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国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科创诗词工委副主任,中国李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嵩岳诗赋研究院院长,羽帆诗社、嵩岳诗社创始社长,香港长青诗社总顾问,杜甫文化推广大使。
以“南、水、北、调、功、在、千、秋”为韵。谨以本文献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
碧水情归北国,暖流源自天南。莽神州三纵四横者,共和国治水之激越鸿篇也。领袖登临邙岭,初谈借水;伟人视察长江,擘画图蓝。从青藏、到扬州,西中东三条线依遵事序;兼有无、均丰欠,真善美九万里滋润人间。宏哉无量之功,功高大禹;壮矣兴邦之德,德本轩辕。保障民生,既优化产业结构;复苏生态,更激活水利资源。水龙吟之北流长歌者,大运河兮重解新颜也。
高昂陶岔龙头,喷涌丹江智水。引中线自流北向者,出南阳惠首都情怡神醉也。夤夜清歌如梦,漱玉吟风;霞朝丽日映波,舒荣绽蕊。挽江河、跨淮海,仰嵩岳景太行锦簇中州;越幽燕,抵京津,滋牧野润林州绣成上瑞。千里追星赶月,炳彩流光;万家接渌进门,庆云弹泪。文物发掘,让历史得以重光;展馆济成,庇珍品恰来荟萃。莺啼序之上善华章者,擅文明兮时代大美也。
江山如此多娇,天河逶迤华北。数古今人物风流者,敬李冰尊贾鲁居功至伟也。遥思楚相孙叔,成就粮仓;笑谈邺令西门,引漳富魏。忆王景、说马臻,治黄河修鉴湖万品流芳;礼苏轼、恭则徐,缮六井固海塘富民泽被。创谋方略建国,称叹孙文;祈愿酬决人民,盛开嘉卉。初心彰显,万里江河足迹留;使命甘当,元功壮举金樽酹。诉衷情之时代群英者,展雄风兮勒铭富岁也。
网渠蜿蜒如龙,蹈咏旅歌寄调。佑南水一路北行者,百千数大工程气象浑灏也。创举寰球无两,面广线长;水质Ⅱ类久持,甘甜绵邈。穿黄井、双隧洞,江河水郑州城握手言欢;飞渡槽、两层涵,倒虹吸水立交各臻其妙。加高丹江库坝,蓄水量增;连渠分水管线,一应配套。百年标准,攘灾弭患且排洪;一脉灵泉,安流千载并防涝。沁园春之彪炳当代者,利千秋兮丰碑杲杲也。
所自五星召唤,中线移民丕功。万斯民勇毅而上者,舍故里走异乡敢于牺牲也。库区数次流迁,根源鄂豫;接纳无微不至,爱逾亲朋。新生活、高水准,强教育保就业环境改善;排万难、发业力,抓机遇迎挑战岁月峥嵘。云移眷恋淅川,痕留渠首;星散情归寓所,心系游龙。珠耀新村,水袖云流怀庆府;徙居天下,吾心安处话丹衷。长相思之乡邻百姓者,大情怀兮万象飞虹也。
世纪调水工程,弦歌无所不在。善维养运行调度者,精准性标准化无任精彩也。浩浩汤汤南水,惠泽北方;熙熙攘攘人流,中原唱凯。碧莲城、绿饭碗,金招牌红嘴鸥幸有夹持;航空港、红旗渠,促经济映天河名扬四海。作别苦咸高氟,村井水甜;钧瓷重现生机,明眸善睐。地平地下,水源容补益城乡;华北华南,秀润工商千百代。酹江月之十年受益者,将黎庶兮心田灌溉也。
沃流浮载天地,画廊仪态万千。细盘点中线效益者,惠民生促经济燃亮景观也。随处渠映彩虹,牧歌四季;模范生态城市,饮水思源。自南阳、到许昌,灵山秀水波涌临颍幻境;过郑州、向焦作,姿影岚光南北璧合珠联。第一楼方志馆,淇河赓唱;安阳水滹沱河,流泽余甘。燕赵云飞,西柏坡上观日出;故宫宝藏,团城湖中别有天。踏莎行之文旅歌吟者,风景好兮独看这边也。
甲辰龙腾凤舞,喜逢十度春秋。看中华圆梦复兴者,为国家成大义后乐先忧也。移民背井离乡,其行也壮;团队工程建设,其为也牛。五加二、白加黑,吃大苦耐大劳创新奉献;党为公、政为民,求质量重速度科学探求。南北棋布一盘,水尽其用;东西调配三线,兼济未休。团结和谐,众志成城兴伟业;民生为上,克难攻坚引清流。彩凤飞之褒扬精神者,沐八荒兮韵壮九州也。
2024年4月12日 初稿于中州知时斋
2024年12月4日 31稿于中州知时斋
注释:
(0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950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自此新中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中线工程从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取水,通过位于河南淅川县的陶岔渠首,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4个省市供水,解决沿线水资源短缺问题。丹江口水库始建于1958年9月。1958年至1973年,是丹江口水库的基本修建期。中线干渠工程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务院批复,工程于2003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正式通水。
(02)三纵四横:三纵,指南水北调工程西、中、东三条从南向北的纵向人工调水工程。四横,指东中线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条横向流淌的河流。“三纵四横”构成国家水网主骨架,目前东、中线工程已建成通水10年,西线工程正在规划论证阶段。
(03)领袖登临邙岭: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河南郑州登临邙岭小顶山,意味深长地对陪同视察的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
(04)伟人视察长江: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湖北武汉时,在“长江”号军舰甲板上问陪同视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给北方一些?”正是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成都召开。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构想和水利专家规划,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正式提议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得到了会议的支持与批准。
