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宋德丽诗歌及其创作道路的当代启示


  导读:乔延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原理事,原《诗歌报》常务副主编,《文艺百家》执行主编,一级作家。


 

  宋德丽集诗画一体的《心如旷野的鸟》即将出版,她是《诗歌报》的老作者,在诗歌道路上,几十年风雨前行,继2019年出版《翅膀上的神灵》之后,这部新著又很快出版,我为她感到高兴!

  宋德丽说:“远方有诗!远方有画!远方无限的风景中,有我生命花朵的绽放!”

  这部新著,正是她以生命追求艺术,为心灵事业负重前行的结晶

  她的诗,自然清新,她的花鸟画,清秀多姿,她崇尚自然、自由,以纯净之心创作,这与她的精神追求、艺术追求相一致,这也是她生命的写照。
 

  精神引领
 

  当今诗坛有不少背离诗歌主旨的地方,主要受西方颓废思潮的影响,除诗歌形式上的非诗之外,就是内容上的格调低下,宋德丽则以自己的创作,清扬了精神引领的重要。

  艺术创造要经得起时间与审美的检验,精神引领是一个原则。

  她的这部新著收入诗歌200余首,其中一首《心如旷野的鸟》,起到了提纲挈领作用:

  “睡莲轻轻合上花瓣/在慈爱的花瓣中入眠/沉默的心房/静静守候日月星辰//千万只鸟婴叫醒整个春天/羽毛如花飘落丛林/急促的鸟啼如剑出鞘/穿透整个树林//心如旷野的鸟/飞过天空/飞过山谷河流/绿林中留下/凄美婉转叫声……”
  。

  此作共三节,前二节分写了睡莲、鸟婴两个美丽、纯净的意象,最后以“心如旷野的鸟”,归到精神和心灵的自由。短短十余句,描画出了一个纯净、洁白、崇尚自由飞翔的灵魂。

  通读她新著的全部作品,能够知道,正是在这精神引领之下,她的作品才具有人民性,具有诗歌的审美价值。

 

  植根云南大地
 

  宋德丽童年便在滇东北的会泽矿山小镇度过,后来在曲靖从事教育工作,再后来又到北京求学并在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往返北京至昆明。

  她虽然在北京中国少儿出版社工作,却长期驻守昆明,常年奔波于云南的山水之间,始终没有脱离云南,与云南的红土地始终保持着血缘联系。

  她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正是这样的大山,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河流,养育了我坚强的性格和温柔外表。”她说:“即使在北京期间,我每一次从京城到云南昆明,都要到我童年生活过的一个矿山小镇——者海看看,追寻童年的记忆。那里的山很高,几乎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名,如:草帽山、骆驼背、茶花菁、支锅山…… ”

  她写了红土高原许多诗篇,皆属于这一类作品。

  在繁忙的出版社工作之余,她始终坚持着诗歌、绘画创作。

  她的《草帽山》写的就是自己童年便熟悉的一座山:

  “金色的山岗像一顶草帽/取名叫草帽山/飞翔的鸟禽穿过阳光/穿过树林山岗/等待最后一片彩虹/山顶季节交替/转动的声音在喉咙歌唱/天空下/山如一顶顶草帽/交给田野繁忙的农人/草帽晃动种植/整个身子如麦苗生长//草帽下人们的头颅/盛满秋的思想/天空下的草帽山/抒发草木的豪情/挥霍镰刀编织/一个个金色的草帽/流淌丰收的谷粒”

  诗语言质朴、自然,将草帽山的自然风光和山区劳动人民的辛劳都写了出来。

  她的《石头敲响的声音》、《一群孩子》、《命如草》等许多作品,不仅有地域特征,而且也都对劳动者、对山区孩子,充满着感情:

  “村庄在山下/山与山的距离/如此遥远/人们面对大山/练一副好嗓//在乌蒙山上/歌声穿过山石震动山谷///山里放羊的歌曲/敲响每一块石头/每一石头都刻下山村一个个古老真实的故事//在乌蒙山上/在红土高原/传唱着每一块石头/敲响的声音……”(《石头敲响的声音》)

  乌蒙山区的牧羊人,敲击山石的简单动作、声音,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她擅长于从日常观察、体验中撷取生动细节来表达,诗中出现的形象真实、活泼而生动。《一群孩子》就是这样:

  “嫩绿的小手透过阳光/水里赤脚的一群孩子/快乐得像一个个小神兽//小哥哥使劲踩/水花溅起/妹妹小心被滑倒//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兴奋和骄傲/挂在欢喜脸上//小妹妹/跟在这泥裤后面/小心地跑/两条小辫飘风中”

