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索南才旦的诗歌及其当代意义


  导读:乔延凤 (1944~)笔名黎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著有《乔延凤诗选》《乔延凤散文选》《诗歌苦旅》等十余部著作,作品选入《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新时期“新来者”诗选》等百余部重要诗歌选本,并以世界语介绍到国外。
        索南才旦是青海省一位藏族诗人,他的诗歌植根于青藏高原,植根于现实生活,散发着青藏高原原生态的气息。评析他的诗歌,研究他的诗歌创作之路,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当代中国新诗,具有现实的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
        我仔细地阅读了他《记忆,岁月之祝福》中的全部作品,觉得其中有不少佳作,这些诗作,形象鲜明,富于个性,有较强的感染力。
        索南才旦的生活阅历曲折丰富,他出生于农村,长期在青藏高原生活、从学校出来,他的足迹,遍及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特别是他在青海三江源高寒地带的玉树地区工作,长达23年之久,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厚实的生活基础;他和当地的民众长期共同生活,亲身感受着青藏高原独有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藏民族能歌善舞的艺术气质陶冶了他,青藏高原人民豪爽的性格,也影响着他,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底色。
        这些,从他的诗歌作品中,都能够看得出来;他还具备了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运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已经较为成熟。
        阅读他的诗歌,就把人们又带回到了他诗中所咏唱的青藏高原的奇丽风光和民族风情之中。
        他的《走近玉树》,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里这样写道:
  
   一种声音无法抗拒
   通天河犹如顽童奔走于旷野
   格拉丹冬清泉犹如醇香的奶酪
   养育火样的汉子水样的姑娘
 
   雪山:一座飞翔的白色巨塔
   栖落于这个星球的额头
   草场里的生命是团火
   牦牛燃烧古老的犄角
   以将士的姿态死守寒苦
 
   草浪打结的季节
   我醉倒在我的草场
   泪水流过的心尖
   淹没痛苦以及不朽
 
   头顶红珠的骑手
   眼睛里闪出多年的心愿
   覆盖生命的是皮袄
   绽放生命的也是皮袄
 
   走进玉树走进牧场
   我站在一块高大的岩石上远望
   绽放生命的土地
   在朗朗笑声中沐浴阳光
 
        这诗以不长的篇幅,将玉树的自然环境、风俗人情、社会面貌,都较好地表现出来了。
        诗中出现的物象,全融入了他的主观感情,词语的运用准确、形象。熟悉玉树州藏地风情的人,会感觉到亲切、自然,未来过这里的人,也会从中感受到那火一样的情感和生命的力量。
        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之源”,这里的地貌、气候、人文、历史等独特景观,都融入到了他的诗歌之中。诗中的意象,是丰富而独特的,充满了作者的个性。
        此诗起句就写道:

 “一种声音无法抗拒/通天河犹如顽童奔走于旷野/ 格拉丹冬清泉犹如醇香的奶酪/养育火样的汉子水样的姑娘”

