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北京生活(组诗)


  导读:黑非,本名:陈亮,河南人,双子座,现居北京。写真实的现实的有感觉的诗,交真诚实在不装的朋友,读能懂的诗,喜欢爱好用平实的语言表述,绝不是按回车键和分行。

夜市
 
北京最早的夜市
在王府井
具体的说,是在
王府井北面的
东安门大街
在那条街上
东西不下三里
都是小吃
你在北京吃到和吃不到的
见过没有见过的
在这里都有
但,最多的还是
爆肚 馄饨 炸酱面 豆汁
油炸臭豆腐和烤串
到这里宵夜的
也不仅仅是外地人
老北京也不少
尤其是在夏天
没有去消暑避夏的北京人
这里是最好的消闲
吃吃喝喝也就
把热丢到了脑后
这地方一年又一年的热闹
成了去北京旅游的
必去景观
当时的名气
不次于北京的秀水街
不信,你看看
那时的报纸
不管是中文的英文的
都有报道
 
 
馄饨侯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
在北京谁说没吃过
馄饨侯的馄饨
那你就out了
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正宗的馄饨侯
就是王府井北面的那一家
紧邻着当时最红火的
世都百货商场
再后来世都百货不存在了
馄饨侯的老房子
也被拆迁
这是后话,我们
还是回到馄饨侯上
那时的馄饨侯
还不是连锁
在那里吃到的
每一碗馄饨
都是现做现包
说起来也就怪了
也只有在那里吃
才有馄饨侯的味道
这一点,可以

在那里吃过的老北京人
他们不管离那里
有多远,也要不辞辛苦
冒严寒,顶酷暑
去吃上一碗
这或许就是
老北京百年老店的魅力
不然,为什么
都是馄饨
就它能封侯呢
 
 
黄面的
 
在北京满大街
都是黄面的
那些年,我
就经常去北京
现在想想
对那时穿大街
过小巷的
黄色面包车
还是挺怀念的
低的起步价
方便了在北京的用车
大的空间也满足了
我那时在北京
大包小包的带货
那时乘坐面的
最好的位置
是司机旁边的
那个副驾驶座
一是靠前,视野开阔
再是和师傅近
好聊天吹牛侃大山
记得有一次
我和我的领导
在一个地方吃完饭
回住的旅馆
领导先占了
司机旁边的那个坐位
我也就自然而然地
坐在后面的位置
因替领导挡了不少酒
一路昏昏沉沉
瞌瞌睡睡
领导好像感觉对北京熟悉
一路都在给师傅指指点点
在快到达的秒间
领导突然回头问我
谁是领导?这一路
都是他在指路
指责我一路也不说话
我赶忙回答
“领导指路”“领导指路”
现在想来,要不是
早早告别单位
还能有提拔进步吗
 
 
云南的过桥米线
 
我住的北京光华路
那时有一家云南餐馆
刚开张的时候
人山人海
长长的队伍还需要拿号
这并不是说
在北京有很多云南人
来这里的大多是
生活在北京的外省人
想来这里吃一顿
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
像这样不去云南
不到昆明
就能品尝到正宗的
云南过桥米线
在北京有几家
我不清楚,但
光华路上的这家
是非常非常的火爆
因地缘优势
好这一口的朋友
在来之前都是
先让我去排队等候
那过桥米线
的确正宗
从服务到端上
那一摞装着各种食材的盘子
和那一海碗
能烫掉手指的
秘制老鸡汤
已经告诉你
是绝对的正宗
去过云南的食客
没有一个不赞
这里的味道
和那里的味道
是一样一样滴
这样的日子
我也没有享用多久
就离开了北京
两年之后,我
再回北京
光华路上的那家云南餐馆
成了陕西面馆
主要经营的是
我一直不认识也写不好的
那个字的那个面
 
 
朝鲜冷面和有关狗的问题
 
北京西单的西四那块
有一家朝鲜餐馆
那里的冷面是真的冷面
非常好吃,尤其
在夏季最热的三伏天
冷面里的汤汁
像冰棍样的凉
喝起来倍爽。
和冷面一样受欢迎的
还有朝鲜狗肉
说那里的狗肉
不是我们养的
在家里的宠物狗
是生长在朝鲜的菜狗
(菜狗是什么样
我到现在也没见过)
那时我还没忌口
尤其到冬天
没少去吃那里的狗肉
后来,我爱上了养狗
在朋友们的举荐下
荣幸加入了爱狗协会
(对外简称“狗协”)
我就不再去那家朝鲜餐馆
也从此不再吃狗肉
甚至经常劝说别人
做一个爱狗人士
千万别像我一样
在伤天害理之后
才有觉醒
让身上残留着狗的东西
至今还难以洗白
成一生的梦魇
 
