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等十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已在国内外发表诗、文数百万字,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包氏佛诗”的考索》一书已基本成形了,我将目光自如地移向了窗外。在这移动的一刹那,我想到我的“心灵争取到了一片云静/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爱满天地/有缘因果,无意荣枯”(《老天,不需要与我商量》)的小诗,只觉得在近几年为佛教诗人包容冰的优秀佛诗写了两本评论集,即《包容冰佛诗赏异》《“包氏佛诗”的考索》,应是“有缘因果”。可以说,包容冰与他的优秀佛诗是我所遇到的神(“因”),才有了两本评论集先后问世(“果”)。而后,我在“无意荣枯”的心境里,乐在其中也。
是的,我所遇到的神,绝不仅仅限于以上所提到的,还有很多很多——且是不同声调、不同色彩、不同味道、不同质地的神。
小的时候,尤其是我高烧抽筋“死里逃生”之后,父母在渔业大队捕鱼长期不在家,我的祖母是我所遇到的神。那时,物质十分匮乏。我们家地处湖区,居住在湖东像船形的峒山前,稍稍好那么一点。哪怕是灾年,也有鱼、莲藕、菱、蒿米等湖产充饥,只是缺盐少油的难以下咽。我的祖母没法,只能将有限的一点油留着,用小罐罐煨油盐粥给我喝,好让我这个骨瘦如柴的瘦猴逃过我的“生死劫”。我的祖母是个故事大王,在让我吃饱喝足之后,还要像住在我家后面的那个佛婆婆念经一样给我讲一些神鬼故事,直到我进入梦乡。说来好笑,在少年时期,我还为我的祖母写过两首小诗哩。若是要说我能写点像诗一样的长短句的话,我要感谢被当地人称为“笔杆子”的族叔——陈肇辉(笔名)。他发表的一些诗文,我读过后觉得很真,很有味儿,也就偷偷地写上几句——可以说,我的这个族叔是我乐意在纸上涂鸦的初始阶段所遇到的神。读小学五年级了,全国大兴背毛主席语录。不想,我在学校夺得了头筹,加上我做了不少的好事,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团中的一员,还要到湖北省国营长港农场总部去交流学习。那时,我的家乡峒山已划入国营长港农场,没过几年,排干了峒山湖里的水,峒山人便由渔民变成了吃商品粮的农工。有了这次外出的机会,我的祖母十分的高兴。就在我跟随陈老师出发的那天上午,正下着大雪,年迈的祖母看我太小,把我送到湾前的路口。我记得我们走了老远,当我回头看时,祖母还站在我们告别过的地方。事后,我写了小诗《送》:
十一岁,离开峒山
老天爷
为我
下了场大雪
还给村口的祖母
披了件
雪衣
八十二岁的祖母去世后,那风雨中的枝叶与祖母灵前一张张哭泣的脸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小诗《哭——悼祖母》,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的脑海:
叶,在哭
枝,也在哭
枝叶的哭
落在树根的床上
将我的梦
打湿了
学校被“停课闹革命”弄昏了头,已是“锁看门”了。小学毕业的我,迈进了十二岁的门槛。我不能在校读书,也不够格当农工,只能当一个起早贪黑、忍饥受饿的放牛娃。我记得我看护的那头母牛十分温顺,在峒山湖边吃草时是乖乖的,不像其他的牛那么爱闹。当我写下了《峒山湖边》时,我觉得我的那头文文静静的母牛、无书可装的书包与我在饥饿时看到的袅袅炊烟都是我的神:
牛儿饿了,不望我一眼
只啃着青草
我饿了,躺在地上
空咬着夕阳
书包饿了,挨着我
没有什么动静
牛儿的头
低着
我与书包的头
仰着
少年时期,我对感受较深的人或事有写点小诗的习惯。就是步入了青年的门槛,我不会被什么东西牵着,只坚持写我的真实感觉。当上“土记者”时,就留下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记者》:“有这样的一些人/脚趾上/沾着泥土的香气/笔头上/滴着汗水//一年忙了下来/不难发现/所有的香气与汗水/全都化成了/莺歌燕舞”……直到“乡路太长/我走了十几年才走到乡外”(《乡路》)——我很幸运,能与期盼同行,就读于咸宁地区师范。说真的,我获得这次读书的机会,要感谢我那从部队转到国营长港食品厂掌握着凭票供应肉食之权力的叔伯哥哥,他是我所遇到的神。当时,正值“邓小平教育路线回潮”,实行“半推荐半考”。我两度获得报考的资格,却又两度为“林妹妹换成了宝姐姐”。我记得在第二次失意而归前到我叔伯哥哥处混一口午饭吃,似有神助,巧遇了想找叔伯哥哥开后门的负责报考的官员,又正巧有一个场长的外甥因病不能参考,就把我补上了……当然,像叔伯哥哥这样的神,尽管能给我带来福音,我还是在《毛毛雨·24》里,发出了来自内心的质疑:
鸡叫
天随之亮了
鸡不叫
天就不亮么?
