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欣赏余秀华诗歌的写作大胆,同样欣赏卢老师诗歌的写作细腻。
写诗,要写上一首好诗,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很难。但读上卢晓天老师的《在村口望月》,我倒觉得不尽是特别的轻松,还有特别的豁然。“望月,夜风锋芒外露/把能够阻挡月光的身外之物/一一数落/月晕知风/让似醉非醉的眼波/在风里打旋/撩拨老家村头的饭馆/霓虹灯疯狂闪烁"。一种纯粹的乡韵所流露的真情,从夜的风是“我”,“我”又是夜的月开始,与风相处,与月相契,与霓虹灯相通,从而使面向的视野阔了,从而再度尽情联结起有思想、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深意情感语言表达,锐意艺术性的诗歌表达方式。其营造的氛围富孕于灵性和诲人不倦的气质。
这样的诗歌的确很好。
我欣赏余秀华诗歌的写作大胆,同样欣赏卢老师诗歌的写作细腻。在文学圈内,或者说圈外,不是,抑或是类似款式的诗歌,其实已经见惯不惊了。深感观念之于创作诗歌的重要性,而且不受大众语境干扰的绝对自觉的呈现,就像医生深入到手术刀剖开皮肉才能发现的黑洞区域,卢老师直正做到了。我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你的文字很美,有灵性,有童话般的气质。营造的氛围感特别好。“让似醉非醉的眼波/在风里打旋/撩拨老家村口的饭馆”,有些把力量的东西把人给推向深处,推向远方。并且,有意把完整结构兼具叙事与穿透性的文学概念串连在一起了。一般来说,写诗歌不比写小说和散文,也大抵需要严谨的构思,尤其是对于情感类抒情,很多人都走不出自闭式圈罗列陈的彩色臆境。
一位在外多年的游子,把自己当成风儿而随着风儿看到家乡的一切,不是梦,不是臆想。回家来了,看到了四十多年过去的家乡,乡貌己改,乡音却在。老母亲,老村长,还有酷似当年小芳模样的老板娘……其题材本身的创作己经从按照时间先后的平铺直叙中跳出来,这分明是独到的诗歌写作领悟。有了在细节上绵柔而神密的质感,把自已的情感与乡情这个主题把人物脉络成了更为巧妙的切点。即使试着去写,我想已经是不容易了。全诗几乎用得都是叙述写实的语言,把诗歌语言轻中有重、重中又柔地在尽量让语言轻盈起来,卢老师的这种诗句手法写作,着实让很多人也不能轻易表达出来的。谁都知道,赋予诗歌以内核的,即是思想和思维的重量並重的关键。无论怎么样,诗歌和散文都有语言区分。如果诗歌语言过于直白化,没有创新,都是不能抵达事物的深处而获取的现代诗手法,最多算是垃圾诗了。虽然说诗歌的结构都很传统,但诗歌的静、闲、淡的诗境,还是最自由的一种文体表现。坦白地说,就是因其“自由”属性,最终还是得落到语言表达上。多样的修辞手法,对于诗歌文体来说,在卢老师的诗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情感很充沛的“某种”意义。诗歌的情感深入而浅出,适时节制又引而不发,充实了诗歌的韵味。给我更大的语言惊喜,平凡中见诗意,切切实实充满着诗歌的韵味。
“今晚/从城里踏月色而来/我让游离了四十年的思念
村头圆月/在酒杯里打晃/照耀发小们/脸上的沟壑衣襟上/异乡的风尘
归来兮/离别的时光悠悠……”
全诗把场面细化处理,多了些体察的笔墨,多了些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想象和玩味的空间。诗歌的发声,有人以为忌用情太深,尽量避免表面抒情。说起来似乎还是足取的。因为,诗歌语言的效果不是完全来自美丽的辞藻,而是淡笔中所倾泻的无以名状的情感。
有人说过,“诗歌,到语言为止”。
