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诗论坛精华编辑工作组出品。
指 导:陈敬良
组 长:徐一川
编 辑:茂华、夫唯、冯歌、乐山船公、且行且品且悟(三且)、吴殿平、知了天下
1.麦季如父(外一首)/三点的海
2.春天的雪/月牙
3.一月(外三首)/蓝雪花
4.老兵(外一首)/胡有琪
5.噗噗/师泉河
1.麦季如父(外一首)
文/三点的海
终究还是皈依了麦子
父亲披着黄土
抱着尖古堆的石头离家出走
空荡了三分地
和一群羊
从此,母亲的米缸里
总有捡不净的沙砾
窝头半瘪垃坷
我们吃到嘴里
要像母亲一样拍一下心口窝
再使一把劲
才能咽下去
割麦
麦子向他奔跑过来
一个提灯的菩萨
胸膛有泥巴掉下来
身后跟着黄河
更多麦子,向他舞蹈
用宿命擦亮麦芒
这是一些土路。弥漫着辽阔
他们流淌,抱着浪花
乳白的汁液,新鲜悲悯
像早晨的凉风
落在母亲身上
【紫槿推荐】:笔墨点到即止,但生动传神,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
【南国杜鹃推荐】:欣赏佳作,精彩一组,诗意的乡土的。
【徐一川点评】:这两首作品文字很是简约素朴,但内蕴颇丰,有特殊时代的背景暗示,有地域景致的勾勒描画,以“麦子”为核心意象,呈现的是一幅苍茫、厚重、有悲情色彩的历史画面,情感含蓄、内敛,比如第一首《麦季如父》,透过极具视觉冲击的动作描写“......像母亲一样拍一下心口窝/再使一把劲/才能咽下去”,既呈现了父亲离世后一家人困顿的生活,更是“我们”对父亲“终究还是皈依了麦子”的深刻念想,仿佛父亲的魂魄与麦子合而为一,故而父亲无处不在,这也是诗题“麦季如父”所要表达的内涵。在第二首《割麦》中,诗人更加突出“麦子”这个意象,以“向他奔跑过来”“向他舞蹈”等拟人动作来写割麦时的场景,人与物在情感上彼此依附、彼此交融,又以“提灯的菩萨/胸膛有泥巴掉下来”,隐喻这是黄土奉献给尘世的温情,以及麦田被收割时的温顺和慈悲,“用宿命擦亮麦芒”,麦子的宿命,同样也是一代代庄户人的宿命,在诗人笔下的和谐欢悦画面中,又隐含一丝悲凉。
2.春天的雪
文/月牙
是从心底起笔的
为了那颗没有发芽的麦子
集结正在消散的魂魄
她借一个深夜,一粒一粒撒下
不敢惊动任何一个梦
在早春的冷冽里,低着头
仿佛没孵出小鸭的妈妈
一脸羞愧
她拉着风的衣袖
求它宽限,想在春雨来临之前
把干裂的旷野再吻一遍
像春天的摆渡人
满含虔诚
【南国杜鹃推荐】:欣赏佳作,诗意浓郁。
【徐一川推荐】:春雪细腻、轻盈、曼妙、柔美,润物亦无声,在诗人的眼中,春雪正是这样一位楚楚动人的美丽女郎,在一个深夜怀揣着羞愧和歉意,逶迤而至,诗人赋予她优雅的姿态,更赋予她美好的品性与思想,“是从心底起笔的/为了那颗没有发芽的麦子”,她才善解人意地“集结正在消散的魂魄”,“不敢惊动任何一个梦”,她为自己的姗姗到来感到愧疚,所以动作格外地温柔,态度格外地诚恳,“她拉着风的衣袖/求她宽限,想在春雨来临之前/把干裂的旷野再吻一遍......”通篇以拟人来描画春雪的降临,十分形象、传神,尤其结尾这个别出心裁的比喻,“像春天的摆渡人/满含虔诚”,用得很妙,将春雪无声润泽的神韵,诗人内心朴素深切的情感,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3.一月(外三首)
文/蓝雪花
这么多年,还是喜欢一个人
看斜阳撒落在大街上
每一粒光线都有新的影子
一个人听草籽细细破开土粒
顶着一座城的尘埃
一个人,从一月到一月
热爱微风,在身体里缓缓流动
二月
我看见我反复经过大年初一
春联贴了又揭,饺子吃了又包
挤在高速上的人们被烟花反复暖热
小巷里拍打新衣的人,抖落灰尘和锦瑟
我们都有重复的笑容和落寞
日暮西山的时候,容易心生怀念
我确认自己曾在熟悉的山村一隅仰望群星
也曾在陌生的城市,听到过梦醒时
飞虫喏喏,大地寂旷
远处
油菜花的尽头是山脚
树丛里会蹦出一声鸟鸣
它惊醒的白云腰带向上挪出一条斜线
我忽然害怕目光的攀爬
毕竟是高山俯视春天
我无法让自己在虚空中摆出
属于人间的姿势
等
搬走的人
只留下风辨认长夜
等一树桂香挂满他的孤单
守着小小院落的人,等
一张旧照片唤醒唢呐
和她六十二度的爱,黄土重逢
我是中间被略去的风霜雨雪偏执疼痛
我是,夜风的一颗蝴蝶斑
低头等影子
【徐一川点评】:毫无疑问,蓝雪花老师的诗作是很有特色并且具有一定辨识度的,她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对外界事物和景物的观察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领悟力,总能快速地将读者带入到属于她的情感时空,同时,她对意象的捕捉也很精准,语言表达上亦十分精巧、娴熟,她的文字优美中透着几分空灵,但这份空灵又恰如其分地落在了她刻画的实实在在的意象中,如“草籽、春联、油菜花、小院落、旧照片”等等,故而更为真切动人。《一月》,呈现出一个人的孤独、坚韧和乐观,“看斜阳.......都有新的影子”“听草籽细细破开土粒/顶着一座城的尘埃”“微风,在身体里缓缓流动”;《二月》,抒发一次次重复团聚和离别的情愫,“......