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诗论坛校园文学同题诗选。
●砚台应对西风吼(七绝)
文/隐士公
灵台有骨韵章生
独挽波涛松竹明
可笑西风翻脸面
未知泼墨起雷惊
【自评】:顽石雕刻成一磨砚台,就有了灵韵,有了诗词画赋、气节风骨。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风云如何变幻,泼墨处依然风起云涌,震撼人心!
【徐一川读诗(特邀)】:这首七绝古体诗作,气势雄浑,节奏铿锵有力,将小小一方砚台写得生龙活虎、灵气逼人,“波涛”、“松竹”、“西风”、“惊雷”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渲染出作品丰富的意境。
【杲子解读】:这首七绝赋予砚台以灵气和骨气,这当然指代的是执笔人,面对西风的翻脸无情,他毅然挥毫泼墨,以雷霆万钧的笔力,以其智慧、胆识、魄力和正直,从容应对。小诗仅四句,但起承转合,结构谨然,圆融入味。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这是一首具有清亮色彩、物象灵动的七绝。
●砚台应对西风吼
文/孟萌
月悬空
洞空了唐宋云层,烛照商周
殷墟的刀锋 拆烟雨江楼
我着古冠,长竿渔钓生平
绑狼毫,一方青石砚上,钩喂
心下雄兵与青铜
西风笑人痴
洇我道尽途穷
悬腕。磨出万千马声倥偬
护我写尽一片鸿蒙
【自注】:在文明的列车驶进当下这个时代,世界已经是科技文明的爆发江海,在这个世纪中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已经被现代化洗礼。而砚台,是多么古老的一个物象,它代表了我们千年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我只想表达,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应保持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解我们从何而来,以何立人字,树人志!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但是不能被物质生活吞没,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在心中印刻我们这个民族的生由,它有着怎样的灿烂古老文明和优秀传统!正是,新文明的劲风再吹,一方砚台永不可干涸,成为后人的不识之物!
【徐一川读诗(特邀)】:如诗人所言,“我们应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作品引用商周“殷墟”、“青铜”等文物典故,以实衬虚,“钓生平”、“钩喂心下雄兵”......“一方青石砚”呈现出诗人所崇尚的千年古国风骨和凌云壮志。“鸿蒙”,意为“东方之野”、“宇宙高空”、“日出之所”,更是突出诗人波澜壮阔的心境。
【炫东评诗(特邀)】:凝炼、气势足是本诗的最大特色,不错。不足之处是:诗中的意象都是古诗词的翻板,缺乏现代元素和语感,从而让形象感受损。但其优点和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刘洪泉点评(特邀)】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已是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文化只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才会熠熠闪光。全诗语言凝练,意蕴深远,给人启迪。
【杲子解读】:细品诗意,参照作者自注,此诗的砚台当象征那些曾经具有优良传统而即将消失的一类事物,而怒吼的西风则象征激进地摧毁旧事物的一种思想。与雪莱《西风颂》不同的是,雪莱对西风持肯定赞美态度,借此抨击旧制度,宣传革命和解放;而诗人则认为社会前进的同时传统不能丢弃,应该予以保护。故而,在经济社会的当下,崇尚物质的西风“笑人痴”的情况下,砚台前执笔人的目光却回溯历史,以笔为钩,钓起一堆古典的意象。本诗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意义,诗意也蕴藉有味。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这是一首古色古香的现代诗,诗色清丽,诗象一如蒙太奇,荡气回肠,穿越古今,较好地表达了主题。
●砚台应对西风吼
文/清河
终于静了下来
西风,是一扇被大海遗弃的贝壳
浮在雨上,零零落落
山水飘荡时
寒潭已化为寒冷的绝壁
互击掌际而发出吼声
在冷峻中互视、留存
一如被时间宠坏了的样子
我仍是安静的坐着
朝谒的光明顶朦胧在群峰里
【自评】:西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亦可以代表西方势力。砚台以个人设想是一种正义之声。正义和歪风互相抨撞。在时间的岁月里两种势力永远互存。而我们是正义和平的使者,光明和平一定会到来。
【徐一川读诗(特邀)】:诗人先是将“西风”喻为一扇“贝壳”,“浮在雨上”,以实写虚;又将砚台喻为“寒潭”、“绝壁”,与山水“互击”,这些静止的意象此刻都变得鲜活而动荡起来,衬托出“我”面对这一切的泰然自若,“安静的坐着”,“光明顶的朦胧”寓意前路虽然艰辛和遥远,但终将到来。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冷峻,诗象错落,较好地表达了主题。
●砚台应对西风吼
文/陈锐
1.
从一缕砚香
我窥见了:暖风、细雨、苏醒的草木
和清晨的几声鸟鸣
你轻巧的臂腕
正在:快慢,又轻重有致地为我舞动
巨石之下的一片新绿
2.