        用“无法抗拒”一词,准确地表达出人力之外的自然力之博大,把高寒地带置于了这个博大的自然力之下。
      “通天河犹如顽童奔走于旷野”,以“顽童”的形象,将通天河“奔走于旷野”的原始感觉表现了出来,顽童的“奔走”是毫无拘束的。
         这些,皆源于作者平时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体验;这种体验、感觉是直观的,也是形象的。
      “格拉丹冬清泉犹如醇香的奶酪/ 养育火样的汉子水样的姑娘”
          以“奶酪”来喻格拉丹冬清泉,以“火样的”、“水样的”,来分别写高原上的男人女人,藏民的性格、外貌就都包括进来了。
  • “雪山:一座飞翔的白色巨塔/栖落于这个星球的额头”
        用“白色巨塔”喻雪山,形象逼真;“栖落于”地球的“额头”,这里将地球喻作一个巨人了,这种感觉充满了作者的个性;而“草场里的生命是团火/牦牛燃烧古老的犄角”,同样是充满了个性的新鲜意象,面对着人力之外的博大的自然力,“人”和人的生命,用什么来表现?他用了“火”来表现;写牦牛,则又用“燃烧”这个词,将藏地的人、牲灵,血肉饱满地凸现出来了,带浓烈的藏地色彩,他的诗句也充满了生命意识。
        所有这一切,与这个高寒地带的客观自然环境都不无关系。他写出来的诗句,客观外物与主观精神已融合到一起了,这就形成了他的富于个性色彩的独特的意象。
        接着,诗中直抒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心情:
“草浪打结的季节/ 我醉倒在我的草场/ 泪水流过的心尖/ 淹没痛苦以及不朽”
        “草浪打结”,将生命旺季的草,准确地描画出来,这又是个准确、形象的诗句;而“醉倒”、“泪水”、“痛苦”、“不朽”这些词,都浸满着作者的精神、情感,把外物与主观精神统一在了他的独特的意象之中。
        诗中随后写道:“头顶红珠的骑手/眼睛里闪出多年的心愿/ 覆盖生命的是皮袄/ 绽放生命的也是皮袄”
        “红珠”、“皮袄”是骑手的装束,这是个细节,将“骑手”的形象和生命,同时展现了出来;“皮袄”“覆盖生命”、“绽放生命”,“皮袄”这个物象,是索南才旦对藏民的生命抒写的外物化。
         结尾:“走进玉树走进牧场/我站在一块高大的岩石上远望/ 绽放生命的土地/在朗朗笑声中沐浴阳光”
         用了一个特写的镜头,将“我站在一块高大的岩石上远望”,看见阳光下藏民们的形象,画了出来,这个形象,将长久地留在每个阅读了此诗的人的心中。
        由他的这些意象独特的诗句,我们感受到了青藏高原原生态诗歌的力量,缺乏生活的基础,没有真切的感情体验,这样的诗句是写不出来的,可见诗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是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段时间以来,诗坛上曾流行诗是“小众化”的论调,读读索南才旦的诗歌,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诗歌与大众的关系,看待诗的社会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索南才旦对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是很强的,这些观察和体验的所得,还须通过文字将它们传达给读者,这就需要表现力了,他的文字表现力也是较强的,他诗中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索南才旦植根于青藏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之中,长期坚持诗歌写作,才使得他具备了这样的诗歌表达能力。
        《藏民与布达拉宫》(组诗),同样是写的不错的作品。
        这一组诗,将藏民族的自然、人文、历史、宗教,都融合到了一起,它的内蕴是丰盈的,表现出了藏汉历史的纵深感。
组诗的第一首这样写道:
 
年轻的雪山和草原    
千百年来的名字刻在石头之上
拉萨河  雅砻江
两行流自天庭的泪
 
年轻的雪山和草原
神化中横空出世且跚跚走来
流淌的沸血
洗刷我年少的灵魂
 
一种理由灵光暗失
荒诞中的曲折熠熠闪耀
流血的日子远去
神话的种子里萌发历史的漩流
 
        “年轻的雪山和草原 / 千百年来的名字刻在石头之上/拉萨河  雅砻江/两行流自天庭的泪”
         “刻在石头之上”,是实写,因许多名字都刻记在石碑上;又是说这些名字将与世长存;用“两行流自天庭的泪”来写拉萨河、雅砻江,这是索南才旦独特的意象,表现出他对历史、地理、人民的悲愍情怀,体现出他的个体精神,这是诗句主客观相融的一个实例。
         接着,“年轻的雪山和草原/神化中横空出世且跚跚走来/流淌的沸血/洗刷我年少的灵魂”
         用“年轻的”一词来写雪山、草原,表现出作者年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神化中横空出世”,将“雪山和草原”的诞生写了出来;“蹒跚”,将静中的动态描画出来;“流淌的沸血/洗刷我年少的灵魂”,这些对少年的“我”形成了影响,言“我”的精神、气质、灵魂的底色,皆源于这壮美的青藏高原的“雪山和草原”。
        “一种理由灵光暗失/荒诞中的曲折熠熠闪耀/流血的日子远去/神话的种子里萌发历史的漩流”
         写出了青藏高原是诞生神话的地方,历史、人生、精神,都受其影响;由此转入写藏汉的历史天空。
       “流血”,既写了雪山、草原的诞生,也暗示着几千年来的“流血”争斗,语意双关。
第二首接着写:
               
