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招小波,把诗坛变成一部精彩的评书


  导读:炫东,辽宁诗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与诗结缘三十年,不做“花魂”做“诗魂”,一直主张为现代诗还魂,并积极践行于实际创作中。偶有作品发表于《当代·诗歌》、《诗潮》等刊物。
  诗坛上,无论是在纸刊比较活跃,还是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的诗友,对于香港诗人招小波,一定都很熟悉。在网上经常有人推送他的诗,也有人传播关于他的故事。
  我也是凭了这些,才知道了招小波这个名字,也知道了他写诗与众不同。别人写诗,要么写自我感受,要么写自然万物。但招小波却专门以诗人为题材,为诗人写诗。这让我感觉他很怪,但又很聪明。因为从小我就看过一个故事:在淘金浪潮下,很多人争相去淘金。有一个聪明人也跟着去了,但他并不去淘金,而是专为这些淘金的人服务,卖给他们工具、衣服和食品。淘金的人能不能淘到金不知道,但这个为淘金人服务的聪明人却淘到了金,赚得的盆满钵满。在我印象里,招小波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招小波的诗我也看过一些,但占他全部的诗的比例还是很小的。据说他已经为800位诗人写了诗,要想全部看完也不现实。所以我这篇文章,只能用我读到他的一小部分诗来一斑窥豹,谈谈我对招小波的诗的看法。
  招小波的诗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对诗坛有着其独特的贡献。他的诗一般都不长,十多行左右,看得出他很忌讳把诗写成裹脚布。虽然是香港先锋诗歌协会的会长,但他写的诗,并不是先锋诗那种晦涩难懂、模棱两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也没有风马牛不相及、胡乱拼凑的意象,相反他的诗写的很容易看懂,就算小学生读起来也没有障碍,意象也是中规中矩,很接地气那类的。正是由于接地气,人人都能读懂,让他有了有了大量的粉丝。
  招小波的诗从来不是对某一个诗人进行全面的去写,正如他在诗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诗:
  每首诗都印着
  个人特定的指纹
  因而它是唯一的
  我不写大而全的碑文
  因为那不是诗
  
  他的诗一般是从一个点进行突破。这个点可以是截取一个角度,可以是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某一件有代表意义的趣事,甚至是人物所说过的一句精彩的话。也可以是人物写实的风格或者某一篇作品读后感。然后把这些小事或感觉加以浓缩,制成独一无二的标签。这些标签就有了代表性,成了诗人独特的脸谱。这种: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手法,古来就是写诗的真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靠着这种艺术手法,他把每个诗人都写出了特色,写活了。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的评书,说书人对每个第一次出场的人物,都有一段精彩的“开脸儿”描述,短短几句话,就把人物的特征和形象展现出来,很快就让人记住新出场的这个人物,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招小波就像诗坛的说书人,用诗歌说书的人,把整个诗坛当成了一部评书,他笔下的每个诗人,都是这部评书中出场的人物。而他为每个诗人写的诗,就像一段精彩的“开脸儿”。     
  
  这么做其实并不容易,已经为八百位写的诗,要保证没有一首是重复的,也没有一首雷同的,还要各有特色和亮点,这的确不容易做到。这要求招小波需要对所写的每一个人物进行细致的思考,提取他们的亮点,还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细致地阅读。可以看出,招小波为诗人写的诗,是非常用心的。   
    
  通过为每个诗人制作独有的脸谱,从而把所有诗人都联系起来,让诗坛充满了趣味性和烟火气。而这些趣味性和烟火气的重要性,就像炒菜时盐一样,有和没有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他的诗不但具备了史诗的容量,还具备了诗史的价值。后人通过他的诗不但能研究我们这一代的诗歌水平,还能来研究我们这一代诗人。这个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招小波的“标签化脸谱”有多么传神,举几个例子就能体味到。他在写给抚顺李犁的诗《属牛的李犁》中这么评价李犁:
  有人说他的诗
  以布衣之姿承接大地的苦难
  我深表认同
  
  因为我和李犁老师是一个城市,认识,读过他的很多诗。我自诩是了解李犁老师的。但看了这首诗,我不得不佩服招小波对人物形象精准的把握,评价之犀利。以布衣之姿承接大地的苦难 ,在中国诗坛也只有李犁能担得起,能被大家公认。
  
  招小波在写给霍俊明的诗《诗坛摆渡人霍俊明》这样评价霍俊明:
  
  他有幽兰一样的诗情
  他有独出机杼的诗评
  
  题目中的诗坛摆渡人,就把身为《诗刊》副主编的霍俊明形象化了。幽兰一样的诗情独出机杼的诗评,也说到了点子上。相信霍俊明看到这个评价,也不得不服。
  
  在写给大解的诗《大解》中,招小波这样盛赞大解:
  
  大解写的悲歌
  升天入地的悲怆
  恢宏辽阔的画面无人能及
  
  好像还意犹未尽,在后段中又接着感叹:
  