真逼仄啊
仿佛荒野里,无法长芽的指骨
让它们都绽放绿茵吧,从一张白纸上
蔓延开去——
只有心底的绿
能够应对西风的凄厉
【自评】:“砚台应对西风吼”,这个命题,像一把熊熊的火,烧过来,烧过来。瞬间我被烧成了,这样的一些分行。
【徐一川读诗(特邀)】:这首作品写得温婉有致,但颇有气度,从容不迫、沉稳淡定。以“绿”为诗眼,贯通全篇,这是从一方砚台、一张白纸生出的“心底的绿”,末尾诗思睿智,诗意悠长,有以柔克刚之效。
【杲子解读】:这首同题虚实结合相生。西风为实,凄厉怒吼,叶子黄落,万物萧条;砚台为虚,它以笔墨或许正是韵行的诗句,托出作者心中的那小块春天,有暖风、细雨、草木、鸟鸣,尽管逼仄,但这一小片心中的绿,足以让我走出周围无处不在的秋声。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1诗色清丽,诗2诗色凝重,在诗色的差异中赞美了砚台与执笔人;诗象跌宕起伏,三三四二结构,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砚台应对西风吼
文/旭日迎峰
四十载韶华空对月
来,小召,拿我狼毫、纸、砚
就着这浓重夜色 研墨
休提窗外猎猎西风
休提边关烟火战事
你看今夜这月色
多好! 月如锋利的钩子
倒插进
我血肉模糊的家国
来,提笔一撇收笔一捺
收藏起胸中的暗火
让一道霹雳闪电的刀锋
唤醒沉睡的家国
【作者注解】:四十载征战南北、一朝小人谗言误国、月如钩,西风猎!砚台起墨提笔难书,心中一腔怒火凝结为一个字“杀”。
【中沙河评语(网摘)】有力量,有气势,有情怀!
【徐一川读诗(特邀)】:这首作品将强烈的个人情感、鲜明的爱与憎,倾注到虚构的情境之中,而模糊化的历史画面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月如锋利的钩子/倒插进/我血肉模糊的家园”,极富震撼力。
【依然点评】:诗歌写出了诗人的人生岁月生活的感慨,诗句写道:“四十载韶华空对月……休提窗外猎猎西风……休提边关烟火战事……″,诗歌运用暗喻写出了诗人愿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来,提笔一撇收笔一捺,收藏起胸中的暗火,让一道霹雳闪电的刀锋,唤醒沉睡的家国。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浓烈,表现了诗人的热血之情,诗象厚重,五四四结构,较好地体现了主题。
●砚台应对西风吼
文/江从超
砚台
砚台之色,像夜
他撩动星星之火
应对西风吼
百万雄兵潜伏在里面
他挥毫泼墨,定天下
他的睿智撼动五千年
当砚池里升起太阳
在他的狼毫尖照亮大地
磨出来地动山摇
磨出来辽阔浩瀚
磨出来万众一心
就那样
在一张纸上划断西风吼
一场雪飘过,沁园春
【自评】:西风,喻反动派和一切有害人民的组织。一砚台,一狼毫,凝结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杰出智慧。他磨墨沉思,挥毫出策,创立了新中国!像太阳一样在人民的心中。
【徐一川读诗(特邀)】:作品从特定的角度书写特定的人物,将“砚台”这个具体意象与中国漫长的革命征程结合起来,“星星之火”、“百万雄兵”......鲜明地呈现了一代伟人的气势与风采,末尾余韵悠长,有意境。
【冯歌简评(特邀)】:诗写豪气、雄浑,,以拟人手法将自然之物寄寓强大的人格魅力!
【炫东评诗(特邀)】:构思和立意,都很巧妙,有可取之处。赋予西风和狼毫特殊的象征意义。要是再凝炼、形象化一些会更加精彩。
【刘洪泉点评(特邀)】砚台之色与夜色多么相似,伟人“撩动星星之火”挥毫泼墨,沉着冷静而又胸有成竹,对反动势力的蔑视之情跃然纸上。诗歌浑厚有力,鼓舞人心。
【依然点评】:这首诗歌非常有思想内容,气势磅礴,运用比喻和暗喻,诗歌思想内容描写的仔细,诗这样写得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砚台,砚台之色,像夜,他撩动星星之火,应对西风吼,百万雄兵潜伏在里面,他挥毫泼墨,定天下,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饱满内容,逻辑思维深刻。一场雪飘过,就那样,在一张纸上划断西风吼,一场雪飘过,沁园春。这是诗最后结尾的内容。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明亮,表现出诗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诗象跌宕,三三六三结构,表达了诗人激动之绪。
●砚台应对西风吼
文/小随缘
在北方的月光下
鹿王枕着石板长眠
贫穷而孤独的诗人
用完最后一支毛笔
他接住萤火
先是零星微透的光芒
接着一场飓风
洗墨池掀起巨浪
鹿王在北方的夜空里
看见:贫穷而孤独的诗人
起先的一颗石头
接着是萤火般发出微茫的星子
【作者评论】:用到了“比、兴”的手法,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怀。所谓“比兴”,宋代朱熹有言:“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徐一川读诗(特邀)】:诗人以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一幅神话般的画面,充满了梦幻感和传奇色彩,有神性之美。“鹿王”与“诗人”的角色或对应或合一,“贫穷而孤独”、“萤火”、“微茫”等象征意味的表达在不经意间的反复,由“萤火”到“飓风”、“巨浪”最后又回到“微茫”,诗思跌宕起伏,回环贯通,圆满地完成了一名真正诗者的灵魂塑造。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朦胧,表达了文本的隐喻,诗象抑扬顿挫,二二三三二结构,体现出砚台的分量。
校园文学编辑:秦志良 水一空 鸿文 耕海渔童 周建好 依然 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