真正的故事在流血
山川河流孕育世纪风云
艰难的旅程
从此流向牧场流向村庄
 
英雄的松赞干布
择定另一方圣土
浩荡起成功的华轮
精明的文成公主
留下千百年回荡的声音
悠悠洞开心的绪语
 
广漠即时的太阳
翼落在布达拉宫顶
智慧屹立成红色磐岩
图腾浇铸慈光
 
          这一首,写布达拉宫的建立,将唐蕃的历史、人物、事件与布达拉宫、藏地风光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特有的历史气象。
        “真正的故事在流血/山川河流孕育世纪风云/艰难的旅程/从此流向牧场流向村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迢迢数千里,历经千辛万苦,用“真正的故事在流血”来概括,深沉而间约,“山川河流孕育世纪风云”,将这一重大事件的着眼点,放在了大的历史范畴内、长远的民族关系上,所以才有山川河流孕育世纪风云的诗句。作者写这些,同样融入了自己对这段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与深沉思考。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他们留下的是藏汉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的历史。这些又与建布达拉宫、大小昭寺,密切相关。
        作者把这些都放在了一个辽阔的历史时空里来表现,使得这首诗的内涵,有了纵深感。
        结尾,“广漠即时的太阳/翼落在布达拉宫顶/智慧屹立成红色磐岩/图腾浇铸慈光”
        写出布达拉宫是智慧的结晶、宗教的圣地。
         太阳光照耀着布达拉宫,用鸟翼飞临“落在布达拉宫顶”来描画,这是索南才旦独特的想象,同样充满了作者的个性。“智慧屹立成红色磐岩/图腾浇铸慈光”,以雄伟的气势与它的宗教光芒,将布达拉宫最主要的特征准确地描画了出来。
 
第三首作者写道:
 
圣宫布达拉
载满历史的变革叮咚作响
十七岁的梦景里
载满信仰载满虔诚
 
远道而来的香客
祈祷来世的幸福
永久的记忆
载满来世的梦
 
        写文成公主来到布达拉宫,带来的变革、变化,布达拉宫成为了世代香客们前来祈祷来世幸福的圣地。
        文成公主进藏时,虚岁才17岁,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藏汉友好,这里“十七岁的梦境里/载满信仰载满虔诚”,就赞美了她的这种情怀,她在布达拉宫里生活了四十年,写布达拉宫,也就是写这一位汉藏历史上被人民世代追怀的女性。
    最后,第四首写道:
 
如今
金雪莲闪耀
金顶沐浴辉煌
来自高处的吉祥
播撒不尽的心愿
悸动的思绪流淌珍珠
如杜鹃歌唱雪山
草原迎送春华秋实
拉萨河打捞幸福的歌
 
         写今天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的光辉还一直照耀着:“金雪莲闪耀/金顶沐浴辉煌/来自高处的吉祥/播撒不尽的心愿”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来表现文成公主给西藏后世带来的吉祥、幸福:“如杜鹃歌唱雪山/草原迎送春华秋实/拉萨河打捞幸福的歌”……
         整首诗结构严整,表达流畅,洋溢着汉藏民族之间和睦友好的气息。
……
        这类题材,《彩陶:柳湾静静的光芒》也写的不错,历史感、社会感、人生感、现实感都表现了出来:
 
      你在黄土与雪地交融的湟水谷
      你轻轻拂去四千年落定的尘埃
      尔后紧紧握住古人的手
      一双双如此冰凉如此灵巧的手啊
      灵巧得如同天公在空中绘制彩虹
      是你们烧制最初的人间色彩吗
      是你们创造最初的人间财富吗
      为什么若干年以后悄然离开故土
      是因为弹尽粮缺移居他乡
      还是因为一场空前的灾难
      使你们妻离子散沦落异地
      我们看着一簇簇静静的光芒落泪无语
      在心与灵魂的完美对话中
      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祈祷
      面对静卧的智慧与闪烁的光芒
      所有的文字和语言只能俯身叩首
      我们只能用现代的方式默首祭奠
 
      走吧!走进烧制彩陶的柳湾部落
      长者粗裂的手中骨针飞扬
      流苏的腰裙和投石器顺手诞生
      男人们取土和泥在陶坊忙来忙去  
      想起族人庆祝丰收和喜悦的圆形舞
      想起星光下幸福的呼噜声
      就这样手舞足蹈人头蛙形的多种盛器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像生命一样诞生
      女人们劳作是为了陶罐中盛满食物
      把谷粟和猎肉贮满过冬的陶罐
      老者远逝骨针一枚或彩陶千件
 
