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浅谈尹才干的十六行新体诗


  导读:十六行诗”理论,尤其重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探索。因为诗歌,是语言皇冠上的明珠,其语言最忌“熟”“俗”。而“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精神的闪光剂,它能增加诗歌本身的骨质硬度和光芒。
  对于尹才干所提倡的十六行诗,我首先想到的是十四行诗。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把十四行诗顺便普及一下。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又译为“商籁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由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所以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我想,对于十四行诗,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莎士比亚的诗作,在此,我就不再多做解释。在谈尹才干的十六行诗前,我想再谈点题外话:就拿文学来说,文学是各种体裁的一个总和,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戏剧,而在此基础之上,又可以延伸出各种不同的类别,就拿小说来说吧,又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心理小说等等,所以,我认为可以把文学喻为一棵树,它的每一根枝杆,每一片叶子,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有人去裁剪(对于文化而言,就是去糟粕,取精华),把那些死去的枝杆砍掉,把那些被虫蛀的枝叶剪掉,把那些太过茂密的枝叶,也需要经过精心的裁剪,才能得于使其更好的成长。由此,对于尹才干所提倡的十六行诗,在我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十四行诗”最初也并不存在是一样的。
  四川藉诗人周明果对于尹才干的诗有一个非常精确的概括,他这样说道:“十六行新体诗非常的接地气。它是尹才干老师综合近代国内外诗歌的走向,大胆改革创新的产物。它不受格律诗平仄的约束,放宽押韵的规则,放宽句式文字的规则,诗句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对于这点,我也是十分的认同,这就好比对于现代诗的过度一样,可能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没有当初胡适对于新诗大胆的尝试,我想,或许当下的现代诗,还不会像现在这样成熟。对于现代诗来说,从胡适开始算起,那是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大胆的尝试,革新,才日渐成熟起来。如果没有创新,一味的套用旧的格式,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往大的方面说,整个社会就会停止不前。对于文学而言,也会慢慢的僵死。尤其是对于文学而言,只有不断的创新,才会有新的思想不断的出现;有了新的思想,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的提升。有思想的人,总是会在旧的俗套中,发现新的机遇;在旧的观念中,体会到新的思想。文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总是能被人们不断的进行探索,不断的创新,改革,而使其不断地接近完美。也许,对于文学本身而言,就没有完美,但每一次的改革创新都是一种进步,都会离完美更近一点。文学就是思想的碰撞,只有不同的思想才能产生出耀眼的火花;只有不同的思想,才能把思想改造的更加的完美。所以说,对于尹才干的诗,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创新,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并且他的这种新体的诗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赞美。著名诗人、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廖耀国就这样评价过他的诗:“尹才干的图像诗写得非常好,读起来有诗味,每次读他的图像诗都是随着图走进他的诗歌意境,就像在河里游泳一样,慢慢融入水的世界。与此同时,我还阅读了他的一首首十六行诗,他的这些十六行诗是诗歌的一种规范与探索。尹才干提出‘十六行诗’理论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是对中国诗歌的一种救赎。”