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诗人·五人行《小满》


  导读:本期诗人:小可、刘艳芹、刘桂兰、周玲、布日古德;本期评论:小可、布日古德。
小满 
小可(哈尔滨)

  小可,哈尔滨人,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诗歌评论作家。有大量散文,诗歌,诗歌评论在国内主流报刊,网络媒体发表。代表作《本命年》。
 
小满,从你身上
我看到南方的雨水
汇聚成浩渺烟波
江河渐满,满而未盈
 
小满,从你身上
我闻到北方的麦田
灌浆、吐穗,欣然摇摆
迎风摇曳的饱满腰肢
一路拥抱阳光
一路承接雨露
一路孕育丰饶
一路飘香如故
 
小满,从你身上
我读到含蓄、内敛的气息
小小的欣喜,小小的满足
从谁的眉间心头滑过
时光将满未满
一切都是刚刚好
(2023年5月20日星期六)
 
  布日古德点评:小可的诗既馨香典雅,又不失现代风韵。她的《小满》收获的信息量十足,从她的意象元素,字里行间,完全可以折射出丰收的一路艰辛,且又快乐的走来。单从文字上看,这首诗简单随性,如果细细咀嚼,茗品的馨香又在字里行间的点点滴滴之上。她的诗用“我看到,我闻到,我读到”这样新颖、独特的排比段写活了对小满到来的灵动形象。这首诗行进欢快,行云流水般,进一步突出了“小满”的“孕育丰饶”这个主题。读了小可的好多组诗,还可以看到她的“工夫在诗外”的古典文学览胜的功底,还可以看到她的诗像她的人一样,诚实可信,朴实无华。她的诗既有维度,又有向度,是个性化升华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那一个”。

 
小满
文/刘艳芹(河北)
 
  刘艳芹,笔名如烟,河北廊坊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作家文摘》《北京文学》《诗选刊》《鸭绿江》《特区文学》《江河文学》《辽河》《中国矿业报》等,并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曾获2020年“富瑞金石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著有诗集《陌上春几行》《忽如故人来》和散文集《一剪风烟》等。
 
暮色四合
天将晚。一朵花儿打开的一天
又被倦鸟拉上帷幕
 
当归时,归巢无处不在
谁是过客?多少年了,身后的麦子
一直替我背负着故乡
 
我们一生都在做着同一件事:
等待着命运的收割
而它们受刑时从不流血,也不喊痛
这让我深感愧疚和不安
我的锈,因披挂太久而生成铁
每滴泪都有独一无二的坚硬
 
余生,我唯一要做的
就是在慢下来的日子里
把自己变软,软到自由弯曲和平衡
 
哦,我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空
我需要水  食物  适量的爱来填充
是的。请不要给我太多
小满就好,刚刚好
(2023年5月21日小满)

  小可点评:喜欢刘艳芹的诗,更喜欢她虚实结合的创作背景与在场跋涉前行的路径。她的作品反复品读,那种暗香会缓缓地透射出来。这首《小满》,一如她以往的作品,盈怀着深邃而又可以触摸得到的诗意。
  起笔“暮色四合/天将晚”干脆、利落的七个字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夜景的画面。紧随其后的一句“一朵花儿打开的一天/又被倦鸟拉上帷幕”使这夜色顷刻间变得鲜活、立体、饱满起来。读者可以感知到这一天从清晨氤氲花香的美好,到夜晚倦鸟纷纷归巢,诗人只截取清晨和日暮两个时间节点,便精准而凝炼的完成了对环境的刻画。
  “当归时,归巢无处不在”诗人先对“可归之巢”予以肯定,笔锋一转拋出疑问“谁是过客”?是啊,谁是过客呢?归巢不是无处不在吗?紧接着,“多少年了/身后的麦子/一直替我背负着故乡”,至此,“过客”身份已解,诗人也。麦子被寄予了人的感情与身份,它需要背负多么沉重的负荷呀?积年累月之下,沉甸甸的乡愁压弯了它们的腰。
  “我们”,既是指生而为人的我们,更可理解为是被视为亲人的麦子,我们最终都将被命运收割。我为什么“愧疚与不安”?因为它们替我背负着乡愁之后还要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们视“死”如归,它们坦然地面对命运的安排。终于,我为它们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内心坚硬的“铁”终因水分这一介质而生成了外表顽固的“锈”,水分便是我眼中的泪,外表再坚硬,再有个性的泪滴,它的核心都是柔软的。
  接下来,诗人写到余生,“唯一要做的”“慢下来”“变软”“软到自由弯曲和平衡”,这是一棵麦子和自己、和生活的一种和解,这种和解,最终柔软下来的是一颗思乡的心。
  结尾段落,“我的空”正好可以容纳适量的“水、食物和爱”,“适量”,多好!正好符合小满隐含的品性:小满即安,不要许多,刚刚好!从刘艳芹的《小满》上看确实达到了“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被文而见时”的艺术效果呈现。她的诗重情感,而不奢华;重诗意,思想深邃而不晦涩。是属于我的在场与活生生的故事炼制在一起的一个好文本,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个“自传”性的自我脱俗,灵魂再一次“抽穗”的小满。

