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各美其美,在艺术装置里相互倾听
——序《岷州诗书画三人行》


  导读: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系世界诗人大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容冰佛诗赏异》等十余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或编著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在国内外发表现代诗、文学评论、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数百万字,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俄、希腊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 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画家漆军艺,听到了“诗中有画”的声音;诗人包容冰,听到了“画中有诗”的声音;书法家包福同,听到了“诗情画意”的声音。

  古老的岷州,听到了诗人包容冰用诗歌纪实——“曾经,我在不经意中/ 对漆军艺说,你,我,包福同/ 合作出一本书”(《整整两个月》)、“诗书画结盟而动,特立独行/一道擦亮岷州灿烂文化的景观,真乃/三足鼎立”(《岷州诗书画三人行》)的两首诗的声音;古老的岷州,听到了“开一条岷州前无古人的先河”(执仗《包氏佛诗的考索•第四章:流蜜的岷州》)的声音。

  艺术世界,听到了同是岷州人的画家漆军艺、诗人包容冰、书法家包福同(依画先、诗后、书法再后的顺序排列,后文亦然),将与故乡岷州的悠久历史与自然风光独自私语,悄悄地汇聚于大气、精美的《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一书的声音;艺术世界,听到了志趣相投的“咱们仨”以“各美其美”(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在一个个的艺术装置(即“诗书画”所共享的一个个页面)里相互倾听“美美与共”的声音……

  说到《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一书中的“诗书画”,不能不让人想到历史上与之相关的过往。苏轼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张舜民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跋百之诗画》)、书诗大家黄庭坚的“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明示了诗与画、诗、画与书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自有了题画诗,诗与画、书法与诗、画的关系更加紧密了些。比如,诗圣杜甫就有一首题名《画鹰》的题画诗,只是这种题画诗并非画家亲手题于画面上,而是作为一种诗的别样形式而艺术地存在着: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这首享有盛誉的题画诗,可谓“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诗人杜甫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奋力搏击的姿势与锐气,乃“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杜甫在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与书法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书画发展到明清以后,便逐渐出现由画家亲题于画上的题画诗,即“诗书画”同行——郑板桥的《竹石》就是广为人知的典型例证: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与书法大师。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竹石》一诗,是对画面景物的描摩,也是对人生体验后的感悟。画中的翠竹被人格化了,显得妙趣横生。其“诗书画”,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诗,暗蕴哲思;书法,别有风味(他还有一幅人见人爱的“难得糊涂”被到处张挂)。石、竹、兰等画,神韵尽显。他的“诗书画”三者合而为一,组成密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时下,画家漆军艺、诗人包容冰、书法家包福同的《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一书,可说是继承了历史上的“诗书画”三结合的优良传统,又开创了“岷州诗书画”的新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三人不仅是“开一条岷州前无古人的先河”,也算是开创了在某一特定的区域,由各有所长的志同道合者共同完成“诗书画三人行”的组合艺术的“前无古人的先河”。

  “三人行”之一的漆军艺,是“八零后”的年轻画家。曾进修清华大学高研班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艺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理事。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白银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获“长城杯”第八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全国、省、市大奖十余次,部分作品入展全国有广泛影响的《人民书画精品展》《甘肃省“丝绸墨韵•大美雄关”中国画作品展等多次。