在此,我觉得廖博士,对于尹才干的诗,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对于他所说的,他的诗是对中国诗歌的一种救赎,我觉得有点偏颇。但的的确确,对于中国诗歌来讲,尹才干的诗,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还不同于当下的“口语”诗。对于十六行诗,首先,它有一个固定的整体,这跟十四行诗是一样的,但对于它的表现形式,尹才干所提倡的就明显有别于十四行诗,它不像十四行诗,那样有着固定的格式,韵律,比如对于十四行诗,英国的韵牌是A-B-A-B,C-D-C-D,E-F-E-F,G-G,或者A-B-A-B,B-C-B-C,C-D-C-D,E-E。这就有点像我国的格律诗一样,除了讲究平仄,还要讲究韵律,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样的表现方式不好,反而我觉得十分的好,关键问题就在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然会有新的文体方式替代,否则社会还如何进步,思想还如何进步?如果,大家都把思想固定,封锁起来,那么,我们现在依然还在旧思想里打转,语言无法突出,思想滞留不前,旧的思想就将成为沉重的包袱,如果我们依然坚持背着,最终压垮的不是你的身体,而是整个社会。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国文代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文艺家与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对此,我觉得用在尹才干的身上进行表现,再合适不过。他不仅几十年如一日地拼命写作,不断推陈出亲,还创立了别具一格的“十六行诗”与“图像诗”,成为我国当代图像诗第一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入选了多部大学教材,引起诗坛广泛关注。关于十六行诗,他在一次答高校读者中也回答了为什么读者喜欢的原因:一是它是一种具有中华诗歌美学质地的现代新体诗歌;二是十六行新体诗的句子字数不限,克服了过于整齐划的一沉闷呆板;三是诗歌的容量较大、形式自由灵活,便于掌握和运用。我想,关于他所讲的这三点,完全符合了当下人们对于新诗的追求向度以及其表现方式的目标。文字不限,形式灵活,这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写作方式,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想对于尝试写作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诗歌本身而言,可以说它是一种言志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在言志基础上心灵的抒情方式。格式简单,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四句,不拘长短,内容灵活,这也就足够表现丰富的内容了。对于新的事物的出现,它必然是需要迎合这个时代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当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当下是一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以说,时下精短的段子,抖音成了热门的表现方式。而对于十六诗来讲,正好能够迎合这种节奏,它句式简单,灵活,整首诗十六行,人们可以简单,轻松地在一两分钟内看完,并且能够被这种诗意性的抒情所打动,相较于之前的朦胧诗而言,它多了一份更为接地气的东西,就是把生活中的感悟,以简单灵活的语言表达出来。
  纯粹的理论,不足以表现生活的真理,同样,对于诗歌而言,单凭一些理论性的说理,也不足以说透其诗的本质。这就好比一个人,假如我们能用一些非常形象的词语加以描写,无论是形态的,还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尽管描写已经非常的详细,但对于不同的人来看,依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孔。就拿《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来说,人们对他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形象,而不能把握其在生活中的真实的,而对于文学而言,妙就妙在这里,可以说,文字是死的,思想是活的。相对于尹才干的十六行诗来说,我觉得,在详谈之前,还是有必要为大家呈现一下,否则,大家肯定认为,我在这里瞎咧咧,如此胡乱瞎说一通,云里雾里,究竟不知想表达些什么意思,包括在这之前,上述中,所写的文字,在纯粹的意义上,说起来,也不过只是道出一个“十六行诗”的存在及其展现形式。并没有结合其内容进行分析,这就好比说,一个人的人品很好,一句话概括完毕,再无下文,也不知道其人之人品如何个好,又好在哪里,表现在哪里。这里我们不妨看一首他的完整的十六行诗:
  
