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梦里江南
——王宏权诗歌评论


  导读:把江南的美放在他的笔尖,珍贵的是他的每一笔都勒着人文地理的自然,也倾情歌颂了生活中的人物:父亲、轮椅诗人、身处城市心怀梦想的建筑工人、还有打铁的人……因此,他的这本《隐在牧笛里的花朵》,称的上是一本“梦里的江南”,诗人诗意的行走在江南,生命也是一种获得。

  王宏权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皖南人,一直工作生活在池城,因共同爱好文学的原因,年前赠我一本他自己创作的诗集《隐在牧笛里的花朵》,细细品味后,觉得其诗歌的创作手法有许多独到之处,对我来说称为师不为过,忽有为他的诗集写点评论的冲动,拙作不周,自是难免。

  诗集《隐在牧笛里的花朵》的书名起得很好,通阅全部后,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物篇、乡土篇、情感篇、尘世篇。诗人在平静和缓地叙述间,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定义,面对故乡情愫的涌动,以及浩然而厚重的生命情感,让我们在诗歌吟唱的节奏里反复思考。

  这部诗集题材广泛,语言朴实,纳入了诗人日常和生活的三餐四季,抒情广阔、物象具体丰沛,具有鲜明的生活注视和情感浸润,诗人展现了日常经验的恰到好处的营造。我们能清晰地分辨到王宏权诗中流溢出来的江南气息,那是微醺的、沉吟状的、低语式的;也能准确捕捉到那独有的南方节奏和步调,那是徐缓的、绵密的、精细的。在目下这个吵嚷喧嚣的消费文化语境里,我们的感觉已变得日渐迟钝和粗糙,对生活的细部越来越缺乏感知的耐心和深入的勇气,王宏权的诗歌因此显出了特别的意义来,诗人凭借对江南文化中独有的精致之美的有力继承,为喧哗时代存留了精微细密的情绪因子,也提示我们对灰飞烟灭的宏大历史,做出必要的警觉和防范。诗歌中展现了他如此熟悉江南的风物意境,如此了解江南的情绪底色,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江南。他的诗歌对江南情状和内在韵律的彰显,无疑是细腻和真切的,充满着令人迷醉的精致之美。尤其他的诗歌展示出的带有典型江南性格的精致之美,更是让人品味不尽,把玩不厌,赞赏不绝。他的诗歌还袒露着诸多的美妙之处,譬如造句讲究,结构精巧,旋律和婉,情绪流转自然等等,可以说,他的每一个诗章都是经得起逐字逐句地细读拆解的,几乎没有废弃的语词,没有冗杂无效的意象,就连诗中流淌的美学韵味和艺术气息都是相当精致简约、恰如其分的。在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里驰骋,他以信心、勇气贯穿打破极度自由的语言。

  如:“双手灵巧,撑开画面/一蒿一道清波,一蒿一道山景//长篙女,用长篙在水中唱歌//顺流是一支清脆的山歌/逆流是一曲低婉号子//让这方山水,千百年动容//千百年含情”。

  在《隐在牧笛里的花朵》中很难看到那种难言的焦虑、困囿和迷茫,诗人处处给予生命内在的敞亮,平淡的语言如潺潺细流,客观而冷静的诗学态度,诗人始终在用心完成一个朴素、自然和慈悲的生命命题,充分诗意化自我的乡愁和生活挚爱。远的小山,青山带二水,峦的峰影投映在水面,池城落雨后的早晨,呈现出最好的模样,小溪欢快,屋里的梁柱正安谧地沉睡,窗棂仿佛带着刚睡醒后的眼睑轻露着昨夜的残梦。

  “风,轻拂山岗/雨,濡染河床/萌动的花萼/胭脂轻点/芬芳了我的诗行”。

  王宏权的家毗邻杏花村,美丽的杏花村,在皖南小城池州,城很小,因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露出轮廓,带着花事、雨滴与酒香而名扬天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遥指的,正是一年又一年被雨水浸染的酒肆茶亭;被烟霭包裹、杏花掩映的古渡廊桥。因此他的诗兴畅游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他那诗意的纯净酿于他生活的江南、映衬晚霞,用青涩写意的春天,诗歌写得格外明朗、坦然,仿佛在心的湖面吹上一阵清风,瞬间飘荡起来的意境是带着涟漪的、生动的。

  王宏权诗集里的内容,带有江南特有的符号,所蕴含概括的情绪都是江南化的,所呈现的意象格外温婉,简洁、朴素、透明、恬淡。其实我们在阅读他的诗歌时更应该感觉到内在张力和重力,以及厚重的审美性的哲学意味。在杏花村看江南,情感真挚,和风一起走在瘦了游子步履的杏花村,有着多样的角度和丰富的内心独白。

  “你是三月的芳菲/美艳和情愫/亦红亦白/泄露了杏花女/欲说还休的心思/撑一把碎花伞/把江南站成风情”。

  “在杏花村,你是杏花/也不是花,是一坛酒/是杏花,酒与相思/酿成的一首清明诗”。

  把江南的美放在他的笔尖,珍贵的是他的每一笔都勒着人文地理的自然,也倾情歌颂了生活中的人物:父亲、轮椅诗人、身处城市心怀梦想的建筑工人、还有打铁的人……因此,他的这本《隐在牧笛里的花朵》,称的上是一本“梦里的江南”,诗人诗意的行走在江南,生命也是一种获得。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