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沙克
论当下地方文艺评论的结构性缺失与对策
——对关涉全国地方文艺机制的基础问题研究


  导读: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文艺批评家沙克作品选。
  要义或提示:无可否认的事实和规律是,历史积淀、经济水平、文明素质、生活方式和人才资源等形成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决定着地方文艺在横向比较中的差别和地位,也决定着地方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生产相对强弱的关联度与介入度,是处于到位、超前的引导势态,还是处于缺位、滞后的失语境地。在逐步构建相对完整的文艺评论地方体系的基础上,采取切合地方实际的运行机制,守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原则,兼顾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让地方文艺评论不唯上、不唯俗、不唯情、不唯奖,而唯以文艺创作规律和学术价值认知去评论文艺作品,从而形成审美公赏力,对地方文艺创作生产起到评判、导引和促进的风向标作用。
 

 
  对地方文艺评论的入题,依据是地方主义文艺的存在运行,此文谓之的地方,主要指地市层级的地理区域;地方主义是地域文化概念,如同描述“地方主义民俗特征、地方主义建筑兴起、地方主义文学渊源”一样,属于中性客观的文化指称和界定,与行政经济范畴的地方主义没有关系。“地方主义文学是一种全新的创作,它尤其注重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的反映和描写。”(里奥塞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如此的表述便是本文的地方性或地方主义所指。
  如果把大到洲际国家,小到民族地域、城市地区的地方主义文艺的指称,落地为中国的地市级文艺,地方主义文艺评论具体为中国的地市级文艺评论,那么本文论述的地方文艺及地方文艺评论的范围,主要是指地市级包括同层级的州盟区域。
  地方文艺历来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文学、美术、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电视和民间文艺等等种类齐全,还有新生的数字动漫、微电影及网络文艺等等名目繁多,丰富着地方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着地方文化建设的发展。地方文艺除了一些享誉全国的项目品种而外,通常是在一省(直辖市、自治区等)范围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者限于在地市(州盟)范围获得较为一致的价值认可,由此得到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利益,形成自身的生态环境和循环保护系统。地方文艺评论的对象与功能,包含在这种范围下的环境系统里,对此产生能动作用,与地方文艺互为促动发展。
  无可否认的事实和规律是,历史积淀、经济水平、文明素质、生活方式和人才资源等形成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决定着地方文艺在横向比较中的差别和地位,也决定着地方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生产相对强弱的关联度与介入度,是处于到位、超前的引导势态,还是处于缺位、滞后的失语境地。如果存在后者的失语状况,则需要进行结构性的改进和创建,以期形成、健全地方文艺评论的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文艺评论专业组织和地方状况
 
  当代文艺评论的社会组织,建立在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历史环境中和文艺体制的构建中,1993年陕西文文艺评论家协会和1995年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文艺评论的专业性社会组织的诞生,在此前后成立于1989年的湖北省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和成立于1997年的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等省市级文艺理论的社会组织,与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职能有所交叠,而文艺评论与文艺理论属于不同的专业分类、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出现是文艺事业发展到细精专时代,对文艺创作生产作同步评论的内在需求和自然规律。
  进入2000年代以来,江苏、重庆、安徽、湖南、云南、山东、浙江、青海、北京、上海、海南、河北和甘肃、广西、新疆等地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评论的专业平台在全国范围陆续建立。2014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使全国文艺评论界有了龙头性的专业社会组织,同时有了全国性的专业网站中国文艺评论网和《中国文艺评论》月刊,促进加快了各省(市、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与建设,其中江苏省实现了地市级评论家协会的全覆盖,且创办了《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季刊;广东、浙江、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甘肃、青海、贵州等省市也都建立了地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甚至向县级辖区进行渗透和覆盖,其中安徽省南陵、颍上、宿松等县(区)先后成立了评论家协会,使得地方文艺评论改变了松散而为的状态,得以形成渗透下去的组织系统的支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20年8月17日发布近六年工作综述称,全国拥有省级团体会员27家,10个专业委员会,创建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省级及所属地市(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共有190多家,各级会员共有22000多人;江苏文艺网2018年8月发布消息称,江苏省拥有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500多人,其中苏州、无锡、淮安等市均拥有市级会员100多人;湖南艺术网于2018年11月发布信息称,湖南省拥有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千人左右,据红网发布信息称张家界市拥有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近200人。