  漆军艺自幼好书画,临摹悟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终创作出一幅幅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深受书画界前辈赞赏。多年来,勤耕画苑不辍,山水,花鸟,人物皆精。观山水,意境浑厚,心与像交融,情与景相通。读其山,见山之骨;观其水,悟水之灵。画山川大河,则雄阔庄重呈现出时空无穷,大美无言之境。赏牡丹之花之魂,叶之脉,枝之势,茎之骨,尽显神韵,给人诸多清幽舒静之感。观人物,其艺术功力深厚,把人物形象画得栩栩如生,将笔墨,造型,形式,内容与意境很完美地结合,展现了现代人物画独特的魅力。看完《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中的百三十余幅山水、人物画,真的会有“读其山,见山之骨;观其水,悟水之灵”、“把人物形象画得栩栩如生”之感。譬如,仅有十多幅的人物画中——有意塑(即意象造型)伟人毛泽东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更喜岷山千里雪》;有形神兼备的女性形象:吐鲁番姑娘《唯美之秋》、藏族姑娘《放牧》、打工姑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抗疫姑娘《风雨同舟》《使命在肩献大爱》《无私奉献》;有以诗词、历史故事、现实生活写意的气质不凡的人物塑型:《牧童遥指杏花村》《途闻杏花香》《古人不见今时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八大山人朱耷》《秤锤盘巨石》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他的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画里,我最喜欢《唯美之秋》——“吐鲁番的葡萄和姑娘一样/蜜汁饱满,鲜艳欲滴/惹得行路人不由三步一回头/心旌摇荡……”(包容冰的诗句)的维族姑娘与《秤锤盘巨石》——“老翁多么聚精会神,左推右挪/唯恐笔直的秤杆倾斜/向下或向上,都不是他所期待的答案”(包容冰的诗句)的维吾尔族老大爷。

  漆军艺的画作,我看过不少(或刊物的插页,或诗文的插图或品赏文字所附等),且有几次因他的画之意趣与情韵所动,特以诗悟画。如《两棵衣冠不整的古树——题画家漆军艺<金秋>》(节选):“树身,皮肤全没了。仅有/粗细相间的、痛苦过了的刻痕/暗示着万千磨难/树的脚下,看不到一粒黄土/只能看到黄土已被挤压成石坎、石坡/无奈地躺着/即便是这样,两棵古树/在残肢断臂处照样举着鲜活的叶/让秋阳居住”。又如《你的岷州,我的鄂州——题画家漆军艺寄来的<龙潭皓月>》(节选):“你的龙潭,我的城中湖/被圆圆的月点亮/那山形的走向,寺庙的气势/那些大度的云客、山客与水客/都被月光提神了/拥有窃窃私语的氛围”……

  “三人行”之二的包容冰,是独创“包氏佛诗”的佛教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定西市作协副主席、岷县文联副主席,岷县作家协会主席,《岷州文学》主编。出版诗集五部(共八卷),作品入选《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星光烛影》《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飞天六十年典藏•诗歌卷》《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3年卷》《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4年卷》《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5年卷》《中国现代诗歌精选》《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6年卷》《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7年卷》等几十种典籍。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贡献奖;甘肃第四、六届黄河文学奖;定西市第二、四届马家窑文艺奖;“九间棚”国际华语诗歌大奖赛金奖;“中山杯”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优秀奖;山东省第三届全国网络文学大奖赛诗歌奖;《山东诗人》2016年年度优秀诗人奖等全国性大奖赛二十多次。主编《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卷•诗歌卷》,散文进入 2011 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另外,有评论包容冰诗歌的评论集《包容冰新诗评论集》《包容冰佛诗赏异》《包容冰诗歌论》《包容冰诗歌研讨会论文选》《包氏佛诗的考索》《读包容冰诗集〈驿路向西〉》等多部……所有这些都在掷地有声地实证着:“包容冰的优秀佛诗里,有他一以贯之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特性’与‘技巧’,即在佛之巨大意象或超级隐喻的总领之中,让佛哲之思、佛诗之艺‘活’了诗化的语言,形成了其他当代优秀诗人不可比的,甚至是自造了一个诗意世界的‘包氏佛诗’。于是,我觉得他的优秀佛诗中有一片片佛化了的绿水青山,情愿倾心尽力地将之进行一番考索,并发掘出来……”(执仗《包氏佛诗的考索•我所遇到的神》。

  诗人包容冰为画家漆军艺的画配诗,可说是画意入腑深,诗情飞天远。比如:

  把实名虚化,间以象征、隐喻、通感等手法时,有“万夫莫开的腊子口,挡住了/真理前行的方向”(《雄关松风》)、“酒香弥漫,梦里梦外都是/冬天洁白的风景”(《瑞雪送福》)、“小小的碉堡/像一枚见证往事的印戳”(《两山对峙冲霄汉》)、“电线上栖息的小鸟/那是守住乡村宁静的音符”、“看着她们/我才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使命在肩献大爱》);

