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专题 > 90后诗歌大展
90后诗歌大展:覃昌琦


  导读:
覃昌琦,1991年生于广西乐业县,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骆越沟》、《游戏与禁忌》等,诗歌集《不是家的远方》。参加第十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
 覃昌琦照片.jpg

 
深夜的故乡平铺冰凉(组诗)
 
四月野荞麦
 
 
椭圆形的洼地,凸兀的田坎碉堡一样,
迎接我的飘荡
深夜,在头顶的鸦鸣,与耕种无关,
也不过问去路。
四月的土坯上,野荞麦和我一道背井离乡
 
抖落一身尘土,淘洗的谷粒膨胀得快绽出了花
放牛的人在田坎上走,踩落地的野荞麦
忘了,那垒过的土坯。我要点上火
煮开一锅洼地里刚种下的粮
 
或许,我也会换下这身衣裳,
锄掉田坎上散开的野荞麦。
而今夜,
故乡深刻的,仿佛我的陌生
 
 
祖母
 
 
那只盛放粮食的铁碗,青春的最后五年
长满铁锈。鱼尾纹的叹息,朽木的良知,生活的肺叶
在今夜火灶的暗光中爬满遗忘多年的蚂蚁。
昨日的米,被负重渐行的队伍再次送进土里。野荞麦
依然在秋中扬穗,他深谙着
一场暴雨将是他的葬礼
 
我擎一把火苗,想要炙烤蚂蚁
在我饥寒的碗壁上求生。祖母阻止了我,
她的手伸向粮食。我幽微将熄灭的火光照见
那爬行的暗影在年迈的骨骼上穿行。
祖母苍老年代的手啊,安静地迎接
他们失散的落魄与仓皇。
 
火光散去如我的体温。祖母举起碗
在灶台上缓慢放下,举起,放下……
(安魂曲从石碑刻字中复活,拉的神话孕育于
自然母体:你所承受的轻,无从隐匿。)
而今夜,她的口中念诵,像是我儿时苦痛的安眠
喀斯特的河流一贫如洗,在荒凉的土层下流干了血脉
 
我在昏暗的灶台上,看见
祖母针孔里的太阳。
 
 
清明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下午,
我的睡梦是飘摇欲坠的老房子
三个孩子砸碎了碗
 
遗忘的,孩子不再识得出走多年的母亲
在外游荡的男人遗弃了春耕、修缮和祭祀
同样遗忘的,是家谱里三个孩子的“祖”字辈
因此,我唤不出他们的姓与名
 
我踩碎了睡梦中落地的瓦砾
站了起来
明天,我将要带着三个孩子
爬上祖辈荒弃的坟墓
 
 
孤独者
 
 
黑夜,从敲开的一扇窗户开始
临摹日光的遗容
多余的话,来自一盏白炽灯
 
他的孤独,是深夜里
撞击的碗筷。刺痛
冰冷的窗子
 
穿过针叶林
追寻一树身姿绰约的银杏
梦就到此为止。他躺着
窗户依旧给黑夜放行
遮蔽了阳具
 
 
丢失
 
 
我们在半路走丢了方言
只能用悬挂在玻璃一面的口语复述
人们,行色匆匆
一个故事都讲不完整
 
瓦砾上的喜鹊啄破了喙
一只鼠埋伏鸡埘,觊觎一切新生
暴雨淋湿了铁链和狗
它抽搐
这是一个古老的疼痛
掘地三尺,
所有方言的复述,尸骸一样地躺着
 
在一场持械角斗中,
人们击碎了玻璃
如同咒语一般,
从方言中祭出正义和死亡
 
 
河塘狂想曲
 
 
小时候摸鱼、打滚的河塘干涸了
我牵着还认得我的黑狗走过去,踩在贫瘠的洼地上
进入了墓穴之心一般,我高歌过的喉结在深夜擦着火石
 
河塘洼干涸的,我无法阻止
黑狗在那裂开的豁口撒尿
我紧紧拽着铁链,只因为这河塘太适于奔跑
“狗日的,你永远跃不出河沟”
撒尿的豁口,我见过的
在荒野的坟冢,和小时候一样敞开
谶语在里面爆破,渗出弥散的雪粒
 
照亮黑狗、豁口以及河塘的火光冻结了
我期待那一场雪燃烧
河塘太压抑
 
 
牙齿
 
 
甘田镇太穷了
一个牙医都没有
有的是阿咖酚散、钳子和锤子
 
那一天,三明叔去镇上拔牙
前后两分钟不到
钳子伸到口中,吃准牙齿的部位,往外连根拔起
连哼都没哼一声,一支烟的功夫
痰盂里吐了小半盆血痰
出来的时候,三明叔买了两包阿咖酚散
 