      面对静卧的智慧与闪烁的光芒
      所有的文字和语言只能俯身叩首
      我们只能用现代的方式点亮未来
 
      创造财富拥抱财富
      好多种欲望迂回至今
 
        此诗写柳湾的彩陶,通过对先民们制作彩陶、还原他们当年的生活情景,描画出先民们的勤劳、智慧、艺术创造上的才华。
       “在黄土与雪地交融的湟水谷/ 轻轻拂去四千年落定的尘埃/ 尔后紧紧握住古人的手/ 一双双如此冰凉如此灵巧的手啊/ 灵巧得如同天公在空中绘制彩虹”
        开头,写去柳湾访问先民的文化遗存,总写先民们一双双灵巧的手,“如同天公在空中绘制彩虹”一般。
        以“天公在空中绘制彩虹”来写他们制作彩陶,赞美了劳动者们创造了人类世界: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
        接着,“是你们烧制最初的人间色彩吗/是你们创造最初的人间财富吗/为什么若干年以后悄然离开故土/是因为弹尽粮缺移居他乡/还是因为一场空前的灾难/使你们妻离子散沦落异地”
        这一连串的问句,实质先是肯定了先民、肯定了他们用劳动创造世界的业绩;对四千年前先民们的命运,随后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心:柳湾的先民们,是为何消失的?
        接着,作者用想象的笔触,还原出了柳湾先民们当年的生活,表现出他们栩栩如生的制造彩陶的艺术:
       “走吧!走进烧制彩陶的柳湾部落/长者粗裂的手中骨针飞扬/流苏的腰裙和投石器顺手诞生/男人们取土和泥在陶坊忙来忙去/  想起族人庆祝丰收和喜悦的圆形舞/想起星光下幸福的呼噜声/就这样手舞足蹈人头蛙形的多种盛器/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像生命一样诞  生/女人们劳作是为了陶罐中盛满食物/把谷粟和猎肉贮满过冬的陶罐老者远逝骨针一枚或彩陶千件”
        这是诗中精彩的一段,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柳湾四千年前的风俗画面,由衷地赞美了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艺术,创造了财富。
        诗中出现的长者、男人、女人、老者,都活在了我们的眼前。
        特别是柳湾人“庆祝丰收和喜悦的圆形舞”、“星光下幸福的呼噜声”、“手舞足蹈人头蛙形的多种盛器等,这些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记忆之中。
        这篇作品,洋溢着劳动的欢乐,歌唱着青藏高原先民们丰收的情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出了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这样的作品,与作者对遗址实物,特别是对彩陶(包括彩陶上的图画)的细致观察,对先民们劳作、丰收、艺术创造的深刻体验,是分不开的,观察、体验是写好此诗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加上准确、形象地表达就可以了。
        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索南才旦善于采用低回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飘落在南迦巴瓦的雪》,就是运用纯熟的一首:

八月,我在雅鲁藏布
收获青稞
收获带有蕨麻味的苹果
还有贡布人家的酥油拌雪果(洋芋)
忘不了 ,雅鲁藏布及其跳动的琴弦

八月,我在雅鲁藏布
收获桃子
收获李子和掉瓜
还有贡布人家整个院落
目睹桃花盛开又有怎样泪水流下

八月,我在南迦巴瓦雪山脚下
沐浴阳光
沐浴前半生和后半生
还有青青涩涩半生不熟的诗文
雪峰撑起谁的信念在继续向上

八月,我在南迦巴瓦雪山脚下
雪飘落在心间
花儿开在心间
还有一条远方的路搁在心间
真好看,南迦巴瓦及其白色的袈裟
 
        全诗以低回咏唱的形式,将劳动、收获,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都咏唱出来了。这种形式,正好就是与散文线性表达相区别的诗的表达形式。
        诗中一连写了“青稞”、“带蕨麻味的苹果”、“酥油拌雪果”、桃子、掉瓜等这些具体的物象,使人如见其形;后面写到的精神、宗教,也都带着青藏高原鲜明的地方色彩。
        他的《江源情歌》,也明显带着民间歌谣的成分:
 
我走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
寻找雪山最美丽的格桑花
蝶飞蜂舞我看花了眼
我要找的格桑花他还没有开
我来到奶茶飘香的牧场里
寻找江源最善良的姑娘  
牛叫羊唤我乐醉了心
我要找的姑娘她还没有来
怪只怪我来得不是时候
相约的日子定在那七月的赛马会
 
        索南才旦长期在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他对藏地的民歌、民俗是谙熟的,这些带着民歌色彩的诗,感情色彩鲜明,充满了生活气息,优美而动听,明显地展现出民歌民谣在情感表达和传播上的优势。
        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诞生了《格萨尔王》史诗和仓央嘉措那样优秀的诗人。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歌谣对于索南才旦诗歌创作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建设、繁荣中国的当代新诗,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他的《日月山下马兰花》同样是一首具有民歌色彩的作品:
   
