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缘起:中诗网论坛是我学习诗歌的处女地,中诗简牍是我最初的摇篮。从2013年8月开始到2018年8月,在诗路上我刚好满五岁了,为了纪念也为了总结与重新开始,我打算重读历卷【中诗简牍】,并从每期简牍作品中选一首有特色的诗作重读笔记。五年来,我多次重读,每次都会有所受益。欢迎有兴趣的诗友一起来读历卷【中诗简牍】。
5【中诗简牍】2012年8月卷:状元卷作品《午后》
文:湖北章洪波
阳光流淌,一只鸟纯净的叫声
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
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
这是午后,风声慵懒地走过
蜗牛,缓慢地爬行着
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
芭蕉愈来愈绿……
笔记:
《午后》,读来心静、干净、有境界。有如此三境,可又好像它只用黑眸看了你一眼,你就己在午后的画面中,但是,它又如此别致,别致到你想与守林人一起酣睡。这是为什么呢?
心静:第一,这首诗打开的极度缓慢,慢到好像秒针都快要停摆了。慢会引领读者进入诗现场,慢会抵消读者在现今社会快节奏下的压抑与烦躁。第二,诗歌以动衬静,画面上动静相宜。
干净:第一,诗语洁净,没有多余枝蔓。第二,文本没有"喻",也没有费神的意象或象征,阅读上好像一览无余。第三,全文好像就只在描景,唯一称得上的写作手法,可能就是通常说的"赋"的铺陈。
有境界:第一,时间的拉伸与压缩,给文本带来无限张力。
这首诗若真只有慢,它估计己经被风吹走了。作者估计是技巧大师,他将很快的事物切分定格给你看,比如鸟鸣会有多快,一秒还是两秒,但作者落下极慢,"一只鸟纯净的叫声/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他又将很慢的变化压缩,比如植物能被视觉察觉的变化要多久,但在作者笔下只在短暂的午睡间,"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芭蕉愈来愈绿……"。
第二,赋手法的处理到位,古诗句化用巧妙,使文本在缓坡上立起。
作者用"赋"写作时,从多角度描景时,铺出光芒,又从结尾处巧妙化"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收敛内核,让文本向深度推进立起。
可能有些读者认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熟句,化用会对文本张力有影响,但是这里作者处理巧妙,对于文本立起有事半功倍之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文中本是感叹时间流逝与哀伤,但作者化用之后,则表达出午后时光如此美好,时光一秋也只有一刻。美好才觉短暂!
第三,文本没有高深的立意,但作者有高深的境界。
此诗属客观诗,作者不做主观介入,但通过文本,我们便知作者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是观者心:寂静如镜,淡定如风。
2018年8月27日凌晨
《午后》,读来心静、干净、有境界。有如此三境,可又好像它只用黑眸看了你一眼,你就己在午后的画面中,但是,它又如此别致,别致到你想与守林人一起酣睡。这是为什么呢?
心静:第一,这首诗打开的极度缓慢,慢到好像秒针都快要停摆了。慢会引领读者进入诗现场,慢会抵消读者在现今社会快节奏下的压抑与烦躁。第二,诗歌以动衬静,画面上动静相宜。
干净:第一,诗语洁净,没有多余枝蔓。第二,文本没有"喻",也没有费神的意象或象征,阅读上好像一览无余。第三,全文好像就只在描景,唯一称得上的写作手法,可能就是通常说的"赋"的铺陈。
有境界:第一,时间的拉伸与压缩,给文本带来无限张力。
这首诗若真只有慢,它估计己经被风吹走了。作者估计是技巧大师,他将很快的事物切分定格给你看,比如鸟鸣会有多快,一秒还是两秒,但作者落下极慢,"一只鸟纯净的叫声/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他又将很慢的变化压缩,比如植物能被视觉察觉的变化要多久,但在作者笔下只在短暂的午睡间,"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芭蕉愈来愈绿……"。
第二,赋手法的处理到位,古诗句化用巧妙,使文本在缓坡上立起。
作者用"赋"写作时,从多角度描景时,铺出光芒,又从结尾处巧妙化"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收敛内核,让文本向深度推进立起。
可能有些读者认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熟句,化用会对文本张力有影响,但是这里作者处理巧妙,对于文本立起有事半功倍之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文中本是感叹时间流逝与哀伤,但作者化用之后,则表达出午后时光如此美好,时光一秋也只有一刻。美好才觉短暂!
第三,文本没有高深的立意,但作者有高深的境界。
此诗属客观诗,作者不做主观介入,但通过文本,我们便知作者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是观者心:寂静如镜,淡定如风。
2018年8月27日凌晨
6【中诗简牍】2012年9月卷:榜眼卷作品:《灯》
作者:包尘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
笔记:这首诗是以口语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的普遍现象,通过细节与碎片的层层铺排及内部对抗来溢出诗意。
为了便于显示文本层次,现对原文进行层次划分标示:
《灯》为了便于显示文本层次,现对原文进行层次划分标示:
作者:包尘
A层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
~~~~~~~~
B层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
~~~~~~~~
C层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
D层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
ABD三层是对同一生活现状的不同角度表述,其中,AB与D是常人与傻子的不同表现的对抗;A与B是常人之间的对抗;A或B或D的各内部存往灯(小)与天(大)之间的对抗;灯或天的个体内部存在开与灭,或亮与黑的对抗。
"口语诗"缘起于拒绝隐喻与象征,其实,它不是绝对拒绝,只是拒绝即成的或说有历史文化遮蔽的隐喻与象征,但是它会在文本内部构筑呈现具有诗人个人标识的隐喻或象征系统。于坚在《棕皮手记》中指出:"如果一个诗人不是在解构中使用汉语,他就无法逃脱这个封闭的隐喻系统"。现在对《灯》,我们分析下,作者如何在解构中构架文本隐喻:
作者:包尘
A层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实写)天可能真亮了,也可能是相对亮了,从这句表达的因果关系看,是不管天是否真亮了,只有眼前灯灭了才看见世界原来亮着。〈虚写)你失去了光明才发现原来自己拥有如行走或言语之类的其他更多的上帝赐予。
~~~~~~~~B层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实写〉常人一般所见现象的因果行为关系。〈虚写)你的世界亮了,你会忽视你的某种应感激的拥有
~~~~~~~~C层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
D层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实写)傻子所见或傻子的觉悟:天黑了,灯才会亮。(虚写)失去了自身原来理所当然的拥有才知道拥有的某一部分光明的可贵。
《灯》隐喻:常人会因常见而对应珍惜的赐予视而不见,傻子珍惜并感激能得到的点滴拥有。
这首诗中,从外在看,语言有口语诗的直白性,但语言内部的对抗拉伸,构筑了 灯的多重象征性时,也构筑了傻子的多重象征性,因此,文本中,口语的无遮蔽性内部隐含着很深的意蕴,在写作技巧上达到了大巧若拙的境界。
2018年8月29日
《灯》隐喻:常人会因常见而对应珍惜的赐予视而不见,傻子珍惜并感激能得到的点滴拥有。
这首诗中,从外在看,语言有口语诗的直白性,但语言内部的对抗拉伸,构筑了 灯的多重象征性时,也构筑了傻子的多重象征性,因此,文本中,口语的无遮蔽性内部隐含着很深的意蕴,在写作技巧上达到了大巧若拙的境界。
2018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