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诗是醒着的一片雪花
——《雪花冬牧场》序


  导读:诗是醒着的雪花。这一个行走着的雪花、醒着的雪花,会和你促膝谈心,会和你回家,会同你挽着手回到已经失去、走远的乡愁情结里。
  写作是一件艰苦的差事,尤其是诗歌创作。当下能坐住板凳写作、静下心来写写格调高雅的短诗、长诗该是几辈子修来的吧。写作、诗歌创作我一直也没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感觉。这一本《雪花冬牧场》是我2018年到2019 年发表在全国地市级以上报刊的诗歌精选本。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在全国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五百多首(组)诗歌,三十多篇评论,三十多篇散文,成果虽不能说“颇丰”,但至少是我两年来辛勤汗水的结晶。这些成果,无论是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每一个地市级以上的党报副刊,还是《鄂尔多斯文学》《诗歌月刊》《诗刊》《中国文化报》《诗林》等这些专业的诗歌杂志,都能达到“榜上有名”多次。编辑出版《雪花冬牧场》这一部诗集的想法由来已久,其动力源是由于海南省南方出版社编辑冯惠瑜、总编辑古莉对我去年的两本诗集尽心尽力的审核、勘校,内蒙古呼和浩特金税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刘红梅经理印刷费用的一再宽让,让我对这一本诗集的集成又有了十足的信心。《雪花冬牧场》所收录的诗歌,大多数篇什取材于内蒙古大草原,少量的北大荒黑土地。这些诗歌都是我在未来的生活事物中汲取、历炼而来的。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说“未来的事物,已经消失的事物,都在针眼中匆匆赶路。”虽然读过叶芝的一些诗作,但是总的来说,我对诗人叶芝了解的并不多。《茵纳斯弗利岛》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有人指出,他的诗表现了诗人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厌弃和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无限向往,具有逃避现实的唯美倾向和鲜明的浪漫色彩。而我崇尚他的诗歌回归乡愁和田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逐渐消失的乡愁记忆中,并不是摒弃工业现代化的文明,而是用一种追忆的方式感怀渐行渐远的草原和乡愁;其实我也是在规矩的针眼内、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砥砺前行矢志不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尼弗利/搭起一个小木屋,筑起篱笆房/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蜜蜂巢/独个儿住着,荫隐下听蜂群歌唱/在那里,会得到一份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霞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那儿午夜一片闪耀,正午明亮着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无论昼夜/我都听见那湖水轻声拍打着湖滨/无论我站在灰色的人行道或车行道上/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它的声音。”//诗人的这一首诗,一直是引领我诗歌航向的风帆,一直潜移默化地激励着我在草原、黑土地乡愁的风雨中穿行发现新意象,一直让我和未来事物有血有肉的对接。
  抓住未来的事物,超越现实,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是一个诗人的天性和睿智,而我身上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东西。一是我不会用我的母语写作,但我能在母语中大多能听懂大草原上厚重的历史和现实心情。正因为这,我坚定了信心不做半途而废的事。能一蹴而就的绝不荒废,也绝不一曝十寒。二是这一本诗集也是我在内蒙古大草原任职一家中央级报纸五年记者站长的足迹印证。在这里无论是属于东北地域的东四盟,还是属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的西部六个盟、市都有我的身影。我的日记本、我的地图册上,常常是我看到的骏马驰骋、奶茶飘香、野花遍地、日新月异的欣欣向荣。三是我在针眼中急匆匆赶路,需要记录。这一个记录就是诗歌和散文。我选择、并偏重了前者。因为我觉得写草原上的短诗、组诗、长诗我越来越顺手,越来越有地域性和风味儿感。四是去年的两本诗集出版后,读者慕名而来签名、索取、邮购的数量大批量增加,这就更增强了我的这一本诗集《雪花冬牧场》编辑、出版的信心。