 
小满
文/刘桂兰(青海)

  刘桂兰,笔名杨柳飘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歌月刊》《诗选刊》《青海湖》《雪莲》《辽河》《延河》《鸭绿江》等纸媒及各种网络平台。
 
这个时令,谷物蓬勃
一个身影,背着初夏的风
从心上走过
 
瘦小的身躯
常常隐于一亩麦子的茁壮
只有你眼里的光,在渐渐
饱满的麦穗里丰盈
 
藏起生活给的那些苦
像庄稼一样
顺应季节,做了时光的顺民
 
心怀善意,那些不圆满
就成了远方的一个逗点
 
此时,月半圆未圆
我在一幅葳蕤的麦田画里
抚摸你的过去
 
  小可点评:刘桂兰的《小满》,借谷物、麦子的丰盈与饱满,暗喻父母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性,字字句句间,流淌着对亲人殷殷的思念与追忆。“这个时令,谷物蓬勃”,首先阐明了小满节气的显著特点。初夏的风已是微熏,而那个身影却与熏风背道而弛,从心上走过,感受到诗人内心那份凉婉的幽思。
  该诗写作手法极为巧妙,“瘦小的身躯,隐于麦子的茁壮”“眼里的光渐渐在麦穗里丰盈”,增强了诗歌本身的弹性、张力与鲜明的画面感。当诗人写到“藏起生活给的那些苦”,表面看似云淡风轻,一个“藏”字,一个“那些苦”,个中滋味,又怎不令人心生哀惋?“像庄稼一样,顺应季节,做了时光的顺民”,庄稼是没有意识的,它们活着只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就可以尽情的生长。当我们的父母修练得像庄稼一样静默、随遇而安,那被时光反复打磨过的一颗心,尽管对生活中的不圆满仍心存遗憾,但心怀善意的美好品性,即便离我们远去了,依然值得我们长久地怀想。
  结尾“月半圆未圆,葳蕤的麦田画,抚摸你的过去”是对开篇“谷物蓬勃,一个身影,背着初夏的风,从心上走过”的完美呼应。至此,一首《小满》,在经历情感的跌宕起伏后,缓缓落幕,余韵悠长。这首诗“一个人影”、“瘦小”、“远方的一个逗点”是一个人在田野上的行迹。这一个行迹“用一个逗点”与瘦小呼应,进一步提示“小满未满”这个蕴含深刻的主题。也进一步彰显了“月半圆未圆”的弹性和张力。

 
 小满
周玲(江西)

  周玲,江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诗歌散见《诗刊》《星星》《创作评谭》《芒种》《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刊物,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歌合集《朗诵爱情》《蓝——检察诗人十四家》,个人诗集《桐树巷》。
 
 
在人流裹挟的磁器口
我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
歪着头对母亲说:
“我想要这个”
执拗的语气像幼年时向她索要一颗糖果
年迈的母亲看也没看连声说好
她让身后的父亲迅速掏出现金
速度之快深怕她的女儿有了悔意
 
像是得了一件深爱的宝贝
一路上,我反复向父亲炫耀
这是一个小小的木制钥匙扣
母亲并没有觉得它多好看
但女儿欢天喜地的模样
又让她无法不相信:
这可能真的是件好东西
2023.5.24

