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沙克
运河诗人的文化吟唱
——评读沙克《诗意的运河之都》


  导读:徐粤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文艺评论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之都淮安是九省通衢繁华盛地,她融南汇北,兼收并蓄,赓续着优秀的文化血脉,蕴藏着珍贵的人文宝藏,是千年运河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承载地。沙克主席的诗集《诗意的运河之都》以诗歌回望淮安历史,为运河立传,勾勒出一幅幅涵盖大运河流域民俗风情、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文化图景,是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歌集萃,是地域性诗歌的写作典范,也是当代中国怀乡寻根文学的可贵成果。

  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最本土的内容,反映着人类生活的特定样态,展现着地方的文化特色。《诗意的运河之都》是第一部描写淮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意蕴,以运河文明为主题的个人诗集,凸显着典型的地域性写作的内容和特性。沙克主席以文化诗人的眼光书写乡土、怀恋故乡,运河流域的花草树木、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观成为他笔下的书写对象,他力图通过具象的事物形塑运河地域的品格,饱含着对这一方土地和人民的深沉热爱。他在《里下河卷轴》中写到“这些都不是我着重表述的/里下河平原的叙事/核心在妖娆、温润和生命力/我想让天下人记住她的才情风度/书卷、盐、布和天道/结实成流派性的地理所在”。在《不安的洪泽湖》《老祖村的韩庄》《洪泽湖,天鹅湖》《青莲岗》《河下古镇》等诗篇中,他以直白朴素的语言展现了这片土地温润而又坚毅的精神地理风貌,艺术性、审美性地观照并构建了大运河地域文化,呈现出可贵的审美品格与文化价值。

  沙克不仅关注大运河的自然景观,还在历史的纵深处勘探,他用平实的语言记述厚重的历史,歌颂为这片土地撒下汗水与热血的子孙民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讲述运河文明的社会分化与历史变迁,采取古今嫁接的手法,以历史映照现实。印象比较深的有,《内陆河及其子孙农夫们》《韩信在乡》《问李煜还有几多愁》《写一位明代状元》等等。可以说,《诗意的运河之都》以诗歌为载体,打造出一方百姓的城市文化记忆,浓缩为以京杭大运河为脉的民族生成史与发展史,为地方性文学写作提供了新的模范。

  已故著名民俗学者、诗人钟敬文先生曾言,“我们是历史之舟的搭客,也是它的划桨人。要使祖先的文化在我们手里传承下去,发展下去。”千年运河,文脉长续。我想,这也是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淮安市文联等主办方举办这次研讨会的意义所在。近年来,基层文艺评论事业取得了很多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比如沙克担任主席的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致力于拓展地方上各门类艺术家的研究、评论与推广,建立县区级评协组织等方面,就走在了江苏省的前列。中国评协也将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加大对基层评协组织的联系服务力度,也希望沙克主席及各位同仁继续一如既往参与支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各类活动,我们的所有平台、资源向大家开放,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提供舞台和出口。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下的淮安文艺事业在运河流韵中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祝沙克主席笔健如初,大作不断!

  2022年7月5日于中国评协

简介
沙克,一级作家,当代诗人,文艺批评家。60后生于皖南,居住江苏。写作范围包括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及文艺批评。资深媒体人,文学编辑者。现从业于文艺创研、文艺编辑和文艺协会。多家高校兼职教授、访问学者、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参与现代主义诗潮。发表出版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作品数百万字,包括诗集《单个的水》、散文集《我的事》、小说集《金子》、文艺评论集《心脏结构与文学艺术》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以、西、孟等国文字。早年近年获得若干全国性文学作品奖及文艺评论奖。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