  把物拟人化了时,有“我将思想沉淀成一坛老酒/与桃花对饮”(《桃花赋》)、“老树新枝,砍掉腐朽的岁月”(《丹青神韵》)、“卓玛,想起你的藏獒和酥油茶/当年被月亮舔亮的酒碗”(《放牧》)、“一嘟噜/一嘟噜葡萄压弯秋天的脊梁”(《唯美之秋》)、“再冷的冬天在你(藏獒)的眼里/却若无其事”(《雪域勇士》)、“黄叶如诗,鲜艳似花/代表季节作最后的讲话”(《哈巴河秋色》)“唯有你(胡杨)/将千年岁月一目洞穿”(《胡杨之秋》);

  把佛哲之思隐寓之时,有“舞动的经幡表达佛祖的博爱”(《清泉古寨松风》)、“引人入胜的画卷/掏空了我的思念”(《春浓花红》)、“神的脚步/轻轻走过,漫山遍野就绿意葱笼”(《再上农家一层楼》)、“可是仙子/你为啥没有把我放在眼里”(《谁拿桃花换酒钱》)、“真正的美,最怕过多的目光”(《巍然屹立》)、“封闭/不是初衷。走出大山/山外的世界更精彩”(《明月朗照》)、“心静,此地就是净土”(无题);

  把想象放飞时,有“随手一指的地方,就是希望/东方升起一轮太阳”(《更喜岷山千里雪》)、“回头一望,来路好短/我要走向的远方,色彩斑斓”(《无题》)、“每一个山头都是一尊佛/每一棵树都是一位菩萨”(《无题》)、“小山村也有大世界/心有多大,乾坤就有多大”(《无题》)、“老维啊,你只想秤水果/却称不了世道人心,超重/将地球压得吱吱作响”(《秤锤盘巨石》)……

  “三人行”之三的包福同,是不屑于显山露水的中年书法家。他现任政协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先后入展第三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展、甘肃省第四届新人新作展、 全省首届公务员书法展、全省首届楷书展、全省“圆梦引洮”书法展等展览。2015年获定西市“马家窑”文艺奖书法类三等奖。

  包福同先生二十余岁始习书法,初学柳公权,临习《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数年,得其骨力。后拜师湖北书法家晏晖先生,在其细心指导下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等碑,用笔结字渐趋工稳。晏晖先生评价他“为人温文尔雅,不激不厉,学习书法悟性好,习帖善于取法,将来必能有所成就”。在熟练掌握楷书的结字规律后,他认识到,想在楷书上走出个人的路子,就必须跳出唐楷法度森严的框子。于是,他转习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从这一带有行书笔意的名帖中寻找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地书法界同仁赞其楷书“厚重不失灵动,守法而有个性”。书风趋于温婉清丽、稳健洒脱。数年后,有同仁指出其楷书“偏于温婉而缺乏阳刚之气”,他虚心接受意见,转而临习魏碑,从高古浑穆的元氏墓志里探听消息,书风变得俊迈挺拔,以雄健古拙之趣,为同道所赞誉。包福同先生大半生醉心书法,除了篆书外,诸体皆有涉猎。尤其注重提按顿挫、牵丝连带,从细微处体会书圣笔意。他深感书法这一艺术门类之深奥,光勤奋临习古人还远远不够,必须多读书,从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汲取营养。他喜欢散文,有数十篇散文发表于省内外各类报刊杂志。

  包福同的百三十余书法作品,大多为行楷、行草、楷书、隶书等。他曾楷书《心经》,其雄健古朴、温婉洒脱之笔意让我感激万分,于2021年8月13日写下拙诗《佛鱼——题书法家包福同寄来楷书<心经>书匾》:“在我的想象里,你早已/开了一条/通往《心经》的长河/否则,《心经》不会派遣/一只只鲜活的佛鱼/游到/你的流势里//当你简爽的楷书将佛鱼们/安顿好了/那些佛鱼,仿佛都想/伸出佛手/托着你远行江南”。这次,欣赏了他的不同的书法作品,顿觉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尤其是:若干幅楷书,如《两峰对峙冲霄汉》《风雨同舟》《长城遗韵》《高瞻远瞩》《清泉古寨松风》《山村春意》《春浓花红》《胡杨之秋》,均为笔画平直,笔力老道;若干幅行楷,如《江山妖娆》《瑞雪迎归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岸温泉》《西岭晴云》《傲雪守疆夜》,行笔灵动,意趣飞扬;若干幅隶书,如《长城古迹》《祖国魂》《冰湖初春》《东坡晚照》,“蚕头燕尾”,字形优美;若干幅行草,如《无题》《无限风光在险峰》《牧童遥指杏花村》《古人不见今时月》《江南春意》《白云晓雾绕梵宇》《不见香积寺》,出入使转,笔走龙蛇……