  小可点评:清代学者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周玲的诗《小满》,就是在眼前的一个小物件的境界中找到了人心中的境界。她的诗仿佛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水墨画。一幕简单的情境,讲述了一段温馨、温暖,亲情缓缓流淌的小故事。
  “人流裹挟”显示磁器口作为著名旅游景区的繁华,反衬“不起眼的小物件”。我歪着头执拗的语气,既是一种童年记忆与影像的复制,更是一种成年的女儿在年迈父母面前撒娇的亲昵。而父母的神情、举止则体现了对女儿的一种深深的疼爱之情。不论女儿多大年纪,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小孩子。作品的张力与感染力在对比中得以鲜活呈现。
  其实,那个小小的木制钥匙扣,也许真的没有那么好看,但因我的“视若珍宝,反复炫耀,欢天喜地”,而“让她无法不相信:这可能真的是件好东西”一个“可能”,隐隐地显露出稍许的不确定,而“无法不相信”和“真的是件好东西”则用反证的语气强调了这个小物件的珍贵。因何珍贵?物小情深、情真,至此,一份小礼物,承载了厚重的亲情,升华了《小满》这首诗的深刻题旨。她能够把自己置身于有我之境中来,迅速提升了这首小诗的情趣和意义。诗人的“我想要”与“我无法不相信”契合紧凑,衔接自然,也照应得极为得体。
 
 
小满 
布日古德(哈尔滨)

  布日古德,蒙古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诗人、散文、歌词、文学评论作家;高级记者、记者站长。有大量文学作品在《诗刊》《北方文学》《诗林》《词刊》《内蒙古日报》《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草原》《中国财经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贵州日报》《莽原》《诗歌月刊》《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并获奖。著有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长征三部曲》《黄河三部曲》《红海滩》。
 
七里嘎山,金沙河
谁踩疼了一望无垠的嫩绿
山,挺起饱满的胸脯
河,在鸟鸣的清脆、婉转里
或急或缓向祖国的东北角流去
三江大平原,不再沉默
 
麦子秀穗,土豆开花
就像我们黑土地上的黄棉袄
又把一年的希望
深深浅浅地种在垄上
还一个最美的田野
还一片辽阔的山河
小满,我见到了
招着手的成熟,火红的奔放
 
又一年的小满
兰河大坝上,榆林镇
我想吃“过水饭”,野鸭蛋
我想吃韭菜盒子,肇东小饼
垂涎三尺的结局是一次
同学会的碱甸子上
 
这一年的小满
我们的文字刚刚“叨节儿”
像极了大青山脚下那片麦地
生生不息;一步一个脚窝地走向金黄
(2023年5月20日星期六)

  小可点评:布日古德诗作的显著特点是:画面感强烈,色彩鲜活、明快,有一种引人向上的蓬勃之气贯穿始终。
  诗的第一段开头与第二段,他将“一望无际的嫩绿”前面冠以“谁踩疼了”立刻就将无边无际的绿草地写活了,让它有了丰富的情感。随着“山,挺起饱满的胸脯,”“三江大平原,不再沉默”“就像我们黑土地上的黄棉袄”“招着手的成熟”“火红的奔放”,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拟人化描写,富有特色的“布氏”语言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生机勃勃的景色里融入了诗人对家乡、对土地深情的挚爱。
  第三段诗人写到又一年的小满,那惹人垂涎的流连于舌尖上的美味,虽然是畅想,但那些黑土地里生长出来的食物,是土地对人类的馈赠与褒奖。民以食为天,这“一天一地”之间,构成了一幅浑然的圆满。结尾写到“这一年的小满,我们的文字刚刚叨节儿”,“叨节儿”是小鸡雏即将破壳而出前试探、感知外界的一个小动作,蕴含着尝试与探索,“生生不息”“一步一个脚窝地走向金黄”,喻意热爱文字的人,对文字奉献出全部热情与痴情的人,即便羽翼稍显稚嫩,但坚持下去必然会取得成功与收获。这就是《小满》寄予读者的由嫩绿到金黄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