  《雪花冬牧场》书名是来自于新巴尔虎右旗的宝格德乌拉牧场。2006年我和自治区消防总队宣教处的干部到这个旗采访。恰逢一场大雪下了一天一夜。这一场大雪铺天而来,雪花一直是一片一片的飘逸着,让你无论在哪一个角度、方位都能看到雪花的六角玲珑、晶莹剔透。这一场雪略有微微的西南风,雪花、雪线是以二十五度的斜角落到草原上的。洁白的世界里,宝格德乌拉牧场是银色的世界,雪地上牧场里的人、羊群、马群、蒙古包静静地接受这一场大雪的沐浴。就连电线上的麻雀、花喜鹊都是那样幸福的沐浴着,雪花冬牧场进入神圣的世界美轮美奂。于是,我写下了组诗《雪花冬牧场》。这一组诗直到今年才拿出来发表在《呼伦贝尔日报》2019年12月2日于雪丹同志编辑的《悦读》7版副刊上。
  《雪花冬牧场》分为四辑。前两辑以草原为主,第一辑:《天堂海拉尔》、第二辑:《红碱淖》、第三辑:《大兴岛》、第四辑:《穆棱河畔的白桦树》。后两辑以北大荒黑土地为主,同时兼有一部分反映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建国七十周年、建党九十八周年的诗作。这一本诗集应该是2018年到2019年近两年来祖国某一个城市、乡村和草原巨变的一个写照和缩影。
  编辑《雪花冬牧场》的时候,我常想:诗是一朵或者一片醒着的雪花。它像一把奶片或者提炼出来的奶酪,非常具有诱惑力。作为一个诗人,我永远这样说!这一个句子充满着浪漫色彩。我提炼出来是因为我在呼伦贝尔巴尔虎大草原、在鄂尔多斯亲自见证了一场又一场大雪的铺天盖地。我感受到了长生天在这一个季节的巨大包容和恩赐。这一个铺天盖地,洁白的雪花是灵动的,它像地上的小草、沙柳那么接地气,那么圣灵。天气微暖,东南风、西南风吹来,这一个大草原上的雪花比我们的思想更纯洁,比我们的诗歌更干净,比我们的现实更甜脆,比蒙古包上的炊烟更缠绵。此时此刻无论是在苏尼特、阿巴嘎、巴彦淖尔、还是巴尔虎大草原上,在长生天赐给我们的一片片雪花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肌肤之亲,感受到了天地间的苍天与大地血脉相承的独特魅力。
  诗是醒着的雪花。我的诗歌风格定向于“直白”,尽量让读者“明白”;我的诗尽量格调高雅,接地气,以读者为主体。这一个行走着的雪花、醒着的雪花,会和你促膝谈心,会和你回家,会同你挽着手回到已经失去、走远的乡愁情结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愿在这一个相似中的相思、相思中的相似,千里共婵、相濡以沫、恩恩怨怨;也愿在不同回归的褶皱中找出我们如影形随的岁月。
“一个诗人总是写他的私生活,在他的最精致的作品中写生活的悲剧,无论那是什么,悔恨也好,失恋也好,或者仅仅是孤独;他从不直话直说,不像与人共进早餐时那样,而总是有一种幻觉效果。”叶芝的这一段话,让我觉得生活就像神一样,我们都被圣火包围了。雪花冬牧场也是如此从孤独中走进浪漫和幻像的。
  诗是醒着的梦,雪花也是;雪花是醒着的诗,梦也是。为何我们不去在这一条大路上,找一条小路另辟蹊径,让雪花和诗和梦跟着我们,在一个冬牧场去呐喊、去放歌、去狂欢呢?
  雪花冬牧场有我们的羊群、马群、犴达罕;有我们的长调、呼麦和马头琴,也有被大雪掩埋的马蹄窝、野韭菜花。大雪掩盖的只是现实,但是永远掩埋不了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梦。草原上我们都是驰骋万里、永远嘶鸣的蒙古马。
  请我的读者记住叶芝的诗句“知道吧,我愿被视为/一个群体的真兄弟,/为减轻爱尔兰的创痛,/把谣曲和民歌唱诵;”
  是为序!
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于哈尔滨群力第六大道
简介
布日古德(常用名:张黎明),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歌词、文学评论作家;高级记者、记者站长。有大量散文、诗歌、歌词、文学评论等作品在《诗刊》《北方文学》《诗林》《词刊》《内蒙古日报》《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林》《草原》《星星》《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贵州日报》《诗选刊》《西藏文学》《鸭绿江》等报刊发表并获奖。著有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长征三部曲》《黄河三部曲》《红海滩》。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