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空,原名陈旭霞,祖籍安徽桐城,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池州市作协会员,池州市诗联学会副会长,喜欢中国汉字,用它收敛光阴。涉猎小说散文诗歌及诗评,1999年出版散文集《星星点灯》。现为世界诗歌网评论编辑,中诗网微编辑,《文山风光月刊》主编,《禅诗赏析》编辑,《如是诗刊》诗评师。
"艺术把真理固置于个别的事物",海德格尔如是说。此话尤其适合诗歌,诗人将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及对真理的探索灌注在诗歌的花朵上,为其倾注时间、费尽心力而不悔。所有的热爱与追求最后落在一个个物象意境里。收到此诗集,封面图画清新典雅,装裱的朴素简洁,与普通的图书别无二致。它的表象并不吸引人,侵占我心的是一首首气息平缓情感深沉的诗歌。全书分为四辑,共有一百四十二首诗,《湖水》一名,是本书第三辑故乡亲情篇《乘坐童年时滚过的铁环》中的一首诗,位于全书第八十五首。由此可见"水"对诗人的重要性,诗集关于湖水、河水、溪水的作品很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读到一颗智慧又细腻的诗心。
一、丰富思想的外延与人生哲理的引入
正当青壮年的诗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明显早于同代人,犹如一个彻头彻尾悟穿尘世的老者,冷静且睿智,呈现少年老成的一面。若人的神识贯穿三世,那么陈巨飞的思想早熟属天生一半,后天饱读诗书熏修一半。《松果搜集者》中所述:"我的语言庭院/住有一位隐士/白苍苍的双鬓飘满怀旧章句/在深信和质疑之间/在已逝之物和将来之物之间"。诗中所写与我的主观判断非常吻合,(因不认识诗人本人,所以请允许我以诗为依据自我推测)。他的许多作品带着深深的古典气息,天然携带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看:
《城》
飘满梧桐叶的小街道,除了落叶,
都是空的。酒馆外稀疏的行人,
手放在口袋里,
他的口袋是空的。
他曾捕捉一只鸟,白头翁,
一生的白头也是空的。
他的香烟,香烟里的回忆是空的。
他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空城。
一城的风雨,是空的。
诗歌贯穿"空′′的人生哲学,符合宗教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的世界观。空是有的另一面,"有"是物质与精神的存在与体现,"空"是一切事物的起源与归宿,空是究竟处,是终点与起点的重合。诗中出现的人物应是作者自己,因为内心世界的观点与看法旁人无法描述。诗人的眼中街道、口袋、白头翁、风雨、回忆。分别代表动物、物质、自然的存在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些皆无法长驻,终究成空。"他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空城",对于一个思想聚焦"空"观的个体,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空肉身",所以他在哪,哪里就成"空"。诗人多思多疑又智慧超群,"空与有"本身取自哲学的范畴,加上作者的主观认识 和客观存在 ,促成了这首启人心智、充满生命感悟和智慧闪烁的小诗,彰显出诗人博学深思的精神面容。《松阳溪逸事》中"沙漏小/竟能咽下一生的沙子/独山大/一阵雾却可以把它带走",小与大,沙与雾,两组极具诗歌张力的物象,经诗人独具慧眼的诗性粘连,形成启示人心的哲理性思辨。
二、将古典文化元素的诗性语言锻造出神性特征