  踩水、泥裤、滑倒、小辫、皆特写镜头、细节,将山村孩子的淳朴、天真、友爱,都写了出来,她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我们从中都能分析出、感受到。

  另一首《命如草》这样写道:

  “山里的孩子/满身都是泥土/放羊时脸上脚上沾满青草味/水塘边放鸡鸭/泥塘里捉蝌蚪和小鱼/大雨时跳进水塘/荷叶下躲雨/快乐自己世界//山里的孩子挣扎的活着寒冷时喝姜汤/生病时老人采摘草叶泥土做药/生命在草叶中煎熬/生与死抗争中/巫师咒语如苍天的安排/孩子的命如一根草/ 挣扎活在山里”

  同样对山村孩子充满了同情、赞美,这些孩子的生命如草,他们也正是用草药、泥土,维护着自己的生命。没有对民众的一颗善良、同情的心,写不出这样的诗篇来。

  而《象脚鼓》则写了一位残疾的傣族姑娘:

  “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傣族姑娘/从小用错药终身聋哑/从此听不到任何声音/也不知人们说话的音调/安静 哭泣像巨大乌云雷雨笼罩她/节日里人们手拍象脚鼓载歌载舞//那些有节奏的舞蹈/那些不断变化的口型/如闭拢和绽放的花朵/在她身体里升腾/她手拍象脚咚哒、咚咚哒/无声语言好像河流中/蝌蚪一样的音符/流淌心中……//每天手拍象脚鼓舞蹈一生/没声音、有颜色、有表情……//音乐是舞蹈灵魂/象脚鼓咚哒、咚/在血液中流淌/鼓声伴奏渲染/舞蹈妙曼与奔放//多年以后优美的舞蹈《雀之灵》《千手观音》/聚焦万人目光/一个美丽耀眼的奇迹/舞台中央的观音化身/低眉颔首合掌凝神/千手观音/牵手天下慈悲的爱”

  用细节、特写、心理、比喻、象声等、写出了这位傣族聋哑女孩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她还把许多各地的见闻,撷取进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如《鸟王》:

  “在云南滇池海埂森林公园/有一群斗鸟的人每天提着鸟笼/把爱鸟的声音挂在树枝上/听鸟儿比赛歌唱/美丽的鸟王头戴红冠身穿漂亮的羽毛/婉转的歌声在树林回荡/主人骄傲地让鸟王/参加了三场斗鸟比赛/连获冠军/有一天来了一只英俊的雄鸟参赛/雄鸟扑飞猛打/鸟王拼命用尽招数/对打斗殴躲闪中,输在雄鸟的翅膀下一息俺俺/在生死搏斗中/英俊的雄鸟获得了冠军/鸟主人把爱鸟带回了家/安抚着鸟王失败的伤痛/喂它最爱吃的食物/希望把伤养好继续参赛/鸟王数日不吃不喝/蜷缩的羽毛失去光彩渐渐飘落/在容誉和桂冠中/最终绝食/刚烈地死在/雄鸟的面前”

  鸟王的形象,具体生动,令人难忘。

  而《哨声》同样这样:

  “一个老人手提一个袋子/身穿褪色蓝布衣/每天日行数里/到滇池边喂海鸥/特殊的口哨声/亲昵的歌调中/飞来一群群红嘴鸥/抛撒鸥粮、饼干、面包/⋯红嘴鸥翻飞白色翅膀/停在他的头上、手上,伴随他回家……/亲密的红嘴鸥/起舞在口哨声中/飞向屋宇 飞向天空/第二年不见老人/钟情的红嘴鸥/天天寻找口哨声/天天盘旋守望/希望呼唤中遇见/吉祥的神鸟/带灵魂西去/长久停在屋顶为他守灵/鸣叫声声/唱出一曲/人间哀婉的情歌……”

  一位爱鸟的劳动者的形象,通过事件写得十分鲜明。

  这几首皆属小叙事诗。

  她将一些广为人知的事,采撷进自己的创作中来,赞美了劳动者善良、爱护鸟类、维护自然的品德。

  深刻观察、体验、感受生活

  宋德丽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情画意,《燕子》就是这样:

  “春天一只小燕子/飞进了我家/燕子回家吉祥/它顺屋里转了几圈/预报春的到来/我推开窗让它飞走/它见我躲闪恐惧逃跑/翅膀往玻璃窗扑//此时窗外鸟叫声/燕子呢喃呼唤声/眼里树林草地虫子的诱惑/放大了它飞向大自然的欲望/顺着打开的玻璃窗囗/它几经折腾飞向了树林//燕子飞来/透明玻璃窗折射它的模样/它神奇的翅膀穿过春天/给人间带来喜悦和感动”

