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赵振王
赵振王:声音(组诗)
――致杨善洲事迹报告团


  导读:  2010年12月7日至今,杨善洲事迹报告团转战南北,挥师京都,不辞辛苦,先后在人民大会堂等省内外的讲坛上举办报告30多场(次),倾心尽力地用声音传播杨善洲精神,为此写下这个组诗,以飨读者,意在感谢报告团成员的辛苦付出,并对老书

  2010年12月7日至今,杨善洲事迹报告团转战南北,挥师京都,不辞辛苦,先后在人民大会堂等省内外的讲坛上举办报告30多场(次),倾心尽力地用声音传播杨善洲精神,为此写下这个组诗,以飨读者,意在感谢报告团成员的辛苦付出,并对老书记的先进事迹作个有机的补充。
     ——题记

   自学洪

1988年,自学洪
壮年如牛,赛似虎啸
却拗不过杨善洲那块磁铁
被吸进大亮山,与众多苗木
长成遮天蔽日的森林

乡干部自学洪,一身布衣
心甘情愿与老书记
在荒山,种植绿树与白发
色彩的强烈对比中
松涛,是主打的流派

山,绿了
发,白了
人,苍老了
自学洪就与老书记
站在绿与白之间
用万亩绿浪过滤声音
如今,他以“山大王”的亲身经历
讲述大亮山,以及山里、山外
如火如荼种树的场景

逝去的岁月,深深浅浅地说着话
忘年交的真情里
凸显着一个关键词
挨上老书记,不再思索仕途
种树吧,种树
一个心思挖坑、育苗和种植
让自己的理想,依托一块厚土
长出根须,枝干和果实

退休了,就与杨善洲事迹报告团
走南闯北,到人民大会堂
进工厂、下部队
用松涛一样的声音,替老书记发言
退休不离志,为人民服务
没有尽头。公仆的本色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惠兰

每一次出场,惠兰的泪
还含在眼中,观众却开始哽咽
泪水,一盆旺旺的火
暖热聆听者崇尚崇高的精神领地
也为那些旧了的岁月,增温

梦想穿一套警服
为自己的柔弱身躯,作个硬朗的铺垫
父亲却不开口,忙着种树
忙着把女儿痴迷的理想和愿望
变作漫山遍野的绿
父亲啊,好大一棵树
好大一片林子

远方,在九州沃土
在华夏大地,父亲用灵魂挥手
女儿就是指尖的一块红绸
“呼呼”响着,猎猎迎风
激扬着精神的呼喊
托起民族的信仰之旗

三尺讲台,教师杨惠兰
手中的粉笔、教科书
就如当年父亲悄悄置放
枕头下的那把木梳子
梳顺烦乱的心事
理清人生许多未知的道理

如今,成倍增加的听众
挤满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那是一个多大的讲台啊
惠兰深情地讲着,讲述父亲
生前如何处理小家与大家
小我与大我之间
水乳交融的辩证关系

父亲,就是一棵树
一把道德的巨伞
撑开一方纯净的天空
让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那句“古训”般的话语
失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


   段兴华

挨上书记,就染上杨善洲
许多的“毛病”,诸如平常心
诸如淡定,还有平民情怀
等等这些,都是演说的主题
被段兴华述说着
捧献给建党90周年

场景和画面
弥漫着老书记的泥土味
简朴的源头,挂满了胶鞋
竹叶帽,咔叽布的衣服
地委书记是做实事的普通人
不是赶时尚的弄潮儿

六块五角钱的伙食费
数目很小,让人不屑一顾
却被老书记小题大做
上纲上线,在原地委大院
引起一场震级不小的“地震”

心灵的余震,直到今天
还在警醒着人们
溃坝的危险,不在于重磅炸弹
不起眼的蚁群,可掏空坝基
这个道理,需要共产党人
不厌其烦地讲下去

段兴华,用十二年与老书记
共事的饱满经历
在今天的声音之旅里
传播杨善洲精神
到哪里,就用朴素的红箭头
标出老书记,坚守的品质
以及所处的中心位置


   吴连章

通过声音,可以判断
吴连章音色和气色
是大亮山的山泉
滋养出来的,有着清冽的质地
自然而然,恰到好处

吴连章的话语里
每一个词句,始终充满
老百姓对老书记
一生的回忆和敬意
口碑,都凝结在功德碑
并不起眼的碑文里

回忆,是钙片
敬意,是维生素
服用后,骨质就变硬
造就铮铮铁骨
共产党员,站立着
或倒下时,横竖都是一个
坚强的“一”字

杨善洲,在吴连章心里
分明属于传奇,色彩很浓
透明度却异常的高
源于清平洞的众多故事
被老书记用一生清廉
解释的一览无遗

或许,现实中的吴连章
没出过太多的远门
这回,因了老书记
就随报告团频频出行
可谓天南地北,横贯东西
一心一意,把一种精神
一种情怀,一种意志
交给一只话筒
传播出去


   蓝 天

去冬今春,电视台记者蓝天

9 7 3 12 4 8 :
简介
责任编辑: 周占林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