诗歌语言的本身都在收放文笔的写作中。用情有深有浅,以淡笔辞工,以效果倾泻,以无以名状的有回味的真挚情感溢于文字中。卢老师语言娴熟节奏陈述式表达,把一种怀念家乡和亲情思念的情感采用相对的完整构思,把情绪、灵感、想象构成的意境,同样把读者的胃口吊在意犹末尽的感动。
夜的风,夜的月,夜归的游子,一个纵横交错的命题。我似乎听到了都是夜月下的沉思与对话。这是一首发自诗人内心的向生而作,期望、企盼,都是诗人与这个时代的乡愁和家乡的对话。时代在变,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从来不因出现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和灵魂信仰的缺失而遗憾的。即使再有强烈的愿望,自在一定程度上,就有时代的社会语境和相应的现代诗语境有所转换。应该说,如此动作,只有诗人能做的,而且不断地用语言创造出自我,创造出时代特色,与这个社会共呼吸、同发声。灵魂噬心的主题,诗歌独标的真知,在社会发展中,时时彰显出执着的诗学禀赋和富有良知的个性立场,更有以诗歌的语言、想象力和独创的手笔,至少自然而然地兼叙着文体的完整结构和丰富情感的穿透性,至至少自然而然地以火烈的震撼力以及手笔已经立在读者面前。
卢晓天
望月,夜风锋芒外露,
把能够阻挡月光的
身外之物,
一一数落。
月晕知风,让似醉非醉的眼波
在风里打旋,
撩拨老家村头的饭馆
霓虹灯,闪闪烁烁。
饭馆不大,
仅能盛装纯粹的乡音
今晚,
从城里踏月色而来
我让游离了四十年的思念
收拢,交于一坛
泥土色的,沙洲优黄
老板娘,还真是当年的小芳
依旧有一颗雪白的虎牙
只是围兜已围不住丰满的腰围,
两只小辫,已散作披肩波浪
花格衬衣,
让我想起当年的老土布,
想起织机,想起老祖母,
在煤油灯下纺纱,
机声依依呀呀
村头圆月,在酒杯里打晃
照耀发小们,脸上的沟壑衣襟上,未曾拭尽的风尘
归来兮,离别的时光悠悠
汇聚于今晚的一桌。
那些憔悴的往事,
那些马蹄得意,桃李春风,
今晚,就着月亮举杯
或一饮而尽,或细细品味
然后于村口,
搂着彼此的肩膀,或纵情大笑,或放声大哭
或一起歌唱
村口的老树,月光下
如当年慈祥的老村长
今晚我不吟诗,
我只借月光编一条短信
群发给所有的朋友
这个中秋,我不在天涯。
这样的诗歌的确很好。
我欣赏余秀华诗歌的写作大胆,同样欣赏卢老师诗歌的写作细腻。在文学圈内,或者说圈外,不是,抑或是类似款式的诗歌,其实已经见惯不惊了。深感观念之于创作诗歌的重要性,而且不受大众语境干扰的绝对自觉的呈现,就像医生深入到手术刀剖开皮肉才能发现的黑洞区域,卢老师直正做到了。我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你的文字很美,有灵性,有童话般的气质。营造的氛围感特别好。“让似醉非醉的眼波/在风里打旋/撩拨老家村口的饭馆”,有些把力量的东西把人给推向深处,推向远方。并且,有意把完整结构兼具叙事与穿透性的文学概念串连在一起了。一般来说,写诗歌不比写小说和散文,也大抵需要严谨的构思,尤其是对于情感类抒情,很多人都走不出自闭式圈罗列陈的彩色臆境。
一位在外多年的游子,把自己当成风儿而随着风儿看到家乡的一切,不是梦,不是臆想。回家来了,看到了四十多年过去的家乡,乡貌己改,乡音却在。老母亲,老村长,还有酷似当年小芳模样的老板娘……其题材本身的创作己经从按照时间先后的平铺直叙中跳出来,这分明是独到的诗歌写作领悟。有了在细节上绵柔而神密的质感,把自已的情感与乡情这个主题把人物脉络成了更为巧妙的切点。即使试着去写,我想已经是不容易了。全诗几乎用得都是叙述写实的语言,把诗歌语言轻中有重、重中又柔地在尽量让语言轻盈起来,卢老师的这种诗句手法写作,着实让很多人也不能轻易表达出来的。