  “漆军艺,包福同,梅川居士。咱们仨/何故走在一起,因缘早有安排/先有漆画,再有舍利诗,后有包家书/融为一体。画中有诗,必有采撷的真情/诗中有画,多体佳书倾心描摹抒发/珠联璧合,情真意切。开一条/多彩岷州前无古人的先河”(包容冰《岷州诗书画三人行》)。是啊,他们三人能“各美其美”,真的是难以割舍的“因缘早有安排”。下面,我们以《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中《腊子口的秀色》(第53—54页)为例(可谓举一反三),品一品“咱们仨”所奉献给读者的一份“各美其美”之大“美”。

  先品漆军艺的画——《腊子口的秀色》。青年画家漆军艺山水画中“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宗炳《画山水序》)的画韵、画趣里,给人的是“明物象之深”(范宽语)的悟觉。正如前面的介绍所言:“观山水之,意境浑厚,心与象交融,情与景相通。读其山,见山之骨;观其水,悟水之灵。画山川大河,则雄阔庄重呈现出时空无穷,大美无言之境”。眼前,漆军艺的这幅《腊子口的秀色》的画,可谓将腊子口之峰峦浑厚、势壮雄强以及历史风云、传神“秀色”之物——物象或是意象中的“无画之境”(漆军艺语)推向了极致。画中,悬崖峭壁的形貌、姿态之活灵活现与顶端云空的亦虚亦实之幻化,崖壁上的红黑(包括云空的白与蓝)等色彩的厚薄暗合与溪流、小径、树、旗、碉堡等物的深浅互动,崖壁上的沟沟坎坎,凸凸凹凹的精到勾勒与不同层次光感的得当点缀,均可品悟出画中的有情趣、有神韵、有理喻的美感。在此,我不得不说一幅《腊子口的秀色》,一经有了画家漆军艺的艺术元素与思想境界的着力支撑,其“秀色”,定然是“可餐”的、亦是可入心魂的。

  次品包容冰的配诗——《腊子口的秀色》:

万丈悬崖挡住我的目光
秀色可餐的腊子口
我在寻找诗意落脚的突破口
是夕阳给山岩染上黄金的亮度
我把每一块石头都读成
岁月筚路蓝缕的华章
秋天到了,树枝们涂脂抹粉
用最后的妖娆舞姿,献给大地
一座碉堡独立寒秋
一面红旗迎风而立
那是胜利在望的鲜红标记
那是突破天险永恒的回忆

 

  画之“物象”、或是画之意象与诗无异。中国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笔俏墨趣;中国画又以意象造型为主,意象造型可使画家能比较自由地造型和处理构图。这样,中国山水画的抽象性、意象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诗也一样。诗人包容冰为《腊子口的秀色》的配诗,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证。他可算是一个诗配画的高手啊——曾为著名画家李树勤的佛画配诗 58 首,连同这次配诗“一百三十余首”,可出版一部诗配画的专集了。眼下,包容冰面对着“腊子口”的“万丈悬崖”等画面(物),在“寻找诗意的突破口”(物象或意象),用他的心觉把画面上的“腊子口的秀色”扫描了一遍。当然,这种诗意的“扫描”是远远不够的,诗人在这种“扫描”的进程中,还要心静如水地品悟到“我把每一块石头都读成 / 岁月筚路蓝缕的华章”,尽力地发掘出物中的物象或意象里所暗蕴的深层含义:“秋天到了,树枝们涂脂抹粉 / 用最后的妖娆舞姿,献给大地 / 一座碉堡独立寒秋 / 一面红旗迎风而立 // 那是胜利在望的鲜红标记 / 那是突破天险永恒的回忆”。何谓画龙点睛?包容冰诗性的镜头对准的是“腊子口的秀色”中的“主色调”,即画中的物象或意象所要表达的一些特殊的意义——“用最后的妖娆舞姿,献给大地”、“胜利在望的鲜红标记”(即“点睛”)……想想看,这样的“腊子口的秀色”,不就将物象或意象、意象与意象叠加了么?这样的“叠加”里有味之不尽的内涵,能让人摆脱常规的思维进行一次次跳跃式联想或想象。