  上下纵横的协会组织,初步奠定了文艺评论事业的人才基础和多层格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不仅设立了基础性的理论委员会,还设立戏剧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艺术、视听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和网络文艺等各种艺术类别的专业委员会。按协会职能所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结和凝聚广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投身文艺评论事业,培育和发展壮大文艺评论工作者队伍;规划组织文艺评论活动,协调会员开展文艺评论工作,打造文艺评论活动品牌和文艺评论阵地,宣传、推广文艺评论成果;推进文艺评论工作者组织管理和网络建设,建立文艺评论工作者管理、评价、激励机制;组织开展科学、健康、理性、客观、公正的文艺评论和学术活动,推介文艺评论的精品力作,鼓励新生力量,提高鉴赏水平;组织开展与外国文艺评论家和相关团体的合作和交流。
  全国性、省级、地市级乃至县区级评论家协会的建设互联,形成层次性、互动性、结构性的组织体系,使得各个门类的文艺理论、评论创作和各项培训、研讨、传播、出版、届次评奖、专题赛事以及国内外交流活动陆续开展起来,推动着当代文艺事业的发展进步。
  文学和艺术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事业,其最广泛的支撑在哪里,答案只能是普遍的受众,是及地及物的受众的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的基础在于全国数百个地市(州盟)区域,绝不仅仅局限于全国各大都市包括省城、副省级城市,虽然这些大都市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艺人才集中,文艺作品产量质量高且辐射力强,但是全国绝大多数人口聚集于地方城市及其辖区。与此对应,文艺评论的功能范围也应该覆盖到这些地方城市及其辖区,除了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组织系统以外,地方文化部门、文史志部门、社科机构、文艺机构、群艺单位、文艺创作生产单位及相关社会组织,驻地高校的文学艺术院系及其附属的文艺研究机构,以及文化传媒类的企业及自由职业者、网络文艺创作者,都在行政性、计划性、事务性或自主性地从事文艺创作,或者从事商业性的文艺生产,其中一些部门机构、单位、组织及个人在从事文艺研究、价值评估和作品评论。
  每一个地级市都拥有各类的社会组织性质的文艺协会,近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地级市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人口五百万左右的地级市,像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具有历史传统的文艺协会,各自吸纳会员多达数百上千人,拥有各类文艺协会的会员总数高达数千人,以此合理推算,全国地市级各类文艺协会的会员总数当在百万人规模。因此,文艺创作者、生产者和工作者及其作品、产品与成果,最大的数量体量沉积于地市区域,关键是最广泛的受众和消费者也聚集于此,地方文艺评论的重要性和意义由此凸显出来,其评论对象和范畴由此得到确定,即立足于对地方文艺作品产品进行研究辨析,对地方文艺家的创作生产起到检验、评价和导引作用。
  地方文艺评论的功能并不都集中于专业的协会组织,任何有志趣和素养的个人都可以自主自觉地从事文艺评论,但是专业的协会组织是地方文艺评论的主要力量,且与文艺体制和官方机构有着业务上的建构关系,所以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地方文艺评论事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疏离当下当地,缺位文艺现场
 
  地方体制内的文艺评论家,文联及其各艺术协会、艺术报刊,各有关机构、文学杂志及理论报刊,文艺出版社的理论研究者、编辑,都应该担负起对当下地方文艺的研究评论的责任。事实上未必如此,因历史环境、人才条件、专业界限、观念方式和运行机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地方文艺评论存在着某些随波逐流、敷衍于事的现象,对当下当地的文艺创作的介入能力较弱、介入程度较浅,流于表层化的场面活动。大家只关注古代、现代的成为经典的文艺名家及其作品,或者关注与当地无关的热门当红的文艺家及其作品,对于当下当地的文艺创作现场缺乏全面深入的审视阅评和价值判别,相反要是本土文艺家在外界获得成就、热评后,才能引起地方上的表扬式的关注追认。
  论者长期兼课于驻地高校的人文专业,对驻地高校从事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艺术学或美学研究的状况有所了解,以这些高校的功能条件和人才优越性,可以担起审视评判当下当地文艺创作的某些职责,然而事实上各地的驻地高校并没有如此去做、普遍去做,他们不太熟悉也不太关注当下当地的文艺创作的现场情况。原因有三,首先他们是做各种层级的理论研究,目标锁住各个层级的课题项目,与进行中的文艺创作现场没有关联;其次他们的理论研究与当下当地的文艺研究与批评不是一回事,后者不像鲁迅、梅兰芳、齐白石那样有无数文献可资参考去追加论述,而属于原创的及时性的研究批评;第三他们的理论研究与文艺评论缺少对应,仅仅限于理论,或者说不具有评论的实质。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驻地高校的文艺理论研究,自有科研考评系统内的价值要求和分值追求,假如转为文艺评论尤其转为当地当下的文艺评论,既存在某些隔膜和难度,又没有与自身课题项目的挂钩分值,因此缺少机制性的动力和自我兴趣。