我所遇到的神,似乎被上苍安排好了,到时就会来到我的身边。这不,给我送来精神营养大餐,让我终身受益的曹善春教授、鲍厚燕老师便先后出现在我的眼前。
1974暑期,我有幸当上了曹教授的“研究生”。他担任了学校“写作小组”组长,直接向校长申请让我加入,并争取到暑期生活补贴,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知道“写作小组”要写的是非常时期的一些批判性文章,为“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而摇旗呐喊。然而,让我兴慰的是曹教授没有让我写,却将他珍藏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给我,还叮嘱在读后要写感悟。若是古诗词,要翻译,还要仿写。他每天都要过问,或提醒或指点。一个暑期下来,我觉得腰背有点弯曲的曹教授像我后来写的“流动着祖上的高原……流动着灵与肉的大赛”(《黄河》)的九曲黄河,让奋斗过的浪花对我说:你一个人悄悄地进去吧,那里有你永远也用不完的财富……1975年9月,我被分配到咸宁地区温泉中学(含高中)小学部。报到不久,便被安排在咸宁地区大幕山五·七干校学习一年。归来后,有幸遇到已是“摘帽右派”且经常挨批挨斗的鲍老师。她见我在《咸宁报》上发表了《我长大了驾飞船》等诗作,秘密地从家里拿来世界名著给我读。不想,此事被一个喜欢串门的同事看见后——学校领导也随即得知了。在不长的时间里,学校党总支、小学党支部的领导分别找我谈话,动员我在“批判大会”上批判鲍老师。最终,我没有如领导们的愿,反而说:鲍老师是个好心人,给我看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海涅》《马雅可夫斯基》《战争与和平》《死魂灵》等世界名著不是大毒草……只因我“吃了豹子胆”“敌我不分,为反动的右派分子说话”,被“发配到鄂城县农村……那些人是想毁了他一生啊”(鲍厚燕长篇纪实文学《孤燕奋飞·第四章:热血青年 仗义执言》)。我只是“发配”,未开除,未受牢狱之灾,也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来自农村,到了城市后又返回农村,心里尽管有了点痛,但我没有被这种痛牵着走,而想得更多的是人生的得意处。在离开温泉中学小学部的前一年,我被评上了优秀教师,有幸参加了赴毛主席故乡韶山的“参访团”,还留下了三首小诗。比如《故居》:红太阳就住在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树竹花草们/飞禽走兽们/随时随地/都能收到潜入内心的/缕缕阳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准言爱的晴空/下了《一场小雨》。甚至还在隐秘的世界/隐寓了——‘我的草尖/举着晶莹的祈求/不会打湿你的花裙’的〈致蝶儿〉”(拙诗《我这大半生的风雨,在对你说——赠诗人包容冰》)。在师范,我与学友小黎有了好感,一些爱意在悄悄地萌芽。临别前一晚,两人在学校的大操场上用欢声笑语送走了疲惫的月……她是我所遇到的神,亦是我的爱情诗之神。假如没有她曾给我的那份至真至诚的纯情,就没有我的爱情诗萌发于“不准言爱”的年代。也是啊,当天各一方,尤其是在过了四十多年再相逢后,更觉得自己“未能将初恋/搬进鸟巢”(《这只鸟》),是一个“丢石子的人”。此情,尽在八十年代初写的《石子》之中:
爱得太深
石子沉入水底
涟漪散后
沉入的位置瞬间消失
石子是明白的
水是明白的
丢石子的人
未必完全明白
石子还有沉入的机缘
而丢石子的人
总是在水岸
已被“遣送还乡”了,我却没有能力回到故乡的学校任教,只能被一纸调令带着来到他乡的农村学校……好在我的学生是我所遇到的神,他们让我赢得了地方官的好感。说来也挺有意思的,我去的路口学校是乡教育组柯组长的老家。若干年里,升学质量在全乡处在摆龙尾的位置。柯组长自觉没面子,很有点气恼。我一到来,他特意来校与校长、主任、老师们听了我的公开课《井冈翠竹》后,执意要我带初三毕业班、当班主任,并要我协调好课任教师打一个翻身仗……是心想事成么?路口学校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名列前茅,前十名占了三席。