谁都知道,赋予诗歌以内核的,即是思想和思维的重量並重的关键。无论怎么样,诗歌和散文都有语言区分。如果诗歌语言过于直白化,没有创新,都是不能抵达事物的深处而获取的现代诗手法,最多算是垃圾诗了。虽然说诗歌的结构都很传统,但诗歌的静、闲、淡的诗境,还是最自由的一种文体表现。坦白地说,就是因其“自由”属性,最终还是得落到语言表达上。多样的修辞手法,对于诗歌文体来说,在卢老师的诗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情感很充沛的“某种”意义。诗歌的情感深入而浅出,适时节制又引而不发,充实了诗歌的韵味。给我更大的语言惊喜,平凡中见诗意,切切实实充满着诗歌的韵味。
“今晚/从城里踏月色而来/我让游离了四十年的思念
村头圆月/在酒杯里打晃/照耀发小们/脸上的沟壑衣襟上/异乡的风尘
归来兮/离别的时光悠悠……”
全诗把场面细化处理,多了些体察的笔墨,多了些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想象和玩味的空间。诗歌的发声,有人以为忌用情太深,尽量避免表面抒情。说起来似乎还是足取的。因为,诗歌语言的效果不是完全来自美丽的辞藻,而是淡笔中所倾泻的无以名状的情感。
有人说过,“诗歌,到语言为止”。
诗歌语言的本身都在收放文笔的写作中。用情有深有浅,以淡笔辞工,以效果倾泻,以无以名状的有回味的真挚情感溢于文字中。卢老师语言娴熟节奏陈述式表达,把一种怀念家乡和亲情思念的情感采用相对的完整构思,把情绪、灵感、想象构成的意境,同样把读者的胃口吊在意犹末尽的感动。
夜的风,夜的月,夜归的游子,一个纵横交错的命题。我似乎听到了都是夜月下的沉思与对话。这是一首发自诗人内心的向生而作,期望、企盼,都是诗人与这个时代的乡愁和家乡的对话。时代在变,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从来不因出现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和灵魂信仰的缺失而遗憾的。即使再有强烈的愿望,自在一定程度上,就有时代的社会语境和相应的现代诗语境有所转换。应该说,如此动作,只有诗人能做的,而且不断地用语言创造出自我,创造出时代特色,与这个社会共呼吸、同发声。灵魂噬心的主题,诗歌独标的真知,在社会发展中,时时彰显出执着的诗学禀赋和富有良知的个性立场,更有以诗歌的语言、想象力和独创的手笔,至少自然而然地兼叙着文体的完整结构和丰富情感的穿透性,至至少自然而然地以火烈的震撼力以及手笔已经立在读者面前。
2020年12月27日夜
中秋,在村口望月卢晓天
望月,夜风锋芒外露,
把能够阻挡月光的
身外之物,
一一数落。
月晕知风,让似醉非醉的眼波
在风里打旋,
撩拨老家村头的饭馆
霓虹灯,闪闪烁烁。
饭馆不大,
仅能盛装纯粹的乡音
今晚,
从城里踏月色而来
我让游离了四十年的思念
收拢,交于一坛
泥土色的,沙洲优黄
老板娘,还真是当年的小芳
依旧有一颗雪白的虎牙
只是围兜已围不住丰满的腰围,
两只小辫,已散作披肩波浪
花格衬衣,
让我想起当年的老土布,
想起织机,想起老祖母,
在煤油灯下纺纱,
机声依依呀呀
村头圆月,在酒杯里打晃
照耀发小们,脸上的沟壑衣襟上,未曾拭尽的风尘
归来兮,离别的时光悠悠
汇聚于今晚的一桌。
那些憔悴的往事,
那些马蹄得意,桃李春风,
今晚,就着月亮举杯
或一饮而尽,或细细品味
然后于村口,
搂着彼此的肩膀,或纵情大笑,或放声大哭
或一起歌唱
村口的老树,月光下
如当年慈祥的老村长
今晚我不吟诗,
我只借月光编一条短信
群发给所有的朋友
这个中秋,我不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