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邓太忠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邓太忠《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简谈


  导读:张三里,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三里诗歌工作室”主创人员,著有诗集六部、论文集四部。

  诗人大多是情感的“完美主义”者,因为追寻完美,思考产生纠缠,纠缠制造苦恋。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近些年来,陆续阅读了邓太忠的众多作品,诗人的创作,不仅仅是严谨的、更是深刻的心灵之音,体现了诗人独具的慧眼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是诗人的又一力作,这组诗由六首小诗构成,组诗中的每一首都非常精彩,展示出诗人广博与深邃的人生思考。诗人的作品,从内容、语言、意境和形式,从生活经验、人生阅读、思想情感和创作思考,都体现出了一种“完美主义”,如同一块块宝玉,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充分呈现了诗人的心灵意象和艺术才华。

  宇宙众生,残缺一生。残缺是自然通则。完美是一种向往。万事万物,全部存在于残缺的局限之中。残缺是无限性的,完美是有限性。纵然把某一件事能做到一定的完美,这个完美也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阶段性或动态空间性之内的。残缺的不可逆性,使我们终于懂得完美是多么的崇高。认知残缺,才能更好地追寻完美。因为残缺,所以向往完美。诗人之所以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内心折磨,就是因为不断地对完美的苛求所造成的原因。

  诗人邓太忠说,“诗人凭自己的诗歌,路过我们的人间。”(见诗集《路过》,邓太忠著,银川·阳光出版社2023)诗人永远是远方的游子,诗人永远是远方的浪子,诗人永远是远方的戏子,诗人永远是远方的黑子。真正的诗人,请走向浩瀚的大漠与戈壁吧、走向峰峦的山脉和云朵吧、走向齐鸣的万籁和霓虹吧、走向深邃的星空和大海吧、走向旷古的原野和闪电吧、走向蔚蓝的风暴和狂啸吧。诗人是用一生去完成旅行的人。什么是诗人的远方?深入生活、沉入生活、溶入生活、拥抱生活、体味生活、珍悟生活、尊重生活、感恩生活就是诗人最大的远方。四川诗人邓太忠,是一位诗与远方的心灵行者。

  诗歌是对心灵的深入,诗歌是思想情感上的一种修为。诗歌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意象,只是这个完美的意象一直在远方。一个写诗的人一生都处在追求一首诗的完美的陷井之中。很多写诗的,一辈子都见不到井口的天光,就更别说能爬到井口喘口气了。一个诗人的一生,存在于一个完美的意象之中,这就是诗人一生最简洁的结局,这就是诗与远方的道理。《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是一组深入心灵、给人感动的好作品。人生从来都是一种远走,从一出生开始就步入了远方与远走的历程,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远方,纵然物理上的远近各不相同,但我们所有人都将通往唯一的“来世的大门”。

  组诗中的《一道伤口》一诗,是这组诗的“压轴”之章。诗人写到,“没愈合的伤口,一定会/信口开河/疼痛,在很远很远的山河/一层一层的坠落/横七坚八的思绪/没挡住午夜的风/也没让鲜活宜人的黎明/升起在遇寒的心窝”人生如若需要前行,生活就会给你制造艰难与苦痛,诗中的“疼痛,在很远很远的山河”这种意象悠远的句子,能够穿越人心中的波澜,给不同的读者带动属于自我的内心体验。

  人类的不断发展,为现代诗人提供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多面性,诗歌写作者如何认识这种丰富性,把握这种复杂性,体悟这种丰富和复杂之中所蕴藏的情感,从中找到具体而生动的诗歌细节,形心灵意境,是每一个有创造性的诗人的永恒课题。诗人邓太忠写到,“往事,一路穿过/落地有声的承诺/一束人性的光,持久挥霍/光阴的漫长,终于/坠落低处的沟壑/九死一生的命/奔波里开满勿忘我”,这是一种真诚与善良的内心美好意象,纵然,我们每个人都将都将通往唯一的“来世的大门”,但我们更应该善待往事所经历的一切。

  诗歌是对生活的超越,诗歌是生活经验上的一种体验。黑格尔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邓太忠《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所展示出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内容的独具慧眼的发现,从这组诗里能读出许多超越日常生活体验、令人心灵震颤的意象和境界。

  组诗中的《这个日子》应该是诗人对自我心灵过往的“往事”和相关“故人”的一种心灵追思,“我的背心寒意阵阵,一场阴雨/淋湿我的回忆,你/沿江而下的身影,还在飘/浪花听不懂滩囗的倾述/你总在岸柳的舞蹈里泣不成声/一杯又一杯的烧酒,没迷失/你一直以来的朝朝暮暮/却让沉醉的时光,在你额天/刻写下死去活来的一生,哪些从码头梯缝里长出的小草/多像你的手指,为这个世界/划亮春天的容颜,让我/在你的心路上快乐地前行”诗人写他在美丽的嘉陵江畔的人生故事,故事中的那个人,以一种“沿江而下的身影”在这首诗中漂流,将一种心灵追寻与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诗的结尾部分写到,“这个日子,我想起你/感觉一步一步地与你靠近/回眸我的身后,所有的往事/彻底陌生,所有的山水/不动声色地分崩离析”,人生需要一种珍惜,只有懂得珍惜,才能拥有珍贵。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都会经历太多的相聚与离散,纵然山长水远、山高路断,而那个人却依然活在心里。从聚与散的往事之中,寻找到生活的美,是这首诗独具魅力的一种艺术剪材体现。

