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校园文学第六十六期同题诗精选


  导读:编辑:秦志良 鸿文 耕海渔童 周建好朝 依然 翔鹰 水一空 杲子.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
文/疾风骤雨


街道空旷,怀抱时间的人
走在一截骨头上
所有隐痛都被裹进巨大的夜色

一片叶子来回摇动,在冬天
没有人告诉它
一种温度,可以遇见另一种自己

粗粝的日子,擦碰着生活
他的供词少得可伶
却让整个冬天变得干涩与悔恨

期间他曾停下过几次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却一直不肯
收进发黄的日历

【徐一川点评】:起笔不俗,想象独特,文辞含蓄中蕴含着诸多信息,令人咀嚼,产生一种与之共鸣的疼痛感。
【王美林点评】:诗歌有很多的隐晦的词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凄凉生活,还有那艰难的处境,诗歌一开始运用了暗喻,渐行渐近的突出了主题思想。
【翔鹰点评】:诗质的语言诗质的情感,整首诗里透露着质感的哲思,给人一种心灵的碰撞与体悟。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小诗使用冷色调词语,诗象厚重,诗中“街道空旷”、“一截骨头”、“巨大的夜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寒冷、沉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和迷茫。同时,“叶子”、“温度”、“粗粝的日子”等意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最后,“冻得通红的那双手”这一意象,用词色彩明亮,既表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不屈,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困难。
【杲子解读】: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平凡人,在萧索孤清的冬夜,有着怎样的回顾和思考?悔恨、挣扎,尚有一种温度,可以撑持到来春。


雪地上的哨卡
文/长安肆少


面向天空,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撰写
证词。把一群失陷的麋鹿拉回松林
慢镜头里的单色调,已站立成一块浮雕

瓜果保持仰望的姿势,多余的话
在寂静中升起一缕炊烟,大地笼罩于此
再也分不清此岸,还是彼岸

或者。梦中的马车拉着过往
忍不住回头,把平静与安详豢养的人间
又多看了几眼

【徐一川点评】:题含“哨卡”,而文本中虽并未特意提及“哨卡”,但它的影子却处处可见,诗人笔法娴熟、自然,透过失陷的麋鹿、仰望的瓜果、寂静中的炊烟等意象,将饱含象征意义的“单色调浮雕”,呈现在读者眼前,尤其是结尾处“平静与安详豢养的人间”,更是将文本中看不见的“哨卡”,托举到高处,令人敬仰。正是有他们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王美林点评】:这首诗歌非常的深情,打动人的心灵,诗歌是有思想内容的,也有弛张力,自然的描写更突出了主题的思想,诗歌运用了隐喻,最后更是用了含蓄的词语,来描写雪地哨卡的生活。
【翔鹰点评】:通透而明亮的诗词,有着诗者独有的睿智与锋芒,将诗与生活,糅合成一种完满的诗性,点赞!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这首诗诗色冷静自然,诗中的“雪”、“松林”、“浮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寒冷、孤独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瓜果保持仰望的姿势”、“梦中的马车拉着过往”等意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杲子解读】:人间为背景,渐成拉远之势;哨卡在画外,似乎已近在咫尺,就在画框的某个角落处。边防战士,尽管依依不舍,仍义无反顾地走向岗位。


雪地上的哨卡
文/秋色临波


北风推了推岗楼
毫不动弹
便绕过去冲旗子使劲

相对于雪山
哨卡小如蚂蚁
伸手触摸到的只有云

拥有高度也就拥有孤独
在这里
比战士早到的是雪

旗子呼啦啦飘扬
喊出中国的硬度
只要她在心上就没有冬天

【徐一川点评】:这首作品意象突出,诗语明快、干净、利落,“哨卡”与“战士”的形象塑造得真实、立体,结尾有力度、有气魄,“喊出中国的硬度”,感染力十足。
【王美林点评】:这首诗歌热情洋溢的语言,还有那真挚的情感,可以看出那壮丽的青春一个个的战士浮现眼前,诗歌描写的栩栩如生,生动仔细,像是一幅绚烂画卷,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的爱自己的祖国,这首诗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可以读到哨卡真实的工作和生活。
【翔鹰点评】:“喊出中国的硬度”,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雪地里的哨岗,屹立于许多人的胸中,令我们敬仰。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这首诗:1.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北风、岗楼、旗子、雪山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2. 色彩的运用: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色彩,但通过“雪”、“云”等意象,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冰冷、苍白的色调,这种色调与诗中所表达的孤独、坚韧等情感相呼应。3. 情感的表达: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孤独、坚韧和爱国之情。作者通过描绘哨卡的渺小和孤独,表达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和奉献,同时也通过“旗子呼啦啦飘扬,喊出中国的硬度”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4. 形式的美感:整首诗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符合色象派诗歌的特点。 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了色象派诗歌的理论,通过意象、色彩、情感和形式等方面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坚韧和爱国之情的理解和感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杲子解读】:“只要她在心上就没有冬天”,中国硬度的脊梁下,也含有一副柔肠。她是谁?是祖国,是母亲,还是——“她”?读者认为是谁,就是谁吧。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
文/竹月


