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楚风和士 家风传承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第五章


  导读:邹中海,诗人,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二届作家代表,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有作品选进教辅、博物馆、央视播发和获奖。


  一、旦夕绽放亦芬芳 惊鸿一艳留余香

  追踪许峰老师的楚士情结,其实源于他的家国情怀和家风传承。所谓的楚士情结,也就是当地的风尚风气,文化习俗;所谓的“家风“,也就是各家各户各自产生的习俗与文化、在自己家族或家庭中流传奉行的“传家宝”。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后勤杂志社社长,当代出版家、国防大学原后勤学院肖思科教授曾对许峰老师的楚士情结撰文称:

  “许峰是我的老师,师傅带徒弟心口相传的那一种。我们有30多年交往,他不苟言笑,偶尔笑起来也不大触及灵魂且羞涩,因为他总是紧锁着浓眉在思考东西,仿佛人世间的问题都要从他大脑过滤。但也有得意的开怀大笑,或者是把眼珠子瞪得像鹅蛋一样训人的时候,那是他人生皱褶里面的霸气。前几年听说他退休,偶尔发来一些创作的诗,我当时只觉得那是一种打发时光的消遣,起初没有太在意。但突然有一天,发现他的粉丝上了数百万之巨,这真叫我瞠目结舌,细品确有一种楚风的况味。”

  “许峰的简历允许他可以自称为南方人,但他又的确是一个湖北人,湖北在周朝属于楚国,他应该算得上楚人的后裔。

  考察历史,,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从中原迁移到南方,部落的酋长是中国的第一位哲学家,也是周文王、周武王和周成王的“三代帝王师”,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大启群夷、问鼎中原,是与古希腊同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创造了800年璀璨的礼乐文明。如同所有的文明在灰飞烟灭之后凤凰涅槃重生,楚国消失,但留下楚人的精神、楚人的情怀和楚人的诗歌。屈原、项羽、李时珍、张居正和闻一多等人,都是楚人杰出的代表,他们继承轩辕、嫘祖和祝融家国天下的胸怀,是华夏具有“盗火精神”的人群,更是诗祖的故乡。

  许峰的家乡蕲春就是当年楚国的一角,这里秦王灭楚、三国之战,一直演绎到辛亥革命和红色狂飙,这一块厚重的土壤培育了他的文化基因,他又从历代仁人志士那里获取能量,特别是他从家传家教中注入动力,这就让他成为一部永在思考和努力的“机器”。我们从他立志报国、整军备武的人生轨迹,很容易找到他一路的注解。他沿途留下的《武都路133号》《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以及《军旅新闻方阵一一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就是注释,而他现在写的几百篇诗歌,更是印证他传承楚人精神的注脚。许峰无愧于楚人的后裔,读他的诗赋文章,无处不弥漫着这一种楚风楚韵的气息。”(见《许峰诗论》156页;160页一161页,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

  肖思科教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军中一支笔。他的评论,是权威中的权威,我们看一下他的简历,随便一个点,都是很多文人,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的高度,而他也是许峰老师的学生。在许峰老师的研究群体或特别欣赏的群体中,像肖教授这样权威级别的学者高达数十人,包括纪东将军、大学者邱锋、李金坤、陈优生、罗国良、邓三君、张道城、张甫升、白勇、余斯文、邓新生、村夫、关润喜等。笔者尽管也是许峰老师诗歌的研究者之一,但自我的定位,是许峰老师的粉丝。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一直都非常崇拜许峰老师,也一直在学习他的学问人品。就连今天一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得益于许峰老师的指导和他影响力的加持。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我们先来看一下肖教授的简介:

  肖思科,任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后勤杂志社社长。当代出版家、纪实文学作家、文化学者,兼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朱德研究会副会长、彭真同志传记组成员,军事写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国防大学原后勤学院教授,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院院长助理,以及香港中华儿女出版公司总监等。出版专著 36 部,撰写的《超级审判-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亲历记》列入美国东亚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参考书目”,主笔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被用于现代中国政治断代术语,研究的《“ABC防御”纪事》受到国际战略研究学者关注,总编《军队联勤保障研究》等系列创新文库,多篇内参得到高层肯定,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和解放军首届文学奖等 30余项。
 

