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中国当代的诗歌批评家群体中,谭五昌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位,已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像》《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等多部诗学著作。他既是学院派批评家,也是一位深度介入诗歌现场,热心于新诗建设,具有奉献精神的践行者,他发起并主持的年度“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和海子诗歌奖、昌耀诗歌奖等诗歌奖项均在批评界、诗歌界有良好反响。
在中国当代的诗歌批评家群体中,谭五昌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位,至今已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像》、《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等多部诗学著作。谭五昌既是学院派批评家,也是一位深度介入诗歌现场、热心于新诗建设、具有奉献精神的践行者,他发起并主持的年度“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以及海子诗歌奖、昌耀诗歌奖等诗歌奖项均在诗歌批评界与学术界具有良好反响。时至今日,对谭五昌的诗学研究已有不少专文予以评论,现择其要者概述如下,大致可以呈现出谭五昌诗学研究的几个弧面:
其一,谭五昌的诗歌评论具有自觉的理论建构意识。从他出版的学术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来看,他对新诗历史和诗坛现状的把握有一种整体性的观察视野,往往以一种自觉的“还原式”研究方式,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力图重返新诗的历史现场,还原新诗的重要历史环节,对已有的本质性结论进行再考察、再清理,防止一叶障目的独断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阐释与评价。例如,“第三代诗歌”往往被看作是艺术上的“另类”和“异端”,一直面临传播和研究上的某种困境,这也是20世纪中国先锋诗歌一个难以解开的扭结。谭五昌知难而上,在这一研究领域辛勤拓展,他的专著《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就是研究“第三代”诗歌的一部力作。获得许多批评家同行的高度赞誉。谭五昌的另外一部诗学专著《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同样在诗歌批评界与学术界同样广获好评,例如,新锐批评家刘波认为:《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分别从20世纪中国诗人在死亡想象中的历史深度、审美之维、哲学阐释、心理分析和‘性别’书写等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新诗的悲剧精神,第一次全面地对中国20世纪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命题进行探索性的揭示,堪称新诗研究领域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创新之作。”他进而指出:“在文学研究的大背景之下,融历史学、美学、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多维研究,是当下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但这一研究方向似乎并没有被系统地定位。谭五昌的《 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在这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上,对此方法的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推动。”(参见刘波:《死亡想象的诗意探寻》)。确实如此,谭五昌的诗歌批评往往涵纳生命诗学、历史诗学、文化诗学、语言诗学、心理诗学、精神哲学等诗学主张,同时又把它们融汇贯通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综合性的诗学理论建构能力。
其二,谭五昌的诗歌评论具有丰富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与深刻精准的理论概括能力。当前的诗歌批评有一种迷失于理论空转的倾向,往往只谈现象,不谈作品,或者偏于理论概括,而缺少作品细读的坚实支撑,由此带来理论概括的空泛与偏失,看起来总与新 诗文本的实际情形隔着一层。谭五昌对新诗经典富有个性化的细读分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聚焦新诗的艺术特质,力图凸显出新诗本身的“文学性”与“审美性”,往往要言不烦,切中肯綮,同时在细读的基础上追求深湛的理论概括,文字简洁而富有诗性的意味。谭五昌新近出版的《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是新诗文本细读的厚重之作,出版之后深受读者的欢迎。洛夫先生在对谭五昌的《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出版贺信中说:“诗本身是一种价值,诗人就是这个创造价值的人,而评论家则是一个诠释,评述,释放诗歌价值的知音。像谭五昌这样的评论家,不但是诗人的知音,中国当代诗歌价值的定位者,甚至是中国新诗评论史的建构者,他的成就值得推崇、表扬。”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也在贺信中这样高度评价谭五昌的《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这套书完整地呈现出中国当代诗歌的版图,填补了国内相关诗歌研究的空白,堪称一部口语体的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史。因而,这一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的问世,在当今诗评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选取食指、北岛、郭小川、顾城、王小妮、柏桦、余光中、洛夫、严力、张枣等百余位海内外优秀汉语诗人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生动的解读与赏析,从中可以发现谭五昌开阔的文学史视野与自觉的文学史意识。
其三,谭五昌的诗歌评论具有极为开阔的理论视野与极为自觉的研究方法。他对某个具体诗人或某个诗歌流派的研究往往能够在纵横对比中突显其个性特征与独到地位,常有令人赞赏的理论发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批评家杨四平在评价谭五昌的诗学著作《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这样说道:“我希望,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一书中的种种‘新观点’‘新方法’‘新思维’能够引起大家充分的共鸣、关注与重视。”(参见杨四平:《“第三代诗歌”研究的新突破》)。“新观点”、“新方法”、“新思维”确实是谭五昌追求的批评路向,他的诗歌批评之所以眼光独特,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的观点、方法、思维不墨守成规,而是向诗歌内部的新奇之境掘进,尤其呈现出批评方法上的涵容与开放。呼应着杨四平的观点,批评家赵思运如此评说:“谭五昌的《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从坚实的逻辑起点出发,密切追踪‘第三代诗歌’的运动全程,以缜密的逻辑思辨,深度勘探并彰显出第三代诗歌的内在真相与格局,闪烁着深挚的反思眼光。尤其是对‘第三代诗歌’中革命情结及其反思的论述,显示出谭五昌作为一个学者的深邃学术眼光与历史眼光。”(参见赵思运:《一部富有反思精神与“行动美学”的诗学著作》)。与此相关,在讨论谭五昌诗歌批评的时候,评论者普遍认为他对中国当代诗坛的多元格局有非常深入的观察,对诗人个体之间的风格差异性有洞若观火的眼光。实际上,这是一个批评家的禀赋,也是一个批评家对文学标准的坚守。这在谭五昌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客观说来,谭五昌的诗歌批评有其缜密和细腻之处,他善于在细致的比较中发现一位诗人创作风格的特异性,又在宏观的视野中进行恰如其当的评价。
最后,谭五昌的诗歌评论已经建构其独特的批评文体,其文字既充满诗意的文采,又显示学理性的严谨与逻辑性的缜密,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显示出一位成熟的诗歌批评家的过人风采。当前的诗歌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不少诗歌批评家的文章缺少鲜明的个性风格,缺少必要的辨识度。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究其根源,恐怕还是批评家本身文学素养匮乏的一个表现,批评家不能把自己的理性思考转化为包容文学性的表达,不能在批评文章的内在深度中抵达富有诗性的自觉之境。应该说,谭五昌的诗歌批评有其自成风格的表达方式,文字洗练圆畅,具有诗性的美质。谭五昌的诗歌批评语言力避“学院派”的晦涩与枯燥,也远离“民间派”的随意与芜杂,在批评文体上有属于自己的探索。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需要长期的磨砺,而这正是谭五昌诗歌批评的用心之处。有些论者还提到谭五昌的诗歌批评有以诗论诗的特点,从深处看,也符合谭五昌诗歌批评的实际情形。
需要提到的是,谭五昌主编的许多新诗选本广有影响。实际上,这是他进行诗歌批评的另一种方式。谭五昌编选的《中国新诗白皮书(1999--2002)》、《中国新诗排行榜(2011--2017年卷)》、《青年诗歌年鉴(2015--2017年卷)》等,都是值得重视的诗歌选本。此外,谭五昌还是一位诗人,出版有《谭五昌的诗》等诗集。可以说,作为诗歌批评家的谭五昌具有丰富的侧面,他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期待。
2019年1月19日
【作者简介:吴投文,湖南省郴州人。文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与评论百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期刊全文转载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