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宗教界争论亦从未停息。理论界认为,人类已经退化了的松果体就是古人的第三只眼睛,而宗教界认为,在人的双眉间有一只隐形的眼睛,那是人类与宇宙进行直接交流的通道,亦是宇
关于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宗教界争论亦从未停息。理论界认为,人类已经退化了的松果体就是古人的第三只眼睛,而宗教界认为,在人的双眉间有一只隐形的眼睛,那是人类与宇宙进行直接交流的通道,亦是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收到梁海潮兄寄来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小小说集《第三只眼》,使我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许多故事,想起了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
和老梁的认识要回溯起来,本身就是一部长篇的故事。那还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正在登封第四高中任教。由于当时梁海潮是登封文学界比较著名的人物,因而心存敬仰之情。因了文学,我们便走到了一起,并且我也成了他身边的“哼哈”二将之一,创办了当时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信息文学报》,并成功地举办了几届全国文学大赛。如今活跃在文坛的某些诗兄诗姐,当时也曾是我们的获奖作者。老梁为人善良、谦恭,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者,他都喜欢用兄弟般的感情对待。因此,虽然当时我们在编报纸时是亦师亦兄亦友的关系,大家却喜欢叫他老梁,而他从来没有把这种称呼当回儿事。那时的他,在小说创作上已经得张一弓老师真传,创作出一批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的很有份量的短篇小说。但显而易见的是他并不把自己的创作当成唯一的“正事”来做,偏要想做伯乐,为文学爱好者做嫁衣。编报纸,出文集,开笔会,短短两年,把一份报纸办得红红火火,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燎原势。因此,也成了出头的鸟儿,却做了靶子。分手至今,跨了两个世纪,想起我为别人写的第一篇诗评,则是为老梁的一首诗而做。2003年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认识了时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任长霞,因是老乡的关系,便觉得格外亲,会议间隙,我也从她的口中了解了许多老家的事情。在2004年她去世的时候,心里便别有一番滋味。而在网上看到老梁写的《任长霞》时,我便泪流满面,那一份感情,那一份敬重,让我这个自以为是个诗人的人感到自己的懦弱和愚钝。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竟写出了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不能不说他始终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在读到《小小说选刊》中老梁的《范老汉报案》时,使我不由又想起了那个曾有一面之交并且感天动地的任长霞和老梁的长诗。
《第三只眼》我是用一整天的时间读完,因为再没有比老梁给我寄来的这本书更紧要的事情了。我在京北的“山野居”里,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想通过老梁的那些小小说重新了解一下近期的老梁。而让我一气看完的不是他写作的技巧和故事的引人,而是小小说中的人物象我老家的熟人一样,他们依次向我走来,给我讲述着或真或善或美,或假或丑或恶的乡俗俚情。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技巧已经不是创作的必需,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远远比那些高超的技巧重要。
读老梁的小小说,我总是感觉到老梁就站在我的面前,他仍然是那么温和,那么沉着地叙说着,把他对生活的精微感觉准确把握,尔后给你制造一个幽雅的情境,让那些生活在身边的主人公们一个个立起来。他的小小说的通感之美让人叹服,或暗示,或拟喻,或隐喻,使得每一篇小小说都让人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启迪。让我倍感亲切地是,读老梁的作品就是在回忆我家乡的文化,那是嵩山地区文化,是其它地方所不同的一种民俗文化。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是登封市的老梁而非其它地方的老梁,也只有这个老梁才能写出“嵩山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