景物描写占据诗集的比重较大,从山到水,从故乡到外乡,分别汇集了六十余首风景诗。对山河大地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度挖掘,从中看出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命的思考。他善于从景切入,从细节入手,将一个个独立意象进行有序呈现,构成繁复的意象组合,以此体现诗的整体意境。并在其间融入自我的奇特想象,形成意想不到的陌生化效果。且特别热衷自我的变身代入,给人魔术般的新奇美感,是位深得缪斯女神加持的幸运儿。他懂得诗歌拒绝单薄拒绝说教,诗意必须以意象表达。所以他的诗绝少主观的情绪宣泄,绝少极端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让物象进入现场,自我陈述自我展现。且看《痘姆古陶》中"红砖斑驳/木门虚掩/阳光给我们的影子上釉",充满岁月静好的古朴之美。《撮镇》中"买菜人还在打呵欠/阳光细碎/斑驳/露出猛曾的文身"。在庸俗的日常中提取诗意,并融入文人古老的书卷气。以近乎琐碎的俗常事物,侧面折射社会人生的意义。《抱山湖》中:"很多次/我沉入水底/打铁/种菜/隐居/吐一串串泡沫"。诗人化为人鱼,有劳动的功能,又有吐泡泡的属性。多么不可思义又横趣妙生的异质想象。《清风线》中"屋顶上/雪唱的是白脸/在网文中/占星师戴着面具/予以附和"。《移动博物馆》中"大钟楼拍了一下惊堂木"。"白脸、面具、占星师、惊堂木"这些词语的出现透出中华民族古老巫气和华夏特有的文化戏曲元素。《湖水》的语言质朴而唯美,没有过分炫技成分和大白话的口水泛滥。诗写是诗人对语言的组织系统进行有效解构,语言的诗性呈现过程即是获取神性的过程。诗人以感情为语言塑形,以热情为语言加温,在承袭古典文学审美特征的同时,创出携带个性特色又兼具神性的诗歌语境表达。
三、用朴素深情的笔墨触摸生他养他的穷窝窝一一匡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人类诗歌史永恒的诗写母题,陈巨飞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地理标识。诗人出生于故乡匡冲,位于大别山深处,地属皖西。贫穷落后的山区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匡冲的山水、亲人、房舍、庄稼……等等都是他的最爱,是他诗歌创作永远在线的素材。且看他在《匡冲》写道:"那是个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要用植物的根蔓来导航/年复一年/草本新发/它与死者握手/又与你剪断的脐带相连"。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根蔓的脐带都与诗人一生血脉相连,不能割舍。再看诗集之名的诗:
湖水
湖水涨了,春天一天天地丰盈。
我惊诧于岸边的槐树,
一天天地倾向于塌陷。
父亲的头上开满梨花,
他梦见年少时遇见的大鱼,
到湖里找他了。
母亲一宿没睡,她喃喃自语:
"我这命啊,竟抵不过陪嫁的手镯"。
他们划着暮年的船,
向青草深处,寻找浩渺的老地方。
木桨哗哔,拔动湖水;
春风无言,吹拂往事。
诗人明暗双线并置,湖水与往事相互衬托,互为渗透,达到了情景交融,感人肺俯的诗写效果。《湖水》之名有情深似水的寓意,涵盖故土之情、伦理之情、夫妻之情,归总起来,就是诗人浸入骨髓的怀旧之情。母亲的一句"我这命啊,竟抵不过陪嫁的手镯",尤其感人,那是中国农村母亲对自己一生的感叹,充满对命运的不甘和无奈。母亲陪嫁的手镯是女人最暖心的牵念与回忆,可能因命运的不公造成它的失去,深深的悲伤之情跃然纸上。我仿佛看到诗人创作此诗,因情难自禁而心怀哀伤。一首诗能完美地呈现诗者深沉鲜活的情感,那么诗歌的使命就圆满完成。
四、在传承的同时开拓新的诗之疆域
"诗歌之路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一个优秀的诗人不可能囿于传统文化的框限,不可能没有打破固有诗写模式的勇气,不可能没有突破旧我重新披甲上阵开疆拓土的野心。从诗歌《我从未找出自己》中,欣喜地发现古典气息的陈巨飞没有止步于传统的诗歌审美,而是在传承的步伐中寻机开拓。且看文本:
《我从未找出自己》
昨晚,他在梦里劈柴、挑水,
学习御龙术。今天晨会,
他的幻灯片打不开,
而菊花却开满保温杯。
打卡机里,有一个抽象的他——
那么,具体的他呢?
在细雨中的小学校,
还是在撕去封面的课本里?
在蝉蜕的玄机中,
还是在高耸的水库大坝下?
(哦,他曾担心它会突然崩溃。)
在木桨划动水面发出的“哗啦”声里,
还是在空无一人的防洪堤?
在河床干涸的哭泣里,还是在一封
寄给时间的信件里?