  放到省级层面来考量当代文艺评论,假如陕西的文学评论都聚焦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几位,江苏的文学评论全都聚焦苏童、毕飞宇、范小青等几位,上海的戏剧评论全都聚焦于尚长荣、张静娴等几位,四川的画家都聚焦于罗中立、何多苓等几位,云南的舞蹈评论都聚焦于刀美兰、杨丽萍等几位,安徽的戏剧批评都聚焦于马兰、吴亚玲等几位,辽宁的曲艺批评都集中于刘兰芳、杨振华、常佩业等几位,新疆的音乐批评聚焦于巴哈尔古丽、阿力甫江•吾甫尔等几位,诸如此类的聚焦几个文艺明星的做法,忽略了对这些省(市、自治区)属地属区的优秀文艺家群体的基本关注,那么自上而下带动地方文艺创作和评论的效用从何谈起。
  对于地方文艺评论界来讲,自下而上去做文艺“追星族”未必能起到多少的锦上添花的效用;相反忽视当下当地的文艺家的存在,不能给当下当地的文艺创作“雪中送炭”,那么地方文艺创作的学术支撑在哪里,地方文艺评论的必要性可能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地方文艺家通过自身努力和行政推举,演出、展览、发表、出版、获奖和传播,才能进入全国性的文艺循环系统,进入省内外文艺评论的视野,此时地方文艺评论界再追上去作“锦上添花”,其理论研究和评论的原动力作用得不到体现。那些甘于在一地一市耕耘创作的地方文艺家,即使素质很优秀、创作很有价值,却不在文艺评论的视野和所谓学院化课题的关切之内。在这样的局迫情势下,地方文艺家努力创作、夹缝求生,却未必能够凭创作实力和作品价值说话,难以走上通达省内外的文艺桥梁和大道。
  全国各地有数以千计的地方戏种,除了在数十年前业已成就成名的安庆黄梅戏、苏州滑稽戏、陕北秧歌、东北二人传等占比较少的品种,大多数的影响力只是局限于地方而难以冒出头来,即使一些地方剧团竭尽努力、地方部门竭尽所能给予扶持演出和宣传推广,真能走出地方、赢得广泛市场的却少而又少。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固然有不少,长期缺少艺术研究与评论的支撑和引导,定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假如人们根本不知道一种地方戏曲好看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既弄不清楚它和大剧种京剧、昆曲的区别,也弄不清楚它与其他的地方戏种的区别,那么它怎么能走出地方、唱响天下。还有,文化部门和文艺机构对于地方戏曲的业绩评估和支持力度,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获得或者是否可能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这种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本末倒置的状况,实际上是缺乏艺术研究和评论的介入,导致对艺术价值判断不清的结果。
  就文艺评论中的文学评论而言,因其具有传统的优势和认知的广泛性,全国各地的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都在做当地当下的介入,对地方文学创作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江苏省盐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走在全国各地的前列,对当地当下的“里下河文学研究评论”颇有建树,涉及到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等各种体裁,把属于里下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作了归类梳理和研究推广,其中包括出版“里下河文学丛书”和《里下河当代文学史论》等作家作品和学者论著,使里下河文学的影响力和受关注度上升到全省和全国范围,以曹文轩、叶橹、丁帆、朱晓进、汪政、费振钟、王干、王尧、夏坚勇、刘仁前、朱辉、毕飞宇、吴义勤、沙克、小海、义海、庞余亮,以及鲁敏、姜广平、袁杰、罗望子、刘仁前、顾坚、卢新华、陈明等为代表的里下河作家诗人群和评论家群,得以凸显在全国文学界。形成这样的研究评论成果,必须打破自产自销的封闭循环的创作与评论状态,进入全国性的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循环系统。
  然而,即便是对于当下当地的文学评论,许多地方的文艺评论界也介入得不够专不够深,常常把文学创作、竞赛评比、采风活动归列为其主要的工作内容;而对于当下当地的艺术评论,地方文艺评论界则所做甚少或者没有涉猎。为什么各个地方要么以文学评论代替文艺评论,要么以文学评论包办艺术评论,为什么地方文艺评论对当下当地的艺术创作甚少涉猎,这里涉及到思想观念、组织机制、考评体系和专业人才等各方面的问题。
  据论者的工作经验和探究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传统的文学评论即文艺评论的固有观念在地方上没有得到改变更进,其次是组织机制中缺少艺术评论的硬性构成,再就是文艺评论考评体系的不完整不明确,最后是缺少各类艺术评论的专业人才,尤其缺少对接当下当地的文艺创作的研究批评人士。即使某些地方拥有为数不多的艺术评论人才,也未必得到发现、重视和集中利用,致使地方文艺评论被传统观念下的文学评论所代替和包办——类似于人人都可以说几句道理的座谈表扬,而非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专业评论。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骨干会员多数是驻地高校文学、文艺学或美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师,研究方向即使是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美学,也未必针对当地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即便仅仅是开展当地当下的文学评论,也是在重复着当地作家协会久已有之的文学评论职能。当然,地市级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果进入了当代文学史、艺术史,或者得到省级以上大奖,成为大面积的媒体炒作的文艺现象,或者仅仅是被地方媒体热炒、地方行政部门表彰,才有可能成为当地的文艺评论界或驻地高校有关学者的关注对象。
  诸如此类的不专业的做法和倒插笔做法,都体现为地方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生产现场的缺位,不能针对当下当地,去研究文艺现象、发现人才作品;相反那些不种不栽树苗、不问品种质量,仅仅关注文艺的热效与表象,专摘大个儿桃子的实用主义做法,看起来是在作“锦上添花”,实际上会对地方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造成双重的负面作用。

 
  三、文学评论作主,艺术评论缺席
 