 
炸酱面
 
北京炸酱面
很讲究的
就那熬酱
说起来也有几十道工序
这不用我说,你
百度一下
各种制作方法
缤纷呈现
这仅仅是酱
再说面,那
也是很有说道
北京炸酱面的面条
都是手工擀面
这擀面有薄厚,切面有粗细
另外和面一起的菜码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
也有几十样
小葱和豆芽香菜芹菜
是绝对的不能少
我说这么复杂
你可能认为吃一顿炸酱面
像过年吃饺子
偶然一次,你
这样想就已证明
你没在北京住过
北京人吃炸酱面
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
尤其是在夏天
不在中午就在晚餐
必有一顿
 
 
东北乱炖
 
不知在什么时候
一夜间,在北京
满大街的都是东北餐馆
在东北餐馆里
“东北乱炖”成了头牌
那时,只要有东北朋友
请我吃饭
首点的就是“东北乱炖”
一大盆上来
你要吃的东北特产
这一盆里全有
 
 
京酱肉丝
 
北京人实在
这一点,在
北京人喜欢吃的
京酱肉丝里
就能体现出来
一盘京酱肉丝
除了在盘底有一点点香葱
满盘都是肉丝
哪像鱼香肉丝
没有鱼也就罢了
肉丝也少的可怜
 
 
啤酒
 
那些年在北京
夏天里,天一黑
喜欢叫几个朋友
喝啤酒
那时也不讲究
随便在街头路边的小吃店
点几个小菜
要几瓶或几扎京啤
和朋友有滋有味地
开怀畅饮
天南地北,海阔天空
那时的手机叫“大哥大”
也不普及
用手机也只是通通话
或放在桌上显摆
朋友们聚在一起
有说不完的话题
哪像现在
大家坐在那里
各看各的手机
能说上一句话
非常不容易
那时,北京的扎啤
比瓶啤便宜
喝着喝着
不知在什么时候
扎啤一天比一天的贵
我们也习惯了喝扎啤
(只喝贵的,不喝对的)
尤其在后来
外国啤酒取代国产
口味也随之上升
再后来,喝啤酒的地方
也有了讲究
为能喝到纯正的外啤
不惜打的开车
也要去亮马桥燕莎后面的
那一家德国餐厅
喝纯正的德国慕尼黑黑啤
据说,当时的北京
也就那一家有
德国鲜啤
 
 

 
在北京喝茶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说的不是在家里
不信你约几个朋友
去茶社喝茶
花销不次于在酒店
吃一顿大餐
这情况,我
刚去北京的时候
并不知道
记得有一次
一位成都的朋友
到我那里
朋友说刚吃过饭
要我和他一起去喝茶
不是我夸张
我和他从四环的大望路
走到三环内的国贸
才找到一家茶社
一阵茶喝下来
我去结账
吓了我一跳
这一次喝茶
花了我小一千
从那以后,在北京
朋友说去喝茶
我就会说,茶
等吃过饭
回家喝
 
 
咖啡
 
有些年住在北京
那些年在北京
想喝一杯咖啡
(我指的不是速溶咖啡)
不在住的酒店
喜欢去星巴克咖啡厅
一是随意,二是正宗
三是可以约朋友
在那里聊天
(一杯咖啡
聊一天是绝对的没问题)
这习惯养成之后
那些年在北京
喝咖啡取代了喝茶
对咖啡的情有独钟
不管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
只要闻到咖啡香
非要停下来
找一家咖啡馆
喝上一杯
记得有一次
和一位朋友
在另一个城的大街上
走着走着
我突然给朋友转换话题
说附近有咖啡馆
而且是星巴克咖啡
朋友感觉莫名其妙
结果在我们走的前面
果真有一家星巴克咖啡店
朋友说我神奇
其实这神奇是喝咖啡多了
自然而然的就有了
这爱好,是
那些年在北京养成的
我这样说那时的北京
你会相信吗
 
 
那时从郑州到北京千方百计也要坐开往北京的K180列车
 
那时大多数人都没钱
极少的万元户
去北京,最
喜欢坐的是
晚上十点多
发往北京的K180列车
也就是现在的绿皮火车
有头脸有门路有办法的
能买到一张硬卧
(那时的软卧是要级别的)
买不上卧铺的
就是坐上一夜
也要乘坐K180
这样去北京,即
省去了在北京的
一晚住宿费
要是第一次去北京
还可早早的赶到天安门广场
看升旗
那时,K180列车的乘务员
也是最牛最牛
清一色的蓝制服
一个比一个长得好看
个子又高,我
要不是已婚
爱人天天形影不离
一定要找机会追她们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