  眯上眼,林子愈加幽深
  心空,知了打盹
  乌鸦远去,清寂的禅意
  圈住一地光阴
  
  树脊上刻着我的诗句
  写的全是乡村不老的皱纹
  稚童将它念成一束花
  随时间一瓣瓣落地发芽
  
  掏出剪子,剪掉多余的指甲
  剪掉旁逸斜出的欲念
  将手指一一伸进笼子
  不给时间增添新的伤痕
  
  躺在合欢树下,看影子西移
  灭掉蚊香,用梦呓复活存在
  等待广场上几盏灯,再次撑回
  人间的阴晴圆缺
  
  这首十六行诗非常形象地为我展现出,那种自由,那种惬意,好像时光是静止的。在这首诗中,尹才干给这首诗命名了一个非常诗意的题目——《时光在林子的绿伞下休憩》。在这里,他将“时光”喻为“人”,用时光来打发时光,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象征,这就好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其实真正要认识的首先是自己。在这里,所有的时光,即是“我”的时光,诗人将这美好的时光,在林子中惬意的表现,“心空,知了打盹”,无忧无虑,就连知了都开始打盹,“眯上眼”,有阳光从枝叶间射下来,落在脸上,斑斑点点,瞬间无限,好像这一刻时光是静止的。紧接着第二节中,诗人将思想注入到了这片林子中,将无限的诗意,赋予给了这片林子,使得林子更加地迷人起来,与前一节相比较,更多了一种想象中的惬意,用文学的话来说,就是生活加上了感悟,使其生活更加的美好起来,这种时候,时间就幻化成了林子里的阳光,时光就幻化成了林子中惬意的自我——“掏出剪子,剪掉多余的指甲/剪掉旁逸斜出的欲念”,在这里,诗人将“多余的指甲”与“旁逸斜出的欲念”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转换,这是非常巧妙的。这就表现出了,诗人将美好的愿望,以一种借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整首诗形成了一种“起、承、转、合”结构,一层一层递进,层与层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使得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这首诗,本身表现的就是一种夕阳西下之景色,同时,也暗合了人生的起落,使其达到了一种哲理性的高度。这所有的想象,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都在整首诗的最后,得以展现了出来:“等待广场上几盏灯,再次撑回/人间的阴睛圆缺”,在这里,“几盏灯”,我看到了诗人美好的愿望,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有着无限的探索——把这首诗的立意,一下子突现了出来,使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充满了无限的诗意。
  可以说尹才干的十六行诗,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可能我现在说这话,还为时过早些,我想,这就好比当初的从文言到白话文的转化,从格律到新诗的转化,而对于尹才干的十六行诗,它的意义,就在于他在新诗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来的规律,使其本来自由的新诗体,给其重新定义了一种新的格式,就是一节四句,四节一诗。除了这一点,其他的依然属于自由诗,新诗体,这种十六行诗的新诗体,给人一种相对整体划一的感觉,可读可唱,形式多样,变化自由,不受约束,好像所有的思想都如一股泉水流淌在大地之上,使原来干枯的大地多了许多的生机,这泉水就是生活的源泉,这“源泉”来自于生活的“思想”深处。在2020年嘉陵江武胜诗歌论坛上,尹才干就以“弘扬中华文化,写好立根诗歌”为主题,阐述道:“中国十六行诗,是正在探索路上的一种新体诗歌,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汉语诗歌,我辈当戮力同心,马不停蹄,潜心打造”,可见,尹才干对于十六行诗,在其内心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思考和规划。我想,对于他所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于诗歌而言,首先得从格律诗说起,对仗工整,韵律唯美,而对于他所提倡的十六行新体诗来说,自然是去掉了很多繁杂的框框,这就使得诗本身具有了自由,洒脱的灵活性。在此,且看他写的一首《领航大漠孤烟的向往》一诗,如下:
  
