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如此清澈
——青年诗人包华其诗集《清澈》读后


  导读:季川: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


  我与青年诗人包华其结缘于网络,他在江西,我在江苏,后来发现彼此都非常热爱诗歌,便渐渐发展成了好友。我生于68年,他生于87年,年龄相差19岁,似乎也没有什么代沟,因为出于对诗歌艺术的痴迷与探讨,我们在线上的交流远远多于线下的来往。一晃,好像已经有10多年的时光了吧。

  这些年,他一直在江西某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从一线矿工、基层团干部做起,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学习和经验积累,现在已经成长为该企业的高管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有空阅读、习作。华其天资聪颖,参加过《星星》诗刊的函授班以后,诗歌技艺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

  这次集结出版的诗歌,与十年前的稚嫩截然不同了,有了明显的进步。诗歌写作,除了阅读他人的优秀作品,学习他人的创作技法,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去揣摩去领悟,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他在序言中说的:“之所以为诗集命名为《清澈》,一是为了表达对祖国、信仰、生活以及大自然清澈的爱,二是为了表达在亲情、友情、爱情面前,我们都必须始终保持一颗清澈、纯真的心;三是为了表达追求清澈的文笔、清澈的文字,不夹带私欲、不夹带任何杂质,给读者以清新、清净和清爽的感受。”
 

赓续红色基因,继续光明的征程
 

  华其与安源的缘分,可能是在十年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源的历史故事就像电影回放一样深深烙在他的心里,一直挥之不去。那些鲜活的红色故事,仿佛在催促他要重新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讲述来铭记,所以他每每转辗反侧,每每梦回安源,已经无数次打好腹稿,无数次用崇敬与惊叹来刻画那些不能忘却的人物和细节。他一组又一组写安源或者写其他红色题材的诗歌,仿佛已经成为他作为年轻党员的一种使命与担当。在年轻一辈的诗人们中间,也是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在安源煤矿》:“走进安源煤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被时光的铁镐挖出来/安源,这座百年老矿/依然在出煤,依然激情燃烧//在安源煤矿总平巷/思绪在煤海中滚滚流淌/那些乌黑发亮的煤/质地优良,蓄势待发/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输送正能量//在安源煤矿谈判大楼/一场激烈的较量/夺回了矿工们的尊严/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安源矿工的铮铮铁骨//在安源毛主席铜像前/时光还在讲述那段历史/红色基因在这里薪火相传/我们的思想又有了新的洗礼/每一颗虔诚的心都在此皈依真理//在安源煤矿/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八百米地层深处/一束束耀眼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你我”。关于安源及安源的红色故事,诗人的印象与慨叹是无与伦比的,是刻骨铭心的。红色沃土诞生的英雄人物与革命业绩,似乎永远是值得后辈们去温习与巩固的。从精神层面来说,安源煤矿就是一座精神富矿,它的红色基因与血脉,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一代又又一代人的仰望与追随中。它的存在,它的光芒,已经“穿越时空,照亮你我”。

  《清澈》:“那些相濡以沫的夫妻/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慢慢变老/他们携手风雨的样子,多么清澈//夜深人静独处时/母亲的叮咛常在耳畔想起/朴实话语中的温暖,多么清澈//在随处可见的疫情防控关卡/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他们逆行背影中的坚毅,多么清澈//走进百年安源煤矿/挥汗如雨的矿工正在千米深处开采光明/他们爱岗敬业的执着,多么清澈/翻开江西这本厚重的书/一个个英雄人物还在历史中鲜活/他们惊天动地的故事,多么清澈//在祖国的边防哨卡/一茬又一茬的战士驻守边疆/他们在月光下扛枪的背影,多么清澈//站在五星红旗之下/注视着迎风飘扬的那一抹鲜红/我们目光里的热爱,多么清澈”。这首诗歌,诗人似乎在为我们描绘清澈的各种画面与情境。《清澈》作为诗集的题目来看,诗人对清澈的具体含义,已经做了很好的搭建与拆分。或者,清澈,作为一种言行,作为一种道德,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目标,已经显得弥足珍贵与非常必要。诗人简单攫取的几个片段,似乎要从清澈的表面抵达清澈的本质,从而占领清澈寓意的制高点。

 

故乡与我,是放飞,也是牵挂

  每一个游子对故乡与亲人的情愫,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关于乡土,关于村庄,关于田野,关于故乡的一点一滴,每个诗人似乎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与回忆。如何挣脱其他诗人写故乡的套路与习俗,已经成为当代众多诗人急需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华其写故乡写游子在异乡打拼的笔法其实很简单,取材也朴素可信,叙说流畅而又纯粹,仿佛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标签。

  《母亲是一株坚韧的稻子》:“深秋的田野里/母亲用积攒大半辈子的力气/紧紧握住一把镰刀/她小心翼翼握镰刀的样子/如同抚摸我们贫瘠的身子骨//我常在夜深人静时梦回故乡/借着月色,看一看稻子的长势/月光普照,稻田安静/稻香盈盈,我心温暖/如同这些年我们被母亲的目光呵护着//母亲是一株坚韧的稻子/从不向命运屈服/她的愿望朴素又渺小/风雨肆虐时,为我们拼命向上生长/默默撑起一片家的晴朗天空/秋高气爽时/把我们饥饿的炊烟喊回家”。诗人别出心裁,将母亲比喻成一株稻子,而且很坚韧。在熟悉的农事或者农作物里,寻找诗意,对于华其来说并不困难。“稻香盈盈,我心温暖/如同这些年我们被母亲的目光呵护着”,这句诗里面的目光与温暖,衔接非常自然,可以说稻子喂养了村庄,母亲喂养了我们。在这里,稻子,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来理解。“秋高气爽时/把我们饥饿的炊烟喊回家”,是的,唯有炊烟,可以喊出我们的乳名,唯有故乡无私的母爱,才是我们最最温馨的晴空。

