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宝海先生的《象外》,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找到了“我”的鸟瞰与“我”与大自然的灵性结合。
诗人简介
赵宝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联坛》副主编。职称编审。探索并实践诗词全息理论。出版《象外》《赵宝海作品集》《杯中山水》《云至堂集》等诗文集十余部。获“《诗刊》2020 年度陈子昂诗歌奖”等奖项40多次。
今年刚过春节,黑龙江省垦区暨黑龙江诗坛出现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北大荒著名诗人、学者赵宝海的大型诗词组诗《象外心籁》获得了“《诗刊》2020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诗刊社还为其编选了诗词集《象外》,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一是这件大事无疑像一针强心剂,为北大荒垦区古体诗词群体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二是用了超过大半生的心血研究古体诗词的时代占位性在宝海先生的笔下得到了国内权威领域的认可。尽管宝海先生早已经在国内驰名,但是这一本《象外》的出版,又无疑为他本人,为北大荒垦区,乃至本省古体诗词增加了一树秋天的硕果。三是学者型的宝海先生一生从事史志编纂,特别是古体诗词的研究,用《象外》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本《象外》不仅仅是宝海先生本人的骄傲,它也是北大荒一个敢于直面现实,能够用文字人汗水砥砺前行的结晶,也是北大荒人的骄傲。
《象外》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外》有道。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章的集中体现里,强调的是“道”。“心声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按照刘勰的为文,为人的规矩,宝海先生《象外》的道,正是朝着“言立”、“文明”的轨迹找到极为清新自然的向度。首先,在这本《象外》里,你找不到一首牢骚满腹的诗或词;也找不到一句灰色,低俗,媚俗的语句。其次,宝海先生的诗词在为诗之道上,无论是炼字、炼词,还是炼句都在唯美的意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语境。为此,他的诗词有一种心有千千结的自然之美。三是宝海先生一直是注重研究学问,认真斟酌文字,在他的作品里很难看到他积极参与、乐于做一些附庸风雅之事。也正是师范中文的根基牢固,他的诗词意境辽阔,寓意深远,文字精准,用典自然,恰到好处。既然诗歌是一种文学高雅的样式,宝海先生从唯美,直至大美的制高点找到《象外》的灵魂。像《辽金骨笛》中的“曲中流动雁翎水,可是辽金塞外春”,《赠某童话作家》里的“朦胧月色流心语,说给溪边花草听”,《散木》里的“问我穷愁何所似,茫茫天地一尘埃”,《兴凯湖观日出》中的“晓光开镜阔,初日跳天圆”等等都是诗人行万里路的结果。宝海先生能把很普通的文字很亲切,很灵动地镶嵌在一起,都是仰望生活,崇尚自然,厚德载物的结果。这些是作者的生活之道,文字之道,诗文之道。
《象外》有灵性。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通读几遍《象外》,你不难发现,宝海先生轻视外物之意,是一种物象中的居高临下,重视外物,是他能够把生活中最为司空见惯的,弱小的意象元素赋予灵性、神性,使它具备了闪光,通透的仰望和伟大。像《老军垦》中的“垄纹春种白棉雪,地锦秋披黄布衣”在双关语中托出与呈现了“土地”与“垦荒人”的关系,他强调的就是轻视外物之意中的重视外物之意的有机对接与融合。这一点《一粒沙》的四行绝句则是经典。“不扎根须不发芽,随风漂泊到天涯。天生万物皆知己,忘了身为一粒沙”像《新芽》“冰解东风后,桃花水气新。嫩芽伸小手,拍绿柳边春”等等都是具有灵性的好诗。
《象外》有时代气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象外》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创作出的诗词精品。
《象外》的“物”与“我”的融合。一首好诗,一组好诗,要的是意境,要的是“我”的带入与抒情。宝海先生的《象外》能够在唯美灵性,有气度的意象元素中,择撷的景物信手拈来,不拘小节。他能够把握住“物”与“我”的融合度。能够在众多的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闪光和唯美,又能够娴熟地把一个“我”融入大自然中来,以其感怀,以其抒情,从而找到精神的向度。比如《闫家岗遗址》里的“如今只见混凝土,可酹心头酒半斛”,《黑河知青纪念馆》里的“前来寻梦知青老,同盼青春火复燃”,“白毛风雪寒边塞,碧水云霞啼杜鹃”,《北大荒》里的“穴居洞染霜华白,人拉犁开黑土香”,等等都是“物”与“我”的率性融合。宝海先生的这一个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深深深地热爱着黑土地,北大荒,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滴露珠,一只蝴蝶,一朵海浪花。
