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诗歌是一种声音,是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翻滚,然后回归到本源,去探究生命真谛时的那一次次悸动。
与马文秀有过一面之缘。2018年,第二届沁朗杯全国青年文学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我和她同是获奖人员,马文秀很安静地坐在会场的前排,安静地像一首小诗。《雪域回声》是马文秀的处女诗集,从一首小诗到一本诗集,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马文秀内敛、沉郁的诗人气质。
近几年,马文秀的出镜率很高。在90后诗人中,她的诗歌独具一格,诗风一辨即明。且各大报刊也发表了她的不少诗作,获奖更是频频。回到《雪域回声》这本诗集的文本上,可以看出,诗人是有所准备的。那就是用一颗赤诚的诗心来拥抱生活,用高原雪莲的姿态来展现自己。
如果横向去比较,我在马文秀这个年龄,还没有机会去出版诗集。一个是自己的创作那时候还不够成熟,二是从写作和发表的“量”上,也远未达到出版的水准。大学校园里的青春诗歌写作,出版诗集,就像一个华丽的梦境。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校园诗歌尤其是大学校园诗歌,很多时候是诗坛储备生力军的地方。当今诗坛很多优秀的诗人,都曾经是校园里活跃的青春诗人。年轻就是最好的诗,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雪域回声》出版时,马文秀还是一个大学生,在花一样的年龄,拥有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本身就像诗歌意境般美好。
读完《雪域回声》,让我多了一份期待。可以说,2016年出版诗集时,马文秀的诗歌写作已经有了进一步写出优秀文本的潜质。她的诗,清新、灵动,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抒情风格,不拘泥俗套,在词语的准备上,喜欢借助一种跳跃的节奏,去冲破内心情感的挣扎。作为回族新生代的女诗人,自然会有人给她贴标签。从马文秀最新的诗作来看,她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对于外界的评价和褒奖,也有自己清醒地评判和自我调整。
诗歌是一种声音,是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翻滚,然后回归到本源,去探究生命真谛时的那一次次悸动。固然,吸引别人注意的有马文秀的民族身份,90后诗人、大学生等标签。但是诗人的文本,却是真正让人关注的焦点。诗集《雪域回声》里,马文秀将日常生活经验处理得干净而简洁,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沉淀在诗句中。“她的诗歌抒情,情调忧伤,内含着北方女孩的某种大气与苍凉,同时又具有穆斯林女性的民族意识和细腻的情感。诗人善于捕捉生命中不经意间的感动和苦难,并以此为出发点,很有见解的进行书写,凸显出诗人敏锐的洞察力。”(谭五昌语)
像《高原印记》:“外滩在热闹中绚烂/心却在盛满故乡星辰的火焰里游荡/我痴恋于高原雪山之巅的格桑花/祁连山雪线以下/跳动的古老篝火放牧的秘密/怅然,悠长//牧人的枣红马,携着草原成群牛羊/披着干净敞亮的月光/一路悠然,划过静谧的倒淌河//油菜籽漫过山坡,季节就暖了/我,轻妆粉黛/任黄昏轻染黄浦江/升到胸口的想念如一粒沙/我应幸福暴晒在三点钟/背着镰刀在田里卖力/打着新麦,忙于灶头//拔开霓虹里的夜上海/飘缈中,寻觅禅意包裹的高原气息/三江源里的神话/紧挨着,飞针走线里的彩虹故乡//高原在扎满了泥土的情感里/细数着黑土地里的掌纹,一深一浅”,通过对异地和故乡的情境对比,写出内心波动的思绪。城市的喧嚣,让诗人留恋西北的宁静。其实,从诗歌的意境美的营造上来说,雪山、枣红马、油菜籽本身就是美的化身。而诗人就像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提着一个小花篮,把诗句像蘑菇一样捡入篮中。
马文秀的诗歌,读起来并不难懂。她的诗歌乡愁来自青海,来自雪山融化的雪水流淌的地方。而诗人更像是一朵静静盛开的雪莲花。雪水的滋养让诗句更加地澄澈。读马文秀的诗,就像走进了草原、高山,在她的诗句中领略西部的风情,感受一望无垠地辽阔。
著名旅澳诗人、评论家、华侨大学教授庄伟杰说,作为90后诗人,马文秀善于把思维触角延伸到生活的诸多角落。其洋溢的情感意绪恰似光和水,流到哪里便是哪里的风景。无论是游走的、跋涉的,还是宣泄的、离溯的,抑或是沉默的、奔涌的,并不像那些流动的词语,能够任意地跨越时间与空间。于是,如同在溃退的潮水中踮脚张望着时光,驱使诗人在词语的向度上生发出幸福与疼痛、欢乐与悲歌,既闪烁诗性智慧的光芒,也带有生命个体对人间风情繁杂而茫然的观照。走在刚刚出发的路上,其高起点的写作以及淡定而从容的姿态,殊为难得。相信只要不断地向生命内部勘探,自觉地将文字深植于灵魂里,就有可能在神性的回归中,以生命和自然的节奏旋舞心灵的回声,并用人性的芬芳喂养苦难的诗歌。