也许是柯组长认为我还行,直接将我调到乡最高学府——旭光高中(后为旭光中学)。哪怕学校的校长换了好几个,我却一连带了十几届毕业班;也许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风刮到了校园,教职员工认为我还行,用选票把我这个异乡人推上了校长的位置;也许是上级领导认为我还行,学校被评为省、市“先进”“优秀”“示范”后将我调进城区,任区教研室主任、市寒溪中学、市三中校长(城区首次“民选”)、市教研室主任等职……如此道来,我不能不这么说,与我没有半点私人交易,有的甚至是未谋面的顶头上司以及认为我还行的“没有沟渠关系”的人们,都是我所遇到的神。我的一些真实的感觉,在《糊涂的季风》(24首)(摘录)里有所显露:
春的话语不多/却很复杂/众多的花蕾/在不约而同中/替她相思
——《春幻·1》
到了夏天/最懒的树/也长满绿叶/夏的热情和威信/藏在树叶里
——《夏味·3》
秋,只让那些如意的蔚蓝/表述自己/没有地面上的沟渠关系
——《秋思·1》
想象的横杆/跨过了三个季节/唯有真诚的冬/谦虚在春秋之后
——《冬韵·4》
我这人,乐意“谦虚在春秋之后”,尽量低调一点。就是在工作之余写点、发点诗文,为一些作者的作品叫声好或不足,也只觉得仅仅是个人的爱好与好心而已。自一九九四年秋被调进城区,尤其是加入了省、市作家协会并成为市作协主席团成员、省作协委员,想低调一点反而是挺不易的——有些不请自来的“听说”之事,会不时地伴着我:“听说你的诗写得不错,能不能给我瞄一瞄,再在正规刊物发一发呢”、“听说你在全国那响当当的《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作品呐?那篇,我、我还读过一两遍哩”;“听说在选市作协主席前,有人到你家做你夫人的工作,要你让一让”;“听说有人在书中用了你的作品不标明、在后记也不表示感谢,反而还抬高他人暗伤于你”、“听说你伯乐识才,率先为后来‘火了’的年轻作者写评论,结果被他人移花接木了”……是“听说”也罢,不是“听说”也罢,那些“听说”者与设计“听说”之事者也算是我所遇到的神,即另类的神——哪怕有的有点不怀好意,我都能接受,并将之作为一种“力”促使我继续干我所愿干的事。我的这番发自心灵的真音,藏在长诗《自救日记·18》(节选)里:
我想加入动物的队伍,以免人生的伤口
在仙乐里溃疡。我,一只蛀虫
一只啄木鸟,创造了残缺又为残缺
看护。划空的叹惋直指远方
我要了一张脸,飞在熟悉风的归途
我想“要了一张脸,飞在熟悉风的归途”也是很难的。只因在我所遇到的神中,还有更另类的置我于死地的凶神——“人祸”。自我被誉为“专家”“学者”,主编了省级地方教材《综合阅读》、编著了《进格作文》等三十余本书籍后,被一些唯利是图、无法无天者“盯”上了。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出现了两起与我相关的“人祸”。第一起:与我签了协议书,让我主编三本书的省级出版社秘密地加进了七本没有书号的书。事发后,大约在下午六点左右,两个自称是公安局下属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出示证件后将我“请”进了为犯罪者们准备的大铁门。于是,我只能在《死亡八小时》里,“矮小得/像一只狗坐在那里……成为活着的死尸”。在被恶意审问时,“我定时开口或闭嘴,像钢铲一样”,直到“八小时死亡已结束,我恢复到/活着的样子。窗外的月在偏西处出汗了”。两天后,我从电话里听到了恶意审问者的一句“我们抓错了,对不起”,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第二起:省、市相关部门(包括我所在的教育局)与北京的一家出版社联手,以“陈明火”为主编,出版了23本书。我深知一些官商神通广大,自觉没有多少精力与之“较量”,便在电视台、报纸上发了“……与陈明火本人无关”的声明。谁想,我的“声明”竟捅了一个天大的马蜂窝,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临大敌,不得安宁。更有甚者,我还要年复一年地在掌门人设置好了的“陷阱”里跳舞。2008年6月下旬,我带队从监狱命题归来,没出几天,掌门人命人事科告知市教研室要进行“换届考核”。