  《乡愁》:“我喜欢和工友们喝酒/我喜欢醉酒后/肆意翻晒我的乡愁/我喜欢在泪光中/明目张胆地喊出故乡的名字/不管她听得见,还是听不见”。每个诗人的乡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乡愁的颜色各有各的不同。华其的乡愁,果然也是细数家珍,情不自禁。他曾经在外打拼,与工友们一起拼命干活,一起拿方言下酒,一起分享月色里的思念。其中,“明目张胆”一词用得恰到好处,道出了异乡游子们的纠结与无奈,压抑与苦闷,显得非常有张力,非常动人,有种眼泪马上就要夺眶而出的引线与燃点。
 

在日子里打拼,并记住那些光阴
 

  在第三辑,华其“主要写我们身边那些命运多舛的劳动者,写他们或困顿或艰辛的生活,写他们渴望出人头地的念想,写他们用汗水和辛劳为家支撑的晴朗天空”。

  关注当下,关注身边的小人物及我们的日常,也是每个诗人的必修课。在现实生活中徜徉,发现,并提炼瞬间的诗意加以呈现,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与风格,也是一个诗人区别于另外一个诗人的辨识度与画外音。

  《进城的西瓜》:“和我乡下那些久未进城的亲戚一样/天还没亮,它们就起床了/带着浑身的土气和好奇/争先恐后涌向城里的各个集市//瓜熟蒂落。它们内心的甜蜜/像瓜籽一样秘而不宣/烈日下,它们默默忍受来自顾客的敲打//这些跋山涉水的西瓜和我那些怀揣梦想的工友一样/在一个个集市,一个个工地,忐忑不安/任人挑选/梦想破碎前,我们都是圆满的”。以西瓜比喻打工的工友,以进城的忐忑与不安来替代生活的逼仄,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诗人没有直接书写工友们如何辛苦,而是以进城的西瓜为例,在汗水与价值之间,在尊严与金钱之间,诗人挖出了泪水深处的触点,加以铺陈,加以解析,最后沉淀出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对比。诗人在不经意时,在情感转换的虚实之间,已经不由分说,抓住了我们的疼痛与神经。是的,埋下头,我们可以短暂喘息,而仰面朝天,我们也许只能把明天的盼头抓得更紧。所以诗人说“梦想破碎前,我们都是圆满的”。

  《售票大厅的农民工》:“我的农民工兄弟多像家乡的叔伯们/远离妻儿老小/在异乡的天空下居无定所/在钢筋水泥中锻炼自己的身子骨/老家的新房和儿子的聘礼/像一座座大山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不知要搬运多少砖头和水泥/不知要流多少汗水和泪水/才能换来几张薄薄的工钱/他们紧紧攥着手中的火车票/生怕一不小心/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诗人的敏锐观察力,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没有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细节浪花,就无法组成我们的情感波澜。诗人曾经也写过许多关于农民工及他们的日常所思所想,因为诗人曾经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灵,诗人与他们都有共同语言,都会产生共振的在场感与融入感。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其实就是一根不折不扣的思乡琴弦,轻轻弹拨,就是泪水决堤的感觉,即使风吹,即使雨淋,谁都可以指认“回家的方向”。
 

每一片天空,都需要蔚蓝来填写
 

  诗人,首先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任何时候,都是家庭、社会乃至这个世界的的一分子。诗人的平日生活、工作,都与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诗人的思考,只不过是灵魂里的火光与现实世界的互相比对与参照,从而达到精神层面的意义上升。诗人可以独立思索个体命运与社会界面的碰撞与受力感知,也可以尽情破译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之密码与感染力之源泉。

  《有些事情不得不承认》:“胡须长势良好/头发日渐稀疏/眼睛视力越来越差/颈椎病又犯了/老胃病如约而至/这些都是我/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其实有些事情/我真的不愿承认/比如流泪的时候不说想家/比如心痛的时候不说想她”。毋庸置疑,诗人在平素的写作与思考中,已经渐渐掌握了诗歌技巧与表现力。这首精短小诗,可见一斑。瞬间的灵感稍纵即逝,诗人用闪电般的速度抓住了它们。胡须,头发,视力,颈椎病,老胃病,这些身体上的变化,相对于年轻的诗人来说,其实是对自己生存压力的还原与咀嚼。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揭示,看似轻描淡写,实质厚重不已。

  《年度总结》:“本年度,写诗98首/名花有主的66首/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他们的脾气性格/我了如指掌//本年度,财运不济/减薪约五万/借给发小兄弟十万/人已不知去向//本年度,醉酒三次/一次是春节/一次是中秋节/还有一次/是清明//本年度/痛哭一次”。这首小诗,也是写的很从容很淡定。说是年度总结,也可以说是一次人生的反省与自嘲,充满诙谐幽默的成分。尤其写三次醉酒,只是点题,并无解答过程,令人遐想无比,留白的空间非常大。结尾写“本年度/痛哭一次”,更是令人思考与揣测,这说明了诗人在设置悬念与诗意烘托方面,运用自如。这种写法,简单,洗练,冲突,碰撞,但有支撑点,令人回味无穷。

  纵观诗人包华其的心路历程与诗意表达,他在客观事物面前的叙说是冷静的,有担当的,也是用心良苦的。在向下的挖掘同向上的呈现中,诗人的抒情节制与理性思考,是具有还原性质与气场质感的,这与他瞄准的诗歌之路的方向与遵循的创作规律是密不可分的。

  是的,只有清澈的目光与灵魂,才配得上清澈的远行与足迹。

  2022.7.15写于南京穿风堂。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