  按照传统的狭义界定,文艺评论即是文学评论,因为后者含有对各类艺术的“文学基础性、语言艺术性和内容思想性”之类的分析批评,但是在文学和艺术学科分类越发专业、精细的当下,文学评论的观点、学理和方法已经不能包办艺术评论,就像美术评论不能代替各种形式的艺术评论一样。尤其对于当下文艺评论的专业组织的职能来说,文艺评论是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的总和,绝不局限于文学大类,也不能用文学批评的理论话语和方法手段来分析评判各类艺术创作。文学自然会对艺术产生影响,但不能取代各种形式性很强的艺术,而艺术把富于美学性质和语言艺术特征的文学,作为艺术范畴倒是没有走题,因此可以说艺术评论包含对文学的评论。文艺评论即文学评论的传统观念,与早已国际化的当代文学艺术的理论前沿相距较远,却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地方文艺评论,比如对待一部地方戏剧或一种民间工艺品,依然采用文学层面那种笼统的生活性、思想性和泛审美感觉来进行评论,而缺乏对具体艺术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符号等专业性、技艺性的研究分析。
  暂且不在文艺评论的定义上纠结,本文所述文艺评论的对象在文艺创作生产领域,与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专业职能一致,不限于大小概念的文学评论,而属于全范围的文学和各类艺术的评论。以此为准则,可以察辨地方文艺评论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市(盟)级的包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筹备工作报告名为《两轮驱动、双翼齐飞,推动文学事业健康发展》,直指文学专项。陕西省安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20年来,依托于安康学院中文系,主要职能是高校教科研范畴的文艺理论或美学理论研究,对当地当下的文学创作有所关注,对当地当下的艺术类创作较少涉猎。另据2018年12月10日《泉州晚报》消息,福建省成立首个地市级的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报道称“会员分布非常广泛,涵盖了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雕塑、音乐、舞蹈、戏曲、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界文艺家社团。”显然,这则认知模糊的消息内容,把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一般性的文艺家协会等同起来,没有突出它文艺评论的性质,没有触及艺术评论的层面。
  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学术研讨和文艺评论,大多局限于文学范畴。江苏省盐城、连云港和宿迁等市的文艺评论家协会已成立多年,前二者以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文学院系为基地,后者以文联为基地,业务性的活动与成果主要是文学研讨、文学评论,几乎不涉及各种艺术门类。云南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在2013年工作总结中统计,全年会员在《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创作与评论》《边疆文学》《文学界》和《云南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文艺评论数十篇,在《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文艺作品十余篇,为壮大楚雄文学创作阵容,提高楚雄文艺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会员出版三部文学作品集及一部文学评论集;在其2014年工作计划中,除举办1-2次学术研讨活动外,组织编著《楚雄文艺评论家传略》(已出版);此中涉及的文艺评论基本都是文学评论。广东省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发布2016年度工作总结,其具体内容要么是事务性的,要么是重复作家协会的职能,参与地方文学期刊编辑、诗歌、文学讲座、演讲评委,没有涉及各类艺术创作和评论;而佛山、珠海市的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工作内容也是文学工作属性或文学评论属性,基本不涉及艺术领域。浙江省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依托于宁波大学文学院,有别于其他驻地高校对当下地方文学的某种忽略,注意到对宁波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的关注研究和评论,其实也是在重复着当地作家协会固有的文学评论的职能。
  仅就文学评论而言,驻地高校文学艺术院系重理论而轻评论、重教科研考评对象而轻当下当地文学,地方作家协会重文学的思想内容泛评而轻理论学术,都是比较传统的惯性作为,与地方文艺评论协会的当下当地、理论评论并重相比较,存在着专业取向和价值诉求等方面的差别。
  横览地方文艺评论的总体状况,以文学评论代替文艺评论的现象十分普遍,不管什么形式的艺术,绘画、音乐、舞蹈和影视、曲艺、戏剧等等,统统用文学评论的理论话语和价值坐标来对其进行观点染指和评价,已远远不能适应各个艺术门类对于理论评论的精专实的需求。例如作微电影评论,必须对其摄影技法、镜头语言、结构形式、视听效果和综合表现手段进行研究分析,而不能用几十年前大众影评的那种宣教武器的方式,一概以思想性艺术性笼统评价,那种场面上的座谈交流常常缺少文艺评论的理论实质。
  虽然一些地方的文艺评论对艺术领域有所涉及,却只是处于附带性的或被动性的偶然参与状态,没有列入工作机制与规划,没有成为自觉的协会行为。此外如前文所述,地方文艺评论普遍存在一种状况,要么不涉及艺术领域,要么以文学评论包办文艺评论,以文学评论代替艺术评论,导致艺术评论的缺席,艺术评论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履行和实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的文艺评论家协会存在以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作为协会全部职能的情况,事实上在重复着地方作家协会含有的同样职能,变成另一块牌子的作家协会,弱化或否定着自身的存在意义。

 