  诗中“浪花听不懂滩囗的倾述”“你一直以来的朝朝暮暮/却让沉醉的时光,在你额天/刻写下死去活来的一生”“哪些从码头梯缝里长出的小草/多像你的手指,为这个世界/划亮春天的容颜”“所有的山水/不动声色地分崩离析”这些陌生化手法诗歌语言的运用,深刻而又生动地展现出对日常生活的体验与超越、形成令人心灵震颤的意象和美好情怀的境界,是诗人广博人生的阅历与深邃情感纠缠的结晶。

  诗歌是对语言的尊重,诗歌是生命意识上的一种脉动。有了好的情感意象,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同样是很难产生一首能打动人的诗的。艺术是生活、经验、语言、情感和形式的互动,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以生动的思想情感感染我们,我们能从诗歌中得到生活的启迪和思想的美化,诗歌不是哲学,诗歌是情感的人学。诗人邓太忠出入民间草堂、行走背篓山地,这种建立在人间烟火上的诗歌架构,展示了一种婉约而又昂扬向上的生命意识,使得诗人的诗歌更加贴近日常大众的生活,更加深刻地反应了大众人生的生活经验。邓太忠《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所展示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诗歌语言的魅力。

  关于当代诗歌,一些充斥网络的口语现象写作,是很难写出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的。我本人对当代一些人的口语写作,是持谨慎态度的。写得精彩的口语化表达的诗歌作品,同样是精彩诗歌。关于当代口语写诗的话题,争论不休,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争论,“床前明月光”就是口语写诗的经典之一。当代一些所谓的口语诗写作,有一部分是兑口水的罗列、随意性的叙述、纯散言的分行,有一部分是恶搞笑、恶作剧、恶扯谈。这些随意化的口语,连一点点玩文字聪明的趣巧都没有,远离了诗歌本质的智慧。当一个写诗的人把恶搞、恶作、恶劣当成小聪明之后,恶搞笑、恶作剧、恶扯谈就是成了这部分人之口语诗的写作定义。

  人死于习惯。在纯粹一片口语之中,诸多写诗的已经看不清诗歌语言是他所需要的什么东西。一些诗歌写作者从当代网络随意化诗歌写作中学到的唯一的内容,就是躺在被口水淹没的坑里,忘记了诗人是仰望语言星空的人。口语诗之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写出有诗意、耐人寻味的作品。口语诗之所以难以出好作品,就是因为失去了诗人应有的对语言的珍重与超越。

  所有的艺术都是以制造感性为终极追寻的。诗歌也不例外,诗歌是最感性的艺术。线条、韵律、色彩、构图、事件(故事)、留白是所有诗歌表达的组成要件,每一首诗歌都是运用语言将上述进行组合之后的一个结晶体,具有形象或意象并达成意境的结晶体。感性将我们推向节奏的无限制,理性却将我们拉进韵律有节制性;感性将我们推向色彩的无限多变性,理性却将我们拉向色彩指向的准确性;感性将我们在构图上冲动向无边无界无际,理性却将我们控制在构图的协调性之中;感性在事件中往往跑到事件的前方,理性却将我们拉到事件的后方或侧面;感性将我们推向线条的无限延伸,理性则将我们压缩成一个点;感性常常让我们无穷无尽地反复述说同一个话语,理性让我们在欲言又止中留下省略。感性的观照让我们感受到事物的美好或丑陋,理性的观照却能够让我们从所谓的美好之中发现危机、从丑陋中发现新的价值。没有感性,就会失去诗歌的美;没有理性,诗歌同样不能成为艺术。伟大的诗人,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感性超越的一切,却忽略了他们理性上的人生。没有理性,是不可能有《将进酒》《蜀道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实际上是在理性支持下完成的感性,是由很强大的理性力推动和激发下才能到达的感性高度。感性所感知的一切,最终还是需要依靠理性从中筛选出境界。纯理性的文字肯定不是诗歌,但是,从来都没有一首诗是纯感性的。诗歌是为了无限接近感性。

  邓太忠《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运用富于张力的诗歌语言进行表达,有韵律、有色彩、有构图、有故事,形成充沛的诗意、体现了汉语的诗意特性和魅力。例如,“一场梦,没种下秋天的幻想”“居无定所的风,永远看不见/辗转反侧的自己,而丢在/路上的魂,一半在午夜里微笑/一半却在晨光里哭泣”“刃口骄傲放纵的谈吐/越是犀利,一些事物的伤痕/长出难言之隐/让一些迷茫的视角,从血色/蜕变成雨后的彩虹”“一片芦苇深处,我的长命锁/以仅有的一只孔,陈述/我百孔千疮的春秋”等等等等,邓太忠的这组诗,精彩语言比比皆是,既展现了诗歌美的魅力,又写透了一种人心中五味杂呈的人生况味。这些语言,有浸透纸背的张力,耐咀嚼,体现出强大的诗歌语言感染力,将一种无限接近感性的可能呈现在读者心中。