然而,让人惊诧的是在投票时主持人(副局长)竟然让与会的22人离开会场……结果不言自明,哪怕我(单位法人)与年轻的书记去监狱命题前,在“年度考核”中为“优秀”,但这次两人均获得八票不称职,三票基本称职。事后,我已得知“换届考核”前,“意在沛公”者还请了一些人的客。为此,我曾对掌门人说,你们连弄虚作假的本事也没有啊!……就在“去年今日”:我也是从监狱命题归来(监狱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掌门人可说是信得过我,年年让我带队命题),得知掌门人调来顶替我的新主任在准备上任的前一天,因贪腐被市检察院抓捕了。这么大的人事变动,全是在暗地里操作,没有谁依干部的任免条例提前向我、向全体教研员打打招呼,或是投投票、走走过场……已“冒犯”了权贵的我,自知“平静流淌的日子/被逼到了崖边”(拙诗《瀑布》),也只能让我的无奈、不满与愤怒,一齐融进“2008年8月22日为愤而离开原单位作”的《因为天黑了》:
在梦中,我挨了刀子
痛苦想潜入我的内心
它的声音很惨
硬是要我
敲响他乡的月
在被人动刀之前
衣里的思考很厚
衣外,夜幕的栅栏
也没有作
任何的退让
我未失血,只有一些伤感
在反思中涌动
因为天黑了
动刀子的人
晃着身影,未显出脸面
这一夜是安全的
不知今后若干的夜如何
不过
月光与星光的健康
应是不容置疑的
唉,“人祸”就是“人祸”!一如我在《岳坟祭》一诗里所写到的:“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人为活人设置坟场”。如今,既然遇到了凶神——“人祸”,提前“敲响他乡的月”才是最佳的选择啊!
打工期间,不论有多少劳累,有感觉就写。我的一些小诗能记住我当打工仔时的艰辛。如《小单间》:
归来。开水瓶、杯子、小床及衣物
忙在我的身边
劳累缠着我,水杯刚刚亲了我几下
小床便将我摁在了梦中
曾伴我归来的月(是姐,还是妹)
怕我着凉,帮我盖上了被子
我很舒服。门外的冰风再大
也灭不掉我幸福的鼾声
除了稿约之外,我基本上没主动投稿了。但在这个沉默期,与我一直保持着联系的诗人、评论家呼岩鸾先生向我推荐了诗人包容冰。起初,在与呼先生的多次电话交谈时,我对包容冰的佛诗还有点“看法”,虽说我很喜欢他诗中的佛色佛香、佛门色调、佛哲之思,但不大喜欢他诗中的“散文化”与“似曾相识”。只是在反复阅读后,我发现包容冰的优秀佛诗里,有他一以贯之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特性”与“技巧”,即在佛之巨大意象或超级隐喻的总领之中让佛哲之思、佛诗之艺“活”了诗化的语言,形成了其他当代优秀诗人不可比的,甚至是自造了一个诗意世界的“包氏佛诗”。于是,我觉得他的优秀佛诗中有一片片佛化了的绿水青山,情愿倾心尽力地将之进行一番考索,并发掘出来……是啊,外出打工时的“艰辛”是我所遇到的神,呼岩鸾先生的“推荐”是我所遇到的神,包容冰的优秀佛诗的“特性”与“技巧”是我所遇到的神。
我庆幸,我的这一生遇到了不同的神——包括曾以不同的方式以怨报德、恶意伤害过我的同事、同乡与亲戚等,让我的人生拥有了不一样的特殊味道。我呢,十分看重这些“特殊味道”,并将之集中盛放于《世界华人诗存》(王耀东主编)所载入的拙诗《匿名信》:
大雪把爆炸的现场
设在我的身边
风窃喜着节拍
我的铁锹跑到门外
把那些信息堆好
等待阳光来清理
今后,我肯定还会遇到不同的神,就像我遇到阳光、雨露和风暴、泥石流以及近年来人人自危的新冠疫情一样,唯有以正常的心态与姿态去面对,才能踏踏实实地相伴日月而行,度过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在此,我还要真诚地感谢助力《“包氏佛诗”的考索》一书出版的值得我所尊敬的神: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师、诗人沈鹏先生为之题写书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呼岩鸾先生,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蒋登科先生为之写序;著名佛教诗人包容冰先生以及责任编辑汪淼,责任校对周行先生、王循礼先生等为之出版而倾心尽力……最后,请允许我用 2021 年 9 月 19 日写的一首小诗《因与果》作为我向各位尊神,包括此书所有被引用过的诗评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当然,也对撰写《“包氏佛诗”的考索》所留下的不足之处,敬请不吝赐教!诗为:
