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三里(张三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五十四团张三里文化工作室主创人员。
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体现,是缘于生命成长的一种倾诉。新疆诗人沙蝎,长期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绿洲之中。他在诗中,迎着大漠风沙,让生命腾飞起抒情的翅膀,展现了一种大漠风沙的风骨,有胡杨一样坚毅而又旺盛的生命活力。他的诗中,有苍凉、沧桑,有悲悯、忧郁,有青春、蓬勃,有炽热、奔放。他把生命体悟融入词语,诗歌是他的情感寄托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投射、一种倾泻。
诗人的笔名叫沙蝎,是一件值得探究一下的事情。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关于蝎子这种生物,一是在陆地上存在的时间相当长久,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二是蝎子并是一种可以任意触碰的动物,任何蝎子都有毒,只是毒性大小不同而已。三是蝎子美称山虾、钳蝎,据《本草纲目》记载蝎子入药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蝎子酒,常饮可息风镇痛、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固本培元之效果,所以,蝎子虽然有毒,却也是一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物。
沙蝎,是一种躲藏在沙子里的蝎子,传说拥有能毒倒飞龙的毒钩。诗人取笔名为沙蝎,我想,大抵上是有诗人内心之中的相应情感寓意的。
追求“诗歌恒久远,一句永流传”既是诗人沙蝎的人生状态,也是他对诗歌孜孜不倦的写作追求,大体上也对应了蝎子这种动物在自然界源生长久的方面。
诗人在诗歌中,一直坚守着崇高的精神理想,真诚表达是诗人沙蝎的重要品质,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情动于衷的心血凝结,每一行诗句,都是诗人情感波涛的自然流露。
诗人沙蝎《黄昏下的牧人》一诗:
世界更加寒冷。一件油泽的皮大衣再次
裹瘦了牧人的腰身。在这个
无比孤独的飞雪
之黄昏,它是爱人送来的
唯一的炭火。
此时,奢谈温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落日迅疾沉入远山,像牧人
弹出的莫合烟烟灰,来不及
在寒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小小弧线,
便瞬间熄灭。我看见
戈壁掉入更大的荒芜,像一处待建的废墟。
羊群散落在枯草间,“咩咩——”
地叫着、喧嚣着。是走来的唯一的重建。
马镫空悬在马腹,像两盏灯,
像谁在指引。
一条戈壁路穿过芦苇、红柳丛
和贫穷,摸索着走向炊烟,养育着
村庄、城市、祖国
和我。牧人是不灭的脚步。
在古老而又苍茫的大戈壁上,谁是那位黄昏飞雪下的牧人?诗人在这首诗中以一种生活场景的真切抒写,展现了一种对人生艰辛的悲悯情怀和深深向往美好的心灵倾诉与表白。
诗人通过飞雪与油泽的皮大衣,旷大而又更加寒冷的世界与唯一的炭火,芦苇、红柳与村庄、城市,大漠与牧人的脚步,时空与情感的流转,将一种苍凉的美和坚韧的向往呈现给读者。这种真情抒写的诗歌,抵达了内心的深处,是一种表现能力强并拒绝速朽的诗歌。
蝎子是一种有毒的生物,并且是不可以任意触碰的生物。这种个性,与诗人沙蝎也有相当大的共同之处,在生活之中,诗人沙蝎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不懂得低头、也不明白弯腰,他的“毒性”是一种对真善美的维护、对假丑恶的鞭挞。
诗人的诗歌与他的为人一样,没有多少刻意、做作的技巧,诗人从不让伪饰的情感进入他的诗歌,这是诗歌写作之中难得的一种可贵品质。
诗人《雪地》一诗:
没有寒风的戈壁。积雪:
唯一的布道者。一串凌乱的羊蹄印,
贴地倾听的耳朵听见
马背上:一条泥泞路在荒野寻找尽头。
积雪覆盖下的荒冢,
一个顶着白色被子御寒的人蜷缩在
胡杨树下。荒野充满孤寂,
但墓碑在眺望——
几株枯苇紧贴着墓碑,
那弓腰、衰弱的样子像极了
患有腰疾的老牧人在雪地里蹲久了,
扶着牧羊铲艰辛地站起来
倾听远方。然后抖抖寒,
扎紧腰绳爬上马,将羊群赶到天上。
