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校园文学作品选。编辑:秦志良 水一空 鸿文 耕海渔童 周建好 依然 杲子。
故山在呼唤
文/ 燕淑清
妈妈卧在大岭那头
妈妈把天涯乳名挂在心口
妈妈又见炊烟卷起一岭乡愁,
一壶老酒
一盘肉肉
一个老烟锅
那是大岭一抔黄土在守候
那是推矮了磨盘在守候
那是轱辘井沿在守候
那是山溪青石板在守候
那是凹凸不平喂猪石槽在守候
那是垒了百年燕子窝还在守候
一把松子如同一把星钩
妈妈总把希望放在里头
一个土草房风一刮如同燕啾
得时常缝补妈妈心扣
一条陡峭斜坡拖着野菜兜
这磕磕碰碰煮走妈妈的风华
一口老井一个辘轳
都乖乖呆在村里头
乳汁连呼代喘挤进儿心头
浑暗月光把鞋底纳瘦
一罐代着体温草药喂进口
一阵凛砺山风挪进脚指头
那条溪纹移在我手背上头
那一地霜花早挂我头发上头
母爱仍在蝶恋花里头
我的漂泊仍走不出歌头
罗森读评:诗人用排比对意象进行了叠加,看似写得不够克制,但其意象的选择却是用心的,它们是乡情的筋骨,它们能挤搾出了故乡的味道,母爱的味道,它们原汁原味地浸入读者心脾,仿佛把人带入了《诗经》的古远美感之中。这样的诗是最有亲和力的诗,承续了诗性基因链的诗。
杲子解读:乡思,母爱,这是常见的文学主题,能写出新意实属不易。燕老师这首现代诗,蕴含古典韵味,写得深情,朴实,动人,多重故乡意象排列出气韵。部分动词运用得灵活巧妙,如“炊烟卷起一岭乡愁”、“这磕磕碰碰煮走妈妈的风华”等;“浑暗月光把鞋底纳瘦”移情入景,令人眼前一亮。
鸿文感言 ; 载着时光泪滴,思亲的绿舟,撑过心海,睹物生情,诗句具象都披上作者怀念心思。河流每时每刻沉淀,具有一定模式,而母爱仍在蝶恋花里头,我的飘泊走不出母亲之曲的歌头。恋母心扉叠叠在字里行间。文本独具蕴涵,诗意饱满引人。
夜雨诗意诗二首
1.教室里退色的红外套
红外套上
这处破洞
可装进精准扶贫手册
也可以装进一张张奖状
而这些露出的棉纱
再过几次水
颜色就会
白得
更加耀眼
2.代课教师
二年级学生说:
老师 一听到
再过一个月
就放假了
您就不再教我们了
我……我昨晚哭了
一晚
教师:听着听着
两盏灯
便亮了
作者感言:这是一位退休老师,被学校聘请来当代课老师。如果我不是亲眼看到,真的不会相信:一位代课老师,对于一个八岁孩子来说,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通过这件事,也更坚定了我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心。
罗森读评:《褪色的红外套》,从一件旧外套的破里提炼出精神的容量,从一件旧外套褪色的白里提炼出明天"更加耀眼"。构思巧妙,贫穷是社会的病,但诗笔触及它的时侯更多地挖掘了精神的闪光点,这些是诗人的性灵之光!源自生活,照亮生命!
杲子解读:一位教师兼诗人,笔下的校园,必然有着更加真实而深刻的感悟。一位家庭困难却依然认真学习的小女生,一位即将离去而学生们留恋难舍又不得不依依惜别的代课教师,背后是作者作为老师的深情关注和作为诗人的敏感目光。
鸿文感言:诗作者长期执教于教学岗位,亲身经历很多的人于事,最有感受的是:班里有位打扮不入时,穿着露着败絮棉服的女生,,在花枝招展的同学面前,不知要顶着多大的心理压力,可是,她学习成绩不掉架,一直名列前茅。不比吃穿,比学习比成绩,立志如守白玉,将来一定有出息的,少年强,国家强,中国梦必定会实现。诗歌表意策略独树一帜,不故作高深,艰涩之感,情意亲切,质扑里蕴含着沉思性的抒情。
缓缓归
文/农夫阿杜(甘肃)
用花瓣书写
一地对春的粉色祭文
土地里觅食的一介草民
竟然忘了五一是个节日
就象忘了藏隐在草丛里的诗和远方
阳光懒洋洋的暖
花红了又谢
蒲公英背着油菜花私奔去了另一个村庄
从南方回来的小鸟
叽叽喳喳的叙说着一路听来的故事
但
我顾不上这些
我的地头野草们
某一个夜晚纷纷揭竿而起
战争是残酷的
锄头在我的手心怒目圆睁
而被我置于脑后等待组装诗歌的文字
竟然毫无形象的蹲在田埂上
呵呵笑着隔岸观火
忙碌啊忙碌
酒顾不上喝字顾不上写
天气预报说后天有雨
我想
是否趁着下雨
用握惯锄头生硬的指尖
生硬的给儿女写一句
陌上花开
蕨菜正好
两位同志
能否缓缓归矣
罗森读评:这首诗在表达普通农民这个命题的时候,他显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而这些画面都是一个从一个草民的旧常生活中辐射出来的。 他的真实,他的情绪,他的与社会现实的二元逆差,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所以也是最能让人共鸣的。
劳动对于普通人既是养命之源,更是生存之乐,还是构成社会合谐的价值分配单元,而这一切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是冷暖自知的,这一切的平衡相对于普通人是籍由心理的平衡而完成的。 而作者擅长冷幽默,把农事的焦灼,把家和远方,把日常人情事态写成了有声有色的大屏幕,多种喻体并存,在调侃和无奈中让人忘了生存之累,忘了诸多不平,但却绝对能让人从精神的层面上去体会一些东西,从更深一个层面看到农耕文民面临的严峻现状!
杲子解读:劳累了一辈子的农夫,常年随着农历过日子,阳历五一这个劳动者休息的假期,自然不适用了,因为地头野草正盛,一场残酷的锄草战争不得不开始。但远在南方的儿女不一样,五一假期是他们的,连小鸟都从南方回来了,“两位同志”怎么还没音信呢?“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轻松幽默的口吻下,是老父亲深沉的思念。
鸿文感言:缓缓归的题目是出自吳越王写给他庄穆夫人的信,而作者写下缓缓归,何止是诗章,而是孤单,缺失亲情抚慰,生活穹天流淌一川瘦水,寂呵寥啊,为谋生,差 一点就弯腰成疾,劳动者忘了劳动节,忘了写诗,地头野草象征纷繁的心事,儿女变同志喻示亲情疏远了,那首风行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唱出留守乡村人们的真情。独特内涵,现实镜像凝练成诗,使读者有了情感体验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