你经常看星星,看了这颗
又看那颗
最终,没有一颗
想亲近你
他坚持望月,望月光、月色
也望月圆月缺
久了,那月
愿陪着他前行
在老天爷的眼里
人与物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
无心
相距甚远
有心
是的,我所遇到的神,绝不仅仅限于以上所提到的,还有很多很多——且是不同声调、不同色彩、不同味道、不同质地的神。
小的时候,尤其是我高烧抽筋“死里逃生”之后,父母在渔业大队捕鱼长期不在家,我的祖母是我所遇到的神。那时,物质十分匮乏。我们家地处湖区,居住在湖东像船形的峒山前,稍稍好那么一点。哪怕是灾年,也有鱼、莲藕、菱、蒿米等湖产充饥,只是缺盐少油的难以下咽。我的祖母没法,只能将有限的一点油留着,用小罐罐煨油盐粥给我喝,好让我这个骨瘦如柴的瘦猴逃过我的“生死劫”。我的祖母是个故事大王,在让我吃饱喝足之后,还要像住在我家后面的那个佛婆婆念经一样给我讲一些神鬼故事,直到我进入梦乡。说来好笑,在少年时期,我还为我的祖母写过两首小诗哩。若是要说我能写点像诗一样的长短句的话,我要感谢被当地人称为“笔杆子”的族叔——陈肇辉(笔名)。他发表的一些诗文,我读过后觉得很真,很有味儿,也就偷偷地写上几句——可以说,我的这个族叔是我乐意在纸上涂鸦的初始阶段所遇到的神。读小学五年级了,全国大兴背毛主席语录。不想,我在学校夺得了头筹,加上我做了不少的好事,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团中的一员,还要到湖北省国营长港农场总部去交流学习。那时,我的家乡峒山已划入国营长港农场,没过几年,排干了峒山湖里的水,峒山人便由渔民变成了吃商品粮的农工。有了这次外出的机会,我的祖母十分的高兴。就在我跟随陈老师出发的那天上午,正下着大雪,年迈的祖母看我太小,把我送到湾前的路口。我记得我们走了老远,当我回头看时,祖母还站在我们告别过的地方。事后,我写了小诗《送》:
十一岁,离开峒山
老天爷
为我
下了场大雪
还给村口的祖母
披了件
雪衣
八十二岁的祖母去世后,那风雨中的枝叶与祖母灵前一张张哭泣的脸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小诗《哭——悼祖母》,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的脑海:
叶,在哭
枝,也在哭
枝叶的哭
落在树根的床上
将我的梦
打湿了
学校被“停课闹革命”弄昏了头,已是“锁看门”了。小学毕业的我,迈进了十二岁的门槛。我不能在校读书,也不够格当农工,只能当一个起早贪黑、忍饥受饿的放牛娃。我记得我看护的那头母牛十分温顺,在峒山湖边吃草时是乖乖的,不像其他的牛那么爱闹。当我写下了《峒山湖边》时,我觉得我的那头文文静静的母牛、无书可装的书包与我在饥饿时看到的袅袅炊烟都是我的神:
牛儿饿了,不望我一眼
只啃着青草
我饿了,躺在地上
空咬着夕阳
书包饿了,挨着我
没有什么动静
牛儿的头
低着
我与书包的头
仰着
少年时期,我对感受较深的人或事有写点小诗的习惯。就是步入了青年的门槛,我不会被什么东西牵着,只坚持写我的真实感觉。当上“土记者”时,就留下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记者》:“有这样的一些人/脚趾上/沾着泥土的香气/笔头上/滴着汗水//一年忙了下来/不难发现/所有的香气与汗水/全都化成了/莺歌燕舞”……直到“乡路太长/我走了十几年才走到乡外”(《乡路》)——我很幸运,能与期盼同行,就读于咸宁地区师范。说真的,我获得这次读书的机会,要感谢我那从部队转到国营长港食品厂掌握着凭票供应肉食之权力的叔伯哥哥,他是我所遇到的神。当时,正值“邓小平教育路线回潮”,实行“半推荐半考”。我两度获得报考的资格,却又两度为“林妹妹换成了宝姐姐”。我记得在第二次失意而归前到我叔伯哥哥处混一口午饭吃,似有神助,巧遇了想找叔伯哥哥开后门的负责报考的官员,又正巧有一个场长的外甥因病不能参考,就把我补上了……当然,像叔伯哥哥这样的神,尽管能给我带来福音,我还是在《毛毛雨·24》里,发出了来自内心的质疑:
鸡叫
天随之亮了
鸡不叫
天就不亮么?
