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锐意创新 自成“范式”
——读范良伟《竹林艺谭》随感


  导读:尹才干,当代作家、诗人、理论家。现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文趣》《尹才干诗话》《童诗会画画——儿童图像诗选》等著作11部。20余篇作品被选作大中小学教材。获多种文学奖项,创作概况载入中外文学史。

   范良伟作为文艺评论新生代,高度的理论自觉,锐意创新的审美思维,执着的探索实践,其文艺评论形成了自己的“范”式,主要凸显在以下几方面。
  立足时代,超前掠新。
  紧跟时代步伐,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立足浪头,指点风帆,超前掘出新思路、新方法,蜿蜒一条掠新之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思维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标准,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振,力出新意。《新媒体语境下当代文艺评论如何现代转型一—以川派评论为例》《融圈和赋能:川渝文化合作发展二重奏》《树立新时代文艺评论“三观”》《自媒体时代,写作就像一场自恋》《从<南海李准>到<八件衣>:川剧的破圈之道和振兴之路》等文便如此。这种立足时代,把握发展脉搏,预测未来,超前掠新的认知,使得他的评论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视野开阔,集成创新。
  范良伟的文艺评论,格局宏大、视野开阔,眼界崇高;天文地理,文学美学,集成创新,开凿一条融合创新之路径。他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古今中外,典范之作,囊括于胸,并将其置于历史、文化、社会、人性等多重背景中进行创新剖析,如《阿来与<云中记>》《曹文轩和<草房子>》《孤独的卡夫卡……》《不一样的“托尔斯泰”》等,这让他的作品不仅彰显出斑斓的文化色彩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还能够引导读者多维度解构作品,提升创造审美素养。
  以文铸魂,推陈出新。
  注重评以载道,以文铸魂,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呈现一条传承出新之路径。文艺评论不仅要揭示文艺作品承载的传统价值,还要引导读者发掘其创新意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好以文化人的作用。在范良伟的文艺评论中,既有个案的传统文化阐释,又有集体的时代创新表达,常常感受到他对现实社会环境下落后“观念”的摒弃,先进“思想”的颂扬,绿色“生态”的向往。《用“澡雪精神”打造艺评新高地》《重现三星堆芳华解读蜀文化密码》《立体呈现真实鲜活的“蜀守冰”》等,这些作品便获得了新颖的思想内核和较高的导向性。
  语言生动,存实求新。
  语言生动,朴实清新,不浮躁,不虚妄,辞达而已,创新为上,彰显中华话语特色,铺就一条存实求新之路径。范良伟善于用朴实清新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抽象理论及客体现实,既有理性解说,又有感性描绘,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而且,他的评论作品还常常融入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分析,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新颖动人。如《老童本无意,诗歌自悠扬——浅说童光辉的<在前方等自己>》《禅意与诗意:畅游在渠江畔的<四季禅韵>》《装满乡愁的行囊—— 读黎均平的乡土系列散文》《《广安纪事>作为地方史料钩沉的叙事文学样本》《画意呈清新 笔墨自诗意——诗意地栖居在笔墨世界里》等,便是精评、出彩的“范式”之例。
  总之,范良伟的文艺评论展现了立足时代、超前掠新,视野开阔、集成创新,以文铸魂、推陈出新;语言生动、存实求新等路径。同时,作品中虽有一些形式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等的影子,但更主要体现的是融合创新的“中国文艺美学”风骨,学院气派、草根特色兼具。这些特点彰显了他文艺评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作为,让他的作品在当下文艺评论领域获得了独自的“范式”路径和生存活力,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评论方法启迪和审美愉悦。

  929日于嘉陵江.武胜太极湖畔
责任编辑: 吉竑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