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首不错的小诗《雪落后坪》,是来自重庆诗人崔荣德的诗,再解读诗歌前,先介绍一下诗人:崔荣德,重庆酉阳人,当代诗人,教师。曾结业于鲁迅文学院,著有《低处的树说》《逆光行走》《山中,铃声为谁而鸣》《杏坛漫步》等15部诗歌小说教育专著。部分作品被译为英、韩、马来西亚印度等多国语言文字。红土地文学社发起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央电视台CCTⅤ《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顾问。从简介可以看出,是一位创作经验非常丰富的诗人,而且专业性尤为突出。由于诗人的作品读得较少,下面仅从诗歌文本出发,对诗歌进行分解,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通过诗歌的标题,我们可以得知,创作的时间和地点,这也为诗歌定了一个基调,有利于读者快速进入诗歌。有句话这么说的,语言就是信息,语言就是一切。仔细分析诗歌文本,我们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也是我们进入诗歌内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于陌生的诗人,我们更要着眼于文本。下面进入诗歌正文部分。
全诗四小节,先来看第一节,这节平铺直叙,交代了地点和人及事件。在大雪压山的时候,流经重庆的乌江水依然翻滚,就像诗人餐桌上的火锅在沸腾,然而,面对这波澜壮阔的江水和滚烫的火锅,诗人却在一口口闷苦酒,仿佛让人看到一个失意苦闷的形象。而在诗人冷峻的外表之下,或许潜藏着一颗火热的心,在酒的催化之下,整个人也跟着周围的事物沸腾起来。这里存在着类比的修辞手法,由外向内的转化,借外在事物,逐渐引出自身的情绪,诗歌也跟着热起身来。
接着看第二节,诗人罗列了一众自然之物,随即说到“总算熬到了今天,鬓发渐渐斑白”,仿佛在这个冬季,一切都走向了成熟,这里暗含隐喻,诗人借自然的斑白来暗示自己的斑白,一个“总算”给人无尽遐想,可以看出诗人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一个“熬”字同样透露着艰苦和辛酸,诗人也老去了,渐渐斑白的头发见证了诗人熬出头的过程。在这个特定的季节,诗人仿佛和村庄、道路、山野、河流融为一体,互为见证。这种情感的交互,同样是一种慰藉,此时,读者也成了见证者。
再看第三节,这一段由情入景,诗人的爱恨情仇连同周围的一切仿佛被格式化了一般,一片纯白空茫,人的胸襟也跟着打开了,给人顿悟之感。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假丑恶,真善美,都各归其位,随时运转。诗人也由此进入到一个空灵的世界,只有将自我放空,新的东西才能够进来,常言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活着,就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也彰显了。
最后,也是诗歌升华的部分,看似简单的叙述,但有着深度的思考。你我同属于一个世界,各自和世界交流的方式不同,人生境遇也不同。诗人特别用酒杯中的事物来展现世人,借物喻人,用意很明确,每个人都有歪歪斜斜的部分,也有纯洁清亮的部分,这是最真实的人性,诗人摆脱了那种扁平化的人物形象,让世人更加立体丰满。诗人结尾完成了由我到人的转换,意境之深远,带给读者发散的空间,意义流转不尽。
整首诗推进和缓,节奏把握平顺,平实的语言之下,蕴藏着对生存命运的思考,而且所揭示的意义具有普遍性,这是诗人真实人生历险后,所得出的真相,或可推而广之。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深谙隐喻之道,而且运用自如,这对提升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有着重大的意义。一首诗不足以全面了解诗人,推荐阅读其更多的作品。
雪落后坪
崔荣德(重庆)
乌江水,一锅锅翻滚
在崔氏餐馆,我手执杯盏
一口又一口苦荞酒
把我的人生
推向浓烈
村庄、道路、山野、河流
总算熬到了今天,鬓发
渐渐斑白
爱我的、恨我的、我爱的、我恨的
都躲进了冬天,外面的世界
白茫茫的,空空如也
我在这个世界活着,别人也在活
只不过我们活的方式不同
就像我酒杯中的事物
歪歪斜斜,但纯洁
而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