我所遇到的神,似乎被上苍安排好了,到时就会来到我的身边。这不,给我送来精神营养大餐,让我终身受益的曹善春教授、鲍厚燕老师便先后出现在我的眼前。
1974暑期,我有幸当上了曹教授的“研究生”。他担任了学校“写作小组”组长,直接向校长申请让我加入,并争取到暑期生活补贴,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知道“写作小组”要写的是非常时期的一些批判性文章,为“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而摇旗呐喊。然而,让我兴慰的是曹教授没有让我写,却将他珍藏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给我,还叮嘱在读后要写感悟。若是古诗词,要翻译,还要仿写。他每天都要过问,或提醒或指点。一个暑期下来,我觉得腰背有点弯曲的曹教授像我后来写的“流动着祖上的高原……流动着灵与肉的大赛”(《黄河》)的九曲黄河,让奋斗过的浪花对我说:你一个人悄悄地进去吧,那里有你永远也用不完的财富……1975年9月,我被分配到咸宁地区温泉中学(含高中)小学部。报到不久,便被安排在咸宁地区大幕山五·七干校学习一年。归来后,有幸遇到已是“摘帽右派”且经常挨批挨斗的鲍老师。她见我在《咸宁报》上发表了《我长大了驾飞船》等诗作,秘密地从家里拿来世界名著给我读。不想,此事被一个喜欢串门的同事看见后——学校领导也随即得知了。在不长的时间里,学校党总支、小学党支部的领导分别找我谈话,动员我在“批判大会”上批判鲍老师。最终,我没有如领导们的愿,反而说:鲍老师是个好心人,给我看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海涅》《马雅可夫斯基》《战争与和平》《死魂灵》等世界名著不是大毒草……只因我“吃了豹子胆”“敌我不分,为反动的右派分子说话”,被“发配到鄂城县农村……那些人是想毁了他一生啊”(鲍厚燕长篇纪实文学《孤燕奋飞·第四章:热血青年 仗义执言》)。我只是“发配”,未开除,未受牢狱之灾,也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来自农村,到了城市后又返回农村,心里尽管有了点痛,但我没有被这种痛牵着走,而想得更多的是人生的得意处。在离开温泉中学小学部的前一年,我被评上了优秀教师,有幸参加了赴毛主席故乡韶山的“参访团”,还留下了三首小诗。比如《故居》:红太阳就住在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树竹花草们/飞禽走兽们/随时随地/都能收到潜入内心的/缕缕阳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准言爱的晴空/下了《一场小雨》。甚至还在隐秘的世界/隐寓了——‘我的草尖/举着晶莹的祈求/不会打湿你的花裙’的〈致蝶儿〉”(拙诗《我这大半生的风雨,在对你说——赠诗人包容冰》)。在师范,我与学友小黎有了好感,一些爱意在悄悄地萌芽。临别前一晚,两人在学校的大操场上用欢声笑语送走了疲惫的月……她是我所遇到的神,亦是我的爱情诗之神。假如没有她曾给我的那份至真至诚的纯情,就没有我的爱情诗萌发于“不准言爱”的年代。也是啊,当天各一方,尤其是在过了四十多年再相逢后,更觉得自己“未能将初恋/搬进鸟巢”(《这只鸟》),是一个“丢石子的人”。此情,尽在八十年代初写的《石子》之中:
爱得太深
石子沉入水底
涟漪散后
沉入的位置瞬间消失
石子是明白的
水是明白的
丢石子的人
未必完全明白
石子还有沉入的机缘
而丢石子的人
总是在水岸
已被“遣送还乡”了,我却没有能力回到故乡的学校任教,只能被一纸调令带着来到他乡的农村学校……好在我的学生是我所遇到的神,他们让我赢得了地方官的好感。说来也挺有意思的,我去的路口学校是乡教育组柯组长的老家。若干年里,升学质量在全乡处在摆龙尾的位置。柯组长自觉没面子,很有点气恼。我一到来,他特意来校与校长、主任、老师们听了我的公开课《井冈翠竹》后,执意要我带初三毕业班、当班主任,并要我协调好课任教师打一个翻身仗……是心想事成么?路口学校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名列前茅,前十名占了三席。也许是柯组长认为我还行,直接将我调到乡最高学府——旭光高中(后为旭光中学)。哪怕学校的校长换了好几个,我却一连带了十几届毕业班;也许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风刮到了校园,教职员工认为我还行,用选票把我这个异乡人推上了校长的位置;也许是上级领导认为我还行,学校被评为省、市“先进”“优秀”“示范”后将我调进城区,任区教研室主任、市寒溪中学、市三中校长(城区首次“民选”)、市教研室主任等职……如此道来,我不能不这么说,与我没有半点私人交易,有的甚至是未谋面的顶头上司以及认为我还行的“没有沟渠关系”的人们,都是我所遇到的神。我的一些真实的感觉,在《糊涂的季风》(24首)(摘录)里有所显露:
春的话语不多/却很复杂/众多的花蕾/在不约而同中/替她相思