(05)西中东三条线:西线,从四川的长江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取水,至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规划长度1451公里,目前正在规划阶段;中线工程全长1432 公里,全部实现自流输水,已于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正式通水;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江苏扬州开始,利用原来的京杭大运河,通过13处泵站逐级提水,提升65米扬程,向沿线的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5省市送水。东线工程全长1156公里,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
(06)大禹: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为我国夏朝的开国君王,史称大禹、夏禹,与伏羲、黄帝一起并称上古时代传说中的贤圣帝王。他将父亲鲧的治水方针由“堵”改“疏”,从而取得卓越的治水成就。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家喻户晓且传颂至今。
(07)轩辕:即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出生于今河南新郑与新密交界处的轩辕之丘,是故又称轩辕黄帝。
(08)水龙吟:词牌名。以下各段同一位置的“莺啼序”、“诉衷情”、“沁园春”、“长相思”、“酹江月”、“踏莎行”、“彩凤飞”等,均为三字词牌名。
(09)北流长歌: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于2023年推出的原创歌曲,由黄念清作词、朱才勇作曲、万莉演唱。
(10)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战国,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运河最早开凿的目的,主要是为当时的军事行动服务。隋唐国家统一之后,运河又具有了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作用。在此后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运河历经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最后一次兴修完成,统称为“京杭大运河”。
(11)智水:《论语·雍也》云:知(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此处将南水北调之水喻为“智慧之水”。
(12)自流北向:上世纪70年代,南阳邓州人民经过长期努力,用毅力、智慧乃至生命先后建成引丹渠首闸和4.4公里长的引水渠、8公里长的引丹总干渠以及下洼枢纽。引丹工程打下了南水北调的第一根桩基。中线工程在此基础上建成渠首闸和新的干渠,引水北上,成为世界上跨流域引水工程中最长、最大的自流工程。
(13)庆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萧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东汉·班固《汉书·天文志》)
(14)李冰(生卒年不详):战国著名水利专家,与其儿子李二郎一道设计修建了使用至今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
(15)贾鲁(1297年—1353年):元代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他灵活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因地制宜地“凿之以通,取之以平,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开渠排洪”。又因疏浚惠民河功绩卓著,后人将该河改称“贾鲁河”。
(16)楚相孙叔:即春秋时期任楚国令尹的水利专家孙叔敖(约公元前630—593年),主持修建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què bēi),使今日安徽寿县一带成为当时的楚国粮仓。
(17)邺令西门:即战国初期魏国安邑的邺县县令西门豹(生卒年不详)。《史记·滑稽列传》的《西门豹治邺》,就是他初任县令之时革除陋习的故事。当年西门豹征发百姓开凿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发展生产。如今,引漳十二渠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8)王景(约公元30—85年):东汉著名水利专家。公元69年,王景主持治理后,使黄河相对安澜近八百年。
(19)马臻(公元88—141年):东汉著名水利专家。公元140年主持兴建鉴湖工程,全面改造了山会平原,使鉴湖水利工程具有了防洪、灌溉、航运和城市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流泽后世。今人考证鉴湖堤坝周长127里。
(20)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亦善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其任徐州知州时率领百姓修堤抗洪,任职杭州时率领军民疏浚西湖,修缮六井,疏浚西湖及横贯西湖的“苏堤”,被贬惠州时捐资修建惠州西湖的“苏堤”等等。
(21)则徐:即林则徐(公元1785—1850),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水利专家。他懂得水利的兴废攸关国计民生,从政40年历官13省,每到一地治水一方,从海河到珠江再到太湖流域、大西北的伊犁河,都为当地的水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22)孙文:即孙中山(1866—1925),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三民主义倡导者。他在完成于1919年的《建国方略》中,首次提出了“引(长)江济(黄)河”的宏伟构想。
(23)江河足迹:2019年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足迹江河》一书,作者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第一任主任、党组书记张基尧。在书中,作者深情回忆数十年主持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项目的非凡成就,同时反映了中国水利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
(24)浑灏:雄浑浩大。