一掬清泉之水
醉得马兰花满地红艳
阴坡上勾魂的“花儿”四溢
母亲们铲草的声音真淳
 
旷野:马兰花翘首远望
清淡的季节忘却孤寂或者细语
陪你走过温柔的六月
红岭乃是一本传世宝典
 
远古的钟声明朗
多姿的身段撩开夜的外衣
用心聆听悠远的钟声
父亲们站立的姿态犹如磐岩
 
黎明的飞鸟令我梦醒
此刻的思绪落泪无语
千年的梦景一闪而过
 
        此诗写日月山下的马兰花,母亲、父亲对举,实际所写的,是那里淳朴的民族风情。
        索南才旦到过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他以辽阔、博大的胸怀,来抒写青藏高原上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现实社会的生活,充满着社会感、人生感、现实感,他的作品是高亢而沉郁的,这样的气质也是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所赋予他的。
      《青南系列》(组诗),同样充满着作者的个性,其中《在倒淌河上路》这样写道:  
 
    丑陋的山头扑面而来
    四溢湖泊送来吉祥的奶酪
    岩石中央牧女长成雪莲之花
    绽放的微笑像一弯新月
    听不清晰的呻吟
   镌刻倒淌河新的寄语
   岔路口
    玛尼石堆描述一种形象
    前方的部落载歌载舞
    踉跄的姿态是做远行准备
    用一杯烈酒换取那片云彩
    缕缕炊烟在昌盛牧地
    耕植春秋耕植幸福
    抑制频频追寻激起的花朵
    完成一次长长的祈祷
    作为遗忘苦难的坟茔
    种植生命的歌谣时高时低
    倒淌河走在没有归期的路上
 
       倒淌河,东起日月山,,西至青海湖,,全长约40多公里,它与东流到海的百川不同,是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故名倒淌河。
      “丑陋的山头扑面而来/ 四溢湖泊送来吉祥的奶酪/ 岩石中央牧女长成雪莲之花/绽放的微笑像一弯新月”
        诗的起句,就将一幅山、湖、人的风俗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丑陋”写山头,带有荒凉感;“四溢湖泊送来吉祥的奶酪”,又给人以甜蜜感。“ 岩石中央牧女长成雪莲之花/绽放的微笑像一弯新月”,将牧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她放牧的牛羊,才是“奶酪”之源。她的劳动才是真正美的。“微笑像一弯新月”, 则将她的美丽、姣好写了出来。作者以“雪莲之花”来写高寒地带的牧女,饱含着对牧女的赞美,这又与她的性格和高寒地域特征紧密地关联着。
       “听不清晰的呻吟/镌刻倒淌河新的寄语”,“呻吟”一词,是幸福的“呻吟”还是苦难的“呻吟”?作者没有明写;用“寄语”一词,表达出的是希望;
        而“岔路口/ 玛尼石堆描述一种形象/前方的部落载歌载舞/踉跄的姿态是做远行准备”,则将藏民们的歌舞,形象地描画了出来,特别是“踉跄的姿态是做远行准备”一句,写得准确而生动。没有对藏地风情的体验、对藏族歌舞的洞悉、对藏民性格的了解,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接着,“用一杯烈酒换取那片云彩/缕缕炊烟在昌盛牧地/耕植春秋耕植幸福/抑制频频追寻激起的花朵/完成一次长长的祈祷/ 作为遗忘苦难的坟茔/种植生命的歌谣时高时低/倒淌河走在没有归期的路上”
作者将生活、死亡,宗教、风俗,都写得十分透彻,读“作为遗忘的坟茔”的诗句,人生感顿时就产生出来了。这些诗句的抒写,既让我们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藏族歌舞、民谣是怎样地影响到了作者。
         索南才旦的原生态诗歌,饱含着歌舞、民谣的成分。
 
《恰卜恰美酒》作者这样写道:
   
走进牧女端来的龙碗奶茶
每根神经都在饮食微笑
我是一位贫穷的孩子
嘶哑的嗓子唱起一首情歌
出门的日子落脚于这里
夜不再到来
油灯点破黑夜死守寂寞
一片风景在酥油灯花上绽放
兴奋与恐惧如呓语滑翔脆弱
黎明前我们必须出发
恰卜恰银杯斟满希望之酒
黎明前我们必须出发
 
        起句“走进牧女端来的龙碗奶茶/每根神经都在饮食微笑”,这里用“走进”一词,将全身进入奶茶的感觉表现出来了,“每根神经”,极言饮奶茶时的感觉,是全身心地投人的,这样的感觉,是作者感情体验深的结果。没有这样深的感情体验,也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来。
        而《清水河记忆》一首,作者这样来写:
 