  后品包福同的书法——《腊子口的秀色》。看得出,书法家包福同书写包容冰的诗《腊子口的秀色》,用的是行楷。据介绍,包福同曾“从唐楷入手,初学柳公权、欧阳询等,书风端庄刚健。后转习魏碑,以求雄健古拙之趣,为同道所赞誉。行草以二王为宗,兼习米芾,崇尚遒劲洒脱的艺术取向”。今日,品罢他的书法作品“腊子口的秀色”的字匾,可见他的深厚功底尽藏于字里行间。可以说,他的行楷贵在自由自在的运笔,在字形上不拘一格,可谓楷行兼顾,收放有度,匀称呼应,连带适当,笔力昂奋如人之最佳精神状态。书匾里,他有时在得意处用一点行草的笔法,意在打破过于平稳而趋静中求动的视觉态势。如字匾前四竖排:

  万丈悬崖挡住我
  的目光
  秀色可餐的腊子口
  我在寻找

  其“悬”、“的”、“可”之行草,悄悄地间在行楷之间,使得行楷别有风味。是的,这种以行楷为主,间以行草的书法风格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里看得到。王羲之的帖中,以“羲之顿首”的行草开头,以“山阴张候”的行楷结尾。此帖的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包福同能在行楷中加进少量的行草,既有王羲之书法的意致,又有自己的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的体验,能写出像《腊子口的秀色》等传世书法作品是自然而然的。

  《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一书的出版,是画家漆军艺、诗人包容冰、书法家包福同的骄傲,是古老岷州的骄傲,是岷州人的骄傲,是中国艺术界的骄傲!

  静物如初,唯变不变。我想,诗人包容冰于2022年6月4日在一种“唯变不变”的佛静之中,所写的一首《岷州诗书画三人行》的诗作为此篇序文的“尾声”是再好不过了。因为我们可以从诗人“静物如初”的内心深处发出的诗性声音里,能一一获取其“诗书画”的音调、音色、响度与“超声波”之非同寻常:

诗书画三人行,走在岷州
大小不一的街衢,有形无形
有影无影。如果说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只有擦亮智慧的眼睛,才能放光加冕
照耀,温暖如诗。羡慕嫉妒恨都是培根的养料
菩提种性哺育的岷州如画,继续流蜜
蝴蝶楼上传来张大千拈须饮酒的叹息
鲁大昌的小妾迷醉在画作妖娆的山水间
 
漆军艺,包福同,梅川居士。咱们仨
何故走在一起,因缘早有安排
先有漆画,再有舍利诗,后有包家书
融为一体。画中有诗,必有采撷的真情
诗中有画,多体佳书倾心描摹抒发
珠联璧合,情真意切。开一条
多彩岷州前无古人的先河
 
岷州诗书画三人行。三者走在
春天的大路上,桃花梨花笑了
走在夏天的绿荫中,二郎山放声歌唱
走在丰硕的秋季,当归党参黄芪登台演练
走在严冬大雪飘飘的岷山脚下,听到
金童山的铜钟敲了三下,大雄宝殿升腾
一缕香飘千里的紫色烟岚……
 
诗书画结盟而动,特立独行
一道擦亮岷州灿烂文化的景观,真乃
三足鼎立。给秦长城西首起的岷州
镶嵌一道金边。这是在《岷州文学》的沃土上
衍生的硕果。犹如著名诗人高平来岷题诗:
“岷州傍洮河,水清名士多。
大刊若大树,善果是文学。”

                         

2022年6月5—6日于鄂州鸟缘居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