  四、结构性缺失及其成因分析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复杂的原因,传统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观念在地方上积淀深厚,而现代文艺创作的规律性和价值性的认知在地方上难以得到普及,许多文艺界人士把有读者有观众与有文艺价值完全划等号,误以为文艺评论就是“抬轿子和吹鼓手”,不如找媒体做宣传报道更有用,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和缺失。反观文艺评论界自身,构架陈旧、观念落后,评论方法老套,效果作用不显;艺术评论只是随机存在而残缺不齐,比如音乐评论、舞蹈评论、摄影评论,常常就是历史性的缺失,不能对艺术创作进行专业的分类评论。
  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文化观念也相对保守。“当中国还处于古典的地方主义文化之中时,一方面家乡观念牢固地限制了人口迁徙,另一方面人口迁徙又是自由的。在人口自由迁徙当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有“外来户”观念,但这种观念只存在于村落、乡镇这样的社会底层当中,一般而言到了县、府层面的“宏观”水平就没有了“外来户”观念。”(顾则徐《没有“外来人口”就没有繁荣》,载2015年4月21日《南方都市报》 )人口流动性小、文化流动性弱的地方,接受新的思想观念犹如接受外来户,需要一个由生到熟的缓慢过程,其文艺观念更新则相应滞缓,文艺评论意识相对淡漠。
  直至目前,许多地方的文艺评论还沿袭着几十年前的那种笼统的观念和做法,即对文艺创作一概采用文学评论和大众影评的方式,偏重于思想内容的概括评价。这样的陈旧观念和做法自有其深远的根源,那就是,文学评论与中小学的语文分析的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类似,电影评论与过去宣传教育性质的大众评论相似,此两者在地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样做起来比较顺手和容易。尽管文学评论早已进入现代主义的文本文体和形式技法的研究阶段,而电影评论则随着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娱乐性普及,早已在大众那里弱化至随口评说;但是地方文艺评论往往置之于不顾,依然故我继续以文学评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替艺术评论的形式性和专业性。至于地方艺术评论本身是个新事物,纵向横向均无从沿袭,如果不能进行自我创建和开拓,要么是附庸于传统的文学评论体系,要么是处于荒芜或空白状态。
  每个地方都有美协、书协、曲协、剧协、影协、民协和音协、舞协等社会组织,拥有各类艺术创作人才,但是各类艺术的研究与评论人才普遍匮乏。由传统体制延续下来的文化馆、群艺馆、剧作室之类的机构,会有个别从事地方戏剧研究的人员,社会上也有个别人员业余研究书法和美术,往往都是为地方而地方、因人因事地进行评论,缺少贯通的文艺学、艺术学的理论基础,评论文章也局限于在地方报刊发表,没有进入省内外的艺术评论系统的循环。在驻地高校中,虽然艺术门类的院系设置不够全面,却一般都设置有传统的美术、音乐院系,以及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等院系,各个专业的艺术研究对象全然对准课题项目内的“通适的或特定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理论、艺术史,与当下当地的艺术创作形同隔世而生,致使当下当地的艺术评论严重缺失。
  论者长期从事文艺评论、主持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与省内外一些地方的评论家协会通过会议交流或走访交流,以及其他形式的广泛交流,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文艺评论中的文艺,与“文学艺术界”的文艺是一个范畴,然而纵观各地的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研究与评论的对象,主要是文学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等体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了文学评论家协会;背后的客观情况是,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构成中,以各类体裁的作家和有限的文学评论家为主,各艺术类别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占少数。
  此外,每个地方都有涉及到研究地方文史或历史人物、风土人情之类的机构和部门,如史志办、党史办、政协文史委、社科联等等,但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很受局限,要么是与地方历史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名家如京剧大师、抗日作家之类,要么是与党政工作需要密切结合的对象,当下当地的文艺家基本不在其研究范围。
  从地方文艺评论的运行情况来讲,由于地方空间的相对狭小,各种人情世故式的面对面交往,使得文艺评论难以直面文艺作品,不能客观分析作品的问题和不足,达不到鞭劣激优的功效,导致地方文艺评论缺少真知灼见,沦为“说好话、抬轿子”式的没有理论真知的虚夸评价。一般的地方文艺作品研讨和评论,习惯于采用“总结表扬会和工作座谈会”的非文艺评论方式,夸大优点,抽象缺点,唱一番赞歌落得皆大欢喜。许多地方对文艺作品的评价高低,习惯于以是否获奖为最高标准或唯一标准;而获奖的人为性、机会性因素有很多,一些获奖文艺作品存在明显缺陷,却不能批评只能赞扬;那些未能得奖的优秀文艺作品,却无人关注问津。这样的文艺作品研讨和评论,没有体现文艺评论的标准,没有实现文艺评论的功能。
  地方文化部门、社科部门、文艺管理机构,在行政性、事务性地管理文艺创作生产,文艺协会和文艺创作生产单位,在计划性或自主性地创作生产文艺作品,驻地高校文学艺术院系的有关教师在创作文艺作品、理论专著,文化艺术及影视传媒类的公司及自由文艺家、网络文艺从业者,在根据市场需要或自我诉求制作创作文艺产品;面对这样繁复的文艺构成体系和创作生产环境,如果地方上不从行政层面重视文艺评论事业的建设,有关职能管理部门不把文艺评论工作纳入到条条块块,单靠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或社会上的文艺评论家,面对庞大的文艺创作生产的社会层面,去实现对于地方文艺创作生产的评论导引,是力不能逮的也是不现实的。