  她从日常生活中撷取了几个镜头,写出了燕子对春天、对自由的向往。

  《红嘴鸥》则源于对红嘴鸥的仔细观察、体验:

  “每年入冬前/一群群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滇池//飞翔的姿态低过天空/低于芦苇草/掠过水面露出白色翅膀//冬天温暖的阳光/迎接这些白色精灵/鸥粮、面包温暖了红嘴鸥的生活//天空、云朵和海鸥/成为一道美丽风景//天空更低 沉如水底/海埂大坝上/海鸥的叫声/人们的欢笑声/荡漾水中”

  写出了白色精灵——红嘴鸟,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坐在摇篮边,也有诗情诗意,《另一种体会》她这样写道:

  “坐在摇篮边/看他的酣态/一组组风景升起//眼里的阳光未染纤尘/空茫的宇宙捏成一只万花筒/闪烁自己的世界/新新鲜鲜让妈妈惊奇又欣喜/色彩和意象 似山中的泉水/缓缓流动/空中的树木 叶片 花朵/黏着他甜甜的笑声/ 它纯洁鲜艳更动听”

  童心母爱,母性心理,细致准确,跃然纸上。

  冬天里堆雪人,同样是日常生活,她《雪人》一诗,灵动而富蕴含:

  “站在厚厚的泥土地上望你/我听见了雪花/陨落之前/最后一声叹息//雪人长长的睫毛/

  噙着季节的泪滴/洁白明亮的瞳孔/清澈着迷惘//温柔地注视中 雪人/已在我迷离的泪眼中消失”

  这首现代诗,写出了雪人命运的短暂、凄美。

  雪花叹息什么呢?是叹息离开了天、生命结束了,还是寓意雪塑的雪人,生命也一样短暂? 泪、迷惘,将雪人的纯洁、无辜写出。 短短几句,“我”、“雪人”、“雪花”都写到了,“雪人”、“雪花”的生命用了拟人,它们的生命是“我”心里的,三者在读者的心中眼中,都纯净洁白。

  雪人神态如生,外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精神,客观外物主体化了,这个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精神的新鲜意象。
 

  清丽自然的诗风
 

  宋德丽的诗作,语言清丽、自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充满着个性,这与她的性格、她的文学素养和长期从事少儿文学工作,密切相关。

  她用词简约、字义跳跃性大,看似简单的字词组合,实际蕴含着作者的精神与情思。

  从她两首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诗篇中,我们就能够深切感受到她的精神世界、内心世界和她的语言风格:

  《给孩子》这样写道:

  “孩子的脉管里滴满了/我的血液 我的热情和灵性/我的手臂是他成长的道路//当孩子走出手臂/ 在地上奔跑时/ 他的眼睛 头发和思想/大片大片地生长起来//在茂盛拔节时/他探索着自己的道路/并且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活着”

  作品中母亲内心的感受、孩子的成长、人生许多道理,都概括进去了,写得深沉又富于诗情。“我的手臂是他成长的道路”,比喻隽永而形象,“手臂”一个旧词,便有了新鲜感和普遍意义。

  《风吹纸片》这样写道:

  “一个人如一本书/风吹开一页页/留下婴儿啼哭声/柔软脊梁长成挺直腰/支撑生活的全部/身体硬朗如铁锻打一生/奔跑的脚步呼风唤雨/留下炉火纯青//山鹰飞翔天空/带着一生梦想/穿过一座城/身体的声音穿透宇宙/聆听人间草木燃烧的火/生命如纸化为灰烬/一本书燃烧的重量与生命重叠/一阵风吹散原来的姿态/留下最轻的废墟/堆成最重的泰山”

  同样写了诗歌创作、饱含着精神,其中的婴儿、煅打、山鹰、火焰、生命灰烬、废墟、泰山等词的选择,都体现出了主观精神客体化,词语的选择,皆融入了作者的主观精神。其中“山鹰飞翔天空/带着一生梦想/穿过一座城/身体的声音穿透宇宙/聆听人间草木燃烧的火焰/生命如纸化为灰烬”,将自己几十年来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和内心的情感,皆融入了其中。细细体味,就能够辨析出诗的丰富的内蕴和作者精神世界的色彩。

  《孤独的泪》同样如此:

  “我用双手触摸诗歌/日子被一页页翻过/书写的纸往前跃动/生活的坎碰撞魂灵/在格子和灰烬中燃烧//一场落花的词语/把我化作一张纸/顺水飘流/穿过丰润裸露的胸膛/被双手一点一点掏空/手捧一片片花瓣化为灰烬埋入土地/在泥土中流淌孤独的泪”