紧接巴颜喀拉之山
另一个驿站屹立在风的缺口
澜沧江水拥抱月亮的时候
风却在弹奏发自心扉的交响乐
牧羊的姑娘
点燃梦的香火
燃烧的牛粪火醉人
白色的青稞酒真美
公路岔口
霹雳的声音断裂
我们走向康域重镇——结古,
 

       这首诗短短11句,将自己在一个场景里的感觉、体验,写得十分饱满。
       “紧接巴颜喀拉之山/另一个驿站屹立在风的缺口”,作者不说驿站屹立在“风口”,而是说屹立在“风的缺口”,“缺口”二字,一个“缺”字,就将这个地形的特征全画了出来;“澜沧江水拥抱月亮的时候/风却在弹奏发自心扉的交响乐”,江、月、风,都 用了富有感情的拟人化来表达了。
        接着写人——牧羊的姑娘,连牛粪火都是醉人的,“白色的青稞酒真美”,黑夜与白色,对比强烈;“公路岔口/霹雳的声音断裂”,结尾戛然而止,给人以裂帛之声。
        他写自己故乡的作品,充满着对故乡的一片真情,《卓仓,扎西德勒》就是这样的诗篇:
 
                               一
卓仓,稞麦诞生
历史的金轮印记沧桑
在你的怀抱里仰卧天空
如同在华盖下倾听天籁
在阿弋桑迈神山之下
在北方湟水之南
杨宗林的松涛响彻雪域大地
扎西当卡祥光四溢
多杰羌宝殿桑烟弥漫
                                二
卓仓,我可爱的家乡
岁月在文明的边缘滑翔了千年
对你的虔诚如同对大地的虔诚
除了六字真言的祝福我别无选择
在长袖飘舞则柔典雅拉伊飞扬的神韵中
在弓箭化作一朵朵莲花的孕育中
母亲们热爱生活如同热爱自己的儿女
父亲们热爱生活如同热爱绽放的生命
幸福的河流从远古流到现在
                               三
卓仓,扎西德勒
玉石栏杆和象背云鼓是你永远的见证
在无数个流彩或斑驳的旅途中
面对幸福和苦难
面对过去以及现在和未来
在孕育成长的极度渴望中
爱心付出的伟大归功于你的子民
繁荣昌盛的夙愿如油灯燃烧不灭的信念
在面对净水般的颂词中声声不息
卓仓,扎西德勒
 
        这首诗,内涵丰盈是它的厚实之处,真情表达是它的成功之处。
        整首诗,将作者对家乡、父母、乡亲、土地、历史、现实的真挚之情,较好地抒发了出来。
        全诗每一节的都用家乡名“卓仓”二字开头,声声呼唤,表露出游子怀念故乡、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扎西德勒”,藏语,扎西是吉祥,德勒是好,最后,作者回环使用“扎西德勒”,表露出对家乡的深情与深深地祝福。
        这一类作品,充满了真情,由此而能够看出,诗写中的本真与如何才能感动人的问题。
        从索南才旦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生活积累对于一个诗写者的重要性,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体验,是我们从事诗歌写作的人所必须打实的基本功,而语言的准确运用、表达,同样也是我们所应当努力做到的。
        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要创作出真正经得起时间与诗歌审美检验的优秀作品来。
        诗歌中的意象,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客观外物主体化、主观精神客体化,则是创造新鲜意象的正确途径。我们要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诗歌还必须在音乐性、语言、意蕴、表达和诗歌审美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诗歌的语言,要摈弃翻译体的弊端,要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新鲜、活泼、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要只在狭小的自我中讨生活,以致迷失方向,甚而陷入一些人设置的语言迷宫。
        索南才旦的诗歌创作,因所处的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使他能够较少地受到诗坛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原生态的优势。
        与那些缺乏实际的社会内容、艺术表现上又苍白无力的作品相比,索南才旦的诗歌,精神的饱满的、内涵是丰盈的、艺术上闪耀着原生态的光辉。
        他以自己原生态的诗歌,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诗歌与民众、与社会生活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诗歌必须深深地植根于厚实的生活土壤、社会土壤、民族土壤之中。
        索南才旦原生态诗歌的意义,应当引起当今诗坛的重视,并从他的诗歌文本和诗歌创作上,受到有益的启示;以处理好生活与创作的正确关系,诗歌与民众的正确关系,使我们的诗歌始终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前进。
        只要我们遵循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就一定会迎来中国新诗的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