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卢晓天,著名诗人,作家,主任记者。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作协会员;曾供职于中央主流新闻媒体,当过警察,多家报刊杂志网站特聘主笔;多地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特邀顾问。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文朋诗友们,大家好!
我从我的家乡江苏启程,奔赴美丽的鹭岛厦门,飞机一路南下,我的耳际,一直萦回着著名歌唱家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想象着机翼掠过南中海时,溅起的浪花朵朵,该怎样的连缀成2023年年尾最灿烂的诗句,去献给公元2024年这个充满希望的新一轮太阳?
时令已冬,我的家乡江苏苏州,已穿上御寒的冬装,而美丽的厦门,正春意盎然。受组委会的委托,在这个春意与诗意并蒂共荣的神圣之地,我要与做一个关于诗歌的发言,与大家分享诗歌创作的感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他在视察我的家乡江苏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全国文代会上,习总书记又特别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贝。今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相聚在习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相聚在著名诗人舒婷的家乡,举办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峰论坛,“白鹭”杯文学作品大赛,鼓浪屿文化采风活动,这就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成功实践,是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以个人的名义,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诗言志。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的诸多样式中,诗歌是最直接最浓烈的抒怀方式,直抒胸臆,直抵人心。作为极具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这一载体,由于诗作者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性格悟性,及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内心世界的体验感知,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创作结晶,也就各具特色,风姿摇曳。诗坛一直有这流派那流派一说,厦门的著名诗人舒婷,就是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
我诗歌创作的感想有以下三点:
一,真。不管写作结果呈现什么样的特色,我手写我心。我们手中的笔,都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不矫情,不伪饰,不做作。文如其人,诗即我心。
二,善。我们写诗,可以是自赏,但大都要进行交流和传播,个性化融入社会化之中。我们的写作,要本着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抑恶扬善,展示善良,传达善意,弘扬人性之美,讴歌山川之美,让读者共情共鸣,激发出人的良知,和对美好的向往,热爱。我本人讨厌灰暗,晦涩,在有灰色调的状态和心态中,去致力寻找一抹亮丽,摇曳一树芬芳,去温暖自己,鼓舞他人,让读者和我一起,在诗歌散发出来的良善与美好氛围里,彼此友爱,结伴而行。
三,美。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在写作中,我偏重文字优美,结构舒展,行文流畅,力图在诗中呈现画面感,音乐旋律感,让诗有韵味,用走心的文字,去与读者握手,拥抱,交谈,自然而然。我反对佶倨拗牙的文字选择,反对玄奥繁杂的诗篇架构,那些广大受众所喜爱的美好的诗篇,应该是自然的清新的流淌,点点滴滴到心田,随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
以上三点,是我的写作坚持,与努力方向。另外,各位老师,各位文朋诗友,我就新时代的诗歌传播,谈谈我的体会和看法。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诗歌也应如此,事实也正如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多人在看诗写诗?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停在纸面的诗歌,如何鲜活地快速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走进广大读者受众?近年来我在思考,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让音乐,声音,和影视画面,与诗歌结合,用配乐诗朗诵,诗电影,诗音频等各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电台自媒体等各种平台,让纸上的诗站立起来,活跃起来,快速调动人的情绪,快速进入人的视野,快速介入人的生活。我与朋友合作的配乐诗朗诵,诗电影,多次参加全国性各种活动,广受欢迎和好评,并屡获大奖。
各位来宾,朋友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给广大的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宣部也要求我们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用优秀的作品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我们的诗人应该庆幸:工矿,学校,机关,部队,乃至家庭,所有的文化文艺庆祝活动,都有诗歌的热情参与,这是诗坛的幸事盛事,让我们胸怀大任,心存高远,致力于勤奋笔耕,去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奉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儿,我引用厦门诗人舒婷的诗句作为收篇~~
你的位置/在那旗帜下/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咐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和鸽子一起来找我吧/在早晨来找我/你会从人们的爱情里/找到我/找到你的/会唱歌的鸢尾花/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感谢大家的参与,文学年轻,诗人万岁!
卢晓天,著名诗人,作家,主任记者。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作协会员;曾供职于中央主流新闻媒体,当过警察,多家报刊杂志网站特聘主笔;多地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特邀顾问。
出版诗歌、散文、长篇报告文学等十多部文集。纪实文学曾在《新华日报》、《新华社.现代经济报》等报刊连载,作品散见海内外各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诗歌获全国“作家报”杯文学大奖赛特等奖,“中华龙”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黄河”杯散文诗大奖赛一等奖,“神龙”杯中华歌词大奖赛一等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诸种文集选刊,2022年全球华人诗歌音乐艺术春节晚等。
座右铭:可以出让智慧,决不出卖良知。
我从我的家乡江苏启程,奔赴美丽的鹭岛厦门,飞机一路南下,我的耳际,一直萦回着著名歌唱家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想象着机翼掠过南中海时,溅起的浪花朵朵,该怎样的连缀成2023年年尾最灿烂的诗句,去献给公元2024年这个充满希望的新一轮太阳?