  二、国士须名士,家风亦国风
 

  许峰老师身系国运,心怀苍生,重视教育,就是他红色文化和家风家学的重要体现。黄冈是有名的将军市、蕲春是有名的教授县,可谓文治武功,在这里随处可见。诗人的父母更是开明之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青年还在读“扫盲班“。许峰老师已高中毕业并在村里任教。尤其一提的是,能把四个儿子全送到高中毕业的家庭,在那个时代的十里八乡,都很难遇到。笔者认为,这个就是家风。于是也就谈到了许峰老师的家风传统,周恩来总理原秘书、纪东将军总结得非常好,他说:

  “有的人说,读书又不能当饭吃。在许峰成长过程中,亦遭遇过这样思想的影响。那是在他初中毕业的时候,当时家里十分贫穷,是继续读书,还是下地干活帮助家里挣工分?不少人劝他父母亲:娃这么大了,还读什么书?早点为家里挣口粮啰。可是他不服输的父母亲却把牙一咬,说:娃儿,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硬是要许峰上了高中。许峰也争气,成绩优秀。老大带了一个好头,这样他的父母省吃俭用,让家里四个孩子全部读到高中,这在当时农村是少见的。在当时来看,读书的确是不能当饭吃,可是从人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读书不仅可以当饭吃,还可以挣到更好的饭碗。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父母的这种家风深刻地影响到许峰老师,所以许峰老师的后辈非常优秀,他又把这种立身行事的好传统,推己及人,造福广大的家庭。家风即国风,国学亦家学。大到国家,小到个体,良好的家风家学,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事业更加兴旺。笔者在五五之年幸遇良师,研究许峰诗学,择一而专,收获颇大。许师的师者仁心,亦有目共睹。他多次把我向其他文化前辈推荐,因此笔者得到多位名师的提携。在此学习过程中,许峰老师的学问人品,令人敬佩,我也深受许门学风的洗礼。于是,和一众志同道合的同仁朋友,主动创建了许峰诗歌研究院。助力许师弘传国学家风,播散传统美德的种子。许师夙兴夜寐、亲自讲解的情景,令人肃然起敬,每每习之,无限感恩。肖思科教授所言:“师傅带徒弟的那种”,我亦能感同身受。

  许峰老师最喜欢吟诵的诗歌就是屈原、杜甫、王昌龄、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的忧患意识,都扎根于灵魂深处。于是许师从中汲取精华,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他常常在时代的风帆里思考,探寻人生的意义。观许师近两年的理念,相较于前两年,又有了很大的升华。如今,许峰老师也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却依然在探讨人生的真谛,这种钻研精神,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传到老的本质。他早两年的诗歌诗论,主要是对传统格律的破局,打破了唯“格律”论的桎梏,让中华诗词重新回归到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的正确道路上来。所以那时他提出的的观点,是“崇古但不固古”;近段时间以来,他提出的新观点,则是对人类命运的灵魂拷问和终级关怀一一咏物、悟道、劝世。这在思想境界上,又高了一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笔者认为:许峰老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就是从传统文化里相承而来的,就是从屈原、杜甫等人的诗韵里传承而来的,就是从他的家风家学里流传而来的。古人云:“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许峰老师用一个甲子的钻研,照亮了前行的路,笔者等人,深受启迪!

  晚清进士汤霖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联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强调的是若合乎道义,就要坚定自觉地勇担责任,展现出勇于担当、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则是一种遵序归位的修身法门和简约自然的人生态度,指安心当下,做好本分。无巧不巧的是,汤霖也是湖北黄梅县人,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和许峰老师的家乡蕲春是同一个地区。

  许峰老师的著作,最能体现出胸怀天下、奋楫争先的勇毅担当。我们看他的很多诗歌作品,无不是一种种立意高远的大美之作,自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他的诗集《四季如歌》《中国百座名山题咏》《咏物悟道100首》三百余首诗歌,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地理空间上的概念的描绘,更具有哲学、伦理学上的意义与思考,蕴含着对广大人类社会乃至世间万物的高度关切。

