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专题 > 80后诗歌大展
80后诗歌大展:唐不遇


  导读:80后不再是代表未来的诗人,而应是当下扛鼎时代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写作者,虽未真正成为诗歌写作的主角,但我不认为这拨年轻人没有这个实力,这与他们散淡的写作态度有关,与时代的加速度影响了他们的专注度有关。就目前那些闪耀在诗坛的80后诗人来说,不论是思维还是理念都已经完超他们的前辈,只是他们还缺乏集体地走上前台。为此要感谢中诗网的眼光和责任心,将这些有实力的诗人集中推出来,感谢本栏目主持人青年诗人马文秀,我想这些80后诗人肯定像捆在一起的炸药一样,让诗坛地震一下。(李犁)
唐不遇,男,诗人,1980年出生。广东揭西人,200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0年起,开始在《诗刊》、《诗林》、《诗选刊》、《天涯》、《作品》、《十月》、《山花》、《星星》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出版有诗集《魔鬼的美德》、《刻在墙上的乌衣巷》(合集)。作品收入《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重要选本。曾获柔刚诗歌奖、诗建设诗歌奖等多种诗歌奖项。译有威廉斯、默温、希尼等英美诗人作品。现为《南都周刊》资深记者。

骨笛

 
我发明了一种乐器,它将代替我
去召唤灵魂。
它将让令人恐惧的事情变得美好。

在这堆新鲜的骨头中,
我仔细挑选出一根,
在变得缓慢的溪水中洗净,
把肉剔刮干净,
锯掉骨节,除去骨髓,
再均匀地钻上七个小孔。
我端详着它。放到嘴唇边试试。

一种从未被听见的声音
好像被放大的呼吸声
令大地失神了片刻,
让别的骨头颤抖地发出磷光。
一根绳索趁机挣脱自己,逃向天空。
而我走进一片乐于死去的树林。
也许,我可以当一个隐士,
带着我的咒语和酒杯。

我把笛子放在一块石头上,
让风继续吹奏。
我凭声音就知道
它越来越光滑,通透,
从孤独的内部就可以诞生光:
夜色中,那些笛孔就像七颗星星,
猫头鹰在树上紧紧地
盯着它们,再也无法入睡。

 
导师
 
在这座密宗寺院里,我偶遇一只猫。
它有着莲花生大师的胡子。

趴在墙头,仿佛一尊神秘的法器。
背后是雪山和落日。

以及草原上柔软的布哈河,它弯曲的
斑斓的尾巴。

一个红衣女子正绕塔七圈,
而我在这堵被侵蚀的墙前停下脚步。

光秃秃的枝条间的灰色麻雀
都安静下来,

在我和猫对视的瞬间
我们之间,只有莲花雪从天空落下。

 
这不是一首情诗
 
这是玻璃碎片,
曾扎着我的记忆,
今早我把它们扫进垃圾篓里。
各种颜色的血,
在床单上形成奇异的图案。
 
这是我们的床,
昨夜我曾搂着你睡觉——
一个夜晚,比七年还漫长。
你裙子的拉链,
缝合着我双眼的目光。
 
房子散发着腥味,
铁锅里煎着鱼。
这是我不知如何啃噬的鱼刺,
也是你绝妙的伪装,
探测着我喉咙的深度。

 
拐杖
 

熟悉的人,以熟悉的泥土
建了一座陌生的坟。
他的拐杖没有带走,你把它
插在新坟上。
 
拐杖开始生根、发芽,在春天
有了嫩绿、柔软的枝条。
你看着它,像回到了童年
在风中学步:它的脚步一天比一天
 
坚实。在甜蜜的等待中
它伸出挂满果实的手臂搀扶你,
然后腾空自己的身体拥抱你——
这个姿势你如此熟悉。

 
分娩(或对天堂的想象)
 