月丽妈是镇上第一个到县里镶满整口牙的人
她死的那天早上,被抬到堂屋
几个男人拿着锤子、钳子她儿子说
你们用钳子拔吧,我妈受不了敲打
两个男人按压着死者的头颅
其余的使着钳子。但还是无法拔出
月丽妈的儿子和三个女儿被亲戚挟出了堂屋
男人们动用了锤子,还是不到两分钟
便开始从死者的口里掏碎粒了
 
捶打牙齿的声音,在一个
没有疼痛的躯体里。显然赶不上
剪开新生儿的脐带清脆
从襁褓到入土
乡愁,长满了牙齿
然后又一颗一颗地拔掉
 
 
斤筒
 
 
四合村的斤筒
安静地躺在米袋里
盛出了一代代犁铧、砖刀、刨子
到我们这一代,盛的是耕犁闲置的羁旅的宿命
 
在过去,最初的斤筒并不是金属
它是一节竹筒抵抗了刨子的锋利
却抵挡不住米粒一如粗糙的手在伤口摩挲的苦痛
后来,斤筒变成了铁制品
刨子弃于杂物堆,成为后一代人反复追问的历史
而仅有那斤筒以铧刃的金色回应着土地的荒芜
 
那一天,年迈的祖母佝偻着身体在坝子上拣谷粒
那一天,大伯把几十只鸭赶到刚刚收割的水田里
它们弯曲着脖子在地上拾掇的样子,这么多年了
还未唤回汹涌人潮里暗淡的乡音
直到那一天,那口斤筒失去了犁铧的光泽
在坍塌的房檐下盛满最后的雨水
我只知道,祖母会离我而去
 
 
这一代
 
 
在机械化的城市厂房里
这一代,已然忘却了
那把古老的砖刀砍击石头、堆砌土墙所留下的缺口
 
这一代,不读安子、不读王十月、不读曹征路和刘庆邦
他们说“卖春”已经不提了
“点子”太黑暗,第一代被pass,城市收容了这一代
他们把“中国制造”刻成勋章,戴于胸前
“山寨”,那个生养他们的名词
现在穿在了身上,拿在手里
他们掏空了心思
在花掉了三个月的工资后
才知道摊子和商场的区别
他们在双层巴士里向外挤出柔软的内心
却在出站口呕吐着不及消化的家乡的粮
 
在村坉的坝子上,面对祖母祖父
他们在蹩脚的方言里找寻描述各种工种的语汇
他们说“这么多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
他们叫唤死去多年的父母的声音还是那么真切
从留守儿到这一代
每一次性高潮都伴随着不复生育的遗训
以此来抗拒两代人游离故土的命运
 
这一代,从我的身边走过
去赶赴一场不具名的葬礼
 
 
故乡的故事
 
 
故事只讲了三分之一
从马鞍坡的墓碑到多年荒芜的茅草
一个故事丢掉了它所有的隐喻
 
我握着“寿终正寝”在肆虐疯长的茅草中
想象一所房屋的样子
那牵绊双脚的
曾经做过我的屋顶,背负着整个冬天
 
我慎重地
想要还原茅草的一切
但是,一个故事丢掉了它所有的隐喻
埋葬过白骨的土地被翻了个底
如今,是茅草葬于它后代的根须
任凭那㖸食的地鼠肿胀了生殖器
用同样的语言交媾
 
马鞍坡的墓碑写着来时
字迹疏疏落落
一个故事丢掉了它所有的隐喻
 
 
深夜迷思
 
 
矫健的步履和野地的空旷合鸣
独奏的是残缺的铜钟
 
一个女人按动阀门
生殖,重复以及癫狂。在凌乱
男人昏昏沉沉,手持尖刀
剥落棺木上铁一般的屑末
盛装舞步的幽冥,在一场葬礼中汲取灵感
 
孩子,隐匿于无尽的奔跑
灯光裸露一切,语词滑落
忧郁,只在性爱之后
重建星空
无法成眠的,越过流亡之地
这空缺
从那高颀的心胸
摘下深夜的遣词
 
 
回娘家
 
回娘家的路
并不是很遥远。很多人
坐着汽车
在一天之内,回了趟娘家
或者说,吃了一餐饭
 
一桌子的菜
沉默寡言,只有从异姓的口中
尝到一口铁锅多年的锈渍
老父亲今天没有洗脸
 
地里不再生长粮食
孩子坐在原地,嚎啕大哭
为了数年之后的出闺
集体吊唁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