(25)水质Ⅱ类:水质,指水体中溶解物、悬浮物、细菌等各类物质与生物的含量与性质。我国将水质分为六个类别。Ⅱ类水质属优质饮用水,标准较高,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制更为严格。
(26)穿黄井:中线穿黄工程位于河南郑州以西约30公里处的荥阳孤柏嘴。穿黄工程全长19.30公里,包括两岸连接明渠和4.25公里长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控制性项目、关键性工程。穿黄井是指用于安放盾构机作业的上下竖井。穿黄竖井修建了两个,分别位于黄河南、北两岸。南岸竖井位于荥阳王村,北岸位于温县南张羌乡马庄。工程建成后,南岸竖井成为总干渠的穿黄进水口,北岸竖井成为总干渠的穿黄出水口。
(27)双隧洞:穿黄工程采用双隧洞布设,是南水北调工程中规模最大、单项工期最长、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复杂的交叉建筑物。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历时9年建成。隧洞全长4.25公里,直径7米,采取内衬加外衬双层衬砌方法,确保了隧洞的输水安全。
(28)飞渡槽:泛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种跨越江河的输水渡槽。其中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为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其内径、单跨跨度及最大流量,均居世界前列。
(29)两层涵:南水北调中线穿越焦柳铁路宝丰编组站时,需要修建铁路暗渠。由于铁路繁忙,每天260趟行车,且不能停车施工。技术人员采取双层涵洞设计、分批顶进施工方法,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30)倒虹吸:利用虹吸原理输水的立体交叉工程。倒虹吸,就是一个倒置的彩虹,能够让水从河流(或公路、铁路)下穿过,形成一种奇妙的水立交现象。为确保水质安全,中线工程修建了大量倒虹吸工程,主要有箱形和圆形两种。
(31)加高丹江库坝,蓄水量增: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2011年至2012年是水库大坝的加高期,大坝高度从原始设计的162米提升到176.6米,使水库蓄水水位提高了14.6米,为中线工程全程自流输水创造了条件。
(32)连渠分水管线,一应配套:此处指南水北调配套供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沿线设置若干分水口门,各地又建设了连接总干渠与受水水厂的输水管网及相应配套设施,通过自流或泵站加压方式向沿线水厂提供源水。受水水厂经过处理后,再通过自来水管网将优质南水送到千家万户。
(33)百年标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设计的防洪标准,为20年至50年一遇洪水。在实际施工中,东线一期工程增强了相关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打通了部分防洪通道,提高了沿线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尤其是泵站群工程的建设,使得防洪标准提高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34)杲杲:明亮的样子。《诗・卫风・伯兮》有云:“其雨其雨,杲杲日出。”
(35)五星:即国旗。丕功:即大功。
(36)库区数次流迁:从1958年至1973年,丹江口水库的库区建设,累计有50余万人次搬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后,丹江口库区又有30多万人搬迁。其中,河南省淅川县16.54万人。河南省上下一心,迁安双方紧密配合,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库区移民顺利实现搬迁,完成了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壮举。
(37)水袖云流:“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生态公园、3个主题公园、1条文化街区,组成了焦作市在南水北调干渠沿岸新建的天河公园。公园为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0余亩,放眼望去,绿树成荫,花繁叶茂,足足有359种乔木、灌木。其中,焦作的市花月季就有100多个品种。怀庆府:焦作旧称。
(38)吾心安处:语出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39)运行调度:为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河南省加强了配套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养,加强值班值守,坚持统一调度、科学调度、精准调度,保证了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与水质安全。
(40)碧莲城:汉魏故都许昌又称莲城,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受益城市之一。
(41)绿饭碗:作为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作为河南省深度贫困县,如何让群众端上“金饭碗”,如何紧紧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淅川县选择发展林果、中药材种植、旅游等生态绿色产业,效果明显,真正把绿水青山这个“绿饭碗”变成了群众的金果果、金招牌。
(42)红嘴鸥:平顶山的白龟湖湿地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水之后,吸引了大量的东方白鹳、金雕、猎隼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前来栖息。其中,红嘴鸥已经成为平顶山的生态“代言者”。
(43)航空港:“绕岗线”方案的实施,使中线总干渠向东绕行22公里经过郑州航空港,充足的南水为航空港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于此。经过十多年发展,航空港已经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六大优势,依托国家航空经济实验区的金字招牌,成就了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高地。