《雪地》一诗是对普通者生活的深切感知、对生活艰辛的深切体验,诗中自然深切地流溢出一种生命不屈的奔放。“扎紧腰绳爬上马,将羊群赶到天上。”反衬生命中的一种孤立无援状态下的近乎盲目的昂扬,从而形成一种诗意的朦胧之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个体生命的沉重和悠远。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一种个体存在意识强烈的生命体验,贯通在自然的命运之中,任万端感慨的从诗行中散发出来。
又如《走近春天的羊群》一诗:
戈壁慢慢醒来——
一群白羊用苇叶擦亮自己
和牧人。与天山垭口返青的风、阳光、石头、鹰鸣,
雁阵汇合——
下坡、过坎、削峭,
浩浩荡荡一路
燃烧……
当它们毛发中的杂货铺
被行走的时光舔舐,梳理干净,被自身的
焰火照彻,
与阳光辉映,发出迷人的反光,
我便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牧人的咳嗽
也瞬间好转。
风微暖,掀透戈壁,
寒冷被白色的羊群燃烧殆尽。雪站立起来,以水的姿势
走向田野,旧年的芦苇一路让开,
一群黒蚁把北方的春天抬出来——
羊群:白色碱土覆盖下复苏的苇芽。
世界陷入更大的慈悲,
仰望中,我看见一对犄角温顺下来,
慢慢穿越母性的枯荣。
某种程度上说,生活在基层的人,更能对物质生命困顿产生通感。诗人沙蝎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体生命意识与情感的作品,与那些单纯抒写生命意识而又流于卑微、卑琐、卑劣的所谓“新潮”之诗不同的是,诗人沙蝎的生命体验不以小我的平面化的个体为价值取向,而是以丰厚的生活底蕴体现出立体的生存反思。
喜欢一位诗人的诗,有些时候,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应对蝎子的第三个方面,蝎子虽然有毒,但是它却又是一种可以为人治病的知名中药材,民间常用以泡酒,对风湿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诗人沙蝎的诗,是让我产生体悟、产生感动的诗,他在诗中的那些急促的咳嗽或缓慢的呼吸都能让我为之形同身受,他的诗歌道出了大众普遍人生的个性经验,能让我们从中获得精神的融通与情感的共鸣。
其实,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诗人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正如诗人沙蝎在《龙年》一诗中所写的,“我是拓荒者,我死在了自己/的犁铧下。乌云滚滚,雷声大作/如果世界在你的龙啸中复苏——”“一条跪下的江河是我最美坟茔,/一棵匍匐的草芽是我最诚挚的忏悔。”愿诗人沙蝎继续他的心灵之歌,一路前行,无论风沙、无论风雨。(本文选自张三里文艺评论集《当代新疆诗人艺术论》一书)。
诗人的笔名叫沙蝎,是一件值得探究一下的事情。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关于蝎子这种生物,一是在陆地上存在的时间相当长久,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二是蝎子并是一种可以任意触碰的动物,任何蝎子都有毒,只是毒性大小不同而已。三是蝎子美称山虾、钳蝎,据《本草纲目》记载蝎子入药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蝎子酒,常饮可息风镇痛、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固本培元之效果,所以,蝎子虽然有毒,却也是一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物。
沙蝎,是一种躲藏在沙子里的蝎子,传说拥有能毒倒飞龙的毒钩。诗人取笔名为沙蝎,我想,大抵上是有诗人内心之中的相应情感寓意的。
追求“诗歌恒久远,一句永流传”既是诗人沙蝎的人生状态,也是他对诗歌孜孜不倦的写作追求,大体上也对应了蝎子这种动物在自然界源生长久的方面。
诗人在诗歌中,一直坚守着崇高的精神理想,真诚表达是诗人沙蝎的重要品质,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情动于衷的心血凝结,每一行诗句,都是诗人情感波涛的自然流露。
诗人沙蝎《黄昏下的牧人》一诗:
世界更加寒冷。一件油泽的皮大衣再次
裹瘦了牧人的腰身。在这个
无比孤独的飞雪
之黄昏,它是爱人送来的
唯一的炭火。
此时,奢谈温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落日迅疾沉入远山,像牧人
弹出的莫合烟烟灰,来不及
在寒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小小弧线,