我则要说,马文秀的诗歌写作,从故乡的风土人情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她的诗歌如涓涓细流,如闪电火花,如蜜蜂采蜜,总之,她让诗歌呈现的形式,是于无声处的渗透。是细腻的情感在与文字交融,是雪莲花的冰清玉洁与雪山草原互为背景,留下一帧相片。当然,对于马文秀的写作我是充满期待的,在诗意的拓展和题材的发掘上,还可以再向内心深处开进。在诗歌的技巧上,也需要再成熟一些。从《雪域回声》这部诗集里,我看见了一颗诗星的冉冉升起,一颗来自高原上空的诗星。
近几年,马文秀的出镜率很高。在90后诗人中,她的诗歌独具一格,诗风一辨即明。且各大报刊也发表了她的不少诗作,获奖更是频频。回到《雪域回声》这本诗集的文本上,可以看出,诗人是有所准备的。那就是用一颗赤诚的诗心来拥抱生活,用高原雪莲的姿态来展现自己。
如果横向去比较,我在马文秀这个年龄,还没有机会去出版诗集。一个是自己的创作那时候还不够成熟,二是从写作和发表的“量”上,也远未达到出版的水准。大学校园里的青春诗歌写作,出版诗集,就像一个华丽的梦境。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校园诗歌尤其是大学校园诗歌,很多时候是诗坛储备生力军的地方。当今诗坛很多优秀的诗人,都曾经是校园里活跃的青春诗人。年轻就是最好的诗,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雪域回声》出版时,马文秀还是一个大学生,在花一样的年龄,拥有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本身就像诗歌意境般美好。
读完《雪域回声》,让我多了一份期待。可以说,2016年出版诗集时,马文秀的诗歌写作已经有了进一步写出优秀文本的潜质。她的诗,清新、灵动,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抒情风格,不拘泥俗套,在词语的准备上,喜欢借助一种跳跃的节奏,去冲破内心情感的挣扎。作为回族新生代的女诗人,自然会有人给她贴标签。从马文秀最新的诗作来看,她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对于外界的评价和褒奖,也有自己清醒地评判和自我调整。
诗歌是一种声音,是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翻滚,然后回归到本源,去探究生命真谛时的那一次次悸动。固然,吸引别人注意的有马文秀的民族身份,90后诗人、大学生等标签。但是诗人的文本,却是真正让人关注的焦点。诗集《雪域回声》里,马文秀将日常生活经验处理得干净而简洁,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沉淀在诗句中。“她的诗歌抒情,情调忧伤,内含着北方女孩的某种大气与苍凉,同时又具有穆斯林女性的民族意识和细腻的情感。诗人善于捕捉生命中不经意间的感动和苦难,并以此为出发点,很有见解的进行书写,凸显出诗人敏锐的洞察力。”(谭五昌语)
像《高原印记》:“外滩在热闹中绚烂/心却在盛满故乡星辰的火焰里游荡/我痴恋于高原雪山之巅的格桑花/祁连山雪线以下/跳动的古老篝火放牧的秘密/怅然,悠长//牧人的枣红马,携着草原成群牛羊/披着干净敞亮的月光/一路悠然,划过静谧的倒淌河//油菜籽漫过山坡,季节就暖了/我,轻妆粉黛/任黄昏轻染黄浦江/升到胸口的想念如一粒沙/我应幸福暴晒在三点钟/背着镰刀在田里卖力/打着新麦,忙于灶头//拔开霓虹里的夜上海/飘缈中,寻觅禅意包裹的高原气息/三江源里的神话/紧挨着,飞针走线里的彩虹故乡//高原在扎满了泥土的情感里/细数着黑土地里的掌纹,一深一浅”,通过对异地和故乡的情境对比,写出内心波动的思绪。城市的喧嚣,让诗人留恋西北的宁静。其实,从诗歌的意境美的营造上来说,雪山、枣红马、油菜籽本身就是美的化身。而诗人就像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提着一个小花篮,把诗句像蘑菇一样捡入篮中。
马文秀的诗歌,读起来并不难懂。她的诗歌乡愁来自青海,来自雪山融化的雪水流淌的地方。而诗人更像是一朵静静盛开的雪莲花。雪水的滋养让诗句更加地澄澈。读马文秀的诗,就像走进了草原、高山,在她的诗句中领略西部的风情,感受一望无垠地辽阔。
著名旅澳诗人、评论家、华侨大学教授庄伟杰说,作为90后诗人,马文秀善于把思维触角延伸到生活的诸多角落。其洋溢的情感意绪恰似光和水,流到哪里便是哪里的风景。无论是游走的、跋涉的,还是宣泄的、离溯的,抑或是沉默的、奔涌的,并不像那些流动的词语,能够任意地跨越时间与空间。于是,如同在溃退的潮水中踮脚张望着时光,驱使诗人在词语的向度上生发出幸福与疼痛、欢乐与悲歌,既闪烁诗性智慧的光芒,也带有生命个体对人间风情繁杂而茫然的观照。走在刚刚出发的路上,其高起点的写作以及淡定而从容的姿态,殊为难得。相信只要不断地向生命内部勘探,自觉地将文字深植于灵魂里,就有可能在神性的回归中,以生命和自然的节奏旋舞心灵的回声,并用人性的芬芳喂养苦难的诗歌。
我则要说,马文秀的诗歌写作,从故乡的风土人情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她的诗歌如涓涓细流,如闪电火花,如蜜蜂采蜜,总之,她让诗歌呈现的形式,是于无声处的渗透。是细腻的情感在与文字交融,是雪莲花的冰清玉洁与雪山草原互为背景,留下一帧相片。当然,对于马文秀的写作我是充满期待的,在诗意的拓展和题材的发掘上,还可以再向内心深处开进。在诗歌的技巧上,也需要再成熟一些。从《雪域回声》这部诗集里,我看见了一颗诗星的冉冉升起,一颗来自高原上空的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