(44)红旗渠:原名引漳(漳河)入林(林州)工程,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北部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解决林州严重缺水问题,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被世人冠以“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等荣誉。由此生发的红旗渠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其实,红旗渠所引来的漳河水,只适用于灌溉而不适宜于饮用。安阳市政府于2018年4月成立了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西部调水项目相关事宜。工程建成通水后,终于将优质丹江水送上太行山,成为林州人民的第二条“生命渠”、新时代的“红旗渠”。
(45)作别苦咸高氟,村井水甜:濮阳范县白衣阁乡有一个叫“甜水井”的村子。其实村里的井水并不甜,反而是高氟和苦咸水,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老百姓日夜都期盼能吃上甜水。濮阳实行南水北调城乡供水一体化后,该村引来丹江水,村民吃上真正的甜水,“甜水井村”自此名副其实。
(46)钧瓷重现生机,明眸善睐:禹州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建都的地方,也是钧瓷的故乡。由于颍河流域降水向来偏少,因而导致上游白沙水库常年蓄水量不足,不能满足下游用水需求,且地下水枯竭,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禹州人民吃水问题得到解决,神垕镇的钧瓷生产也因使用丹江水,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光彩耀人。
(47)地平地下,水源容补益城乡:根据水利部及沿线地方政府“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要求,水源地和沿线各省市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河湖生态修复,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南水北调通过生态补水,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沿线20余座大、中城市名副其实的城乡供水“生命线”。
(48)黎庶:即黎民百姓。
(49)画廊仪态万千:中线工程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文化长廊”,而且是一条“绿色画廊”。在北调南水的滋润下,沿线一路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50)南阳:河南省辖地级市,简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雨量丰沛,河流众多,是楚文化与汉文化的重要交汇之所。现在是“中国月季之乡”、“世界艾乡”、“中国玉雕之乡”,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与渠首所在地。南阳人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51)许昌: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许州,为著名的汉魏故都。许昌原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不足的城市,也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造成漏斗区逐年扩大并导致地面沉降、裂缝等现象不断出现。2013年11月,许昌市超前谋划实施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中心城区水系联通工程三大水利工程,打造出“五湖四海伴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南水北调工程顺利通水并经过许昌,极大地助力许昌于2017年获得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个验收通过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同时也成为全国北方唯一的入围城市。
(52)临颍: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临颍县于2015年投入2.5亿元实施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工程,在原来遍布土窑坑、臭水沟、污水坑的地方,规划建设了集蓄水、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于一体的黄龙湿地公园,形成“一心、两轴、八区、十二景”的景观结构,为市民营造一个充满生态情趣的滨水环境,不仅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接纳南水北调水源后,巧巧、盼盼、六个核桃、王老吉、华润怡宝、雅客糖果、美国嘉吉等品牌企业,尤其是与饮料食品相关的外商纷纷落户,为临颍经济腾飞贡献了新的力量。
(53)郑州:河南省省会。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约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约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在此;约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于此;约4000年前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由大禹建都于此(大禹治水的故事多发生在郑州区域);约3600年前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在历史上,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设州于此。同时,郑州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节点城市,穿黄工程所在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1000万郑州市民告别黄河水,喜饮丹江水。
