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蓝天一虹


  导读:吕进,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87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委员。曾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重庆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评委、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

  我最早知道傅天虹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访问香港,诗人蓝海文向我说到这位移民香港不久的有才华的诗人。由此我知道了天虹的身世。他的父亲早年去了台湾,所以,他到香港是有特殊历史背景的。
  本名杨来顺,却从来不顺,跟着外婆长大,识尽人间艰辛。“诗穷而后工”,这些恰恰造就了诗人傅天虹。
  后来也听阿红多次谈起。再后来就见了面,具体时间和地点都记不得了。
  天虹成为我在海外的朋友,全天候的朋友。用重庆话说,是“铁哥们儿”。
  读天虹的诗很愉快,和天虹交往二十年,也很愉快。
  这本来就是一位令人愉快的朋友,爽快正直。一位富有激情的诗人,一位富有诗情的务实的人。他总在做事,总在想开拓新的天地,总在“为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这几年,天虹突然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任教。这就是傅天虹。他是流水,不会老停留在一个地方。流水要流向他的天边,流向他的向往。

(傅天虹夫妇与吕进于北师大珠海分校前合影)
  他做事快,说话也快,他的热情好像要把世界点燃起来。
  他是诗痴,也是石痴。其实,对傅天虹来说,诗与石是一回事。诗有石的品格,石有诗的意蕴。他的近四千首诗很像他喜爱的石头:晶莹,朴素,多姿。
  他是一位鄙夷玩弄技巧的诗人。真诚是诗人的第一要义。他真诚地面对着读者,面对者历史,面对着世界。他的诗在朴素里饱含着真情,饱含着深刻的慎思;在现代里蕴藏着传统,蕴藏着民族的精神。
  他关注社会的底层。他期盼的是心与心的交流,用他的诗句来讲,就是:“所幸你的眼睛/终于/读懂了/我的天空”。
  天虹的诗有自己的个性。《傅天虹诗存》从“童年的我”到“金陵世界”再到“港岛虹影”以及“四地沉吟”,给了我们一个全方位的扫描。掩卷沉思,你不得不承认,傅天虹就是傅天虹,他有自己的诗歌美学,有自己的诗的追求。别人不能复制他,更不能抹去他。
  除了诗,天虹是一位诗歌的活动家。在这方面尤其显露了天虹的天赋才华。
  天虹对当今诗坛的贡献,我以为是许多人难望其项背的。
  他主编的《当代诗坛》,厚厚的,中英双语,从1987年至今,坚持了几十年。他发起组织的当代诗学会,从1990年至今,团结了今日中国的有影响的诗界名流,几十年来做了许多实事。这些年他陆续出版的《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一项大的诗学工程,已经出版五百余部,产生很大反响乃题中之义。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地一提的,是天虹在沟通两岸四地诗歌和诗人上的奉献。在我看来,台湾有《葡萄园》诗社,港澳有傅天虹,他们往返于四地,交友于两岸,奏响了大中华诗歌的华章。2007年3月由屠岸、谢冕、傅天虹、高戈、张明远、黄德伟、犁青、张诗剑、吕进、简政珍、吴思敬、朱寿桐和盼耕等两岸四地诗论家在珠海发起组织当代诗学论坛机制,这又是天虹的创意。现在,文晓村兄已西去,天虹的责任更重,人们对天虹的期望更重。
  希望我们的蓝天一虹更美丽,博得更多的喝彩。
 
——此文原载朱寿桐主编<论傅天虹的诗>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傅天虹教授与吕进、蒋登科教授等合影)

傅天虹简介
 
  傅天虹,祖籍安徽,1947年生於南京。文学博士。现任北师大珠海分校华文所名誉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东南大学现代汉诗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曁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诗歌散文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他1987年创办《当代诗坛》期刊;1990年创建当代诗学会;1999年创办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创立“龙文化金奖”;新世纪初他策划出版“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中英对照)大型诗学丛书,至今结集近千部;2007年,他策划并参与创建两岸四地“当代诗学论坛”机制,至今已在北京、台北、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九届,明年5月(2018年)将在台北举办第十届。傅天虹至今已成诗4千余首,结集30余部,发表论文多篇,另有编著一千余万字。作品被选入《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洪子诚、程光炜主偏)等权威文本,选入最新商务印书馆版《大学语文》教材。傅天虹文学创作与研究跨越两岸四地,目前正致力于“汉语新诗”和“中生代”的命名研究和视野建构,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校主讲“台港澳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课程,主持“汉语新诗教授工作坊”等实践课程。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