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诗网中诗论坛精华编辑工作组出品。
指 导:陈敬良
组 长:徐一川
编 辑:茂华、夫唯、冯歌、乐山船公、且行且品且悟(三且)、吴殿平、知了天下
1.秋日幻象/知了天下
2.低寺坪的早春(组诗)/师泉河
3.月光病毒/余述斌
4.三月/郭墨龙
5.半截朽木/大圭不琢
6.送快递的人/打柴人
7.老井/中沙河
1.秋日幻象
文/知了天下
天空被拆散,山头草木皆兵
宿墨在纸上渲染一场
巉岩与枯藤的秘密对局
崖柏捂紧伤口,唯恐走漏风声
孤雁动用一枚落日
让遍地的草籽历经回光返照
芦苇知冷暖,歧途的钟声弯曲
月色太轻,龙象塔不可附体
一盏灯远远伸出窗外
归家的人,摸到红尘的边缘
【徐一川点评】:诗题中有“幻象”二字,势必有作者抽离现实的视角和独特的心境观照,作品在短短10行的篇幅里,精心布局了诸多意象,这些意象虽是秋景诗中常见的,但由十分简练利落的文字串连,故并不觉杂乱,且勾勒出的画面显得更加苍茫寥落又富有层次感,从中可感知作者深厚的功力,如开篇‘“天空被拆散,山头草木皆兵”,寥寥数字便凸显秋的肃杀萧瑟。又如“宿墨在纸上渲染一场/巉岩与枯藤的秘密对局/崖柏捂紧伤口,唯恐走漏风声”,诗人用词凝练、传神,借由“落日→月色→一盏灯”的时间线牵引,将诗人眼中的“幻象”逐一呈现,对应其心境,我们似乎能感应到诗人对尘世宿命及归途的思考,对当下的关切,对普世生存状态的祈愿,这便在冷峻氛围中笼罩了温情与感性色彩,读来并非是一味地冷色调,而是升华产生暖意。作品文辞精妙,想象奇绝,意境旷远深邃,含蓄而绵长。
2.低寺坪的早春(组诗)
文/师泉河
之一
雪,下了一场又一场
让拉扎山上的风,歇了又歇
按捺不住的心,一圈圈
在南墙根打转。房檐下
一株野草窜出来刺探军情
刚露头,就被揍得鼻青脸肿
岸堤里,几只野鸭
戏说着冶木河憋了一冬的心思
每一朵雪花,都是久别的亲人
之二
被大棚扣押的去年的绿,在叛逃
哒哒的马蹄声,在村口的青石板上回响
踏碎沉睡人的梦。没有布谷鸟的天空
开始变蓝,拉扎山抖了抖肩
跌落下积聚了一冬的尘埃
枯草开始抬头,田地里的玉米茬
是一双双张望的凤眸
这死亡中的明亮
白巫师的预言,应验在三月
之三
最先忙碌的,是村口的两只喜鹊
用枯枝,反复检测春天的身高
风雪也不能阻挡,两颗激动的心
在一棵老杨树肩头上
排演《梁祝化蝶》,醉了乡间小路
那么多泪水,将搁浅的村庄
浮了起来,水手如鸥
张开翅膀,捧起蓝盈盈的大海
之四
没有谁,能够提前抵达
一个季节的深处。但在莲麓
在低寺坪,招工的信息
比桃花早。贾忠孝的红色摩托车
如火狐,划开胭脂湖
冰冷的水面,燃起一片火海
一圈圈涟漪,舞动的经幡
飘荡在拉扎山,把低寺坪的天空
擦得锃亮
之五
街面,喧谎的人多了起来
袖口上,还残留着酒香
一些喜悦,模拟着花开
聚丰源的门锁,被一根面条打开
整条街道就亮豁起来
褪色的红灯笼,依旧抢眼
赵树军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文案
火苗舔着壶底,一些想法
不断地从炉膛冒出来
【刘洪泉推荐】:诗中有和煦的风,诗中有美好的景,读诗,犹如置身早春的低寺坪!