——《春幻·1》
到了夏天/最懒的树/也长满绿叶/夏的热情和威信/藏在树叶里
——《夏味·3》
秋,只让那些如意的蔚蓝/表述自己/没有地面上的沟渠关系
——《秋思·1》
想象的横杆/跨过了三个季节/唯有真诚的冬/谦虚在春秋之后
——《冬韵·4》
我这人,乐意“谦虚在春秋之后”,尽量低调一点。就是在工作之余写点、发点诗文,为一些作者的作品叫声好或不足,也只觉得仅仅是个人的爱好与好心而已。自一九九四年秋被调进城区,尤其是加入了省、市作家协会并成为市作协主席团成员、省作协委员,想低调一点反而是挺不易的——有些不请自来的“听说”之事,会不时地伴着我:“听说你的诗写得不错,能不能给我瞄一瞄,再在正规刊物发一发呢”、“听说你在全国那响当当的《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作品呐?那篇,我、我还读过一两遍哩”;“听说在选市作协主席前,有人到你家做你夫人的工作,要你让一让”;“听说有人在书中用了你的作品不标明、在后记也不表示感谢,反而还抬高他人暗伤于你”、“听说你伯乐识才,率先为后来‘火了’的年轻作者写评论,结果被他人移花接木了”……是“听说”也罢,不是“听说”也罢,那些“听说”者与设计“听说”之事者也算是我所遇到的神,即另类的神——哪怕有的有点不怀好意,我都能接受,并将之作为一种“力”促使我继续干我所愿干的事。我的这番发自心灵的真音,藏在长诗《自救日记·18》(节选)里:
我想加入动物的队伍,以免人生的伤口
在仙乐里溃疡。我,一只蛀虫
一只啄木鸟,创造了残缺又为残缺
看护。划空的叹惋直指远方
我要了一张脸,飞在熟悉风的归途
我想“要了一张脸,飞在熟悉风的归途”也是很难的。只因在我所遇到的神中,还有更另类的置我于死地的凶神——“人祸”。自我被誉为“专家”“学者”,主编了省级地方教材《综合阅读》、编著了《进格作文》等三十余本书籍后,被一些唯利是图、无法无天者“盯”上了。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出现了两起与我相关的“人祸”。第一起:与我签了协议书,让我主编三本书的省级出版社秘密地加进了七本没有书号的书。事发后,大约在下午六点左右,两个自称是公安局下属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出示证件后将我“请”进了为犯罪者们准备的大铁门。于是,我只能在《死亡八小时》里,“矮小得/像一只狗坐在那里……成为活着的死尸”。在被恶意审问时,“我定时开口或闭嘴,像钢铲一样”,直到“八小时死亡已结束,我恢复到/活着的样子。窗外的月在偏西处出汗了”。两天后,我从电话里听到了恶意审问者的一句“我们抓错了,对不起”,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第二起:省、市相关部门(包括我所在的教育局)与北京的一家出版社联手,以“陈明火”为主编,出版了23本书。我深知一些官商神通广大,自觉没有多少精力与之“较量”,便在电视台、报纸上发了“……与陈明火本人无关”的声明。谁想,我的“声明”竟捅了一个天大的马蜂窝,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临大敌,不得安宁。更有甚者,我还要年复一年地在掌门人设置好了的“陷阱”里跳舞。2008年6月下旬,我带队从监狱命题归来,没出几天,掌门人命人事科告知市教研室要进行“换届考核”。然而,让人惊诧的是在投票时主持人(副局长)竟然让与会的22人离开会场……结果不言自明,哪怕我(单位法人)与年轻的书记去监狱命题前,在“年度考核”中为“优秀”,但这次两人均获得八票不称职,三票基本称职。事后,我已得知“换届考核”前,“意在沛公”者还请了一些人的客。为此,我曾对掌门人说,你们连弄虚作假的本事也没有啊!……就在“去年今日”:我也是从监狱命题归来(监狱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掌门人可说是信得过我,年年让我带队命题),得知掌门人调来顶替我的新主任在准备上任的前一天,因贪腐被市检察院抓捕了。这么大的人事变动,全是在暗地里操作,没有谁依干部的任免条例提前向我、向全体教研员打打招呼,或是投投票、走走过场……已“冒犯”了权贵的我,自知“平静流淌的日子/被逼到了崖边”(拙诗《瀑布》),也只能让我的无奈、不满与愤怒,一齐融进“2008年8月22日为愤而离开原单位作”的《因为天黑了》:
在梦中,我挨了刀子
痛苦想潜入我的内心
它的声音很惨
硬是要我
敲响他乡的月
在被人动刀之前
衣里的思考很厚
衣外,夜幕的栅栏
也没有作
任何的退让
我未失血,只有一些伤感
在反思中涌动
因为天黑了
动刀子的人
晃着身影,未显出脸面
这一夜是安全的
不知今后若干的夜如何
不过
月光与星光的健康
应是不容置疑的
唉,“人祸”就是“人祸”!一如我在《岳坟祭》一诗里所写到的:“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人为活人设置坟场”。如今,既然遇到了凶神——“人祸”,提前“敲响他乡的月”才是最佳的选择啊!