  地方文艺评论缺乏激励机制,从事学术研究性质的文艺评论,较之一般的文艺创作,具有更高的文化性、专业性和学理性要求,相对来说其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也大于后者。在缺少文艺评论氛围的地方上从事文艺评论,难以产生与付出相对应的获得感。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地方文艺评论的结构性缺失,需要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来修复和创建符合地方文艺事业基本需要的文艺评论机制,确保其正常运行的起码条件。

 
  五、构建完整的地方文艺评论体系
 

  全国各地的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大多数在近十年内成立,处于初搭框架及摸索阶段,其中有不少还处于挂个牌子担个名分的状态,缺少实质性的职能运行。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专业界别,及其涉及的各个文学艺术门类的文艺评论行为,都还是个新生事物,缺少足够的社会存在感和影响力,社会上对协会及其职能所知甚少或者一无所知。在如此客观的环境生态下,唯有直面文艺评论界的结构性缺失,着眼于当下当地,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和社会力量,才能逐步构建相对完整的文艺评论体系,纵向通联、横向交接,切实有效地发挥地方文艺评论的功能作用。
  在我们这个行政归属和条块设置比较严格的社会,地方文艺评论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行业、文艺界、社科界和驻地高校等方方面面,需要地方权力部门协调安排,把文艺评论与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有机融合起来,把文艺评论纳入与文化工程、文艺创作一样的考评系统,让文艺评论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有机构成,外引内联,推进对地方文艺创作的研究与评论。地方职能部门应利用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专业平台,牵头发掘地方文艺的特色资源,对文艺评论加以项目性、规划性的扶持推动,进而推出代表地方文化新符号的文艺作品、产品系列,促进地方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壮大。
  地方文艺评论家应强化自身的素质能力,通过各种方式的研修学习,提高文艺修养和理论水平,成为不同文艺类别的研究专家。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之下可以设立各种艺术评论委员会,条件成熟的可以成立艺术评论分会,例如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可以同类合并设立视听艺术、造型艺术、民间艺术、舞台艺术委员会等等,或者像省级以上影视评论协会那样成立若干同类合并的艺术评论分会。地方文艺评论家的能动性和权威性,唯有对接服务于文艺创作、生产现场,在对当地当下的文艺作品、文艺家和文艺现象的研究评论中树立起来。地方文艺评论界,需要适当借助省级以上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专业平台和跨省市的文艺评论家资源,形成文艺评论的外援力量,唯有行之有效,方能生之有道。
  驻地高校的文学艺术院系可以设立当下当地的文学艺术研究项目,编写教材、教案,作为专业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科研的考评体系。地方政府也可以与驻地高校联手,将地方文艺评论纳入其教科研体系,设立专门项目,选定相应的发表论文的期刊范围,让教师的地方文艺评论成果,获得应有的价值认同与兑现。
  内部聚力、外部借力,请进来、走出去。整合当地各类艺术协会的代表性艺术家的力量,聘请他们为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会员或名誉理事,邀请他们名正言顺地参与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研讨会和业务活动,获取不同艺术门类的专业性支撑。走出去参加全省全国的文艺评论学习、研讨、交流;请进全省全国的权威文艺评论家,参与当地的文艺作品研讨,为当地文艺评论家和文艺家举办讲座或授课。
  地方上可以参照江苏省长江文艺评论奖(以当下本省文学评论为主)、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以当下本省的文学和艺术评论为主),设立面对社会的地方性文艺评论的届次奖项,将在市内外报纸、刊物、广播、影视媒体、注册网络媒体发表的针对当下当地的文艺评论作品,均纳入评奖范围,给予评比奖励,与各类文艺创作奖项享受同等待遇。地方性文艺评论奖项,可以打破地方文艺评论局限于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组织行为,让社会上各个门类的文艺评论者,都可以自主从事当下当地的文艺评论,拥有获奖受惠的机会,这既是带动推动地方文艺评论事业的有力手段,也是将文艺评论作社会普及的有效方式。
  省(市、自治区)级层面组织的培训、进修、年会、研讨会、评比以及宣传、出版等等,作为文艺评论的平台、资源和机会,应该按文艺创作体量的比例兼顾地方文艺评论界;全国性的相应平台、资源和机会,同样需要兼顾地方文艺评论界;地方与地方之间可以开展文艺评论的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联手共建;这样才能形成纵向通联、横向交接的工作网络。地方文艺评论界也可以创造条件开展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例如盐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8年参与承办“中美田园诗歌高峰论坛”,近年还组织文艺评论家赴国外参加文艺交流。
  开展地方文艺评论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做法。在评论思路上,可以根据地方文学和艺术的风格特色,将其归纳到含有相似地理人文衬托的地域和河域范畴,或归纳到文艺流派和社团群体范畴,以靠大靠强和自建体系的集群形式出现。例如,将地方作家归纳到苏中苏北的里下河文学群,也可以多方联动自建跨省际的大运河文学群;或者将地方艺术家归纳到陕北秧歌、晋中民居砖雕艺术、岭南戏曲等等范畴,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化的地方文艺研究评论,必然关联支撑众多,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评论角度上,可以把历史延续、民俗特征、神话传说等等地方人文资源,作为地方文艺的渊源背景,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也可以将地方文艺与周边区域作横向比较,作出同质或异质的分析评论。在评论方法上,可以利用文学、艺术学、美学等基础理论或现代主义文艺的前沿理论,对文艺创作的形式内容和风格特点进行细分评论和价值判别。在评论对象上,可以选择比较成熟的传统艺术项目,比如戏剧、摄影、美术,也可以选择热势发展的艺术项目,比如微电影、动漫、网络文艺。在评论传播上,需要突破“在自家范围评得热闹,到部委办局知晓为止”的区域局限和观念局限,让文艺评论作品在全国流通的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出版发行;将文艺评论的活动事项和重要成果,在全国流通的传统报刊媒体和网络媒体、自媒体上发布,产生全国性的传播效果。