便瞬间熄灭。我看见
戈壁掉入更大的荒芜,像一处待建的废墟。
羊群散落在枯草间,“咩咩——”
地叫着、喧嚣着。是走来的唯一的重建。
马镫空悬在马腹,像两盏灯,
像谁在指引。
一条戈壁路穿过芦苇、红柳丛
和贫穷,摸索着走向炊烟,养育着
村庄、城市、祖国
和我。牧人是不灭的脚步。
在古老而又苍茫的大戈壁上,谁是那位黄昏飞雪下的牧人?诗人在这首诗中以一种生活场景的真切抒写,展现了一种对人生艰辛的悲悯情怀和深深向往美好的心灵倾诉与表白。
诗人通过飞雪与油泽的皮大衣,旷大而又更加寒冷的世界与唯一的炭火,芦苇、红柳与村庄、城市,大漠与牧人的脚步,时空与情感的流转,将一种苍凉的美和坚韧的向往呈现给读者。这种真情抒写的诗歌,抵达了内心的深处,是一种表现能力强并拒绝速朽的诗歌。
蝎子是一种有毒的生物,并且是不可以任意触碰的生物。这种个性,与诗人沙蝎也有相当大的共同之处,在生活之中,诗人沙蝎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不懂得低头、也不明白弯腰,他的“毒性”是一种对真善美的维护、对假丑恶的鞭挞。
诗人的诗歌与他的为人一样,没有多少刻意、做作的技巧,诗人从不让伪饰的情感进入他的诗歌,这是诗歌写作之中难得的一种可贵品质。
诗人《雪地》一诗:
没有寒风的戈壁。积雪:
唯一的布道者。一串凌乱的羊蹄印,
贴地倾听的耳朵听见
马背上:一条泥泞路在荒野寻找尽头。
积雪覆盖下的荒冢,
一个顶着白色被子御寒的人蜷缩在
胡杨树下。荒野充满孤寂,
但墓碑在眺望——
几株枯苇紧贴着墓碑,
那弓腰、衰弱的样子像极了
患有腰疾的老牧人在雪地里蹲久了,
扶着牧羊铲艰辛地站起来
倾听远方。然后抖抖寒,
扎紧腰绳爬上马,将羊群赶到天上。
《雪地》一诗是对普通者生活的深切感知、对生活艰辛的深切体验,诗中自然深切地流溢出一种生命不屈的奔放。“扎紧腰绳爬上马,将羊群赶到天上。”反衬生命中的一种孤立无援状态下的近乎盲目的昂扬,从而形成一种诗意的朦胧之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个体生命的沉重和悠远。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一种个体存在意识强烈的生命体验,贯通在自然的命运之中,任万端感慨的从诗行中散发出来。
又如《走近春天的羊群》一诗:
戈壁慢慢醒来——
一群白羊用苇叶擦亮自己
和牧人。与天山垭口返青的风、阳光、石头、鹰鸣,
雁阵汇合——
下坡、过坎、削峭,
浩浩荡荡一路
燃烧……
当它们毛发中的杂货铺
被行走的时光舔舐,梳理干净,被自身的
焰火照彻,
与阳光辉映,发出迷人的反光,
我便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牧人的咳嗽
也瞬间好转。
风微暖,掀透戈壁,
寒冷被白色的羊群燃烧殆尽。雪站立起来,以水的姿势
走向田野,旧年的芦苇一路让开,
一群黒蚁把北方的春天抬出来——
羊群:白色碱土覆盖下复苏的苇芽。
世界陷入更大的慈悲,
仰望中,我看见一对犄角温顺下来,
慢慢穿越母性的枯荣。
某种程度上说,生活在基层的人,更能对物质生命困顿产生通感。诗人沙蝎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体生命意识与情感的作品,与那些单纯抒写生命意识而又流于卑微、卑琐、卑劣的所谓“新潮”之诗不同的是,诗人沙蝎的生命体验不以小我的平面化的个体为价值取向,而是以丰厚的生活底蕴体现出立体的生存反思。
喜欢一位诗人的诗,有些时候,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应对蝎子的第三个方面,蝎子虽然有毒,但是它却又是一种可以为人治病的知名中药材,民间常用以泡酒,对风湿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诗人沙蝎的诗,是让我产生体悟、产生感动的诗,他在诗中的那些急促的咳嗽或缓慢的呼吸都能让我为之形同身受,他的诗歌道出了大众普遍人生的个性经验,能让我们从中获得精神的融通与情感的共鸣。
其实,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诗人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正如诗人沙蝎在《龙年》一诗中所写的,“我是拓荒者,我死在了自己/的犁铧下。乌云滚滚,雷声大作/如果世界在你的龙啸中复苏——”“一条跪下的江河是我最美坟茔,/一棵匍匐的草芽是我最诚挚的忏悔。”愿诗人沙蝎继续他的心灵之歌,一路前行,无论风沙、无论风雨。(本文选自张三里文艺评论集《当代新疆诗人艺术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