题目是"我",而通首诗歌全是写他,为什么?我怎么成了他?因为"我从未找出自己"。文本隐形解释了诗题,这是诗人自设的迷局,也是诗人开创个体特色,带有自我独特基因的诗歌试验之作,从中可以探出作者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围的勇气。文本一连用五个问号展开诗人的现实自我,那些鲜活的、具体的、带有血气的无法拾回的自己,就是那个他。题目与文本之间血脉般的互文渗透,是诗人的匠心所得。梦里的他粗犷有力:劈柴挑水御龙。现实的他抽象又失神:晨会,幻灯片打不开。而真实具体的他如此细腻敏感又多情,占据现实的全部心神:学校、课本、蝉蜕、水库、木桨、河床、信件……诗人有颗关照现实的诗心,真实呈现生存与精神的矛盾、无奈、撕扯与叛离,也是许多诗者的真实写照,形而下的生活与形而上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活生生的灵体血肉,是大部分文人难以调和的痛楚。它不是诗人独有的生命体验,而是一群苟且在生活的狭缝里编织梦想者的现实呈现。《粉笔的造雪机》中"雪/也许会替你拆除语言的栅栏/风/越来越具体/而风景变得抽象"。将抽象之物塑形,诗人的主观意志让具体的存在抽象化,逆向思维,有焕然一新的视角发现。动画片中的"造雪机"一词,也被诗人活学活用,且恰到好处。《仙公山远眺》中"蓝天有不切实际之蓝/我有/合理飞翔的可能性"。诗人用顽强的主观意志恣意左右周边的一切,让所有的现状出现不可能的可能。这样的武断展现出诗人精神世界中倔强的个性。《访鹤》中"天柱山昨夜访我/赠我弥天大雪"。人格化的物象,与我似朋友般对弈、造访。《秘境》中拟人手法的运用,让万物成为了人世的主人。"我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显示诗歌内核指向人的精神秘境,心灵的幽秘之境。每个人都由外人无法了解的秘境,唯有诗歌能涉及一二。《雪饮》中诗人采用双轨复式呈现,雪人和自己的性格命运相互杂糅,有效遐免了诗歌线性表达的单一。
总之,陈巨飞的诗歌情感深沉、表象鲜活、诗意浓郁,有一定的可读性。但金无足赤,诗无完诗。在肯定的同时,不能否认《湖水》一书,大多数题材来自山水景观中的自我体验及故土乡情,稀少关注普罗大众的生死忧患。我想,随着诗人工作和生活涉及面的扩大,诗歌的涉猎内容一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相信正值年富力强的诗人会有更多有个性、辨识度更高的佳作涌现。
一、丰富思想的外延与人生哲理的引入
正当青壮年的诗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明显早于同代人,犹如一个彻头彻尾悟穿尘世的老者,冷静且睿智,呈现少年老成的一面。若人的神识贯穿三世,那么陈巨飞的思想早熟属天生一半,后天饱读诗书熏修一半。《松果搜集者》中所述:"我的语言庭院/住有一位隐士/白苍苍的双鬓飘满怀旧章句/在深信和质疑之间/在已逝之物和将来之物之间"。诗中所写与我的主观判断非常吻合,(因不认识诗人本人,所以请允许我以诗为依据自我推测)。他的许多作品带着深深的古典气息,天然携带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看:
《城》
飘满梧桐叶的小街道,除了落叶,
都是空的。酒馆外稀疏的行人,
手放在口袋里,
他的口袋是空的。
他曾捕捉一只鸟,白头翁,
一生的白头也是空的。
他的香烟,香烟里的回忆是空的。
他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空城。
一城的风雨,是空的。
诗歌贯穿"空′′的人生哲学,符合宗教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的世界观。空是有的另一面,"有"是物质与精神的存在与体现,"空"是一切事物的起源与归宿,空是究竟处,是终点与起点的重合。诗中出现的人物应是作者自己,因为内心世界的观点与看法旁人无法描述。诗人的眼中街道、口袋、白头翁、风雨、回忆。分别代表动物、物质、自然的存在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些皆无法长驻,终究成空。"他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空城",对于一个思想聚焦"空"观的个体,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空肉身",所以他在哪,哪里就成"空"。诗人多思多疑又智慧超群,"空与有"本身取自哲学的范畴,加上作者的主观认识 和客观存在 ,促成了这首启人心智、充满生命感悟和智慧闪烁的小诗,彰显出诗人博学深思的精神面容。《松阳溪逸事》中"沙漏小/竟能咽下一生的沙子/独山大/一阵雾却可以把它带走",小与大,沙与雾,两组极具诗歌张力的物象,经诗人独具慧眼的诗性粘连,形成启示人心的哲理性思辨。