挤在高速上的人们被烟花反复暖热/小巷里拍打新衣的人,抖落灰尘和锦瑟”“我确认自己曾在熟悉的山村一隅仰望群星/也曾在陌生的城市,听到过梦醒时/飞虫喏喏,大地寂旷”,诗人以她脱俗且充满灵性的文字,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境和韵致。这种文辞上的巧思,在《远处》和《等》中,也可见一斑,如“我无法让自己在虚空中摆出属于人间的姿势”,尽显个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一丝畏惧和茫然无措;“我是,夜风的一颗蝴蝶斑/低头等影子”,令人称奇的隐喻,暗示了经年累月漫长又无果的等待。总之,品蓝雪花的诗,可谓一点一点地从各个角度细细观赏一尊精美的艺术品,妙不可言。
4.老兵(外一首)
文/胡有琪
多少往事像磕掉的烟灰
再也提不起来
下乡 当兵 当工人 当人民公仆
许多的身份互相忆苦思甜
味道一一淡了 淡如一杯白开水
曾经吓人的官威 如今盯着他笑
他却笑不起来
曾经纵横江湖的歌声 如今渐渐哑嗓
他已是昨日的歌声
他老了
临终 他才发现
他只是一张过时的报纸
什么也不是
满纸都是荒唐
他终于把自已揉成一团 丢下床头
洗干净的躯体上
他没有穿一身的体面
而是穿上了许多人瞧不上眼的绿色军装
胸膛上 还佩戴着一枚军功章
在他的灵魂里 当兵才是他最好的岁月
青葱
在一块碑上
他还在颤巍巍地敬军礼
他还是一个始终不肯退伍的老兵
身体里的时间
一块弹片不敲门
就闯入人体的花园中摘花
身体里的时间很生气
停摆
以示抗议
但一把手术刀及时拨乱反正
把弹片揪了出来
让身体里的钟摆又开始摇头晃脑
但那个人也开始摇摇摆摆
走路 时而分钟 时而秒钟
总是不讲姿势
时不时 就让时间倒流
看起来 他随时都会卧倒
向子弹报到
但他就是不倒
一说小鬼子 他就伸出残缺的三根指头
表示那场战争 他打死了三个鬼子
同时 他的身板就挺直
很像一个战士
他的眼睛里面 时间就开始倒带
八年抗战 开始放电影
【中沙河、刘洪泉推荐】:每一行诗都承载着真挚的情感!
【诗友邓小玲读诗】:自有一种震憾力穿透内心,更有轻易间获得启示。
【徐一川点评】:两首作品刻画的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军人,一个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复员老兵,而另一个则是参加过抗日的伤残老兵,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共通的灵魂,他们勇敢、顽强、坚毅、执着,为国家和人民甘愿流血牺牲。要写好军人的作品并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流于“高大上”的文辞歌颂,但有琪诗友的写法就值得参考,他的文字是朴实简单的,手法是自然贴切的,看似轻描淡写,看似轻松诙谐,却在淡然之间运出四两拨千斤之力,令读者感动与震撼,这是很难得的。作品中的一些比喻,如“磕掉的烟灰”“过时的报纸”和一些细节描写,如颤巍巍地敬军礼,摇摇摆摆却又身板挺直,残缺的三根指头等等,将战士们老去和残损的肉体,和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差,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
精神不灭,灵魂不朽。向祖国卫士致敬!
5.噗噗
文/师泉河
假象,来自它金色的皮毛
一只小版的猛虎
往返于卧室和客厅之间
脚步轻如雪,把梅花
撒遍每一个角落,在这清香里
如果它狂啸,会发生什么呢
但它摁住了体内的波涛
在窗台上的贵妃竹下休憩、打坐
对窗外的事物熟视无睹
这多让人羞愧啊,我总是心中长野草
与风为伍,挽留不住一片云彩
难道它破解了—-
那道困我已久的哲学命题
进出的门开开合合,它从不抬头
似乎,那只是流动的空气
偶尔抬眼,不过是主人离去
或归来,这熟悉的味道
多好啊,固守在一方天地里
有阳光雨露,有花开花落
我必须在天亮之前
从一座深山中原路返回
【徐一川点评】:作品从自己养的一只猫入手,从它的外形、仪态、生活方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小版猛虎”只是假象,“轻如雪的脚步”往返于卧室和客厅之间,仿佛散发着清香的梅花印,除了描写,还融入诗人视角与观测,“如果它狂啸,会发生什么呢/但它摁住了体内的波涛/在窗台上的贵妃竹下休憩、打坐/对窗外的事物熟视无睹”,而对比“我”呢?“总是心中长野草/与风为伍,挽留不住一片云彩”,诗人通过猫的一举一动进行自我的观照和审视,以猫的沉静与固守、不为外界所扰,对照自己内心风吹草动困顿于世事的浮躁与不安,从而感到羞愧,结尾处“我必须在天亮之前/从一座深山中原路返回”,这无疑是对本我的探寻,对返璞归真理想主义的希冀与渴求,这和开篇所提及的“假象”,正好暗中呼应与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