我们像客人受到款待:
泪水盛在眼睛里。

使用多年的刀叉或筷子
在这里焕然一新,闪着金光。

没有人感到饥饿。
门缝仿佛一本书的书脊

裂开,散落的书页
无法在光中融化成敲门声。

白色的走廊漫长
足以诞生又一个基督。

 
历史——致弱冠之年的你们
 
只有年轻的死者们深知
自己已不年轻,而这首诗的失败
在于每一行鞭痕都已结痂。

当它被署上名,并被夏天
以闷不透风的声音朗读,听众们都在远处
盯着被烟熏成腊肠的鞭子。

为什么它不变成蛇,顺着屋顶的绳子
溜走?它静静地吊着,只是
那根绳子上用以记事的

古老的结,沉默如悬挂的窗帘。
窗帘内,有人在灯火下表演吃诗,
用愤怒的嘟囔塞满嘴巴。

太神秘了。这首诗如果让坦克来写
也许将成为杰作,具备血和骨头的深度。
现在,只有黑夜从玻璃牙缝

挤出毒液,喷在他们眼里。
而墙上的钟走着,在均匀的鼾声中
它将梦见烤火鸡一只。

 
秋天的一课
 
欢呼吧,
虫子们打入了敌人的内脏。
而老师们,那些长着尖嘴的鸟
只摩擦着敌人的皮肤。

在露水的荧屏中
高歌着“东方红,太阳升”。
公鸟们耍起高难度杂技,
比如飞越燃烧的火圈。

而虫子们更喜欢魔术:
树枝从衣袖里掏出花朵,
果实从嘴里吐出种子。

母鸟更浑圆、饱满。
像是掌声,那滚烫的下课铃声
在空中消失。

 
熄灯之后
 

我热得像一颗黑色的太阳,
但我的光使世界安静
万物停止生长。
一面镜子突然变成柔软的被子,
温暖,赤裸地拥抱着你。
 
黑暗中,一只雏鸟
张开翅膀,但还不会飞
轻轻叫着。我灼热地倾听。我的耳朵
是蓬乱枝叶构筑的鸟巢——
没有门,只有窗户朝向天空。因此声音飞翔。

 
梯子
 

上帝当然存在,在一次流星
引起的矿难中,
他的脸沉睡成漆黑的矿石。
他的天使们,预言般闪烁的火光
穿透地面的花瓣呈现。

就这样,千百年来,
我踩着肋骨制成的梯子
晃晃荡荡,从客厅爬下仓库,
取一个潮湿、寒冷的灵魂
诱他开口说话。

那是一个反复挖掘的矿井,
深得已经足以淹没目光,
只有一列满载黑暗快速滑行的火车
通向这里,就像是那
被派遣而来叼走火种的蛇。

 
野史
 
上帝当然存在。
他曾装扮成一个普通人,
参观过雄奇的长城、故宫,
瞻仰过伟人的遗容,寻找过野史:

一只鸟在夜幕上疾书。
它的翅膀插满了
中世纪的羽毛笔,直接从血管里蘸取墨水。
一种古老的陌生语言。

它认出了这个蓝眼睛的外国人。
寻找他的使者却被灯光遮掩——从广场看去,
所有建筑都是纪念碑,
每一张浮动的脸都是浮雕。

这里并非天堂,而是另一个国家。
手中的泥土突然变成刻刀。
当他关掉旅馆的灯,枕头
为疲倦的他照亮了太高的归途。

 
我们不是铁钉
 
我们不是铁钉,是木钉。
会变钝,但不会生锈。
会断裂,但不会弯曲。
会腐烂,但依然尖利
埋伏在灵魂的树中。
 
我们不是铁钉,是木楔。
制家具时,需要提前
在木头上画线,凿眼,楔入,
而不能直接钉入
借助于一种爆发力。
 
仅仅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在一位巧匠手中
为了打制一件家具、一扇门
我们被榫接得
那么坚固,灵活完美。

 
我寻找一切貌似鸟的东西
 
我寻找着一切貌似鸟的东西∶
小小的脑袋,尖而弯的长嘴,
一双带有利爪的细脚,优美的双翅。
一切貌似鸟的东西齐声哀鸣。

我寻找着一切貌似人的东西∶
站着走来走去,手中握着什么,
窃窃私语,嘀咕着森林听不懂的语言。
一切貌似人的东西步上高楼。

 
树冠
 
谁用绿色的树冠锁住音乐,
那把变黄的钥匙掉落,
我弯下腰去捡。整个世界的脚步
渴望一种力量被释放。
 
是我出生的年代聚集的乌云,
是这乌云睁开闪电的眼睛,
撕裂了二十年来缠绕的风声,
最后进入隐身的锁孔——我撑起
 
梦醒后,沉重的树冠。
但有些东西它不能穿透,
比如,那避雨的鸟,
那未来的一声声寂寞的鸟鸣。

 
散步
 

你像个瞎子,看不见他
也无法触摸他。
太阳在你身边落叶般翻转。
 
黑夜只能倾听,你的手指
是助听器,它们并拢时
你开始祷告:哦,他都听见了。
 
他沉默地望着窗外的星空,
他喜欢在那里独自散步。寂寞之时
他就像云一样降下大雨。
 
雨停之后,你行走着,
就像他留在地上的影子:
光环干燥,而脚印泥泞。

 
广场上的鲜花
 
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节日的欢乐,鲜花的海洋”。
鲜花也用热烈的口号造句。
这些鲜花是小学生。
 
它们的笔画将纷纷凋落。
但他们只需每次摆好鲜花,
这些在夜幕中,用摔碎的碗、
鬼的哭声拼成的方块字。
 
秋风翻开坚硬的课本。
讲台上,太阳开始在黑板上
挥舞五颜六色的粉笔。
 
庄严的升旗仪式意味着
结绳记事的年代终于过去——
绳子被用来捆缚旗帜和囚徒。

 
印象派的日出
 
家生病了吗?家厌倦着
这同一个进进出出的身体。
破旧的大门上,
钥匙比遗忘更失落。
 
某天,印象派的日出
停留窗前——在反光中,
我那声称从不厌倦的女友
摆弄着她的花盆。
 
她说不喜欢这个比喻∶
白云象一团抹布,
天空越来越蓝,抹去记忆,
呈现更深远的记忆。
 
现在我搬进你的身体,
代替搬家,家的身影
象落叶一样被安回树上,
等着被根吸收。

 
历史博物馆
 
四十年前那个炎热早晨的雾
象腐烂的棺材被撬开。
死,作为一个问题,不再是
现实问题,而是历史问题。
 
那个稻草人,仍是个精力充沛的人,
麻雀的消失成为一种遗憾。
当灵魂在硬邦邦的田埂上等待,
儿子们在稻田里继续挥镰
 
——裸露的泥土,硬得象石头;
太阳睡着后,记忆仍是金黄色的∶
在被禾叶、稻芒割过和刺过的地方抓痒
 
给下一个时代留下道道红痕——
老人们假装不知道自己的年龄,
年轻人假装从不留恋生活。

 
真相
 
巨大的真相呈现……
它更象彻夜狂欢后
悄悄升起的黎明,
露出安静、厚实的圆腿∶
令人想抱着它沉睡。
 
昨夜它太小,小得犹如
大象的一根毛,一线月光,
但是坚硬——比悲哀更坚硬
探进你的瞳孔深处∶
为黑暗掘墓。

选自车邻编选的80后诗歌库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