  诗歌是灵魂之思的庄严,诗歌是灵魂之思的庄重。诗歌是灵魂之思的神秘,诗歌是灵魂之思的神圣。我所喜爱的诗歌,是一种饱含深刻生活况味感知、显现宏阔人生视野、展示强烈人生情感、精神内含崇高、语言富于张力的诗;诗人邓太忠,是以这样为追寻的诗人;也许是因为美丽的嘉陵江水洗涤了他,使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对诗歌的纯净追寻;从他的诗中“路过”,甚感欣慰。

附: 
好象走远的背影,正跨入来世的大门(组诗)
邓太忠(四川)
 
这个日子
 
我的背心寒意阵阵,一场阴雨
淋湿我的回忆,你
沿江而下的身影,还在飘
浪花听不懂滩囗的倾述
你总在岸柳的舞蹈里泣不成声
一杯又一杯的烧酒,没迷失
你一直以来的朝朝暮暮
却让沉醉的时光,在你额天
刻写下死去活来的一生,哪些从码头梯缝里长出的小草
多像你的手指,为这个世界
划亮春天的容颜,让我
在你的心路上快乐地前行
 
这个日子,我想起你
感觉一步一步地与你靠近
回眸我的身后,所有的往事
彻底陌生,所有的山水
不动声色地分崩离析
 
 
一种感觉
 
一场梦,没种下秋天的幻想
风暴碾压荡气回肠的山水
一场地动山摇之后
你稳如泰山,一种得意的表情
冲刷出幸福的疼痛
好像一切都已走远,只有
你站在我缘份的上方
如一棵树开满花朵,一些芬芳
溢满内心的磅礴,我的身体
终于被你掏空,那些血
那些肉,营养另一种奢望
骨架上的藤蔓,结出
闪烁的星,告诉你
我只有在又一个春天里重生
 
居无定所的风,永远看不见
辗转反侧的自己,而丢在
路上的魂,一半在午夜里微笑
另一半却在晨光里哭泣
 
 
一把刀子
 
一直心怀叵测,把光芒
涂抹在记忆的深处
没有白昼的日子,见到谁
都有一腔的愤慨
 
刃口骄傲放纵的谈吐
越是犀利,一些事物的伤痕
长出难言之隐
让一些迷茫的视角,从血色
蜕变成雨后的彩虹
 
只有被砍伐的树,朝思暮想
刀脊上行走的真理,能否
唤醒所有的过往
 
一切都是一切的,疼痛的过程
是生的回荡,也许
是死的交响

 
我的昨天
 
一回眸,我看见的我
六神无主的表情支离破碎
一只鸟从底处的阳光
叼走我失落的往事,穿越
一场秋雨的洗礼
漫无边际,以一种寻觅
去寄托,去忏悔
 
居高临下的风,高谈阔论
我血脉里涌动的卑微
思想里盛开的那些花朵
只有一丝粉色,妆扮
不属于自己梦寐以求的春天
 
我颠沛流离的时刻,总有
一些兽们,呲牙咧嘴
嘲笑我生命的经纬,挥霍在
缝补土地的伤口
 
确实,我看见许多的背影
自我颠狂的路上
千疮百孔
烂醉如泥
 
 
多年以后
 
我清空的骨头,以纯洁的白
盛满泥土的清香
血肉分不清自己的姓氏
谁看见一朵云
就看见我奔跑的影子
谁在荒原上遇见一条溪
就目睹我的血液,还在
固执蜿蜒的奔腾
我的语言失去声音的缘分
万水千山为我的曾经
谈天说地,将我的名字
淡化成风,溶解为雨
 
一片芦苇深处,我的长命锁
以仅有的一只孔,陈述
我百孔千疮的春秋
命运之门散架的彻痛
不是悲剧,是又一个节日
隆重莅临
 
 
一道伤口
 
没愈合的伤口,一定会
信口开河
疼痛,在很远很远的山河
一层一层的坠落
横七坚八的思绪
没挡住午夜的风
也没让鲜活宜人的黎明
升起在遇寒的心窝
 
往事,一路穿过
落地有声的承诺
一束人性的光,持久挥霍
光阴的漫长,终于
坠落低处的沟壑
九死一生的命
奔波里开满勿忘我
 
远方无动于衷
翻山越岭滴落的血汗
是漫天的雪
一直飘在来世的路段

简介
邓太忠:四川省南部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蜀本》《升钟湖》执行主编,南充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先后在《中国作家》《文艺报》《诗刊》《四川文学》《星星》《草堂》《延河》《鸭绿江》《朔方》等全国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诗歌集《山情》《无悔的歌谣》《真想把你的眼泪一饮而尽》《邓太忠精短诗选》《天堂鸟》《牵着你的手去看日出》《穿过内心的出口来等你》《巴蜀村语》和长篇散文《就这样不堪回首》等9部。二十余次荣获全国各类文学奖。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