《笑话是怎样产生的》是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杨局长的装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我曾驱车多次在信阳的107国道上行走,“风炮补胎”确实是那一个路段的独特风景,我亦曾就“风炮”的含意问过诸多人,到现在也是虽明其理却不知其意。因此,放在首篇的作品就让我感到格外亲切。而《失落的小镇》上的毛五,多像我当年一块爬格子的兄弟,我想,也许正是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洞察,才入木三分地写出了这个小镇所失落的最珍贵的东西。在《2000年第一天》,老梁虽说抓住的是一个小小的没有多少新意的题材,但在人物刻画和故事的布局中,显示出他对小小说这一难以驾驭的文学创作的游刃有余。读后让作者的心情“都是银灰色的,与弥天大雾绞织在一起。”
急剧的社会变革,不但加快着我们的生活节奏,也使得我们的文化随之而不断地流变。这种文化的流变同样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俗,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意识。老梁正是在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中,使自己的创作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嬗变。无论是以婉约、温馨的笔法在歌颂,或是以静谧、哀怨的语调在鞭挞,从描绘现实生活的画卷入手,窥探出人类内心世界的隐秘。让《吹唢呐的女孩》雪儿活灵活现地吹着唢呐,把自己的痛苦隐藏在一种叫做“追求”的词语背后,某种牺牲的代价,则是“婚后果真当上了文化站站长。”并且在雪儿的努力下,“该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了全省一枝花”。而生活在同一阶层的欧阳成群,却把《生意》做得离心离谱,最终仍未领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之外的故事,且“奶奶个鸟,狗子那龟孙敢抢老子的生意”,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县长,你动动》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因为在“对对,鳖汤好喝,老鳖就是喝汤哩”之后还有一段,那一段应该是“刘乡长扭身对小黄说:老黄事多,让他陪别的客人吧。而老黄也感觉出了不对,忙站起来说:我到厕所方便,王县长你们接着喝。”此类题材,如果把握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老梁之所以没有把“我到厕所方便,王县长你们接着喝”写出来,则有其深意,让坐在奠基石上的老黄也不明所以,“将劣质烟抽了一支又一支,抽得一口苦涩,一脸茫然。”
看完了老梁的58篇小小说,我记住了《大伟》对老梁说的那段话:“把腰板挺直了走路,想说的时候就说,该笑的时候就笑,让你的人生站起来,你也许就成了天地间的一根大柱。”老梁“很以为然”,我亦很以为然。
老梁的创作中没有浮躁之气,现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节,期冀他一如既往地满怀诚挚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在生活的积淀中,投入更多艺术热情,感悟时代精神,孕育出更多优秀作品。
我无法忘记,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
和老梁的认识要回溯起来,本身就是一部长篇的故事。那还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正在登封第四高中任教。由于当时梁海潮是登封文学界比较著名的人物,因而心存敬仰之情。因了文学,我们便走到了一起,并且我也成了他身边的“哼哈”二将之一,创办了当时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信息文学报》,并成功地举办了几届全国文学大赛。如今活跃在文坛的某些诗兄诗姐,当时也曾是我们的获奖作者。老梁为人善良、谦恭,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者,他都喜欢用兄弟般的感情对待。因此,虽然当时我们在编报纸时是亦师亦兄亦友的关系,大家却喜欢叫他老梁,而他从来没有把这种称呼当回儿事。那时的他,在小说创作上已经得张一弓老师真传,创作出一批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的很有份量的短篇小说。但显而易见的是他并不把自己的创作当成唯一的“正事”来做,偏要想做伯乐,为文学爱好者做嫁衣。编报纸,出文集,开笔会,短短两年,把一份报纸办得红红火火,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燎原势。因此,也成了出头的鸟儿,却做了靶子。分手至今,跨了两个世纪,想起我为别人写的第一篇诗评,则是为老梁的一首诗而做。2003年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认识了时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任长霞,因是老乡的关系,便觉得格外亲,会议间隙,我也从她的口中了解了许多老家的事情。在2004年她去世的时候,心里便别有一番滋味。而在网上看到老梁写的《任长霞》时,我便泪流满面,那一份感情,那一份敬重,让我这个自以为是个诗人的人感到自己的懦弱和愚钝。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竟写出了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不能不说他始终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在读到《小小说选刊》中老梁的《范老汉报案》时,使我不由又想起了那个曾有一面之交并且感天动地的任长霞和老梁的长诗。