《象外》的辨识度。听众常常以声音的辨识度来来锚定一个歌手或者歌唱家,演奏家。近些年来诗坛上的评论家也以辨识度来衡量一位出色的诗人。宝海先生在多年的诗词创作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强烈的语言特色,用词摄取。完全可以说彻底地形成了“赵氏风格”。
笔者通过研读《象外》,能够亲切的与他的诗词融为一体。这些完全可以看出宝海先生在现代汉语、地域性方言的运用、以及古汉语,古典文学知识的存量已经超过了三维。一是在他的笔下,古体诗词不古。这一点《象外》辑录的诗词比比皆是。二是古韵新风。古韵新风的新气象,处处活泛在每一首,每一阙词里。无论是律诗绝句,还是长短句中的小令,都写得处处春风。三是画面感强烈,亲切。他的诗词呈现在给读者面前,完全是面对《象外》赏美文,闭上眼睛想画面。海德格尔说“作诗乃是原初性的筑造”,我看宝海先生不是,我读《象外》也不是。
《象外》贴近时代的思想站位
2014年,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对作家,艺术家在精神产品的质量上要大气,要高雅,要有民族精神,要有思想和政治站位。思想和政治上的水准第一要素就是贴近生活,有时代气息。把握好这一点,就要要求作家艺术家,积极深入生活,贴近民众,汲取人民大众的时代富硒养分。从《象外》里面看,全集273首古体诗词,没有一首,一阕是颓废的。满满的正能量记录着宝海先生的人生轨迹。一是宝海先生善于在乐山乐水中寻求拷问,善于在拷问中得出逆向思维的正确方程式。这一点,在他的《象外》第五辑《诗余》里呈现彰显得最为突出。二是宝海先生的诗作,从不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他的作品总是与时代契合,总是带着时代的标签。像180页《浪淘沙·访萧红故居》,14页《刘成果卜居琼海》,3页的《垦荒者》时代气息都非常明显。三是贴近时代的地标性。一首诗,一阕词,从心底发声,扣人心弦的底气就是宝海先生集中了一些垦区内外具有影响的文化古迹,北大荒,黑土地上较为有影响,有代表的地域性地标。读了这些诗或者词,亲切宜人,爽口,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写了生活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乡。这些诗词,通过集中灵性的笔墨倾注,旨在通过唯美大气的意象元素,具象成分,辨识度,讴歌黑土地,讴歌北大荒精神,讴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奋力踔厉奋进的十年。
《象外》的灵性效应
能够把诗写活,写火,写的极其富有生命力,关键是掌握汉字的使用手法,汉字的情感表达意图。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汉字,有象形字,有会意字。无论是哪一种,字的表述意义,蕴含意义极为深刻。宝海先生在使用汉字时,极为严谨,特别注重惜字如金。他在语法修辞以及情感对接的象征上,极为巧妙地摄入一个汉字的灵性。比如14页的“夕阳时刻向朝阳”的一个“向”字,极为娴熟,也极为巧妙而亲切的写出了一个人的人生回味感,精神向度。9页“相知未必能相伴”,的“未必”与“能”的搭档使用,63页“一双复眼不松懈”等等都是让读者赞叹不已的汉字使用上的灵性效应。这一点,与学者型的宝海先生治学严谨有关,也与他的深思熟虑,善于观察有关。人们说,诗言志,词抒情。宝海先生的小令抒发情感没有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即便是五言绝句,也都写得胸怀广阔,意境通透,明快奔放,不拘一格。宝海先生的汉字使用在绝句、律诗、词里,从不哀婉,咳声叹气。他的诗与词,既考虑了“神”,又注重了“貌”,神似与形似达到了和谐与动感的统一,从而使他的诗词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王国维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境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宝海先生的《象外》,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找到了“我”的鸟瞰与“我”与大自然的灵性结合。
其实,寒地黑土中的北大荒本身就是一部诗集。只不过是宝海先生倾心投入,执着地爱它,这块黑土地,这一个北大荒精神永恒的黑土地黄棉袄才给他不可多得的偏爱。
其实,寒地黑土中的北大荒本身就是一部诗集。只不过是宝海先生倾心投入,执着地爱它,这块黑土地,这一个北大荒精神永恒的黑土地黄棉袄才给他不可多得的偏爱。
(2022年10月19日与北京天通苑东一区寓所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