  《道德经》:“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许峰老师将个人德行修养与家国历史实践有机关联,将个人价值纳入家国天下的语境,凸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担当:“卖祖求荣挟洋狂,胸无点墨媚外邦。华夏汉奸古来盛,何时钟馗斩无常!”(见许师《四季如歌.圣诞节随感》);《大学》中有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指古代的士大夫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不断涵养心系天下的大局观、为国为民的责任感。笔者多次引用北宋儒学大师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盛赞许峰老师的人品才学,也被上百万读者认同。有多位学者坦言:许峰老师的作品,能激励我们立足宏大视野,展现宽广胸襟,始终保持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的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忠肝义胆侠风行,刀铡剑戮奸佞惊。权贵乌云难遮日,也彰明月三分清。”(见《四季如歌.三侠五义》)正是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侠义心肠所孕育出的大境界、大格局、大胸怀,才有了今天的许峰诗歌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三、度得百日春风到 融冰续水育葱茏
 

  今天要讲的这四首诗,皆出自《咏物悟道100首》,21至27页,有邓三君老师的精彩点评。

  其一、咏昆仑山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是因为一个称职的父亲必须具备山的厚重与深邃。山,尽管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体量,但其永远伫立在那里,承受着酷暑炎热,也必须护育着山花烂漫;抵抗着风刀雪剑,也必须拥抱着万物生长!这是山的气魄,也是一个称职父亲的胸怀!在今天这个节日里,我回想起二十多岁时曾两度踏足昆仑山的情景,浮想联翩,穷尽笔墨,草就一首《咏昆仑山》小诗,送给天下的父亲!

  磐石如嶙苦峥嵘,风刀雪剑亦从容。

  度得百日春风到,融冰续水育葱茏!
 

  其二、游莫愁湖

  莫愁湖边思莫愁,人世愁绪何时休。

  劝君贪嗔全放下,空灵一笑解千忧!
 

  其三、叹龟

  蹒跚在世浑噩间,缩头缩脚畏于前。

  穷尽一生难百里,枉有天赐寿万年!
 

  其四、咏昙花

  花开花落本无常,旦夕绽放亦芬芳。

  人生几多成与败,惊鸿一艳留余香!
 

  邓三君老师诗说:诗人曾在大西北当兵,几度跋涉昆仑山,深知昆仑山的特性与父亲的性格相似,在父亲节即临之时,眼前自然浮现了昔日昆仑山的形象。那种坚毅,那种伟岸,那种冷峻,那种大气,那种不屈,那种真男人的形象和气派,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

  《游莫愁湖》,本是对一个旅游景点的观光游玩,却因了这个莫愁湖的名字,反倒让人生出一些愁绪来。何以如此?是我们的嗔念太多之故也。此诗告诫我们要学会放下,杂念俱空,便会轻松自如矣。

  《叹龟》以拟人手法,讽刺当今官场的无所作为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拿着国家俸禄、享着人民供养,却像龟一样尸位素餐、无所作为者的极大愤慨,表达了对某些消极怠工、“霸着茅坑不拉屎”的国家公务人员的极大蔑视。

  《咏昙花》咏出了对生命的态度,咏出了对生命存世的意义;咏出了对生命深刻认识的哲理。是啊,生命于世,不可狂妄自大,又岂可妄自菲薄?无论我们的天资多么聪颖,抑或是多么愚笨;无论我们出生多么高贵,抑或多么低微;无论我们位居多么显赫,抑或多么平凡,只要努力过,奋争过,绽放过,哪怕是一瞬即逝,亦无怨无悔。就像黑夜里擦亮的一根火柴人光芒虽微,亦照亮与警示了人心。
 