时令已冬,我的家乡江苏苏州,已穿上御寒的冬装,而美丽的厦门,正春意盎然。受组委会的委托,在这个春意与诗意并蒂共荣的神圣之地,我要与做一个关于诗歌的发言,与大家分享诗歌创作的感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他在视察我的家乡江苏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全国文代会上,习总书记又特别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贝。今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相聚在习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相聚在著名诗人舒婷的家乡,举办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峰论坛,“白鹭”杯文学作品大赛,鼓浪屿文化采风活动,这就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成功实践,是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以个人的名义,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诗言志。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的诸多样式中,诗歌是最直接最浓烈的抒怀方式,直抒胸臆,直抵人心。作为极具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这一载体,由于诗作者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性格悟性,及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内心世界的体验感知,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创作结晶,也就各具特色,风姿摇曳。诗坛一直有这流派那流派一说,厦门的著名诗人舒婷,就是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
我诗歌创作的感想有以下三点:
一,真。不管写作结果呈现什么样的特色,我手写我心。我们手中的笔,都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不矫情,不伪饰,不做作。文如其人,诗即我心。
二,善。我们写诗,可以是自赏,但大都要进行交流和传播,个性化融入社会化之中。我们的写作,要本着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抑恶扬善,展示善良,传达善意,弘扬人性之美,讴歌山川之美,让读者共情共鸣,激发出人的良知,和对美好的向往,热爱。我本人讨厌灰暗,晦涩,在有灰色调的状态和心态中,去致力寻找一抹亮丽,摇曳一树芬芳,去温暖自己,鼓舞他人,让读者和我一起,在诗歌散发出来的良善与美好氛围里,彼此友爱,结伴而行。
三,美。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在写作中,我偏重文字优美,结构舒展,行文流畅,力图在诗中呈现画面感,音乐旋律感,让诗有韵味,用走心的文字,去与读者握手,拥抱,交谈,自然而然。我反对佶倨拗牙的文字选择,反对玄奥繁杂的诗篇架构,那些广大受众所喜爱的美好的诗篇,应该是自然的清新的流淌,点点滴滴到心田,随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
以上三点,是我的写作坚持,与努力方向。另外,各位老师,各位文朋诗友,我就新时代的诗歌传播,谈谈我的体会和看法。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诗歌也应如此,事实也正如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多人在看诗写诗?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停在纸面的诗歌,如何鲜活地快速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走进广大读者受众?近年来我在思考,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让音乐,声音,和影视画面,与诗歌结合,用配乐诗朗诵,诗电影,诗音频等各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电台自媒体等各种平台,让纸上的诗站立起来,活跃起来,快速调动人的情绪,快速进入人的视野,快速介入人的生活。我与朋友合作的配乐诗朗诵,诗电影,多次参加全国性各种活动,广受欢迎和好评,并屡获大奖。
各位来宾,朋友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给广大的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宣部也要求我们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用优秀的作品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我们的诗人应该庆幸:工矿,学校,机关,部队,乃至家庭,所有的文化文艺庆祝活动,都有诗歌的热情参与,这是诗坛的幸事盛事,让我们胸怀大任,心存高远,致力于勤奋笔耕,去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奉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儿,我引用厦门诗人舒婷的诗句作为收篇~~
你的位置/在那旗帜下/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咐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和鸽子一起来找我吧/在早晨来找我/你会从人们的爱情里/找到我/找到你的/会唱歌的鸢尾花/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感谢大家的参与,文学年轻,诗人万岁!
卢晓天,著名诗人,作家,主任记者。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作协会员;曾供职于中央主流新闻媒体,当过警察,多家报刊杂志网站特聘主笔;多地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特邀顾问。
出版诗歌、散文、长篇报告文学等十多部文集。纪实文学曾在《新华日报》、《新华社.现代经济报》等报刊连载,作品散见海内外各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诗歌获全国“作家报”杯文学大奖赛特等奖,“中华龙”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黄河”杯散文诗大奖赛一等奖,“神龙”杯中华歌词大奖赛一等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诸种文集选刊,2022年全球华人诗歌音乐艺术春节晚等。
座右铭:可以出让智慧,决不出卖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