【徐一川点评】:这组作品结构精巧,线条流畅,视角由远而近,由大到细,将诸多物象写得曼妙生动,活灵活现,充满意趣,写景状物颇有视觉上的冲击,令读者产生代入感,仿佛置身其中,行走在这样一幅丰富、鲜活、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乡村画卷里。但作者又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风物景致中,而是自然不露痕迹地带出了具体的人物、事件,如招工的信息,红色摩托车,聚丰源的门锁,褪色而依旧抢眼的红灯笼,堆满文案的办公桌,等等,这些客观事物的描述,诗人也是巧用心思、手法别致,含蓄且点到为止,暗示了低寺坪这座美丽乡村,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规则习俗,正活力满满地规划着、筹谋着......作品形散而神聚,文字明澈,节奏轻快有力,很符合早春时节焕然一新再出发的心态。
3.月光病毒
文/余述斌
头上的月光,仿佛有人用过似的
像块纱布
四周的人世,又被月光的水
擦洗了一次
但我只敢低头
看着大地,小草身上的雪
像白色的病毒
许多树上,光秃秃的
还没有鸟的座位
【中沙河推荐】
【徐一川点评】:“病毒”,作为形态最微小的微生物,肉眼看不见,但极具杀伤力。作品使用的意象和喻意,均笼罩在一层凄凉、隐晦的氛围里,“月光”、“雪”这些原本象征着美好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反其道而行之,成为“病毒”的喻体,尤其是文本中前两节出现的“月光”,再到第三节诗人对“月光”的隐喻→“小草身上的雪”,这就产生了奇妙的效果,不禁让人联想起三年时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至今还在延续;或联想到当下不停蔓延的战火,不啻为危害人类的另一种病毒。结尾别出心裁,将大灾大难之后的苍凉与萧条景象,以“光秃秃的树枝”和“没有鸟的座位”来呈现,令人感到悲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心底对未知的惊惧和对无辜蒙难者的哀悯。作品文字精简,又具多重指向,以精妙的喻象,写现实的隐疾和创痛。笔法凝练而内蕴深刻,读来颇有感慨。
4.三月
文/郭墨龙
三月是东风寄给人间的包裹
安农大池塘边的柳
伸出纤纤玉手揭开包裹的封条
春光就泄了出来
寄给红梅的是一盒胭脂
寄给池塘的是万道金波
寄给草地的是一组颜料
寄给我的是一排征雁
它们飞越长空
留下一行字,我的天空
从此变得宽阔而高远
【知了天下推荐】:切入角度有自己的特色,欣赏。
【水里鱼多推荐】:诗意力透纸背,一改往日创作风格,整首作品的结构和表达可圈可点。支持推荐。
【中沙河推荐】:悦赏佳作,支持。
【徐一川点评】:这首小诗一目了然,干净纯粹,无矫揉造作,也无隐晦深沉,但又并非直白,通篇隐喻别致新颖,接二连三的想象翩然而至,令人眼亮心明,三节式的结构,由天象过度到心象,由它物参照本心,巧妙地融己入情,达到天人合一之妙境。这首小诗,很好地表明了“如果要写春天,就不能只写春天,要写三月,就不能只写三月”。
5.半截朽木
文/大圭不琢
一片云飘过
向它招招手:跟上来
去追寻自由。
望着那,被一阵风
挟持的背影
它,什么也不说
几只小鸟,落在
近旁的大树上
高谈阔论,欢呼雀跃
暗处,一条蛇
正吞吐着,猩红的信子
它,什么也不说
什么也不说,因为
它是时光反复教化的
半截朽木,开口
便会名败身裂
【冯歌点评】:这是借物抒怀之作。“什么也不说”不仅写出“半截朽木”的性格,也表达了“半截朽木”的处世智慧。这首诗着重写场景,借以烘托“半截朽木”的遭遇和沉稳,间接表达了诗人的复杂、苦闷、无奈之下,选择了无声的抗争。结合现实生活,来读这首诗,耐人寻味。
6.送快递的人
文/打柴人
一辆送快递的三轮车,车轮不断旋出
刚挖的下水道填上的新泥
这上下两难的锐角
也一点点磨着,这个中年男人的耐心
这个年纪,已没有更多的道路可供选择
更没有喘息的余地。只有向前
退后,就是危崖
随时可能扯断维系家庭运转的希望
这一刻,恰好被下班的我看到
我伸出疲惫的手
推了一把,那压在他身上的负重
这力量的传递与汇合
就像两种生活的惺惺相惜
过坎的一瞬间,我们相视一笑
然后挥手告别,继续着各自苟活的道路
【徐一川点评】:具体写实的诗,要写出诗意和诗味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变成叙事散文,但这首诗避免了上述问题。首先,选取的题材现实、接地气、有吸引力,其次,白描手法细致,将镜头缓缓推进,又采用第一人称“我”,一步步共情,画面真切可感,语速平静中透着紧张,通过一桩简单的帮扶事件,揭开普通人群的生活现状,遭遇的困境,也流露出人性中善意的光芒。诗人似有意无意的一些语言表达,如中年男人,喘息的余地,危崖,下班的我疲惫的手,两种生活的惺惺相惜,苟活的道路,等等,看似不起眼,实则举重若轻,小中见大,看似有惊无险的小事件,但却实实在在并非小事情,试问:绝大多数的底层百姓,哪一个活得轻松?哪一个不是搏了命地养家糊口?这首作品在形象化诗意化的客观描述中,呈现了令人感慨的深层蕴含,民生仍多艰,不禁对当下提及的人文关怀,有了更多的思考。
7.老井
文/中沙河
用六十年的光阴,把自己
修成一座枯井,星月不再光顾
风雨不相耳闻
井口的轱辘,像脱落的龋齿
那些七上八下的吊桶,已经颓废
早就舀干了它体内的水分
胸中再无波澜,曾经的云鬓花影
已成淤泥,再无回声。剥离的井壁
更像是一面记忆的空洞
井内井外再无共鸣。除非是一块石头
自上而下地投入,它才会“通”的一声
发出一句延迟、久违、沉闷的回音
【冯歌点评】:外在的物象与内外的心象叠合,在这首《老井》里得到充分体现。诗写客观、具体的事物,又让心象具有了空灵感。一部生命的乐曲,在诗人的笔下发出震撼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