  四、劝君贪嗔全放下 空灵一笑解千愁

  笔者的另一身份,是人民陪审员。见多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所以笔者对许峰老师的诗歌是非常推崇的。我认为他的诗歌,就是一副副济世良药,是人生必修的功课。每每看到新闻或自己亲自参审的案件时,我的心里就会隐隐作痛,骤然就想到了许峰老师的诗歌。我在想,如果案件的当事人,早读过许峰老师的诗歌并能深刻理解,是不是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在笔者看来,很多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推广许峰老师诗歌的心情就犹为迫切。我觉得,假如有一个官员受到了启迪,就会多了一位为百姓造福的官员;假如有一个父亲或母亲受到了启迪,就会多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假如有一个孩子受到了启迪,这个世界,就会多了一个真孝子或真孝女,社会就会更加更和谐,实现真正的文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会减少很多。人的犯浑,有时是因为斗气,有时则是贪念与自私,一旦放下了这些,情绪或许就会得到缓解,心结打开,眼光更远,化矛盾与错误于无形。正如许峰老师的诗歌所说:“空灵一笑,千忧亦解”。是的,悬崖勒马胜过亡羊补牢,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放下心结,相逢一笑泯恩仇,而达到人生的另一层境界。上文中提到许峰老师的前辈老乡汤霖所说:“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因与许师的话有相同之处,故而在这里略作解释:

  “事不避难”典出《国语·鲁语》中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所言“居官者当事不避难”,意谓行事应不畏惧危难险阻。“义不逃责”,最早相关表述见于《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汤霖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联用,强调若合乎道义,就要坚定自觉地勇担责任,展现出勇于担当、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则是一种遵序归位的修身法门和简约自然的人生态度。

  胸怀天下,方能孕育奋楫争先的勇毅担当。我们看许峰老师的作品,大都大气磅礴或意境高远:

  一、咏黄山
 

  云满奇峰傲苍穹,笑迎天下客来逢。

  悦人留香享惬意,空谷常奏琴瑟风!

  一一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二、咏九宫山
 

  王兄王弟建九宫,仙山仙水享裕隆。

  寻得真人布善道,难救民间遍哀鸿!

  一一庚子年深秋于惠州
 

  三、咏毛公山
 

  毕生振华气如虹,仙逝英魂耀苍穹。

  难舍神州山河秀,天地着意伴毛公。

  一一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四、咏喜马拉雅山
 

  立地顶天雪高原,五仙联袂扩民安。

  亘古地球村中主,敢戳恶虎踏家园!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把他的文艺思想和写作经验,也在向我们倾囊相授。他在许峰诗歌研究院,多次就诗歌的立意与韵味,进行过主题讲解,竭力培养人才,旨在将前贤和自己的学术思想、理想事业以一种更为恢宏深远的形式进行延伸与升华。他担当尽责、继往开来的精神,值得后人传承弘扬,也激励着我们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力前行。他说:

  昨晚与朋友谈诗,得到一个新观点:百“花”齐放,不等于”白话齐放!”

  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朋友的一种新提法,所以,我特意将意思编写出来,与群里各位老师共勉!

  写诗歌,如果单从写作手法上讲(这里不谈诗的立意),我们认为两个问题最关键:一是无论什么体裁,古风、格律也好,新体也罢,必须讲究诗的语言,也就是诗要有诗的语言,而不是用大白话排列成诗的模样就说是诗;二是必须树立体裁服从诗意的理念,诗意是一首诗能不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关键,因此写诗必须坚持“行为意为先”的理念,不能为了平仄或其他格式上的需要固化用字遣词,使诗意黯然失色。此外还有押韵,押韵是为了音律更和谐,有韵味,富有语言的美感。我讲上面这些,纯属泛指,没有专指,更没有说教的意思。但愿能引起群里各位老师共鸣。

  许峰老师的言论,有教科书级别的深广度,但又在当下的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这些都是真学问,所以极其珍贵。古语云:“真传只要几句话,假传要读万卷书”。许峰老师毫无保留地将他一个甲子的学问,倾情相授,是国士风范,体现出他对复兴中国文化和促进中国诗歌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文化自觉的担当精神。许峰老师是当代诗坛开宗立派的学人,他对中国诗歌求索、对古今文化问题的思考、对许峰诗歌研究院行文方向的确立和对传统美德的弘扬,都彰显着其探寻真善美的济世情怀,并将退休生活转化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事业,令我们高山仰止。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一一写于2024年9月8日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