二、将古典文化元素的诗性语言锻造出神性特征
景物描写占据诗集的比重较大,从山到水,从故乡到外乡,分别汇集了六十余首风景诗。对山河大地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度挖掘,从中看出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命的思考。他善于从景切入,从细节入手,将一个个独立意象进行有序呈现,构成繁复的意象组合,以此体现诗的整体意境。并在其间融入自我的奇特想象,形成意想不到的陌生化效果。且特别热衷自我的变身代入,给人魔术般的新奇美感,是位深得缪斯女神加持的幸运儿。他懂得诗歌拒绝单薄拒绝说教,诗意必须以意象表达。所以他的诗绝少主观的情绪宣泄,绝少极端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让物象进入现场,自我陈述自我展现。且看《痘姆古陶》中"红砖斑驳/木门虚掩/阳光给我们的影子上釉",充满岁月静好的古朴之美。《撮镇》中"买菜人还在打呵欠/阳光细碎/斑驳/露出猛曾的文身"。在庸俗的日常中提取诗意,并融入文人古老的书卷气。以近乎琐碎的俗常事物,侧面折射社会人生的意义。《抱山湖》中:"很多次/我沉入水底/打铁/种菜/隐居/吐一串串泡沫"。诗人化为人鱼,有劳动的功能,又有吐泡泡的属性。多么不可思义又横趣妙生的异质想象。《清风线》中"屋顶上/雪唱的是白脸/在网文中/占星师戴着面具/予以附和"。《移动博物馆》中"大钟楼拍了一下惊堂木"。"白脸、面具、占星师、惊堂木"这些词语的出现透出中华民族古老巫气和华夏特有的文化戏曲元素。《湖水》的语言质朴而唯美,没有过分炫技成分和大白话的口水泛滥。诗写是诗人对语言的组织系统进行有效解构,语言的诗性呈现过程即是获取神性的过程。诗人以感情为语言塑形,以热情为语言加温,在承袭古典文学审美特征的同时,创出携带个性特色又兼具神性的诗歌语境表达。
三、用朴素深情的笔墨触摸生他养他的穷窝窝一一匡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人类诗歌史永恒的诗写母题,陈巨飞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地理标识。诗人出生于故乡匡冲,位于大别山深处,地属皖西。贫穷落后的山区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匡冲的山水、亲人、房舍、庄稼……等等都是他的最爱,是他诗歌创作永远在线的素材。且看他在《匡冲》写道:"那是个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要用植物的根蔓来导航/年复一年/草本新发/它与死者握手/又与你剪断的脐带相连"。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根蔓的脐带都与诗人一生血脉相连,不能割舍。再看诗集之名的诗:
湖水
湖水涨了,春天一天天地丰盈。
我惊诧于岸边的槐树,
一天天地倾向于塌陷。
父亲的头上开满梨花,
他梦见年少时遇见的大鱼,
到湖里找他了。
母亲一宿没睡,她喃喃自语:
"我这命啊,竟抵不过陪嫁的手镯"。
他们划着暮年的船,
向青草深处,寻找浩渺的老地方。
木桨哗哔,拔动湖水;
春风无言,吹拂往事。
诗人明暗双线并置,湖水与往事相互衬托,互为渗透,达到了情景交融,感人肺俯的诗写效果。《湖水》之名有情深似水的寓意,涵盖故土之情、伦理之情、夫妻之情,归总起来,就是诗人浸入骨髓的怀旧之情。母亲的一句"我这命啊,竟抵不过陪嫁的手镯",尤其感人,那是中国农村母亲对自己一生的感叹,充满对命运的不甘和无奈。母亲陪嫁的手镯是女人最暖心的牵念与回忆,可能因命运的不公造成它的失去,深深的悲伤之情跃然纸上。我仿佛看到诗人创作此诗,因情难自禁而心怀哀伤。一首诗能完美地呈现诗者深沉鲜活的情感,那么诗歌的使命就圆满完成。
四、在传承的同时开拓新的诗之疆域
"诗歌之路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一个优秀的诗人不可能囿于传统文化的框限,不可能没有打破固有诗写模式的勇气,不可能没有突破旧我重新披甲上阵开疆拓土的野心。从诗歌《我从未找出自己》中,欣喜地发现古典气息的陈巨飞没有止步于传统的诗歌审美,而是在传承的步伐中寻机开拓。且看文本:
《我从未找出自己》
昨晚,他在梦里劈柴、挑水,
学习御龙术。今天晨会,
他的幻灯片打不开,
而菊花却开满保温杯。
打卡机里,有一个抽象的他——
那么,具体的他呢?