《第三只眼》我是用一整天的时间读完,因为再没有比老梁给我寄来的这本书更紧要的事情了。我在京北的“山野居”里,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想通过老梁的那些小小说重新了解一下近期的老梁。而让我一气看完的不是他写作的技巧和故事的引人,而是小小说中的人物象我老家的熟人一样,他们依次向我走来,给我讲述着或真或善或美,或假或丑或恶的乡俗俚情。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技巧已经不是创作的必需,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远远比那些高超的技巧重要。
读老梁的小小说,我总是感觉到老梁就站在我的面前,他仍然是那么温和,那么沉着地叙说着,把他对生活的精微感觉准确把握,尔后给你制造一个幽雅的情境,让那些生活在身边的主人公们一个个立起来。他的小小说的通感之美让人叹服,或暗示,或拟喻,或隐喻,使得每一篇小小说都让人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启迪。让我倍感亲切地是,读老梁的作品就是在回忆我家乡的文化,那是嵩山地区文化,是其它地方所不同的一种民俗文化。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是登封市的老梁而非其它地方的老梁,也只有这个老梁才能写出“嵩山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
《笑话是怎样产生的》是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杨局长的装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我曾驱车多次在信阳的107国道上行走,“风炮补胎”确实是那一个路段的独特风景,我亦曾就“风炮”的含意问过诸多人,到现在也是虽明其理却不知其意。因此,放在首篇的作品就让我感到格外亲切。而《失落的小镇》上的毛五,多像我当年一块爬格子的兄弟,我想,也许正是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洞察,才入木三分地写出了这个小镇所失落的最珍贵的东西。在《2000年第一天》,老梁虽说抓住的是一个小小的没有多少新意的题材,但在人物刻画和故事的布局中,显示出他对小小说这一难以驾驭的文学创作的游刃有余。读后让作者的心情“都是银灰色的,与弥天大雾绞织在一起。”
急剧的社会变革,不但加快着我们的生活节奏,也使得我们的文化随之而不断地流变。这种文化的流变同样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俗,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意识。老梁正是在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中,使自己的创作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嬗变。无论是以婉约、温馨的笔法在歌颂,或是以静谧、哀怨的语调在鞭挞,从描绘现实生活的画卷入手,窥探出人类内心世界的隐秘。让《吹唢呐的女孩》雪儿活灵活现地吹着唢呐,把自己的痛苦隐藏在一种叫做“追求”的词语背后,某种牺牲的代价,则是“婚后果真当上了文化站站长。”并且在雪儿的努力下,“该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了全省一枝花”。而生活在同一阶层的欧阳成群,却把《生意》做得离心离谱,最终仍未领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之外的故事,且“奶奶个鸟,狗子那龟孙敢抢老子的生意”,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县长,你动动》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因为在“对对,鳖汤好喝,老鳖就是喝汤哩”之后还有一段,那一段应该是“刘乡长扭身对小黄说:老黄事多,让他陪别的客人吧。而老黄也感觉出了不对,忙站起来说:我到厕所方便,王县长你们接着喝。”此类题材,如果把握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老梁之所以没有把“我到厕所方便,王县长你们接着喝”写出来,则有其深意,让坐在奠基石上的老黄也不明所以,“将劣质烟抽了一支又一支,抽得一口苦涩,一脸茫然。”
看完了老梁的58篇小小说,我记住了《大伟》对老梁说的那段话:“把腰板挺直了走路,想说的时候就说,该笑的时候就笑,让你的人生站起来,你也许就成了天地间的一根大柱。”老梁“很以为然”,我亦很以为然。
老梁的创作中没有浮躁之气,现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节,期冀他一如既往地满怀诚挚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在生活的积淀中,投入更多艺术热情,感悟时代精神,孕育出更多优秀作品。
我无法忘记,那个写小小说的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