  从中我们能够触摸到作者灵魂的飘动和心灵的脉搏,也能看出她用纯净的语言,写着眼前的风景和生活,写自己的精神和内心,这些与她自然清丽的语言风格,皆相一致,相统一。

  宋德丽在《我的忧伤 不敢回忆》一文中这样说:“美是一种致命的武器。我致命的武器是幻想的伤。我一直在幻想的伤中歌唱。伤感的歌声,使我对往事有悠然而生的一种亲切思念。我的伤,像一朵灼人的红罂粟,伤至骨质。”

  从本质上说,诗歌创作和诗歌审美,都是主客观相统一的。

  从她以上所写的这些与诗歌创作相关的诗篇中,我们能够细细领会作者内心的隐秘世界、主观精神,是怎样融入了她的诗歌意象、诗歌创作之中。

 

  为了中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
 

  宋德丽以纯净的精神引领,进行着艺术创造,她的诗歌没有沾染上一点当今诗坛的不正之气,她的诗风自然、淡雅、清丽,让人读了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她很善于汲取现代表现技法,来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放轻脚步》就是一首运用现代技法写得诗情画意的诗:

  “放轻脚步/不要惊醒童话中的女孩/翩翩起舞在花丛梦蝶中//浪花朵朵开放着蓝色的梦/散发神秘光芒/紫色的花朵/蕴藏着美丽奇妙的天国/一个个童话故事/弥漫幽香//温暖的春风中/飞舞着缤纷花朵/一个女孩在秘密花园中做梦/流连往返//放轻脚步 不要惊醒/翩翩起舞在花丛梦蝶中的女孩/美丽的童话世界/徜徉出美丽的梦”

  女孩子的梦境,写得美丽而神秘。

  这些诗,现代色彩浓,现代表现技法运用到了创作之中,内世界外世界都有。

  而写乡村、红土地、山野孩子们的诗,则传统多一些。这些在具体阅读时,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她的近作《身体里的灯》、《盐》、《节奏》,运用用现代技法就较熟练,现实或历史感都强烈。

  《身体里的灯》这样写道:

  “隔着纱窗/灯晃动在身体/打开身体里的灯/挽起头发/整理零乱的笔记//放慢时间以狂野的姿势/让火焰从头到脚燃烧/思想在最深的尺度探寻//阅读春天的诗人/三月桃花/一朵一朵开放血与水中/时间在身体内放纵/隐藏万物万灵//灯光散发万卷书的香气/一遍一遍阅尽人间甘苦/透过滚滚的麦浪/金黄源头溶化茫茫冰川/抵达行万里路的脚步”

  自我感觉、生命、创作,都融于诗中,空灵、富于蕴含。

  《盐》这样写道:

  “盐的颗粒散落伤口/如铸铁的微火锻打全身/磁性与天地融为一体/喊盐的声音如神 /创造了奇迹/云南黑井古镇的贡盐弥漫水中/厚厚的盐穿越山谷河流抛洒大地//燃烧的火焰中/那些思念盐的人/化作灰烬埋入泥土/纷纷扬扬的颂词/如三月桃花/开满失落的盐都//承载千年的沧桑融化马帮托盐的蹄声”

  写云南的黑井古镇,历史、地理、人物、风情,都呈现作者眼前,表达富于个性,现代感与历史感交融在一起。

  《节奏》这样写道:

  “窗与窗相望 / 门与门相对/一幢高楼/家与家的不同/被整齐规划/弥漫城市水泥的青灰色//广袤的城市浮出水面/车水马龙 机器轰鸣/浮燥的心 左右顾盼/寻找自己安静的24小时//快节奏编织生活/人们神情恍惚/面目模糊穿过高楼/出入住宅 天天见面/ 形如陌生/ 一个个冰冷的身影穿梭街道/繁忙疲惫卷走人情世故/加速人与人陌生的世界”

  现代都市生活中人的孤独、陌生感,写了出来,手法有别于传统。

  这些,都体现出她为中国新诗现代化所作的不懈努力。

 

  宋德丽诗歌道路的当代启示
 

  宋德丽说:“艺术——诗歌及其创作是我灵魂的归属,是我内心的黄金和泪水。”

  她又说:“一颗敏感的心灵,面对大自然的感知,对爱的感知是不会迟钝的,我常常让自己具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让善良之心、美好之心、道德之心永驻。”

  宋德丽以自己的创作道路,以自己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以下认识:

  诗歌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土壤,诗歌必须有高尚精神的引领,诗人要有博大的胸怀,诗歌创作要有不懈的执著的追求。

  宋德丽的诗歌道路,对于我们献身诗歌事业和艺术创造的人,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