在细雨中的小学校,
还是在撕去封面的课本里?
在蝉蜕的玄机中,
还是在高耸的水库大坝下?
(哦,他曾担心它会突然崩溃。)
在木桨划动水面发出的“哗啦”声里,
还是在空无一人的防洪堤?
在河床干涸的哭泣里,还是在一封
寄给时间的信件里?
题目是"我",而通首诗歌全是写他,为什么?我怎么成了他?因为"我从未找出自己"。文本隐形解释了诗题,这是诗人自设的迷局,也是诗人开创个体特色,带有自我独特基因的诗歌试验之作,从中可以探出作者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围的勇气。文本一连用五个问号展开诗人的现实自我,那些鲜活的、具体的、带有血气的无法拾回的自己,就是那个他。题目与文本之间血脉般的互文渗透,是诗人的匠心所得。梦里的他粗犷有力:劈柴挑水御龙。现实的他抽象又失神:晨会,幻灯片打不开。而真实具体的他如此细腻敏感又多情,占据现实的全部心神:学校、课本、蝉蜕、水库、木桨、河床、信件……诗人有颗关照现实的诗心,真实呈现生存与精神的矛盾、无奈、撕扯与叛离,也是许多诗者的真实写照,形而下的生活与形而上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活生生的灵体血肉,是大部分文人难以调和的痛楚。它不是诗人独有的生命体验,而是一群苟且在生活的狭缝里编织梦想者的现实呈现。《粉笔的造雪机》中"雪/也许会替你拆除语言的栅栏/风/越来越具体/而风景变得抽象"。将抽象之物塑形,诗人的主观意志让具体的存在抽象化,逆向思维,有焕然一新的视角发现。动画片中的"造雪机"一词,也被诗人活学活用,且恰到好处。《仙公山远眺》中"蓝天有不切实际之蓝/我有/合理飞翔的可能性"。诗人用顽强的主观意志恣意左右周边的一切,让所有的现状出现不可能的可能。这样的武断展现出诗人精神世界中倔强的个性。《访鹤》中"天柱山昨夜访我/赠我弥天大雪"。人格化的物象,与我似朋友般对弈、造访。《秘境》中拟人手法的运用,让万物成为了人世的主人。"我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显示诗歌内核指向人的精神秘境,心灵的幽秘之境。每个人都由外人无法了解的秘境,唯有诗歌能涉及一二。《雪饮》中诗人采用双轨复式呈现,雪人和自己的性格命运相互杂糅,有效遐免了诗歌线性表达的单一。
总之,陈巨飞的诗歌情感深沉、表象鲜活、诗意浓郁,有一定的可读性。但金无足赤,诗无完诗。在肯定的同时,不能否认《湖水》一书,大多数题材来自山水景观中的自我体验及故土乡情,稀少关注普罗大众的生死忧患。我想,随着诗人工作和生活涉及面的扩大,诗歌的涉猎内容一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相信正值年富力强的诗人会有更多有个性、辨识度更高的佳作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