次/失信于自己,带上脸谱才出门去”的过往,并“记下我们对语言所犯的罪行”。在一个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时代,“北京同样/需要有人站岗,看穿世界的心肠”。他决心&
关键词:陆健;中国长诗;画像;诗体创新
陆健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长达783行10668字,被诗人洪烛在网上誉为“最具震撼力的”“2012年我最喜欢的中国长诗”[1]。我以为考察一个时代的文化,首先应当考察诗人的境遇和水准。因为真正的诗人往往代表着时代的良知、民族的灵魂。陆健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以自身为研究个案,剖析了诗人在中国当代的境遇,以及由迷惘、焦虑、妥协、反思,到忏悔、抗争、担当、澄明的心灵历程,以讽喻的笔法给自己和当代诗人群体画像,也给我们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时代画像,用诗歌的刀锋切入诗人的心病和时代的癌症,其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以及在诗体形式上的探索创新,为长诗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成功范例,堪称中国当代诗坛的长篇杰作。
一
陆健在长诗的第一句即开宗明义——“我的天职是塑造一个当代诗人的形象”,全诗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渐次展开。“我的主食是面粉、稻谷、玉米/儒家和道家的笔墨。通过翻译/品尝面包和西方文化的滋味”,这是中国诗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方式。“在他人面前把我的优点尽量放大/我是暴政的敌人,同时又是/一个温良的托尔斯泰主义者”,温良同时反对暴政,这是传统中庸土壤生长出来的中国文人性格。可见陆健在解剖自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显影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和诗人群体的某些形象特征。
陆健以资深诗人的视角扫描了中国当代诗歌生态的“儒林外史”:对文学大奖的渴望与嫉妒;模仿西方大师的翻译作品;微博时代写作的将错就错;消费时代诗歌被商品主宰的尴尬处境;迅速成名的葵花宝典;诗歌在烧酒、皮包、裤衩、卫生巾等广告商标上的“有用之用”;从“追着那美腿,猛跑/从隐喻,到拒绝隐喻,到/下半身”的写作时尚,再到“把叙事叙到琐碎、琐碎不堪/把文化写到与文化无关的程度/把诗歌史写到遗忘了诗歌的程度”的极端病态,最后“诗歌的手臂已经脱臼/她扶不起那个叫做现实的大脑袋”。诗人淋漓尽致地披露诗界的种种怪现状,并不是呈一时口舌之快,而是为了指出诗歌存在的问题,寻找救治的良方,像当年的海德格尔一样发出“在今天的时代,诗人何为”的诘问!
具有担当精神的诗人首先拿自己开刀,作为自嘲或他嘲的讽刺对象,清理个人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垃圾,甚至不回避家庭隐私。“父亲在生我之前已经残废/留给我唯一的遗产就是原罪//我主要的培养基:母亲、舅舅、姨父/小知识分子、右派专家、公私合营/对象,他们默默一生无声响//我重要的营养液:大跃进、反右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风起云涌/以大有作为名义作一粒乡下的害虫”。而如今作为大学教授,“高兴时是傻子,痛苦时是诗人//执起教鞭把知识的营养与毒素/均匀搅拌,灌进学生食道,换回/我的柴米油盐和深深的愧疚”。他忏悔“自己有意或无意给别人的伤害”、“一次次/失信于自己,带上脸谱才出门去”的过往,并“记下我们对语言所犯的罪行”。在一个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时代,“北京同样/需要有人站岗,看穿世界的心肠”。他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