  在评论态度上,需要正视地方文艺创作的弱势性及其文化观念的狭隘性,破除“习惯于夸奖肯定,听不得批评意见”的陈规,扬长避短,鞭劣激优。地方文艺评论必须守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文艺作品有好肯定、有劣批评,哪怕它们获得过全国性奖项,照样可以批评其中存在的某些缺点和不足。
  在逐步构建相对完整的文艺评论地方体系的基础上,采取切合地方实际的运行机制,守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原则,兼顾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让地方文艺评论不唯上、不唯俗、不唯情、不唯奖,而唯以文艺创作规律和学术价值认知去评论文艺作品,从而形成审美公赏力,对地方文艺创作生产起到评判、导引和促进的风向标作用。
 
 
  六、地方文艺评论的坚守与拓展
 
  无论地方文艺评论存在怎样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在总体上呈现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步趋势,有一些地方文艺评论家协会坚守文艺评论的多方面职责,开展多样化的文学和艺术评论。安徽省安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两年来,除了举办散文研讨会和小说研讨会以外,开展对新创黄梅戏《邓稼先》《胡普伢》以及话剧《麻醉师》、川剧《欲海狂潮》的研究。江苏省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切入多种文艺领域,在垫实文学评论的基础上,举办民间文艺、摄影、美术、雕塑、曲艺、戏剧等艺术类别的研讨评论,策划出版对地方文艺名家的研究专著《淮上星座》,内容涉及文学、美术、摄影、戏剧、曲艺、书法等领域,为地方文艺创作实践提供理论、评论的支持和导引。河北省邯郸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5年参与了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研讨会,探讨该剧艺术特色、撰写评论文章。江苏省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8年编辑出版《泰州文艺评论丛书》,内容包括文学、戏剧、音乐、书法、绘画等。2017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纪录片的国际化语境和本土化表达》研讨会,2018年秋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设立艺术评论委员会,旨在开展文学评论以外的多种类艺术评论。
  由较早成立的文艺理论家协会演变而来的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8年9月在宜昌文艺网发布了协会近些年来的主要成果,其中获得湖北文艺论文奖的是《长阳南曲词“雅化”特征刍议》《当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反文化”现象思考及对策》《从“反传统”到“返传统”——论中国现代舞之“传统”走向》《礼仪中楚美术及其审美解读》,出版著作有“三峡文化研究丛书”(三峡大学)、《三峡文学史》《巴楚文化源流》《宜昌文化志》《夷陵文化志》《诸家评说刘德方》《屈原文化研究》《文学现场批评》《甘茂华文学档案》。获奖论文的作者无一例外都是驻地三峡大学的教授学者,属于曲艺、民俗艺术、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出版著作中的《三峡文学史》(从古到今)、《诸家评说刘德方》(民间故事评论)、《甘茂华文学档案》(作家自己编著)、《文学现场批评》(网络文学评论)属于或涉及当下当地的文学评论,其他属于文化、史志类的专题研究。
  在宜昌市的这份文艺理论评论成果中,理论研究占三分二之以上,艺术研究占三分一,属于或涉及当下文艺评论的占一半,属于或涉及当下当地文艺评论的占三分之一,从作者来看,高校学者与社会专家各占一半。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骨干会员、学术成果较多来之三峡大学等院校,成为依托驻地高校、聚合社会力量,开展文艺理论研究与评论的领先之地。
  江苏省文联重视和支持地方文艺评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和参与地方的文艺研讨会;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水家跃2018年在淮安市作文艺调研时,在肯定淮安市文艺评论界开展文艺评论的思路和做法时说,跨界整合、凝聚当地艺术人才资源,是开展地方文艺评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刘旭东在淮安市参加曲艺研讨会时指出,“地级市层面从事当下各种艺术研究的理论家、评论家相对稀缺,难以形成学术优势举办艺术类的研究评论,使得地方文艺评论往往偏重于文学批评,对文学以外的各艺术门类缺乏关注和介入。淮安市文艺评论界激活内力、籍借外力,向着文学艺术兼顾的全方位拓展,为文艺创作提供理论、评论的支持和导引,在我省各地的文艺评论界实属难得。”(2018年5月14日《繁荣》头版)