握紧笔杆的一双手
是鹦鹉的喉舌

攥紧铁锤的一双手
是城市的地基

掐着算盘的一双手
是司马昭的髭须

一双手,它是价值观延伸出来的部分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
抓过镰刀、麦田与犁铧
捧过你的红脸蛋儿

是最朴实,与温暖的手

【徐一川点评】:前3小节的铺垫,是为了托出“冻得通红的那双手”,从职业功能和价值角度,衬托世上最伟大的职业——母亲。
【王美林点评】:这首诗歌朗朗上口,朴素的语言,描写最平凡的生活,还有匆匆人生岁月流失的光阴,这首诗歌没有比喻,也没有什么艳丽的词语,上下语句衔接的比较熟练,还有诗人对生活的领悟。
【翔鹰点评】:将一双温暖而质朴的手呈现于眼前,那是一双双劳苦大众的,温暖而亲切的手。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小诗诗色冷暖相间,诗象消瘦,其中:1.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手”、“笔杆”、“铁锤”、“算盘”、“镰刀”、“麦田”、“犁铧”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2. 色彩的运用: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但通过“冻得通红”、“朴实”、“温暖”等词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朴实、温暖的色调,这种色调与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相呼应。3. 情感的表达: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朴实、温暖和感人的。作者通过描绘劳动者的双手,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4. 形式的美感:整首诗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符合色象派诗歌的特点。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
文/星空下的蟾


她把手放进冷水里
洗尿布,洗萝卜,洗干干净净的日子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千年......
一年比一年衰老

——母亲!

每一个冬季
她逼迫自己把手放进冷水里

【徐一川点评】:这首作品只围绕一个动作画面“(逼迫自己)把手放进冷水里”,让母亲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既有具象“洗尿布,洗萝卜……”,又有时间跨度,结尾递进式的复沓予以强调,这些都使整个作品紧凑而情感浓烈,令人泪目。
【王美林点评】:这首小诗没有太多的文字,语言凝练,但充满着无限的深情,情感是那样的真挚,没有过多的语言,渐进的突出了主题思想,作者是多么想念自己的母亲,形象生动文字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翔鹰点评】:母亲,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透过一切的寒凉,将我们托举向上,成就我们人生的圆满与高度。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小诗以冷色词语为主,诗象简洁,其中:1.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手”、“冷水”、“尿布”、“萝卜”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2. 色彩的运用:诗中通过“冻得通红”、“冷水”等词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冰冷、苍白的色调,这种色调与诗中所表达的母亲的艰辛和付出相呼应。3. 情感的表达: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作者通过描绘母亲在寒冷的冬天里仍然坚持用冷水洗尿布、洗萝卜等场景,表达了母亲的坚韧和无私,同时也传递了对母亲的深深敬意。4. 形式的美感:整首诗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符合色象派诗歌的特点。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
文/太阳升殿


摊开了  像花朵
握紧了  像尘埃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一拳打下去
生活就出现了
一个大洞,吃喝拉撒就悄悄的
钻进洞里,再一拳打下去
生老病死就从洞里钻出

冻得通红的那双手,拿着一根根的丝线
在冬天打了个结,在春天再打一个结
就成了个圆,一年一年一天一天

【徐一川点评】:想象丰富而接地气,“生活的大洞”“丝线打的结”,隐喻别致贴切而富有妙趣,形象地呈现一双操劳的手如何打拼四季、如何在艰辛岁月中创造圆满的生活。
【王美林点评】:这首诗歌非常生动形象的描写,运用了比喻,使整个文章更加的生动,它描写着平凡的生活、人生曲曲折折的坎坷和不容易,描写仔细,诗歌语言上下联系娴熟。
【翔鹰点评】:很别致却也很贴切,道尽了一双手,所承载与造就的生活,顶着一切的艰难与苦涩,使生活里的日子迎刃而解。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小诗诗色用词冷暖相间,诗象阴柔,其中:1.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手”、“花朵”、“尘埃”、“大洞”、“丝线”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2. 色彩的运用:通过“冻得通红”、“冬天”、“春天”等词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冷暖色调,这种色调与诗中所表达的生活的艰辛和苦难相呼应。3. 情感的表达: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的艰辛和苦难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冻得通红的双手,表达了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传递了对生活的坚持和希望。4. 形式的美感:整首诗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符合色象派诗歌的特点。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