  春天的封面,很斑斓
  一个个音符在枝头跳荡
  花开,孕育黎明的传说
  花落,覆盖黄昏的迷茫
  
  夏天的扉页,很浪漫
  青翠的舞池荡起绿浪
  旋转的是初恋的心跳
  澎湃的是眉眼的波光
  
  秋风语词有季节的重量
  流水声音有花儿的高亢
  金黄的喜悦涂满脸庞
  一场秋雨湿润一季柔肠
  
  捡起冬季荒漠的阳光
  直面长河落日的苍凉
  将梦想绣成飘扬的旗帜
  领航大漠孤烟的向往
  
  整首诗,层次分明,分别从“春、夏、秋、冬”描绘出了各自不同的景色。可以说,这样的写法,是一种顺序式的写法,按照时间的走向,包括余光中的《乡愁》也是如此的写法,这样的写法,首先从格局上把控住诗意,让人一看,便心知肚明,不必有那种云里雾里的想法。整首诗,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使其诗更加充满了灵性。我们且看在第一、二小节中,节奏统一,富有韵律,好像是一首谱好的曲子——“春天的封面,很斑斓”对照“夏天的扉页,很浪漫”,诗中所出现的意象,都被诗人以高超的语言,进行了拟人化,使其原来平淡的“春、夏、秋、冬”多了无限的诗意。诗本来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它原本就是平平淡淡的,正是因为诗人为具体的物象赋予了美妙的意象,而使其有了一种美妙感觉。诗与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能通过一种意象在你的脑海里装下无限的美好,使你达到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受。这首诗,就非常明显地突出了中国的风格,在其固定的格式中,又加入了一种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
  尹才干的十六行诗,并不只是简单的分行,而是力求通过每一句诗行,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与其对应的感悟。这也就是说,他把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以诗的形式展现,而再把其转化为固定的十六行诗中。这就需要相当清晰的思路,把生活中最简单的事物,赋予它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说,平凡的生活,应该不只是平凡的活着,诗同样也是如此。诗,不只是简单的分行,而是需要将其灌输一定的重要思想,让其有着灵性的、活跃的、突现出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在尹才干的十六行诗中,我们会发现,他把对于生活的种种感悟,结合着理性的处理,使其诗呈现出了一种哲理性,而不是一种平淡的白开水,或者可以这么认为,原本枯燥的生活像白开水,正是因为将充满“诗意”的各种调料加了进去,使其多了各种不同的味道,于是,生活便变得丰富美好起来。我们看一个诗人的诗句,就可以看得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如果他能把生活中的苦恼变为诗意中的甜蜜,说明他是一个阳光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如果他总是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看成是阴暗的,丑陋的,那么就说明,这个人是一个低俗的,毫无人情趣味的人。同样的,面对挫折,通常会有两种结果,一种就是选择放弃,一种就是选择面对,在这里,我们不妨以他写下的诗句来进行展示:“在暗处藏身太久/双眼,渴望见识光明”,好像,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当成是自卑的,那么,你的人生将是黯淡的,因为,你的内心已经被你的思想给牢牢地拴死了,除非你必须有一种挣脱牢笼的冲动与决心才行——“午夜,在原野盘旋/撞上的是发烫的玻璃灯”,这就是生活,你不得不面对各种的阻隔,要想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你只能不断地挑战自己,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飞翔,是我的宿命/搏击风雨,翅膀才有灵魂/不与黑暗为伍/粉身碎骨,也要拥抱光明”(以上所摘取的诗句,选自于尹才干的十六行诗《飞蛾扑火》)。
  纵观尹才干的十六行诗,我觉得,对于当下的现代诗,是一种新的尝试,并且正在变成一种深入人心的新诗体形式。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它的自由、灵活、简单、宽放和相对整齐划一的格式。既然作为一种新诗体,就当下而言,尹才干的诗,又被诗坛中很多的人认可,尤其是,对于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文代会,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觉得,单凭对于文艺的创新来说,尹才干做得是非常好的。因为他敢于打破传统,创造新的思想,且不说,这种新诗体能不能广为流传下来,单单通过他对于这件事的做法,我想,在很多人的心里,他已经成功了。就拿他的“图像诗”来说,虽然当下,写这种类体的诗歌,依然很少,但至少它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就我所知,当下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就针对尹才干的诗作,写了大量的研究性的文字。我与他最初结识之时,那时,在他的朋友圈里,我经常看到他写下的“图像诗”,我读过后,很是喜欢。“图像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文字的组合,呈现出一种像一棵树一样的“图样”,格式新颖,内容抒情,简单,接地气,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牢牢抓住。后来,随着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尹才干不仅对于诗学有着深刻的研究,并且他是一位非常善于钻研的人,这是我非常佩服他的地方。
  不落俗套,追求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这是对尹才干总的评价。十六行诗,不单单是一种格式上的改变,它更是为以后的诗学,开辟了一条鲜明的道理,也是文学之道理。文学贵在创新,一旦落入俗套,将很难将其发扬广大。最后,借用关于他在一次诗歌探索演讲会上的发言,提出的“十六行诗”理论,他如是说,“十六行诗”理论,尤其重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探索。因为诗歌,是语言皇冠上的明珠,其语言最忌“熟”“俗”。而“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精神的闪光剂,它能增加诗歌本身的骨质硬度和光芒。”以此,我们便不难看出,对于尹才干的十六行诗,我所理解的不落俗套,对于事物,必须有一种革新的思想,敢于大胆的尝试,文学才能进步,生活才能进步,人生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康文静,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选刊》《星星诗刊》《鸭绿江。华夏诗歌》《诗歌周刊》《流派》《雪魂》《泰山诗人》《岁月》《北京文学》等刊物。有诗作入选《山风》《2018中国好诗选》《2019中国诗歌年选》等选本。现任平山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