  竹竿般瘦削的他
  是如何怀孕出
  昆仑一样的诗来的
  
  把大解身体的瘦和诗歌意境的辽阔,都表现出来了。这一瘦一阔,产生了很大的张力,让人对大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写给李元胜的诗中,招小波同样手法同样巧妙:
  
  我坚信
  他只须用一根发絲
  就能拉动一个诗江湖
  
  这个形象太震撼了,而且看了就忘不了。
  
  招小波写给海子的诗中,这么写海子:
  
  我猜想,海子他也是野生的
  野生比豢养的高贵
  
  在写给谢冕的诗中,招小波这样评价谢冕:
  谢冕是个伟大的号手
  曾为现代诗的崛起吹号
  把一个时代的诗人唤醒
  
  几句话,就把谢冕一生的成就,也就是对朦胧诗的贡献写出来了,而且真实、贴切。
  
  在写给韩林子的诗中,招小波给韩林子的形象定位也很精准:
  
  他是个带剑诗人
  发文《当代诗坛变为某些人的江湖》
  剑指窃权者为“阎王”
  斥黑箱评奖为“造星运动”
  精准地抓住了韩林子对诗坛黑暗现象嫉恶如仇,怒目金刚的一面。
  
  在写给诗人叶德庆的诗中,招小波盛赞他的长诗《不可抹去的时代》
  
  一挺中学生的机关枪
  在他的诗行中搂了火
  反弹的子弹
  击中了我的胸口
  
  对于徐敬亚,招小波在给他的诗中这么写的:
  他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部落的酋长
  他的《崛起的诗群》成了新诗运动的宣言
  
  寥寥数语,就对徐敬亚的成就和贡献做出了精准的定位,后人也能借此知道我们今天有一个叫徐敬亚的诗评家。
  
   招小波不但为诗坛上已经成名的名家写诗,也为刚刚崭露头角的诗人写诗,甚至籍籍无名,但有潜力有功底的民间诗人,他也为他们写诗。真正做到了不论出身贵贱,以才取人,以作品取人。这彰显了他高尚的人品,也可以看出他对诗歌的热爱是纯粹的,不含一点沙子。对于名家来说,他的诗也许只是锦上添花,对民间未名的诗人,他的诗则是极大的鼓励和扶持。
  比如他在写给剑兰的诗《剑兰》中,曾写到:
  
  剑兰和大徐一样
  既是城市的鲁班
  也是诗歌的工匠
  
  我认识大徐,,成为微信好友好几年了,但对剑兰这位诗人根本不知道。是招小波的诗,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剑兰,不但能写诗,还挺能喝酒。对大徐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墨痕 这位诗人也是我通过招小波的诗才认识的,在诗中招小波这么写到:
  
  她像久违的黄鹤
  回归黄鹤楼
  又像寻芳的赏花人
  要拥抱的珞珈山
  
  当看到她亮过明星的眉宇
  和比眉宇更传情的诗句
  才明白墨痕的墨痕
  为何这么香
  
  看了这首诗,是不是就有一种想见见这位磨痕诗人的冲动?
  
  这位燕子也是一位诗人,但在招小波的诗中,却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燕子:
  
  原想春眠的我
  斗志瞬间被唤醒了
  燕子在春风中
  给我招来了万鈞雷霆
  
  当时看到这只燕子,我也是一激灵。
  
  在致诗人黄双全的诗《他要用柳棉做一件棉衣》中,招小波浪漫而深情得写到:
  
  黄双全是个语言魔术师
  他写给母亲的诗
  充满陌生的文字
  我每读一次
  心就触电一次
  
  他计划写一本
  别人沒写过的诗集
  用诗歌说文解字
  就像用春天的柳棉
  做一件新潮的棉衣
  
  
  广州诗人卢静云,也是被招小波的诗推到我面前的,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诗如其名
  追求用云的方式
  书写纯粹和辽阔
  即使坠落,也忠于白的信仰
  
  东北老诗人 山城子 ,我在中诗网当编辑时就认识了。想不到招小波早就为他制做了一个脸谱:
  
  我們散失后又遇上
  都背着沉甸甸的背囊
  里面装着一生的激情
  既像包袱
  又像勋章
  
  依我对山城子老师的理解,这几句诗真是恰如其分,又准确形象。
  
  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总之招小波的诗,能用艺术性,让你知道诗坛上很多诗人,并知道他们的特征、作品风格,还有一些趣事趣闻,能让你感到诗坛上风起云涌和精彩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努力把所有的诗人都连在了一起,让冷清且各自为战如散沙一样的诗坛,变得津津有味起来,变得精彩缤纷,有温暖。有人盛赞他是在收集诗人的星光,也有人说他写的诗一定可以流传下去。我对此也深信不疑,因为他不单为后人留下了诗,更留下了当代诗人的信息。从这一点说,他的诗更像“诺亚方舟”,载着当代所有活跃的诗人,一起驶向未来。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