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扶贫攻坚工作经历为线索,以洋溢饱满的情感为基调,赵之逵的系列长诗《春天的路线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平凡、伟大而又感人的生活长卷。每一笔都来自真实的体验,每一笔都力求诗意的表达,遂使其成为响应时代召唤、书写当代社会生活主题的用心之作。
首先,《春天的路线图》以第一人称为视点和“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我”在扶贫实际工作中的经历与见闻,展现了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走向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整部作品在结构上分五辑、共149首短诗。从每一辑名字的设计看,“召唤”“行走在脱贫攻坚路上”“拔出身心里的‘贫’”“山乡,有如歌的诗眼”“所有花开,都朝着乡村振兴”层层深入,既符合走向“春天”之“路线图”的行进轨迹,同时又形象表达了扶贫工作从开启到成功的过程。具体至其中的作品:每一首诗都可以独立成篇加以阅读,每一首诗都描述了一个新的图景或是表达了一次新的体验。鉴于每首诗后面都标注了写作时间,我们可以在读后清楚地了解其时间集中在2019至2020两年。两年间,精准脱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力度是实际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结合长诗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曙光虽已在前,但在某些地点和实际工作中,扶贫仍是一场真正的攻坚战:为了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需要翻山越岭,“每座山都有一道登天的门/隐藏在重重浓雾后面”(《每座山,都有一道登天的门》);为了精准帮扶、为贫困户建档立卡,需要走访一个又一个农户及至深夜访贫,“月光是今夜的手电,照亮我们入户访贫”(《夜访一个贫困户》),而访问之所见所得,更凸显了脱贫的重要性和急迫感;还有季节的轮回、科学决策和引领的方式与方法……通过多个镜头的组合,诗人讲述了扶贫工作的各个细节及其取得胜利的必然之路与走向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两岸青山碧翠。/站在山坡上的万亩橙园正挥舞起一面乡村振兴的旗帜/勾勒出了,一幅幸福生活的壮景”(《乡村振兴壮景图》);“阳光再次刷亮雨后的早晨,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这场瑞雨后的翠翠春笋/正在全国各地相继拔节”(《乡村振兴的意义》)。
《春天的路线图》还以“个体书写”的方式,记录诗人主体在扶贫攻坚实际工作中的思想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从开篇的“刚进山/便收到了花开的消息/娇红欲滴的水马桑/热情似火的山棘/这些/都不是我入山的目的”(《进山》),赵之逵就有意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这是一次特殊的旅程,有着不一般的使命和任务。随着镜头的逐步推进,诗人告诉了我们此行的地点和目的: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小石桥乡那片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土地上,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和工程正在开启。从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让理想与实践的结合,让每一位村民的生活都燃起新的希望,同时也呼唤着每一位有志于乡村建设的践行者。怀揣着梦想,“我”重新回到20年前来过的这片土地,和大家一道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扶贫计划,齐心协力、精准施策。积极投入火热的生活首先基于个体对于时代召唤的真实回应,凝结着诗人灵魂的坚守与愿望:“经度102.61,纬度24.44。/在‘云岭先锋’签到平台,我签下了/一个驻村扶贫干部对脱贫攻坚/自始至终的坚守,和/对乡村振兴工作最美好的展望”(《坚守和展望》)。除了思想和观念的日新月异,诗人还在《春天的路线图》中,写到了在实际工作中与农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深刻体验。那里有农民群众的淳朴、善良和对于生活真诚的盼望;有为了找到解决难题的途径、如何通过学习获得技术与经验的过程;有因病在床仍时刻关心工作的场景;也有长期在外对于“长了老年斑的妈妈”和家人的思念……这些真实的感受感染、激励着诗人,使诗人和大家一起行进在“春天的路线图”的同时,同样完成了心路历程的变迁与提升,“有诗和远方,谁还会在乎/路程的遥远,或崎岖”(《生命是一种光合作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表明诗人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同时也启发读者对于生活与写作之间作出某些必要的思考。
第三,《春天的路线图》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融入多种表达方式,是一部生动活泼、诗意盎然的生活交响乐。为了实录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长诗多以叙事的手法讲述故事、表现人物、记录言行,与此同时,诗人又常常以抒情展示个人的心境、情感的流动和无限的想像,“家在,希望就在/走遍天下,我们都是有归宿的人”(《家园》)。不仅如此,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诗人还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使作品情趣盎然。在《世界原本如此美好》《山上,那些朴素的小花》《美,美在自然》《云中,有一朵月》等短篇小制中,时而比喻、拟人相结合,形象生动;时而描写与议论说理相交融,亲切真诚;时而如《给烟花评个奖》《胖胖的媳妇胖胖的月》变换讲述方式、幽默趣味。赵之逵从日常的生活提取诗意,让一情一景、一花一木奏出动听的音符,丰富、调节长诗的节奏。《春天的路线图》语言生动、诗情画意,充满生活泥土的气息,让人在阅读中体味到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和不同一般的艺术转换力。
如果可以进一步拓展,《春天的路线图》还因独特的地域色彩触及了当代诗歌地理的话题,只是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展开。应当说,如何突破自身体裁的限制、书写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重大主题,一直是当代诗歌需要解决的问题。赵之逵以其亲身实践和艺术能力给予了令人满意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个案。至于由此值得引申的则是,作为诗人的文艺者群体,应当敏感地意识到“新时代”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写作机遇以及赋予他的使命,进而在有感于时代精神和主题的过程中成为时代的歌者。
——张立群(节选自诗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