  娱乐消费和通俗普及性的艺术形式,例如影视作品传播快捷广泛,容易引起大众兴趣而生发观点,参与网络式的评说而形成社会舆论效果。艺术评论的组织构建和运行,如果偏重于社会效应,可以借鉴微电影评论领域的经验做法。江苏省无锡市、山东省烟台市、四川省遂宁市等地方的电影电视评论学会,是典型的艺术评论的地方性社会组织,在理论和方法上倾向于价值观念及思想性的评判;这种存在运行状况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代遍地开花的群众性影评,那种为配合电影发行、注重宣教功能的深厚基础,为当下的影视评论领域所广泛借鉴。随着微电影的发展普及,山东德州市、四川绵阳市、浙江温州市、江苏徐州市和无锡市,湖南张家界市和新乡市、甘肃武威市、河南濮阳市、安徽淮阳和马鞍山市、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北唐山市等全国数十个地市,在近些年里举办了微电影产业和创作研讨会,为地方艺术评论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做好网络平台的建设或利用,充分发挥网络文艺评论的效力,将当下当地的文艺评论发布到网上,实现互联网+文艺作品+文艺评论。网络文艺评论必须要从网络留言跟帖、点赞拍砖的浅显层面,提升到有理论有学术的评论层面,使地方文艺创作及其评论通过互联网通达全国,也可借助翻译力量译为外文传向世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尤其注重网络文艺评论,建队伍,筑系统,搞培训,办活动,设赛事。2018年4月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主办的“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围绕摄影微评、网络影视和网络文学等热点展开了专题研讨,以改进文艺评论方式、拓展文艺评论空间,引领青年文艺学子、滋养青春艺评力量、催生优质评论作品。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一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书写文艺评论事业发展新篇章》阐述道,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协会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文艺发展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文艺评价体系建设还不够科学完善,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仍显不足;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远未真正形成;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专职的文艺评论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有抱负、有担当、有影响的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机制有待健全;各级评论家协会在更加有效地团结引领更多文艺评论工作者特别是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方面,还缺少真正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这些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探索,并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新当选的二届理事会夏潮主席在大会闭幕词中强调了文艺评论的基本原则,在文艺评论中坚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对各种不良的文艺作品、现象和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
  论者认为,文艺评论是基于文艺作品本身,结合时代审美需要而进行的客观公允的评价定位,不仅承载着当下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也影响到文艺作品在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文艺评论的根本目的是分析文艺现象、引领文艺思潮、评价文艺作品,实现理论指导与文艺创优的高度统一。地方文艺评论,则需要深入到文艺创作生产的基层现场,与新创作、新作品及时对接,但是又不同于送文艺下乡、采风创作、文艺演出的常规性活动,必须回归到文艺评论的本位,拿出文艺评论成果,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地方文艺评论的坚守与拓展,离不开文艺家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本是一体两翼,地方文艺家自身也要强化文化艺术修养,不满足于技艺能力的展现,还可以通过创作札记、艺术心得之类的书写,把专业经验和审美感悟发表出来,丰富地方文艺评论的总体含量。
  全国各地的社会文化事业在迅速发展,文化精神生活的诉求越发提高,对文艺作品、产品的欣赏消费越发多元化,地方文艺评论界不应该局限于各种类型的文学批评,更不应该游离于地方文艺创作生产的现场,而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地方文艺评论所存在的某些缺位、缺席和结构性缺失,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寻找对策,融入地方既有的文艺运行机制,冲破各种困惑和障碍,逐步建立和健全地方文艺评论体系;进而坚守文艺评论职责,拓展文艺评论功能,让地方文艺评论成为地方文艺事业发展的“芯片”,成为中国文艺评论的坚实基础。
                      
  (完稿于2019年4月,发表于《2019年江苏文艺理论与评论精粹》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此文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采纳,吸收到文艺评论工作的有关举措中;2020年8月下旬修订稿,收入沙克文艺评论集《文艺批评话语录》由团结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文艺批评话语录》获江苏文艺大奖首届文艺评论奖。)
简介
沙克,60后,生于皖南芜湖,祖籍江苏涟水,现居南京。一级作家,当代诗人,文艺批评家。 1980年代投身现代主义诗潮。30多年来从业于新闻媒体、文艺机构等,受聘为有关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会长。出版有诗集《向里面飞》、散文集《我的事》、小说集《金子》、文学艺术评论集《文艺批评话语录》等20多部著作。曾赴亚欧美澳非走访交流、采风写作,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俄、孟、以、西、葡、荷等多国文字。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