(54)焦作: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怀州、怀庆府,有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现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朱载堉、李商隐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也是“竹林七贤”的主要聚集地。焦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其中中心城区段长8.4公里,马村区段15.03公里,干渠和绿化带征迁拆迁房屋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搬迁人口3万余人,为中线工程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天河公园是保护干渠水质的沿线绿色长廊;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南水北调第一楼等,是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标志性文化建筑。
(55)淇河:古称淇水,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境内,自古就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也是一条诗歌之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采自淇水卫地一带“邶风”“鄘风”“卫风”的诗歌就有近50篇之多。建在鹤壁市淇滨区的“淇水诗苑”,是我国第一个以诗歌为主题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其中就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以及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唐朝诗人的佳作400多首。鹤壁市原取用淇河水作为城市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后不仅不再取用淇河水,还适时向淇河补水,用于淇河生态环境复苏,使之再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景象。
(56)安阳水:代指流过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滹沱河(hū tuó hé):发源于山西忻州,经河北流向天津入海河。洹河、滹沱河均属于海河水系主要河流。
(57)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是一个背倚柏坡岭、面向滹沱河的小山村。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延安转移至此,并于1949年3月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指挥中心,因而赢得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美誉。
(58)燕赵:代指河北、北京等南水北调受水区。
(59)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古代建筑群、宫廷收藏、历代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2024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九年。
(60)团城湖:团城湖位于颐和园昆明湖西堤西侧,是北京城的水源地,属一级水源保护区。20世纪60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团城湖,然后分流到城区,其日供水约120万立方米,占据全市城区日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团城湖调节池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市内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提高供水保证率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4月,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节池工程入选第五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61)五加二、白加黑:南水北调建设中所形成的工作惯例,即“从周一到周五”加“周六、周日”,“白天加黑夜”。其中所蕴含的,无疑就是南水北调人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
(62)为国家成大义、后乐先忧,吃大苦耐大劳、创新奉献,党为公、政为民,求质量、重速度、科学探求,南北棋布一盘,团结和谐,众志成城,民生为上,克难攻坚:均为工程建设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成长、升华出来的南水北调精神。
(6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在河南过境731公里。干渠从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自南向北穿过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及邓州市,纵贯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核心区域,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融汇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古代文明锦带,同时也形成了一条当代文明发展的绿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