打工期间,不论有多少劳累,有感觉就写。我的一些小诗能记住我当打工仔时的艰辛。如《小单间》:
归来。开水瓶、杯子、小床及衣物
忙在我的身边
劳累缠着我,水杯刚刚亲了我几下
小床便将我摁在了梦中
曾伴我归来的月(是姐,还是妹)
怕我着凉,帮我盖上了被子
我很舒服。门外的冰风再大
也灭不掉我幸福的鼾声
除了稿约之外,我基本上没主动投稿了。但在这个沉默期,与我一直保持着联系的诗人、评论家呼岩鸾先生向我推荐了诗人包容冰。起初,在与呼先生的多次电话交谈时,我对包容冰的佛诗还有点“看法”,虽说我很喜欢他诗中的佛色佛香、佛门色调、佛哲之思,但不大喜欢他诗中的“散文化”与“似曾相识”。只是在反复阅读后,我发现包容冰的优秀佛诗里,有他一以贯之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特性”与“技巧”,即在佛之巨大意象或超级隐喻的总领之中让佛哲之思、佛诗之艺“活”了诗化的语言,形成了其他当代优秀诗人不可比的,甚至是自造了一个诗意世界的“包氏佛诗”。于是,我觉得他的优秀佛诗中有一片片佛化了的绿水青山,情愿倾心尽力地将之进行一番考索,并发掘出来……是啊,外出打工时的“艰辛”是我所遇到的神,呼岩鸾先生的“推荐”是我所遇到的神,包容冰的优秀佛诗的“特性”与“技巧”是我所遇到的神。
我庆幸,我的这一生遇到了不同的神——包括曾以不同的方式以怨报德、恶意伤害过我的同事、同乡与亲戚等,让我的人生拥有了不一样的特殊味道。我呢,十分看重这些“特殊味道”,并将之集中盛放于《世界华人诗存》(王耀东主编)所载入的拙诗《匿名信》:
大雪把爆炸的现场
设在我的身边
风窃喜着节拍
我的铁锹跑到门外
把那些信息堆好
等待阳光来清理
今后,我肯定还会遇到不同的神,就像我遇到阳光、雨露和风暴、泥石流以及近年来人人自危的新冠疫情一样,唯有以正常的心态与姿态去面对,才能踏踏实实地相伴日月而行,度过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在此,我还要真诚地感谢助力《“包氏佛诗”的考索》一书出版的值得我所尊敬的神: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师、诗人沈鹏先生为之题写书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呼岩鸾先生,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蒋登科先生为之写序;著名佛教诗人包容冰先生以及责任编辑汪淼,责任校对周行先生、王循礼先生等为之出版而倾心尽力……最后,请允许我用 2021 年 9 月 19 日写的一首小诗《因与果》作为我向各位尊神,包括此书所有被引用过的诗评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当然,也对撰写《“包氏佛诗”的考索》所留下的不足之处,敬请不吝赐教!诗为:
你经常看星星,看了这颗
又看那颗
最终,没有一颗
想亲近你
他坚持望月,望月光、月色
也望月圆月缺
久了,那月
愿陪着他前行
在老天爷的眼里
人与物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
无心
相距甚远
有心
作者
2021 年 1 月 14—16 日
2021 年 1 月 14—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